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誰給一份醫院處理醫療糾紛情況的數據給我呀
只能在期刊論文里找找.
在數據信息平台也許也可以申請的,最好還是給錢買.
② 2015年全國醫療糾紛共多少起
數不勝數的很多醫鬧事件會曝光但是很多醫鬧事件是被和諧掉的』有的是醫鬧本來專就是不單純的母屬的有的是醫院為了名聲還有的就是雙方協商的後果、對於患者和醫院國家都沒有合理的制度進行保護尤其是醫院的是懼怕希望採納一下
③ 醫療糾紛患萬主張特別教育費有何法律依據
醫療糾紛通常來是由醫療過錯和過失引起源的。醫療過失是醫務人員在診斷護理過程中所存在的失誤。醫療過錯是指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等醫療活動中的過錯。這些過錯往往導致病人的不滿意或造成對病人的傷害,從而引起醫療糾紛。
除了由於醫療過錯和過失引起的醫療糾紛外,有時,醫方在醫療活動中並沒有任何疏忽和失誤,僅僅是由於患者單方面的不滿意,也會引起糾紛。這類糾紛可以是因患者缺乏基本的醫學知識,對正確的醫療處理、疾病的自然轉歸和難以避免的並發症以及醫療中的意外事故不理解而引起的,也可以是由於患者的毫無道理的責難而引起的。亦有人稱之為醫療侵權糾紛,即醫療服務的提供者與接受者之間對醫療行為及其後果是否侵權及侵權責任的爭議。
2016年2月24日,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介紹,2015年在總的診療人次增加的情況下醫療糾紛的數量繼續下降,嚴重的傷醫和醫鬧事件總體趨勢是減少的。據初步統計,在2015年是全國人民調解的處理糾紛是7.1萬起,調解成功率在85%以上,2015年在總的診療人次增加的情況下醫療糾紛的數量是繼續下降
④ 如何查詢全國醫療事故不良事件統計數據
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3日發布2012年醫療事故不良事件監測年度報告。報告顯示,2012年全國醫療事故不良事件報告數量超過18萬份,涉及43類產品,涵蓋了《醫療器械分類目錄》中的所有醫療事故類別。
醫療不良事件不等於質量事故,也不等於醫療事故。醫療器械不良事件,是指獲准上市的質量合格的醫療器械在正常使用情況下發生的、導致或者可能導致人體傷害的各種有害事件。
根據統計,2012年全國醫療事故不良事件報告數量位列前十位的產品類別依次為醫用高分子材料及製品,醫用衛生材料及敷料,注射穿刺器械,植入
材料和人工器官,物理治療設備,醫用光學器具、儀器及內窺鏡設備,普通診察器械,醫用縫合材料及黏合劑,醫用電子儀器設備和手術室、急救室、診療室設備及
器具。與2011年相比,報告數量位列前十位的產品基本相同,僅個別產品分類有變化,其中,2011年位列前十位的「計劃生育手術器械」在2012年未列
入前十位,取而代之的是「手術室、急救室、診療室設備及器具」。
按事件傷害程度統計分析,2012年可疑醫療事故不良事件報告中,事件傷害程度為死亡的報告占總報告數的0.06%,事件傷害程度為嚴重傷害的報告占總報告數的12.93%,事件傷害程度為其他的報告占總報告數的87.01%。
按涉及使用人員統計分析,2012年可疑醫療事故不良事件報告中,72.11%的報告所涉及的醫療器械是由專業人員操作的;2.34%的報告所
涉及的醫療器械是由非專業人員操作的;12.20%的報告所涉及的醫療事故是由患者自己操作的;13.34%的報告操作人不詳。其中,所涉及的醫療事故是
由專業人員操作的報告比例較2011年的81.94%有所減少;操作人員不詳的報告所佔比例較2011年的2.60%有比較明顯的增長。
⑤ 醫療糾紛發生率怎麼算醫療事故發生率怎麼算低風險患者死亡率怎麼算
前不久,中華醫院管理學會為進一步了解醫院中醫療糾紛和侵權事件的發生狀況,對全國326所醫院進行了多項選擇式的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醫療糾紛發生率高達98.4%。調查發現,醫療糾紛發生率與醫院床位和住院病人數及手術人次數呈正相關的發展趨勢,三級醫院的醫療糾紛多於二級醫院,二級醫院多於一級醫院。調查數據顯示,一級、二級和專科醫院的醫療糾紛大多數在每年10例以下,三級醫院大多數在每年10例以上,24.5%的三級醫院超過了每年30例。由此看出,醫院越大,收治的疑難重症病人多,病人愈後結果不良,是產生醫療糾紛多的一個因素。
全年賠償四十二億
在326所醫院中,2000年一年發生醫療糾紛索賠金額為1-5萬元的佔29.4%,5-10萬元的佔22.1%,10-20萬元的佔15.6%,20-50萬元的佔12.9%,50-100萬元的佔6.4%,100萬以上的佔7.1%。其中三級醫院的索賠數額較高,10萬元以上數額的賠償佔60%,100萬元以上的賠償佔11.5%。據統計,2000年一年中326所醫院醫療糾紛索賠金額總計約6000萬元左右,平均每所醫院是21萬元。目前全國共有縣以上醫院近2萬所,按照病人索賠金額20萬元/年/院這個平均數推算,全國一年醫院醫療糾紛的索賠金額高達42億,佔全國縣以上醫院醫療收入的5.9%。
七成多有過激行為
發生了醫療糾紛後,73.5%的病人及其家屬曾發生擾亂醫院工作秩序的過激行為,其中43.86%發展成打砸醫院。這些過激行為對醫院設施直接造成破壞的有35.58%,導致醫務人員受傷的有34.46%。
另外在326所醫院中有86%至96%的醫院發生過因醫療糾紛導致病人滯留醫院、不住院或不繳納醫療費用的現象,此種情況也已成為醫院面臨的非常困惑和棘手的問題。
醫療糾紛高發的原因
通過對多項選擇式問卷調查的分析發現,在第一大類「社會因素」選項中,63.5%的人選擇了「全民法律意識提高快,自我維權保護意識普遍上升」導致醫療糾紛多發;選擇「由於新聞媒體炒作,製造轟動效應,誤導病人和家屬」的有88.6%;選擇「由於醫療保障制度改革,使病人自負葯費比例增加引發糾紛」的有34.77%。
在第二大類「醫院內部因素」選項中,選擇「由於醫務人員服務態度不好,引發糾紛」的有49.5%;選擇「因服務質量和技術水平存在問題引發糾紛」的有29.6%;選擇「醫院管理不足引發糾紛」的有31.1%。由此可以看出,服務態度生、冷、硬是引發醫療糾紛中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第三大類「患者方面的因素」選項中,選擇「由於病人對醫學知識缺乏了解,對醫療結果期望值過高,引發糾紛」的有93.8%;選擇「因希望少交醫療費而引發糾紛」的有51.5%;選擇「因對治療不滿意而引發糾紛」的有37.6%;選擇「因患者或家屬無理取鬧引發糾紛」的有49.5%。
如何減少醫療糾紛
中華醫院管理學會維權部負責人日前在接受采訪時說,通過開展此次調查發現,各醫院在服務態度、服務質量、人員素質、技術水平、醫院管理等方面存在著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我們認為要減少醫療糾紛還是應該首先從醫院自身做起,加強自律。通過調查發現,加強醫院管理,提高醫護人員的責任心和風險意識,提高醫療技術水平,避免醫療過失的產生,是減少醫療糾紛的關鍵。
她說,加強醫患之間的溝通,提高醫患雙方的法律意識,自覺地依法規范和調整自己的行為,認識到醫患雙方法律地位是平等的,雙方的合法權益都受法律保護不容侵范,也是避免糾紛發生的重要一環。這位負責人認為,最重要的措施是應盡快建立一套適合當前形勢發展需要,且符合我國國情和醫療特點的法律,用以調整醫患糾紛。有法可依,依法辦事,才能減少人為處理的不公平因素,有利於醫療糾紛的解決。(《法制日報》記者杜海嵐)
⑥ 醫療糾紛中真正的醫療事故佔多少
鑒定為事故的不超過20%,大部分以醫鬧為主
⑦ 醫療糾紛用法律解決所佔的百分比
每年法院受理醫療糾紛的案件數是可以統計出來的,但是每年各個醫院發生的醫療糾紛數未必能統計出來,因為醫院不會自暴家醜的。所以,這個比例恐怕沒法獲知。
⑧ 關於2011年到2015年的醫療糾紛案例,受害主體為患者,要查的內容有事件名稱,發生時間,醫院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