❶ 酒店常見的客人投訴和解決方法
投訴是酒店餐飲服務行業永不消逝的電波和問題, 不管酒店在對服務上花費了多少心力,考慮多周到,也難免出現一些細節問題不和顧客的心意,都會出現或多或少的投訴事件。那麼酒店投訴的意義在哪裡呢?管理者該如何面對處理酒店投訴事件呢?
一、客人對酒店投訴的意義
酒店員工應充分熟悉到,客人對酒店投訴是正常現象。從某種意義上講,投訴也是溝通酒店管理者與客人的橋梁,是好事,也是壞事。它能使被投訴的部分或員工遭到相應的懲罰;但同時投訴又是一個信號,它告知酒店其服務和管理中存在著題目。假如酒店接受,就可以使酒店的服務和設施得到進步和改進,從而吸引更多的顧客光臨。
1、 以使酒店熟悉到服務與管理中的不足
有些題目固然存在,但其實不是酒店自己能發現得了的。題目一方面是潛伏的,一方面是本身存在題目,而不能發現。而客人則不同,他們支付了一定的金錢,就希看物有所值,能得到相應的服務。因此,他們對酒店的服務及設施所存在的題目是非常敏感的。酒店固然對員工進行了嚴格的練習,提出相應的要求,但並不是所有員工能做到,他們多是領導在時束縛自己,一旦離開,他們就會放鬆自己,而這些是管理者所發現不了的。只有客人作為酒店服務的直接消費者才能及時發現並提出。
2、 有益於酒店服務的改進,進步服務水平。
通過客人的投訴,酒店發現本身所存在的題目,假如能對這些題目及時認真的整改,必定使酒店服務不斷的進步。
3、提供了與客人修補關系、和緩矛盾的佳機,從而有益於酒店開辟市場、取得客戶。
客人投訴,表示酒店存在著服務的漏洞使客人不滿。假如客人不投訴,下次有可能不來光顧。正由於投訴能起作用,客人通過這一進程宣洩自己的憤怒與不滿。酒店了解到客人的不滿後對自己的過失加以彌補,因而酒店贏得了客人,贏得了市場。
二、酒店投訴處理的流程
酒店如何正確對待、處理客人的投訴,以便到達快速而又滿意的效果呢?根據以往經驗,可以將投訴處理的整個進程概括為五個字,即"聽、記、析、報、答"。
1、聽。對待任何一個客人的投訴,不管雞毛蒜皮的小事件,還是較辣手的復瑣事件,我們作為受訴者都要保持鎮靜、冷靜、認真聆聽客人的意見,要表現出對對方高度的禮貌、尊重。這是客人宣洩生氣的進程,我們不應也不能反對客人意見,這樣客人才能漸漸平靜下來,為我們的辯釋提供條件條件。
2、記。在聽的進程中,要認真做好記錄。特別是客人投訴的要點,講到的一些細節,要記錄清楚,並適時復述,以和緩客人情緒。這不但是快速處理投訴的根據,也為我們以後服務工作的改進作展墊。
3、折。根據所聞所寫,及時弄清事情來龍往脈,然後才能做出正確的判定,擬定解決方案,與有關部分獲得聯系,一起處理。
4、報。對發生的事情,做出的決定或是難以處理的題目,及時上報主管領導,徵求意見。不要遺漏、隱瞞材料,特別是觸及個人本身利益,更不應當有情不報。
5、答。徵求了領導的意見以後,要把答案及時反饋給客人,假如暫沒法解決的,應向客人致歉,並說明原委,請求客人體諒,不能無掌控、無根據地向客人保證。
三、酒店客人投訴處理原則
1.態度友好,本著為客人服務的原則。真誠的為客人解決題目。
客人對酒店投訴,應熟悉到自己的工作和服務中存在著一定的題目,因此,員工應理解客人的反映,盡心盡力的幫助客人。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客人,為酒店建立形象。
2.克制、有耐心,不與客人辯論。
客人一般碰到了麻煩、不順以後才來投訴的,難免會表現在言語當中。假如客人情緒很激動,員工一定要努力剋制自己,想法停息客人的怒氣,必要時將管理職員請出來接待客人,解決題目。
3、維護酒店利益
前廳員工在處理客人投訴時,一方面要留意客人的情緒,幫助客人解決題目;另外一方面也要留意維護酒店利益,要曉得解決題目的技能。比如,在解決客人投訴時不要隨便貶低其它部分,這類做法固然解決客人投訴,但卻侵害了酒店的利益,是不可取的。另外簡單的退款、減少收費也不是有效辦法。酒店可以通過面對面的額外服務,和對客人的關心、照顧來解決。
❷ 雲南臨滄 李加強
尋人嗎?大家都是幫找找。
❸ 北京計程車投訴電話
打96166投訴。
❹ 寫作-投訴事件及處理辦法
案例1:關於「晨光酸牛奶中有蒼蠅」的顧客投訴處理案例(處理顧客投訴的成功案例)
2001年某日,在某購物廣場,顧客服務中心接到一起顧客投訴,顧客說從我商場購買的「晨光」酸牛奶中喝出了蒼蠅。投訴的內容大致是:顧客李小姐從我商場購買了晨光酸牛奶後,馬上去一家餐館吃飯,吃完飯李小姐隨手拿出酸牛奶讓自己的孩子喝,自己則在一邊跟朋友聊天,突然聽見孩子大叫:「媽媽,這里有蒼蠅。」,李小姐尋聲望去,看見小孩喝的酸牛奶盒裡(當時酸奶盒已被孩子用手撕開)有隻蒼蠅。李小姐當時火冒三丈,帶著小孩來商場投訴。正在這時,有位值班經理看見便走過來說:「你既然說有問題,那就帶小孩去醫院,有問題我們負責!」顧客聽到後,更是火上加油,大聲喊:「你負責?好,現在我讓你去吃10隻蒼蠅,我帶你去醫院檢查,我來負責好不好?」邊說邊在商場里大喊大叫,並口口聲聲說要去「消協」投訴,引起了許多顧客圍觀。
該購物廣場顧客服務中心負責人聽到後馬上前來處理,趕快讓那位值班經理離開,又把顧客請到辦公室交談,一邊道歉一邊耐心地詢問了事情的經過。詢問重點:1、發現蒼蠅的地點(確定餐廳衛生情況);2、確認當時酸牛奶的盒子是撕開狀態而不是只插了吸管的封閉狀態;3、確認當時發現蒼蠅是小孩先發現的,大人不在場;4、詢問在以前購買「晨光」牛奶有無相似情況?在了解了情況後,商場方提出了處理建議,但由於顧客對值班經理「有問題去醫院檢查,我們負責」的話一直耿耿與懷,不願接受我們的道歉與建議,使交談僵持了兩個多小時之久,依然沒有結果,最後商場負責人只好讓顧客留下聯系電話,提出換個時間與其再進行協商。
第二天,商場負責人給顧客打了電話,告訴顧客:我商場已與「晨光」牛奶公司取得聯系,希望能邀請顧客去「晨光」牛奶廠家參觀了解(晨光牛奶的流水生產線:生產——包裝——檢驗全過程全是在無菌封閉的操作間進行的),並提出,本著商場對顧客負責的態度,如果顧客要求,我們可以聯系相關檢驗部門對蒼蠅的死亡時間進行鑒定與確認。由於顧客接到電話時已經過了氣頭,冷靜下來了,而且也感覺商場負責人對此事的處理方法很認真嚴謹,顧客的態度一下緩和了許多。這時商場又對值班經理的講話做了道歉,並對當時顧客發現蒼蠅的地點——(並非是環境很乾凈的小飯店),時間——大人不在現場、酸奶盒沒封閉,已被孩子撕開等情況做了分析,讓顧客知道這一系列情況都不排除是蒼蠅落入(而非牛奶本身帶有)酸奶的因素。
通過商場負責人的不斷溝通,顧客終於不再生氣了,最後告訴商場負責人:他們其實最生氣的是那位值班經理說的話,既然商場對這件事這么重視並認真負責處理,所以他們也不會再追究了,他們相信蒼蠅有可能是小孩喝牛奶時從空中掉進去的。顧客說:「既然你們真的這么認真的處理這件事,我們也不會再計較,現在就可以把購物小票撕掉,你們放心,我們會說到做到的,不會對這件小事再糾纏了!」
在這起顧客投訴處理事件中值得反思與借鑒的有:
《反思篇》處理顧客投訴是非常認真的工作,處理人當時的態度、行為、說話方式等都會對事件的處理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時不經意的一句話都會對事情的發展起到導火索的作用。我們對待顧客投訴的原則是:軟化矛盾而不是激化矛盾,所以這需要我們投訴處理的負責人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強化自己對於顧客投訴的認識與理解,盡量避免因自己的失誤而造成的不良後果。
《借鑒篇》負責該投訴事件的負責人在此處理過程中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與學習之處:
1、沉著:在矛盾進一步激化時,先撤換當事人,改換處理場地,再更換談判時間。
2、老練:先傾聽顧客敘述事情經過,從中尋找了解有利於商場的有利證據,待顧客平靜後對此向其進行客觀的分析。
3、耐心:在談判僵持後,不急不燥,站在顧客角度為顧客著想去解決問題,且非常有誠意,處理方式嚴謹認真。
案例2:關於華帝爐具燃爆引發的顧客投訴(處理顧客投訴的成功案例)
2001年7月在惠州人人樂購物廣場,顧客華某購買了一台價值約1100多元的華帝雙盤式煤氣爐。不久後的某日,華某母親在廚房做飯時煤氣爐發生了爆炸,爐具表面的玻璃鋼全部炸裂,噴出的火焰不僅燒傷了華母的頭發、臉面,而且全身多處也大面積燒傷(當時是夏天,華母身穿遇火易燃的薄絲面料衣服)。事故發生後,華某馬上把母親送入醫院,並讓家人用照相機、攝影機對事故現場進行了拍攝,隨後華某打電話到我商場顧客服務中心投訴,要求我商場對事故發生做出合理解釋並對患者予以20萬元的經濟賠償。
我商場顧客服務中心接到投訴電話後,馬上與華帝爐具的廠家取得聯系,迅速協同廠家代表去醫院看望,與此同時又立刻通知市有關質量監督部門、華帝廠家技術部門前往出事地點進行現場鑒定與調查。
在醫院,我商場負責處理此事故的工作人員一邊安撫患者家屬,一邊通過患者的口述對事故的整個過程進行了全面詳細的了解,並做了筆錄,且讓患者家屬確認後在筆錄上簽了字。與此同時,市質量檢查監督局及華帝爐具技術人員對火災現場也進行了檢查與鑒定,並由市質量檢查監督局出具了有效的質檢報告,在報告中對引發事故的責任做了明確的劃分。通過質檢報告得知:由惠州人人樂購物廣場銷售的價值1100多元華帝煤氣爐並無質量問題,引發該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於顧客華某的母親在使用爐具前沒有仔細看該產品的使用說明書,操作時使用不當造成。事發當天,華母用華帝煤氣爐燒開水時由於當時煮沸的開水溫度過高而在取壺時將壺整個打翻,壺里的開水大量地潑灑到正在燃燒的左側爐面和右側的未打開的爐面上,由於左、右側爐面一個處於開啟狀態,一個處於冷卻狀態,在大量開水噴濺時裡面受熱溫度不均勻而引發了了煤氣爐爆炸。
由於我商場工作人員及時通知相關質量檢查部門對事故現場進行了檢查鑒定,並對鑒定結果出具了有效的質檢報告,明確了該事故並非產品質量問題,因此對華某提出的要求20萬元的賠償我方可以不予接受。處於對我商場消費者和華帝爐具消費者——患者本人及家屬的慰問和人道主義的關懷與幫助,經我商場和華帝爐具最後協商決定,由華帝爐具廠家提供3000元的慰問金(但需聲明不是賠償金)給予患者及其家屬協助治病。
面對這一突發的顧客投訴事件的處理,惠州購物廣場負責此事件的處理人在緊急的情況下進行了迅速而冷靜的處理,具體步驟如下:
1、接到顧客投訴電話後保持冷靜先聆聽事情的經過,傾聽完畢馬上打電話通知廠家與我商場相關負責人去醫院探望病人,做好病人家屬的安撫工作,避免事情傳播擴大而造成負面影響;
2、待患者家屬情緒稍趨平穩後,請病人家屬出示在我商場購買該商品的電腦小票及銷售小票,核實確認患者使用的產品確系我商場出售的商品;
3、迅速通知當地權威質量檢查部門和廠家技術部門去事故現場進行實地考察鑒定,了解事發原因,由權威檢查部門出具有效的質檢報告,明確事故的責任人;
4、在醫院探望病人的過程中聽取(病人)事故現場目擊者對事故發生的詳細講解並及時做好筆錄,記錄完畢後請患者家屬確認並親自簽字;
5、及時聽取質量檢查部門的現場鑒定反饋,對事故原因的調查迅速了解,並讓質量檢查部門在現場檢測後出具有效的質檢報告,明確事故責任人;
6、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與廠家協商達成共識給予消費者一定的慰問金。
在這起顧客投訴事件的處理過程中值得我們借鑒與學習的是:
1、對於突發事件的投訴處理首先要學會冷靜聆聽,在傾聽的過程中一方面了解事情的緊急程度及大致出事原因(千萬不要由於事件的急迫慌了手腳,輕易地做出盲目的承諾與答復);一方面在聆聽的時間里可以冷靜思考需要馬上進行的處理步驟;
2、對投訴人及時進行安撫,避免因事情進一步擴大而引發的負面影響;
3、及時明確事故的緊迫性,對於顧客提出的任何要求先不做盲目答復和反應,馬上通知相關部門或機構出面解決與協助,請權威檢查機構調查事故原因並出具有效書面報告,分析事故的起因、明確事故責任人;
4、根據有效調查報告明確事故的責任人並將報告結果告之投訴者,再根據報告結果確定處理方案。
【服務與承諾】
案例3:布猴風波
2002年7月6日,一位顧客來到商場生鮮部購買商品。當時顧客帶的小孩又哭又鬧,一位員工看到後,就順手拿了一個布猴遞給小孩(賣場里裝飾有許多布猴,但也是商品),並說:「送給你玩吧。」小孩拿到布猴後就不再哭了,顧客挑選好商品後就去收銀台進行結算。顧客出收銀台時,防損員發現小孩手中的布猴未買單,就對顧客進行提示,要求顧客補單。顧客很惱火:「是你們裡面的員工把布猴送給我小孩玩,怎麼現在又要求買單?」防損員說:「我們的員工沒有權利把商品送給您。」「哦,那你是說員工沒送,是我偷了你們的東西?」顧客認為防損員的語氣態度不好,反過來要求防損員向他道歉。防損員認為自己的做法沒有錯,未當面道歉。顧客就亮出了她的警察證,對防損員說:「你說我小孩偷了你們的東西,你侮辱了我,侵犯了我的權利,你必須向我道歉。」防損員認為自己沒有做錯,依舊沒有當眾向顧客道歉。顧客就去前台進行投訴,並揚言要將此事投訴到《江門日報》社。前台接待處給顧客留下了防損部的電話。顧客回去後又給防損部打電話,防損部主管給顧客解釋到:「不管當時事情是怎樣的,我們的員工都沒有權利贈送商品,但不管錯誤如何發生,只要您在我們商場出現不愉快,都是我們的服務沒有做到位。我在此向您表示道歉,並歡迎您能再次光臨我們商場。」顧客表示她本來已經對人人樂失去信心,這樣一來,她還是相信人人樂的。
案後語:
1、作為營業員,為了安慰小孩,隨手拿一布猴給小孩的這種意識是對的,但是,應向顧客講明此布猴是商品而不是贈品。更不要隨便承諾,讓顧客產生誤解。
2、收銀員的防損意識有待加強,在顧客買單時未發現小孩手中的布猴,若每位收銀員都這樣的粗心大意,商品的流失量可想而知。
3、防損員的防損意識較強,但與顧客溝通時不注重方式,最終導致了顧客投訴。
4、在競爭激烈的零售商業行業,如果不加強從業人員的服務意識和技巧,那麼,企業在競爭中將處於劣勢。我們是零售業,同時也是服務業,身為其中的一員,都有讓顧客「乘興而來,滿意而歸」的責任,同時也肩負著保護公司財產的責任與義務。希望各位管理人員在日常管理中將服務意識、成本意識、防損意識等貫穿到工作中去,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
【員工道德與責任】
案例4:板油……
2002年7月7日,某商場14部促銷員黃某在商場肉檔買肉,肉檔課長辛某從操作間拿出一袋打好價的板油交給她,其價格為3.8元。防損員見板油質量好,價格又很便宜,覺得有點蹊蹺,就在黃某買單後重新將其所買的板油重新進行計量,結果實際價格為6元。經查:辛某與黃某是情侶關系,辛某利用職務之便,更改了價格,為自己謀取私利。
案後語:
1、身為管理人員的辛某,在崗位上利用其職務之便,為自己牟取私利,有背我們的職業道德。
2、身為零售業中的一員,我們應做到「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
3、各級管理人員應在全員范圍內加大「職業道德」方面的培訓力度,時刻敲響法律警種。
案例5:豆漿
2002年4月22日晚,商場「魚丸專櫃」某促銷員在下班後到「特樂福專櫃」去購買豆漿,由於與「特樂福專櫃」促銷員關系密切,於是讓對方將其購買的原價1.5元的豆漿打成1元的價格標簽。
案後語:
促銷員私自降低價格,嚴重危害了公司利益,問題的發生固然由於員工的職業道德素質存在問題,但同時也反映出對員工的管理和培訓尚需進一步加強。
案例6:考試
與往日一樣,星期六上午是新入職促銷員的入職考試和一些老員工的消防知識補考。在考試的過程中,監考人員發現一名員工作弊(抄襲所帶筆記),遂上前制止並要求沒收其消防知識筆記。該員工態度強硬地拒絕了監考人員的沒收要求,並在監考人員要求她服從考場紀律,自動出場的時候,該名員工也拒不服從,且態度蠻橫無理地說「我考不考是我的事情,而你批不批是你的事情」。監考人員見這位員工的態度太過無理,於是打算記下這名員工的姓名和所在部門,而該員工卻又說「你的記性怎麼這么差」。之後又在考場內繼續答題,然後旁若無人的離開(最後考卷以「0」計算)。
案後語:
1、該員工所參加的「消防知識」考試已屬補考,按理來說對已考過的內容應該有較大把握,可是該員中在考試時仍採取作弊手段,企圖矇混過關,表明學習態度不端正。
2、該員工在考場上無視監考人員,公然作弊,沒有徹底明確考試的目的是為了讓大家掌握有關消防知識,而不是單純的追求分值。
3、考得好壞是能力問題,作弊是態度問題。如果連一般考試都要作弊,公司如何相信你在做其它工作時不會弄虛作假呢?如何能對你委以重任呢?任何人要做事先學會做人。
案例7:促銷員私拆封裝,多加商品。
2002年5月30日,12部的一名促銷員在一樓挑選荔枝到計量處打價封好後,私自拆開封裝的計量標價簽並多加價值4元的荔枝,然後去收銀台結帳,經防損員發現未果。
案後語:
1、促銷員個人的素質很重要,這樣的事情肯定不會只發生一件,若沒有被發現勢必造成公司商品流失;如發現了而不嚴肅處理將起不到以儆效尤的作用,長此下去,「蛀蟲」太多,公司財產將遭受蠶食之痛,因此,對於「蛀蟲」公司需要從嚴處理。
2、另一方面從制度上加以完善,同時也要加強對促銷員的入職培訓及入職時個人素質的評估。從目前情況來看,商場每月的損耗不少,防損工作也有待進一步的加強,同時希望所有從業人員要潔身自愛。
案例8:「不翼而飛」的影碟機
2002年8月24日下午,某商場所在社區停電,整個商場供電不足,燈光昏暗,交接班人員都在崗位上,人數非常多。這種環境為那些利慾熏心、意圖不軌的人提供了難得的機會。家電部A課長便趁此時機,將不知從哪裡弄來的發票拿到家電售後服務中心,聲稱有顧客要退貨,而商品正在賣場試機,讓家電服務中心人員提供退貨小票,又利用職務之便開好退貨單,並冒充顧客在退貨單上簽了名,然後讓毫不知情的售後課課長B某簽了字,B課長也未仔細詢問,在沒見到顧客及實物的情況下,草草地簽了名,並通知服務台小姐辦理退款手續,服務台小姐疑問:「為什麼退貨?」,A課長答復:「顧客剛買的單,現在無貨。」服務台小姐也未再仔細詢問,便到收銀台辦理了退款手續。就這樣一台價值928元的TCL DVD碟機退貨款便輕易地被A課長裝入了腰包。
事後,某員工提醒B課長:「退貨商品及單據怎麼都沒返回?」B課長這才有所警覺,馬上上報部門助理和主管,核對電腦庫存及實物,發現電腦庫存少一台。
事後,公司對此事件的相關責任人給予了嚴肅的處理。
案後語:
1、此事件值得每位管理者和員工反思,它不僅是對零售業從業人員職業道德的考驗,更是對一個人自身素質與品質的檢驗,做為一課之長的A某在賣場停電,工作現場比較混亂時,不僅不嚴守工作崗位,而且千方百計藉此機會為自己牟取私利,這樣的管理人員的行為實在讓人不齒!
2、身為部門管理人員在工作中應有高度的責任心,要在任何情況下保持高度的職業警覺心,以防部門管理運作中出現漏洞。(如果不是事後某員工的細心提醒,那麼事隔很久後,價值928元的TCL DVD碟機不就真的「不翼而飛」了嗎?)
3、同時在此要告誡廣大員工,工作中堅守崗位,把好關,以高度責任心對待各自崗位的工作,切勿以身試法,否則將會得不償失。
案例9:搶可樂的「勇士」
一天晚上,11部某員工帶了兩個顧客(估計是他朋友)到贈品台來領贈品,但顧客的小票不符合領取贈品要求,所以贈品台的工作人員沒有給其領。這時,此員工不但不聽取接待員的解釋與勸阻,而且強行沖進贈品台拿了四瓶可樂給其朋友。
事後,公司給予此員工書面警告並責令其退回贈品。
案後語:
1、我們的員工為了朋友的區區私利——四瓶飲料,而將公司的規定及同事的勸解丟在一邊,自己擅自「勇敢」地沖進贈品台拿取贈品,這樣「為了朋友兩肋插刀」的「膽量」與「氣魄」不僅讓人可嘆可悲,更讓人啼笑皆非。
2、公司要求在公司工作的每位員工都必須遵守職業道德要求,此員工在職業道德中屬於為親友謀取私利(在某種意義上講贈品即是商品),可能此員工對職業道德的要求都不太了解,希望公司各部門今後重視對員工的職業道德培訓,每位員工也應積極主動地去了解職業道德要求。
案例10:會縮水的金耳環
一天晚上,顧客郝小姐打來電話投訴:早上在金櫃把自己購買的耳環換一個新式樣,打金時,打金員偷偷地剪下一小部分金子放入自己的抽屜中,被顧客當場識破後,才極不情願地將私偷的金子拿出來。
案後語:
1、做為零售業的從業人員,我們身邊不乏有人因貪小便宜而誤了自己的前途,輕則因此而受到了相關的懲罰,重則為此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不僅給商場的聲譽造成了很壞的影響,而且也貽誤了自己的前程(此員工從行為上屬於偷盜)。
2、希望每位員工能以此為戒,加強自律能力,潔身自好,不要因為一時小利的誘惑而迷失了方向,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嚴重後果,給人生帶來不必要的污點,正因為「常在河邊走」,所以才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提醒自己「就是不濕鞋」。
❺ 可以用〈李加〉!!!!加個什麼字比較有含義啊!!!解釋看看!!比如〈李加強〉謝謝啦各位幫幫忙吧
沒看明白,是起名嗎,李加賢怎麼樣
❻ 李加強翻譯成英文名
Jiaqiang Li 英文名在前。姓在後。、
❼ 我的案件是民事案件,現在一審剛結束。如果法院不採納我的投訴怎麼辦
民事,行政申訴案件呈逐年上升趨勢,除了由於公民、法人依法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法律意識不斷增強,民事、行政案件逐年增多外,更主要的原因之一則在於執法中存在的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甚至執法違法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事實不清,證據不足,草率定案。這類案件占整個申訴案件的90%以上。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案件當事人提供的證據本身存在疑義;二是法庭在審理案件中,不能全面衡量案情草率定案。在不十分規范的證據中,理應經過庭審調查、質證查明事實,但法官卻按一方當事人(或原告或被告)的思路去審案、定案。如我們去年受理的一起曹某訴被告宋某欠其2萬元人民幣的借款糾紛申訴一案。最重要的證據應該是借據,然而本案的原告曹某提供給法庭的借據上清楚地寫著:「倫達公司借款2萬元用作開辦費」,落款:單位經手人宋某,該借條上後加蓋了倫達公司法定代表人的名章,但未加蓋倫達公司的公章。從借據上看,難以認定宋某為債務人,其他間接證據又互相矛盾,不能形成鏈條,而原審卻在沒有排除疑點,查明全案事實的情況下認定原告曹某與被告宋某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明確,而判決宋某償還曹某2萬元借款。故檢察院根據《民訴法》第185條第一款第一項及第二款的規定,將此案提請上級院抗訴。現此案已抗訴至中級人民法院待審。 二、管中窺豹,只見一斑,以偏概全。認定的只是案件的部分事實而不是全部事實。有些盲人摸象的感覺,不能客觀地、全面地看待案件。這里有當事人有意隱瞞的情況,又有法官執法上認識的偏差及情緒化等方面的因素。比如,我院受理的李某不服朝陽區法院判決的一起債務糾紛案,原審認定「李某與原告陳某達成買賣一台尼桑轎貨車的協議,當時原告陳某將購車款271000元給付被告李某後將汽車提走,事後由於汽車車籍手續不全一直未能辦理過戶,經雙方協商,原告把車返還被告,被告同意把車款退給原告。1998年春節前後被告分兩次返給原告車款7,000元,隨後給原告出據欠據一份,寫明餘款於1999年春節後還清。被告出據欠據後,原告將車退還被告,但被告至今未返欠款」。法院依據該事實做出判決,被告李某返還陳某車款2萬元及利息。根據李某申訴舉證的材料,檢察機關經審查及必要的調查發現,外地某法院的一起民事判決案件(汽車買賣糾紛),標的正是本案當事人爭議的尼桑雙排轎貨車,通過進一步調查確認汽車當時原告返給被告後,因被告手頭沒錢而遲遲不能退還原告車款時,經被告同意後,原告又將該汽車提走並委託其親屬代賣至外地,而其親屬將賣車款揮霍。隨之引發出另一起買賣汽車糾紛案。此案由於原審法官未能查明案件事實而誤判,經檢察機關提請上級院抗訴,此案已由法院開庭再審。 調查表明,原審法院認定案件事實不清,不完整或認定事實錯誤,案件主要證據不足而造成裁判有誤的,占整個申訴案件的90%以上,是當事人提出申訴的主要原因,這類案件20件。 三、運用法律法規偏差。產生此種現象主要原因是個別法官的審判水平和執法能力、理解能力低以及情緒化在作怪,或主觀上不能公正地對待雙方當事人。調查表明,法院裁判適用法律、法規錯誤有如下幾種表現:1、認定案件事實不清或錯誤,導致適用法律不當,有2件。2、對法律條文理解不準,適用法律、法規有偏差或判決只適用《民法通則》的原則條款認定不當。3、對已頒布實施的法律、法規及司法解釋,該適用的沒適用,而對沒有溯及力的法律、不該適用的卻誤加適用,有2件。4、由於審判人員粗枝大葉,主觀過失造成適用法律條款筆誤,而引起民事申訴。在本院受理的一起民事賠償案件中,法官在判決書中將「119條」規定,誤寫成了129條,另一起賠償案件中判決應該適用民法通則第98條規定,卻寫成99條。雖一字之差,但相差萬里,不僅當事人不滿意提出申訴,同時也失去了法律文書的嚴肅性,這類案件3件。適用法律、法規不當的申訴案件占受案數的15%左右。 四、違規操作,執法不嚴。在審理民事,行政案件中,重實體、輕程序,違反我國「民訴」、「行訴」法規定的辦案程序,是案件當事人來檢察機關申訴反映強烈的問題,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個別法官有法不依,執法不嚴所致。主要表現為:久拖不決超審限審案,個別案件兩年結的案(沒有延期報告);違反審、執分立原則,審執由同一庭、甚至同一辦案人「一桿子插到底」;書記員主審案件,判決書上卻寫上沒有參加過庭審的審判員名單,調查筆錄未署調查人和記錄人名字;裁定訴訟保全扣押當事人,全額工資,而不按規定保留當事人必需生活費用,該迴避而沒有迴避等等,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使當事人對案件能否公正裁判產生懷疑和不滿情緒。如我們受理的馮某申訴一案,經查本案的辦案人與原審原告系父子關系,依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45條第二項、第三項的規定必須迴避的,而辦案人卻違法審理了此案,並在該案債權債務關系十分不明確的前提下,違法向被告下達了支付令,此案經我院下達檢察建議書後,法院依法予以糾正。 五、法官枉法,執法犯法。1997年以來,我們在受理民事行政申訴案件中,發現法官受賄犯罪線索3件3人,玩忽職守犯罪線索1件1人,初查後符合立案條件,均移送本院有關部門立案查處做定罪處理。執法犯法,是民憤最大,百姓所最不能容忍的,也是民事、行政案件當事人不服判決提出申訴的重要原因之一。 針對以上表現可作如下幾點分析。 一是法官隊伍中的一少部分人員「兩個素質」較低,執法能力和辦案水平不高,距離一個合格「裁判官」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從主觀上看,他(她)們嚴格執法,公正執法的意識有待於提高,工作責任感和職業道德品質修養尚需加強。從客觀上看,受執法大環境的影響,個別法官不能抵制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親朋好友的說情,金錢私慾的誘惑等,從而違背原則和法律辦了「人情案」。 二是「重實體而輕程序」。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是保障訴訟當事人能夠在一個公開的場合,有一個充分的機會和充足的手段在裁判者面前陳述案件事實和法律適用的主張,使訴訟能展開充分而有效的對抗,從而確保裁判者公正、公開、合理、合法地裁判案件。然而個別法官在審理案件時卻忽略依照「訴訟法」規定的嚴格程序「操作」,而是恣意、專斷行事,甚至「違法操作」。 三是現行的民事、行政法律、法規還不夠明確、具體,依然存在著漏洞。在司法實踐中,由於存在爭議事實的不確定性而法律解釋上恰恰又多義性或現行法律、法規的不完善,給執法者造成認識上的不一致或理解上的偏差,甚至無法可依而出現「隨意性」。 四是執法過程中的監督制約、管理機制還不到位。任何一個部門或機關單位,如果失去了制約和監督,就會百弊叢生。人民法院做為獨立行使審判權的機關,在依法行使獨立審判權的同時,還應盡可能地擴大審判活動的透明度,在完善內部監督、管理機制的同時,應為社會監督創造良好的條件。 對目前民事行政案件存在的主要問題及當事人提出申訴的主要原因調查分析,目的在於杜絕和減少此案件的發生,嚴格、公正執法。作為執法人員首先要堅持在求嚴、求實、求精、求高上下功夫,把好案件質量關,其次要不斷加強法律知識的學習,增強自身的執法能力不斷提出自身嚴格執法意識和執法水平。再次要加強執法監督,利用各種監督機制,層層把關,堅持有錯必糾,執法必嚴。做為法律監督的人民檢察院,要依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十四條及我國行政訴訟法第十條的規定,嚴格履行法律監督職責,尤其要對審判活動中故意違反迴避制度,禁止單方接觸制度,故意拖延辦案,甚至玩忽職守,弄虛作假、濫用職權、徇私舞弊,貪污受賄等違法犯罪行為,提出抗訴並移送法院,反貪部門處理。人民檢察院的民行檢察部門,一定要堅持公正執法,加強監督,把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及維護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真正落到實處。
❽ 李加強的女兒手術成功了嗎
李家強的女兒手術相當成功了,他已經沒有什麼事情了,正在調養。
❾ 聯伍李加強在社會上混的怎麼樣
你好,應該不咋樣吧,至少我沒有查到這個人,沒有聽過這個人,所以我才的,應該不咋地 ,一般般嘛。
祝你順利,如果對回答滿意,請採納,這年頭助人為樂也不容易,鼓勵鼓勵熱心人~~~~~~~
❿ 關於小區吵雜投訴物業案件
紅網長沙7月13日訊(瀟湘晨報記者 吳靜 實習生 范津津)住進新房後才發現,樓上樓下、左鄰右舍住的全是酒店員工,昨日,家住長沙興威·帕克水岸小區的李先生抱怨,自己家被酒店員工宿舍包圍了。「自家住的不是小區,簡直就是酒店員工宿舍!」酒店員工每天很晚下班,「吵死了!」
據記者調查,該小區1棟4至7層17套房被小區旁的興威華天酒店用作員工宿舍,並標了門牌號,共住了200餘員工。昨日,酒店方表示已派專人管理員工宿舍。
業主:我被酒店員工「包圍」了
李先生今年27歲,他告訴記者,出身農村的他經過多年打拚,終於買了一套60平米小戶型房子,「遠親不如近鄰」,他曾多次幻想和鄰居友好往來,然而沒想到,自己卻被酒店員工包圍了,跟想像的相差很遠,常常在吵鬧的嘈雜聲中入睡,此外讓他覺得「不可理喻的是」,200多名員工住的宿舍里沒有洗澡的地方,員工需走過小區一塊空地,去對面的澡堂洗澡,「她們穿得很少,走在小區里,很不雅觀。」他稱希望員工宿舍改善管理,如果無法改善,希望搬走。
昨日,記者來到該小區,一一走訪了4至7層發現,共17套員工宿舍,每一套門上標明了酒店門牌號,並寫了入住員工的名字,沒特殊註明的則是普通住戶。
記者走進一員工宿舍發現,一套單身公寓擺了7個上下鋪,住了14人,當記者問起是否被鄰居投訴過時,一女員工告訴記者,「應該不是我們宿舍吧!」盡管晚上12點多才下班,大家還算注意。隨後記者發現,宿舍牆壁上貼著員工宿舍制度,有禁止喧嘩吵鬧等規定。
酒店方:已派專人管理員工宿舍
「已經多次跟酒店方協商了,現在情況好多了。」昨日,該小區物業不願透露姓名的女工作人員稱,多名業主曾來物業公司投訴,稱酒店員工常常吵到他們休息,為此,物業曾代表廣大業主與興威華天酒店協商,希望加強管理,「酒店老闆也是我們的業主,沒辦法啊。」她告訴記者,自己也有苦衷,17套房子都是酒店老闆買下來給員工住的,「管理200多人的宿舍,我們的難度相對比較大。」
昨日,記者致電興威華天酒店一負責人,她表示,目前已經派專人在員工宿舍進行管理,並制定了員工宿舍制度,將定期召開部門經理會議強調員工宿舍紀律問題,對於被投訴的員工,會採取一定的處罰措施。
此外,她告訴記者,事實上私底下與部分業主進行過溝通,希望諒解,如有不便,希望再次當面溝通,化解矛盾。
[律師觀點]
不屬商業出租,但不得影響他人
員工宿舍太吵而吵到鄰居,其他業主是否有權利阻止呢?湖南睿邦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明表示,小區房東若從事商業出租,應到工商、公安部門辦理備案登記,若房東給自己公司員工入住,則不屬於商業出租,但同樣不得影響或損害他人的利益,諸如不能噪音擾民、亂倒垃圾。其他業主若認為噪音擾民,可先商議解決,或向環保部門申請介入調查,再無法解決的話,可通過法律程序要房東進行整改,消除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