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房屋土地使用糾紛

房屋土地使用糾紛

發布時間:2021-02-12 00:45:47

Ⅰ 土地使用證糾紛

你遇到的問題法律關系比較復雜,其中可能涉及三個問題:一是財產所有權的歸專屬問題。如果你有屬證據證明你媳婦家的房子是由你岳父岳母出資修建,可以由你媳婦的岳父岳母主張對該房產的財產所有權。二是家庭財產析產問題。如果你無法證明你媳婦家的房子是由你岳父岳母出資修建,那麼,從法律講,房子的所有權是歸你媳婦爺爺和奶奶的。爺爺死後,一半房產歸奶奶,另一半作為爺爺的遺產。三是遺產繼承問題。在上述第二種情況下,一半的房產作為爺爺的遺產,由合法繼承人繼承,如有遺囑按遺囑執行;如無遺囑,按法定繼承執行,你媳婦的岳父、你媳婦的奶奶,以及你媳婦的兩個叔叔都有繼承權,一般是等分遺產。如果發生訴訟,最終結果如何,要根據具體情況判斷。即使作為律師,我也堅持認為,親屬之間的財產糾紛,最好通過協商解決,訴諸法律是迫不得已的最終選擇,否則,即使勝了官司,也失去了親情,得不償失。當然,如果案情確實非常復雜,當事人也都不太懂法律,也可以考慮請懂法律的人(包括律師)介入,可能有助於解決糾紛。如有需要,可與本律師聯系。

Ⅱ 地上房屋所有權與土地使用權發生糾紛

如果你抄持有土地使用權證,而對方沒有房產證,則鐵皮棚子為非法佔有及添附,你可根據「房隨地走」原則,要求對方拆除、騰地歸還,或與鐵皮棚子所有人協商折價受讓。

也就是說,在土地權屬與地上建築物或構築物權屬分離的情況下,法律保護能夠證明權屬並且經不動產登記取得登記證書的一方,如果雙方都有權屬登記,則一般傾向於保護土地使用權人,即「房隨地走」為主要原則,如果雙方均無未辦理登記,則主張土地使用權的一方無權要求地上構築物添附者騰地。

附,相關條文:
《城市房地產轉讓管理規定》第十二條規定:「同一宗土地上部分房屋轉讓而土地使用權不可分割轉讓的」就可能導致房與地登記不一致的後果。《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二款規定:「土地使用者轉讓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所有權時,其使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隨之轉讓,但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作為動產轉讓的除外。」

Ⅲ 關於土地使用權糾紛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國有土地使用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版若干問題的解釋》土地使用權權人作為轉讓方就同一出讓土地使用權訂立數個轉讓合同,在轉讓合同有效的情況下,受讓方均要求履行合同的,合同均未履行,依法成立在先的合同受讓方請求履行合同的,應予支持。

因為你的地是先買的,你可以訴至法院,要求履行合同,法院會支持你的請求。

Ⅳ 鄰居之間,農村房屋的土地糾紛,涉及侵佔損害,謝謝。

這是侵佔公用集體土地使用的綜合糾紛,A/B兩家都在相鄰的共用(集體所有專)巷,未經申請許可屬違法建築房子附屬物,都是違章建築,主管行政機關必須在兩家糾紛調解時同時責令限期拆除,恢復原狀。至於A家在原來1994年集體許可的土地建築面積少於0,2M,沒有及時依法主張權利,已經喪失法律的保護權。(應當依民法通則規定的訴訟時效主張)其次,又私自砸了相鄰的牆壁,這又是錯誤的,應當受到批評。B家在原定核準的12M寬的土地使用權,多佔0.4M從集體角度(應排除幹部的個人因素)應當在條件許可下拆除超出面積的建築物已恢復原狀,在條件不能更改已建的建築物下,要補辦超出土地使用手續,並接受處罰。
B家要以A家私自砸毀相鄰的洗手間遭受經濟上損失向法院提起訴訟,可以的,但未經過基層調解不成立後法院可以不受理。A家會敗訴的。但這事一般是以調解方式結束。但B家在訴訟中還要申請洗手間經濟價值鑒定評估。

Ⅳ 關於房屋,土地糾紛,(我是河南的)

找出村裡知道這件事情的人,幫你證明你爸出了錢。土地使用權很麻煩的,講的是證據,房產證或土地證非常重要。

Ⅵ 土地和房屋被別人佔用能定性成什麼糾紛

如果你持有土地使來用權證,自而對方沒有房產證,則鐵皮棚子為非法佔有及添附,你可根據「房隨地走」原則,要求對方拆除、騰地歸還,或與鐵皮棚子所有人協商折價受讓。

也就是說,在土地權屬與地上建築物或構築物權屬分離的情況下,法律保護能夠證明權屬並且經不動產登記取得登記證書的一方,如果雙方都有權屬登記,則一般傾向於保護土地使用權人,即「房隨地走」為主要原則,如果雙方均無未辦理登記,則主張土地使用權的一方無權要求地上構築物添附者騰地。

附,相關條文:
《城市房地產轉讓管理規定》第十二條規定:「同一宗土地上部分房屋轉讓而土地使用權不可分割轉讓的」就可能導致房與地登記不一致的後果。《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二款規定:「土地使用者轉讓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所有權時,其使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隨之轉讓,但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作為動產轉讓的除外。」

Ⅶ 房屋土地糾紛

這是侵佔公用集體土地使用的綜合糾紛,A/B兩家都在相鄰的共用(集體所有回)巷,未經申請答許可違法建築房子附屬物,都是違章建築,主管行政機關必須在兩家糾紛調解時同時責令限期拆除,恢復原狀。至於A家在原來1994年集體許可的土地建築面積少於0,2M,沒有及時依法主張權利,已經喪失法律的保護權。(應當依民法通則規定的訴訟時效主張)其次,又私自砸了相鄰的牆壁,這又是錯誤的,應當受到批評。B家在原定核準的12M寬的土地使用權,多佔0.4M從集體角度(應排除幹部的個人因素)應當在條件許可下拆除超出面積的建築物已恢復原狀,在條件不能更改已建的建築物下,要補辦超出土地使用手續,並接受處罰。
B家要以A家私自砸毀相鄰的洗手間遭受經濟上損失向法院提起訴訟,可以的,但未經過基層調解不成立後法院可以不受理。A家會敗訴的。但這事一般是以調解方式結束。但B家在訴訟中還要申請洗手間經濟價值鑒定評估。

Ⅷ 土地房屋糾紛

很明顯你會贏的。
我給你提供一點法律條文。你看看啊。

第八十四條 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

第八十五條 法律、法規對處理相鄰關系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可以按照當地習慣。

第八十六條 不動產權利人應當為相鄰權利人用水、排水提供必要的便利。

對自然流水的利用,應當在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之間合理分配。對自然流水的排放,應當尊重自然流向。

第八十七條 不動產權利人對相鄰權利人因通行等必須利用其土地的,應當提供必要的便利。
最後一條就當就是你說的這個了。如果真的是影響到你的生活方便,那麼法院是可以支持你的。
當然如果不是明顯影響到你的生活。你又不想讓對方來種這個東西。那麼你可以和對方約定對方不種,而你給予一些補償。立個字據。在當地的村委,法院的主持之下簽訂合同。這叫做地役權。法條我也給你列一下。
第一百五十六條 地役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利用他人的不動產,以提高自己的不動產的效益。

前款所稱他人的不動產為供役地,自己的不動產為需役地。

第一百五十七條 設立地役權,當事人應當採取書面形式訂立地役權合同。

地役權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條款: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

(二)供役地和需役地的位置;

(三)利用目的和方法;

(四)利用期限

(五)費用及其支付方式;

(六)解決爭議的方法。

第一百五十八條 地役權自地役權合同生效時設立。當事人要求登記的,可以向登記機構申請地役權登記;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這個是物權法第十四章裡面的規定。你也可以上網看一下。網路一下就有。

Ⅸ 房屋買賣出現土地糾紛

看樓主補充了兩次,看來這個問題真是比較著急,我再來補充回答一下,供你參考吧

《物權法》第一百四十六條 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互換、出資或者贈與的,附著於該土地上的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一並處分。 第一百四十七條 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轉讓、互換、出資或者贈與的,該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佔用范圍內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一並處分。就是所說的房地應同時轉讓。

房屋的土地證如果只有一個,那他轉讓時應該全部轉讓。但是你說他過道(可能還有剩餘其他房屋)也有土地證,那就說明人家轉讓給你的房地產只是其中一部分,他沒轉讓的那一部分是合法的,你就不能向人家討要。但說合同約定了從一個大門進出,這個問題有點像地役權或相鄰關系了。

地役權是指利用他人土地以便有效的使用或經營自己的土地的權利。指因通行、取水、排水等需要,通過簽訂合同,利用他人的不動產,以提高自己不動產效益的權利。如甲工廠原有東門可以出入,後想開西門,借用乙工廠的道路通行。甲工廠與乙工廠約定,甲工廠向乙工廠適當支付使用費,乙工廠允許甲工廠的人員通行。這時甲工廠即取得了「地役權」。
《物權法》第一百六十二條 土地所有權人享有地役權或者負擔地役權的,設立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時,該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宅基地使用權人繼續享有或者負擔已設立的地役權。第一百六十六條需役地以及需役地上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部分轉讓時,轉讓部分涉及地役權的,受讓人同時享有地役權。

如果是相鄰關系,《物權法》第八十七條 不動產權利人對相鄰權利人因通行等必須利用其土地的,應當提供必要的便利。第八十八條 不動產權利人因建造、修繕建築物以及鋪設電線、電纜、水管、暖氣和燃氣管線等必須利用相鄰土地、建築物的,該土地、建築物的權利人應當提供必要的便利。

因此,用一句話總結,他剩餘的過道有土地證,那是他的確定無疑,你跟他索要過道是沒道理的。但根據物權法中無論地役權還是相鄰關系等規定(你們的合同也規定了),他的過道必須保障你的通行,不能砌牆挖溝等影響你的通行,而且即使他將過道等地產轉讓給其他人,那個其他人也必須和以前一樣保證你的通行。
土地雖然不是你的但必須保證你的通行這樣的現狀不是很好嗎

Ⅹ 是土地使用權糾紛還是房屋權屬糾紛

土地法 第六十二條 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內得超過省、自治區、直容轄市規定的標准。
農村村民建住宅,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盡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
農村村民住宅用地,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佔用農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人民群眾注意此條規定的第三款,這里的住宅用地通常情況下即宅基地,非常明顯不僅僅是針對待發放宅基地而言的,也包括正在使用的宅基地。縣政府依法批准宅基地不能批准給兩家,顯而易見這不是糾紛,不要隱瞞、遮掩違法行為

閱讀全文

與房屋土地使用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