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國外冒用他人電話做廣告侵權最高賠償多少
對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實行懲罰性賠償是指當個人或組織以肆意、故意或放任的方式侵犯知識產權所有者權利而導致其遭受損失時,司法或行政機關判定侵權者
需要承擔超出實際損害之外的賠償。與常見的補償性賠償相比,懲罰性賠償更強調支付給權利人實際損害之外的賠償金,主要體現賠償責任的懲罰性和威懾性,而補
充性賠償的目的是填平與補足權利人因知識產權被侵害所遭受的損失。懲罰性賠償制度的由來
懲罰性賠償制度有著悠久歷史,現代意義上的懲罰性賠償制度產生於中世紀的英國,在1275年到1753年間,英國立法中至少有65條以上關於雙
倍、三倍或者四倍賠償的條款。英國法律史上最早在司法上承認的懲罰性賠償案件發生於1763年,在確立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同時也建立了嚴格的適用要求。隨
後,美國引入英國的懲罰性賠償制度並根據經濟、社會、文化等現實情況不斷豐富發展,不僅由判例確立起具有賠償功能的懲罰性制度,同時還進行了具體規定,在
1793年頒布的專利法中就規定要加重故意侵權者的賠償責任,是懲罰性賠償原則在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的較早應用。
相對於主要使用判例法的英美法系採取的懲罰性賠償制度,信奉平等自願理念的大陸法系對懲罰性賠償長期不予認可,認為其違背了民法核心的等價有償
原則。但進入20世紀以來,在雙方法系越來越多的學習、交流與互動之下,大陸法系也逐漸認識到懲罰性賠償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知識產權保護領域,民事責任除
補償功能外,還應擁有懲罰、預防和遏制等功能。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之下,很多大陸法系國家開始突破同質補償的傳統觀念,引入知識產權的懲罰性賠償制度。
懲罰性賠償制度的發展
美國作為一個科技大國,非常重視對創新與知識產權的激勵與保護,很早就把懲罰機制納入到知識產權的損害賠償體系中來,逐漸成為知識產權懲罰性賠
償制度發展較為完善的國家。與此同時,作為判例法國家,美國在司法實踐也積累了大量具有重要示範意義的案例。在美國知識產權的部門法規中,專利法、商標法
與商業秘密法均明確規定了侵權者應承擔的懲罰性賠償責任,即在補償性賠償金基礎上增加了額外的賠償,前兩者為「三倍賠償」責任,後者為「兩倍賠償」責任。
美國專利法規定,以陪審團或是法院確定的初始賠償金額為基礎,侵權者最終支付的損害賠償可以提升至初始數額的三倍。其中,計算損害賠償金的方式有兩種,一
是按照合理使用費用估算,二是基於經侵權法判定所遭受的實際損失進行衡量。但美國專利法並沒有明文規定懲罰性賠償的適用條件,而是留待法院判例予以明確,
由實踐得出主客觀相統一、綜合考慮客觀事實因素的解決方式。與專利法、商標法相比,美國版權法並沒有對懲罰性賠償倍數做出明確規定,其賠償責任主要是通過
法定賠償金體現。即在法院最終判決之前,版權所有者可以對與訴訟相關的所有侵權行為要求法定賠償。而在計算賠償金方面,侵權過錯是否基於主觀意圖會顯著影
響賠償金的數額。換句話說,侵權賠償金主要不是根據被侵權者遭受的具體損失或侵權者的損害事實來確定,而要看侵權者的動機是屬於故意侵權還是無意的過失侵
權。這種法定賠償金的確定方式與邏輯具有遏制故意或惡意侵權的作用,是一種特殊的懲罰性賠償制度。總的來說,在美國的知識產權保護領域,懲罰性賠償具有如
下特徵:首先,知識產權侵權賠償兼顧侵權與被侵權者雙方,不僅強調對受害者損失的彌補,同時重視對侵權者的懲罰以及對潛在侵權行為的遏制。其次,規定懲罰
性賠償額度的上限。為防止在實施中無節制的使用懲罰性賠償,美國相當多的州在立法中都對懲罰性賠償的最高數額進行了限制。第三,在不同的知識產權部門法規
中,補償性賠償與懲罰性賠償的比例關系具有一致性。除版權法外,其他部門法不僅對侵權的懲罰性賠償責任進行了明確規定,而且均設定懲罰性賠償的金額不得超
過補償性賠償的兩倍。第四,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金額度的確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與其他民事侵權的懲罰性賠償金計算方式有差異。
加拿大在制定懲罰性賠償的規則和程序時借鑒美國的經驗,在知識產權侵權案件中,只要侵權的動機與行為是主觀惡意的,就適用懲罰性賠償。例如,加
拿大在著作權法中明文規定,侵權者首先需賠付被侵權者遭受的實際損失和自身因實施侵權行為而獲得的非法利潤,在此基礎上,法院還可以根據侵權的具體情節與
程度判定侵權者支付懲罰性賠償金。在被判定為惡意侵權的案例中,侵權者還需要承擔被侵權者發生的法律訴訟費用、正常支出范圍外的其他費用,同時基於其承擔
的實際賠償金、非法獲益以及懲罰性賠償金的總額來支付法院判決期間的利息。加拿大知識產權的懲罰性賠償具有如下特點:首先,懲罰性賠償責任和法定賠償責任
同時適用。其次,確定了懲罰性賠償數額的具體范圍以防止出現不合理的賠償金。第三,賠償范圍有所擴大。受害者的法律訴訟費用、正常性支出之外的費用以及利
息等各類費用都可以納入賠償范圍。因此,加拿大的懲罰性賠償制度可以對受害者進行更為充分的補償,但同時,其立法卻沒有對這類賠償的適用條件做出更加明確
的區分與界定,因而無論是故意或非故意侵權,都有可能被判處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
英國雖然是懲罰性賠償制度的起源地,但其與美國的情況並不相同,對懲罰性賠償的適用條件與范圍進行了嚴格的限制,主要應用於惡意或嚴重侵害他人
權利的案件。具體到知識產權保護,英國1623年制定的壟斷法開辟了專利保護的先河,對此後各個國家與地區的專利法的制定影響深遠。在其初始條款中,專利
所有人可獲得因專利被侵權而遭受損失的三倍賠償,還可同時獲得兩倍的訴訟費用補償。雖然英國政府無意在民事程序中進一步擴展有關懲罰性賠償的立法,但
1988年制定、2010年修改的《英國版權、外觀設計與專利法》規定的附加性損害賠償制度仍然具有懲罰性賠償責任的性質。該法案第九十七條第二款規定,
在案件公正需要的情況下,法院可以判決附加性的損害賠償金,但必須根據侵權者的主觀惡意程度和因侵權獲得的實際收益等因素進行確定。這種附加賠償金是在補
償性賠償金基礎上增加的額外賠償,超出補償性賠償的初始數額,具有警示與威懾功能。特別是這種額外賠償金的判定要基於侵權者的主觀意圖和獲利情況,與懲罰
性賠償的條件非常類似。在具體司法實踐中,英國法院首先考慮被告實施侵權行為是否是故意的,其次,考慮是否存在一次以上的侵權行為,最後考慮侵權活動所持
續的時間范圍。此外,英國在確定附加的賠償金額時並沒有規定一個明確的倍數,而是基於侵權者從實施侵權到被侵權者提起訴訟這個時間區間內的許可費用進行計
算,即著重考慮侵權行為的持續時間。
德國作為典型的大陸法系國家,強調公法與私法要分立的原則。而知識產權屬於私法領域,因此在侵權損害賠償責任方面遵循的是填平原則,即損害賠償
不需要對侵害者進行懲罰,只要能夠填平被侵權者的損失即可,這與民事損害賠償法中的完全補償原則相一致。但一直到19世紀,德國在具體的司法實踐中對待懲
罰性賠償的態度卻和美國非常相似,不僅很多州都承認懲罰性賠償的存在,德國法院也從來沒有嚴格執行過對侵害的填平式補償,而是經常將各種懲罰性因素加入到
判決中。但上述情況在進入20世紀後發生了很大轉變,德國對待損害賠償的態度又回到完全補償和彌補損失的傳統理念。2009年,德國制定和修改了一系列與
知識產權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包括專利法、實用新型法、外觀設計保護法和雇員發明法等,完成了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現代化工作。在知識產權侵權的損害賠償金
計算上,德國主要採用三種方法:一是根據被侵權者遭受的具體損失予以賠償,二是基於侵權者獲得授權許可發生的費用決定賠償金,三是根據侵權者實施侵權後獲
得的收益來決定賠償額。近年來,德國在專利侵權的司法實踐上,鼓勵被侵權人可以要求更高的損害賠償,這事實上達到了與懲罰性賠償相同的效果。而在著作權領
域,德國法院在一些判例中也突破了知識產權侵權損害的完全補償原則,判決侵權者承擔雙倍的版權許可費用。此外,德國在專利法、實用新型法和外觀設計法的有
關條款中規定了侵犯專利權的刑事責任,以加強對專利侵權的懲罰力度,達到遏制和威懾潛在專利侵權的目的。
法國於2007年把《歐盟2004/48號法令》引入其知識產權法典中,作為知識產權保護的執行准則與規范。在歐盟的法令中,盡管沒有對懲罰性
賠償進行明確規定,但一些相關條款與懲罰性賠償具有實施效果的一致性。法國知識產權法典規定,在確定知識產權的損害賠償金時,法院確定的金額不能少於使用
該知識產權的總費用,或者不能低於侵權人若被授權使用該知識產權所應當支付的費用總額。該款規定的適用使支付給原告的損害賠償金可以超過所遭受的損害。由
此,知識產權法典在法國首次正式承認了懲罰性賠償制度。
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啟示
國外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的立法及司法實踐,在理論研究層面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啟示。
明確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的適用條件與范圍。懲罰性賠償的目的在於懲罰知識產權侵權人的主觀惡意,威懾潛在侵權行為。構建我國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必須兼顧權利人和侵權人、保障權益和促進社會創新等各個方面的平衡,在此基礎上明確懲罰性賠償責任的適用條件與范圍。
設計科學的懲罰性賠償額度。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的金額、邊界或范圍是懲罰性賠償制度的重要內容,其設計是否合理是衡量該制度科學性的主要標志。
我國目前的知識產權侵權案件絕大部分都採用了法定賠償且缺乏細則,自由裁量權很大,導致同一類案件的賠償額度會產生巨大差異。因此,應結合國情實際,對法
定賠償限額等進行綜合考慮,針對不同類型案件進行標准細化,才能做到適用統一,這也是對立法的必要補充。
完善證據制度以確定權利人損失或侵權人獲益。對知識產權侵權進行懲罰性賠償的基礎是衡量和評估被侵權者的損失或者侵權者的獲益,但由於知識產權
具有無形性、公開性和易復制性等特點,侵權具有很大隱蔽性,損失或收益難以准確衡量。針對這種侵權容易取證難的困境,可以通過完善證據制度來緩解,包括放
寬權利人的證明標准,增強證據保全和對侵權人有限度的適用舉證妨礙規則等。
『貳』 請問誰知道,在美國侵權致人死亡的,死亡賠償金按什麼標准進行賠償
詳細舉例來說,是根據案例來計算的,比如
1.死了這個人當時的年齡和當時的工資
2.假設專其升職之後的年齡和工屬資
3.其子女以及配偶的生活費以及工資
4.死者死後造成的其公司和家庭的損失
5.死者死後對死者家庭成員造成的精神損失
美國侵權死亡賠償金各個州的計算方法都不一樣,各自的法律法規也不一樣,一般情況按照事發地的法律來計算,或者是按照死者所在州的法律計算
『叄』 簡述美國法中侵權責任的基本原則
在美國,侵權法主要屬於各州的法律范疇,而且主要由判例法組成。在聯邦法律中1946年的Federal Tort Claims Act (聯邦侵權索賠法)是最主要的一個法律。
侵權行為可分為故意侵權行為(intentional tort)、過失侵權行為(negligence or negligent tort)和嚴格責任侵權行為 (strict liability tort). 對侵權行為的一般救濟方法是對侵權行為所造成的損害予以一定的金錢補償,在涉及交通事故等領域的侵權賠償則廣范採用保險賠償的方式。
侵權法的原則簡單有:
1、每個人都要對其侵權行為承擔責任,在有限的形式下兒童亦然(但是,父母僅當其作為該兒童之代理人或未能按照其監護義務行事時才負此責任),但國家不在此例,除非法律明確規定取消了國家的豁免權。
2、每個人包括新生兒都受到侵權法的保護。 當其被繼承人或近親屬被故意或過失導致死亡時(非正常死亡之訴),繼承人或近親屬可以提起損害賠償之訴。
3、過失侵權責任以過失行為和對人身或財產的侵害之間的因果關系為前提要件。一個人若沒有盡到其注意義務就被認為是有過失的。
『肆』 求美國版權法有關侵權賠償的條款!!!!
第504條 侵犯版權的補救方法:損害賠償和利潤
(a)總則——除本法另有規定外,版權侵犯者有責任賠償——
(1)版權所有者的實際損害以及(b)款所規定的版權侵犯者的任何附加利潤;或
(2)(c)款所規定的法定損害賠償。
(b)實際損害和利潤——版權所有者有權要求賠償其由於版權受到侵犯所蒙受的實際損害,以及版權侵犯者由於侵犯其版權所獲得的沒有計算在實際損害中的利潤 。在確定版權侵犯者的利潤時,只要求版權所有者提供有關版權侵犯者的總收入的證據,同時要求版權侵犯者證明其可扣除的費用,以及由於有版權的作品以外的其他因素所獲得的利潤。
(c)法定損害賠償——
(1)除本款第(2)項另有規定外,版權所有者在終局判決作出以前的任何時候,可要求賠償訴訟中涉及的任何一部作品版權侵犯行為的法定損害賠償,而不是要求賠償實際損害和利潤。此項法定損害賠償的金額,每部作品至少不低於250美元,最多不超過l萬美元,由法院酌情判定。賠償金可以由任何一個侵犯者單獨承擔,或者由任何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侵犯者共同承擔。為了本款的目的,一部編輯作品或演繹作品的所有部分構成一部作品。
(2)在版權所有者承擔舉證責任的情況下,如果法院判定侵犯版權是故意的 ,法院可酌情決定將法定損害賠償金增加到不超過5萬美元的數額。在版權侵犯者承擔舉證責任的情況下,如法院判定這個版權侵犯者不知道也沒有理由認為其行動構成對版權的侵犯,法院可酌情決定將法定損害賠償金減少到不少於100美元的 數額。在任何情況下,如果一個版權侵犯者認為共有合理根據認為其使用有版權作品根據第107條的規定是合理使用,法院應豁免法定損害賠償金,但該版權侵犯者應屬於以下范圍:(Ⅰ)一個非營利的教育機構、圖書館或檔案館的雇員或代理人在其工作范圍內;或這類教育機構、圖書館或檔案館本身,由於把著作復製成復製件或錄音製品而侵犯了版權;或者(Ⅱ)一個公共廣播台或一個人,作為公共廣播台的非營利活動的經常部分(如第118條(g)款所規定的),演出一部已出版的非戲劇性文學作品或復制包含這一作品的表演的廣播節目而侵犯了版權。
『伍』 美國關於專利故意侵權的最新認定標准對中國有何借鑒意義
您好,美國聯邦抄最高法院在光環襲電子公司訴脈沖電子公司(Halo Electronics, Inc. v. Pulse Electronics, Inc.)案中,以全票推翻了聯邦巡迴上訴法院的全院聯席審判判定。這意味著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將是不是構成「成心侵權」的裁量權交回給本地法院,然後由其判別對侵權人是不是要處以3倍的懲罰性損害補償;聯邦巡迴上訴法院只需在本地法院呈現亂用裁量權的狀況下,才可推翻原判定。
我國在如今進行的第四次專利法修正進程中,擬添加關於成心侵略專利權的做法處以3倍懲罰性損害補償的有關規則。而美國關於專利成心侵權的司法演化進程以及遭受的難題和窘境或可為我國供應履歷或參閱。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陸』 美國權利保護多少年侵權怎麼處罰
1976年之前,版權保護要求,版權作品發表時必須有版權通知或版權局的登記。版權的內第一個保護期限一容開始是從被保護日算起的28年,版權到期了,可以續期。 1976年的版權法將於1978年1月1日仍有效的版權的延長續期期限從28年擴展到67年。在美國版權被侵犯時,首先可以向法院申請臨時禁令,以在判決結果出來前防止損失的進一步擴大,在訴訟時原告可以要求侵權人賠償侵權損失、律師費等,並可要求銷毀所有侵權商品,同時,法院可以根據侵權情節向侵權者處以罰款
『柒』 一個美國侵權責任法的案例
美國有個老太太在給她的寵物貓洗完澡以後,突發奇想把貓咪放進微波專爐烘乾,屬結果貓死了。老太太悲痛欲絕將製造商告上法庭,理由是他們沒在說明書中警告不能把貓咪放進微波爐,結果法庭判決支持。有口難言的製造商只好在他們已十分冗長的說明書中又加一條:本產品僅用於食品加熱,請不要將貓咪放入其內。
『捌』 美國法律賠償為什麼那麼高
美國法律賠償抄高的原因:
1、立法目的:美國侵權賠償的立法目的是要讓人記住,保護公民權利。
2、彌補損害原則:美國法律奉行的也是彌補損害原則,但可以根據具體的侵權行為的故意程度,預防成本等因素,實施懲罰性賠償(也即罰款性質的)。
比如說,侵權人本來花10元的成本就能避免損害的發生,但沒有採取任何措施,而造成了100元的損害,那麼法院就可能判處侵權人賠償受害人200元,多出的100元就是對侵權人的懲罰。
3、公民保護權高:美國對公民權利的保護也高於中國,美國法官的自由裁量權也遠遠大於中國,等因素。
4、公民收入越高:所謂賠償,就是補償由於勞動能力下降所造成的收入損失。所以公民收入越高的國家賠償越多,居民收入越高的地區賠償越多,收入越多的職業賠償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