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和公司簽了勞動爭議和解協議書,其中一份要給法院一份出調解書
1、勞復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5條,發生勞制動爭議,當事人不願意協商、協商不成或者達成和解協議不履行的,可以向調解組織申請調解,不願調解、調解不成或者達成調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規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2、上述規定供參考
② 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調解書和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調解協議書有什麼不同
你說的可能是勞動爭議調解協議書和勞動爭議仲裁調解書吧?
關於前者,經勞動爭議調解組織調解達成協議的,應當製作調解協議書。調解協議書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經調解員簽名並加蓋調解組織印章後生效,對雙方當事人具有約束力,當事人應當履行。自勞動爭議調解組織收到調解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未達成調解協議的,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仲裁。達成調解協議後,一方當事人在協議約定期限內不履行調解協議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仲裁。因支付拖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事項達成調解協議,用人單位在協議約定期限內不履行的,勞動者可以持調解協議書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
關於後者,勞動爭議仲裁庭在作出裁決前,應當先行調解。調解達成協議的,仲裁庭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應當寫明仲裁請求和當事人協議的結果。調解書由仲裁員簽名,加蓋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發生法律效力。調解不成或者調解書送達前,一方當事人反悔的,仲裁庭應當及時作出裁決。當事人對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應當依照規定的期限履行。一方當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理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執行
③ 勞動爭議調解協議書的法律效力怎樣理解呢
李律師答:調解協議書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經調解員簽名並加蓋調解組織印章後生效,對雙方當事人具有約束力,當事人應當履行。請注意是約束力,那麼約束力是一個什麼樣的效力?調解協議是雙方在自願的基礎上達成的,是雙方意思表示一致的結果,相當於合同,應當具有合同的效力。但它又是在調解組織參與下達成的,調解員代表調解組織參與調解,幫助雙方當事人達成協議,調解員要在調解協議書上簽名,調解組織也得在調解協議上加蓋印章,調解協議才生效。因此,調解協議不同於一般的民事合同。調解是當事人自願選擇解決勞動爭議的一種形式,調解協議是雙方自願達成的,調解協議能否得到雙方的自覺履行,主要看調解協議的內容是否是雙方真實意思的反映,如果調解協議反映了雙方的真實意思和利益,協議內容公平合理,絕大多數情況下,協議是會得到履行的。本法確立著重調解原則,強化調解的作用,主要是從完善調解制度本身加強調解工作,而不是直接賦予調解協議的法律效力,如何理解調解協議的效力和性質,可以參考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審理涉及人民調解協議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對民事調解的相關規定。該《若干規定》第一條規定,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的、有民事權利義務內容,並由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的調解協議,具有民事合同性質。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調解協議。也就是說可以理解調解協議具有勞動合同性質,是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裁決勞動爭議案件的重要證據,如果沒有其他證據證明調解協議無效或者是可撤銷的,可以作為仲裁組織裁決和人民法院裁判的依據。調解不是解決勞動爭議的必經程序,調解的目的是要用一種靈活、簡便的機制,盡快解決勞動爭議,因此,調解要講究效率,要及時。為了防止久調不決,有的意見建議法律應當明確規定調解的期限。因此本條規定:自勞動爭議調解組織收到調解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未達成調解協議的,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仲裁。也就是說,調解的期限是十五天,在十五天內未達成協議的視為調解不成,當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④ 勞動爭議調解協議書效力如何求解
從性質上說,調解協議是雙方自願的基礎上達成的,是雙方意思表示一致的結果,相當專於合同,應屬當具有合同的效力。但它又是由調解組織參與下達成的,調解員代表調解組織參與調解,幫助雙方當事人達成協議,調解員要在調解協議書上簽名,調解組織也在調解協議上加蓋印章,調解協議才生效。因此,調解協議不同於一般的民事合同。為了強調調解協議的效力,有的意見建議應當規定調解協議對當事人具有約束力,不能隨意反悔。當事人反悔或者不履行調解協議的,應當有正當理由,從而強化雙方當事人的履約意識,維護調解協議的嚴肅性。還有的建議法律明確規定調解協議具有法律效力,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可以申請強制執行。實踐中也有的地方規定在調解協議達成後,雙方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將調解協議書置換成勞動仲裁調解書,勞動仲裁調解書一經送達,即發生法律效力,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將調解協議書置換成仲裁調解書的做法,較好地解決了調解協議的法律效力問題,是一種有益的探索。
⑤ 拿著勞動仲裁調解協議書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嗎
1、第五條 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不願協商、協商不成或者達成和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調解組織申請調解;不願調解、調解不成或者達成調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規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2、第十四條 經調解達成協議的,應當製作調解協議書。
調解協議書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經調解員簽名並加蓋調解組織印章後生效,對雙方當事人具有約束力,當事人應當履行。
自勞動爭議調解組織收到調解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未達成調解協議的,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仲裁。
3、第十五條 達成調解協議後,一方當事人在協議約定期限內不履行調解協議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仲裁。
執行機構負責執行下列生效法律文書:
(1)人民法院民事、行政判決、裁定、調解書,民事制裁決定、支付令,以及刑事附帶民事判決、裁定、調解書;
(2)依法應由人民法院執行的行政處罰決定、行政處理決定;
(3)我國仲裁機構作出的仲裁裁決和調解書;人民法院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有關規定作出的財產保全和證據保全裁定;
(4)公證機關依法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關於追償債款、物品的債權文書;
(5)經人民法院裁定承認其效力的外國法院作出的判決、裁定,以及國外仲裁機構作出的仲裁裁決;
(6)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
⑥ 如何寫勞動糾紛調解協議書
勞動爭議調解協議書
()字第號
申請人:姓名(或用人單位名稱)性別地址專職務(崗屬位)
法定代表人職務委託代理人
被申請人:姓名性別地址職務(崗位)
法定代表人職務委託代理人
(事由)
上列雙方因××××引起爭議,申請人××於×年×月×日向本調解委員會提出請求,經本會主持調解,雙方協商,自願達成協議如下:
(協議內容)
1.×××××××××。
2.×××××××××。
3.×××××××××。
雙方當事人(簽名)
調解委員會主任(簽名)
勞動爭議委員會(公章)
⑦ 勞動仲裁調解協議書的問題。
勞動爭議調解協議書是勞動爭議的雙方當事人在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主持下,就解決爭議的有關事項,達成了一致意見,並經雙方簽名、蓋章後形成的法律文書。
製作勞動爭議調解協議書應當注意的問題是:
(1)調解是在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主持下進行的,因此,該法律文書的主體是爭議的雙方當事人和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調解書上必須有三方的簽名蓋章確認後方為有效。
(2)在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組成上,應當由職工代表、企業代表、企業工會代表組成。職工代表由職工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企業代表由廠長、經理指定,企業工會代表由企業工會委員會指定。調解委員會組成人員的具體人數由職工代表大會提出並與廠長、經理協商確定,企業代表的人數不得超過委員會人數的三分之一。調解委員會主任由企業工會代表擔任。
(3)根據有關規定,當事人如果要將糾紛提交企業調解委員會調解的,應當在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犯之日起30日內提出申請。
(4)企業調解委員會的調解不是必經程序,而且,只有在爭議的雙方當事人都同意由企業調解委員會調解時,企業才可以主持調解。
(5)調解委員會在查明事實、分清是非的基礎上主持調解,調解達成協議的,製作協議書。協議書中應當寫明當事人的姓名(或者企業全稱及法定代表人)、爭議事項、調解結果等,然後由調解委員會負責人和雙方當事人簽名蓋章,加蓋調解委員會的公章。協議書一式三份:調解委員會、雙方當事人各執一份。
樣本
勞動仲裁調解協議書
申請人:xxx,男,漢族,19xxx年6月7日出生,住xxx省xxx縣xxx鎮xxx村xxx號,系死者xxx之子。
被申請人:xxx公司。
法定代表人:xxx,職務:經理。
申請人與被申請人經友好協商,就申請人申請確認xxx與被申請人勞動關系一案,就相關賠償自願達成如下協議:
一、申請人親屬xxx與被申請人存在勞動關系;
二、申請人與被申請人認為xxx於2010年7月3日在xxx省xxx市xxx路xxx鎮xxx高速入口輔道發生交通事故死亡是工傷;
三、被申請人向申請人一次性支付人民幣75000元(大寫柒萬伍仟元整),作為本案工傷賠償金等一切款項。此外申請人不再要求被申請人支付任何款項或承擔任何責任,包括勞動關系存續期間的任何其他責任。
申請人保證xxx其他親屬同意該協議書,否則由xxx承擔責任。
本協議書一式叄份,申請人與被申請人各執一份,xxx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存檔一份。
本協議自申請人與被申請人簽字或蓋章之日起生效。
申請人: 被申請人: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⑧ 勞動仲裁後私了和解協議書是否有效
所謂仲裁協議,是指雙方當事人自願將他們之間已經發生或者可能發生的爭議提交仲回裁解決的協議。仲答裁協議是一種合同,一種書面協議,是當事人約定將爭議提交仲裁解決的協議.仲裁協議對當事人的法律效力表現為:約束雙方當事人對糾紛解決方式的選擇權;仲裁協議對法院的法律效力表現為:仲裁協議排除法院的司法管轄權;裁協議對仲裁機構的法律效力表現為:授予仲裁機構仲裁管轄權並限定仲裁的范圍. 按照民事訴訟和仲裁法典本身的規定,不論是調解協議還是和解協議,都是沒有任何法律效力的:不僅不具有強制執行的效力,也沒有合同法上的合同約束力。即使是在當事人完全自願和合法的基礎上達成的調解協議、和解協議,當事人在沒有收到法院的調解書,或仲裁庭的裁決書、調解書之前,都可以反悔。但是,如果法院或仲裁機構根據當事人的調解協議、和解協議製作了調解書或裁決書,而當事人也收到了調解書或裁決書的,當事人就不得再反悔,即調解書或裁決書具有法律上的強制執行力。人民調解協議在當事人之間具有合同的效力。
求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