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是不同的案由須分別起訴與分別審理。但是,如果侵權糾紛與合同糾紛存在關聯關系,或存在引發與延伸關系的,可以一並起訴,一並審理。
② 案由侵權還是合同違約呢
你好,如果來你有證據證明孩子源的眼睛是在幼兒園受到損害的,那麼你可以考慮起訴幼兒園違約。
如果你有證據證明是幼兒園的老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造成孩子眼睛損害的 ,你可以考慮起訴幼兒園侵權,將直接侵權人列為共同被告。
③ 以侵權為案由打官司,那是按一般侵權審理還是按特殊侵權審理是靠法官去劃分嗎
根據歸責原則的不同,可以將侵權行為劃分為一般侵權和特殊侵權版,一般侵權是適用過錯責任權原則的侵權行為;特殊侵權是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及過錯推定責任的侵權行為,特殊侵權行為必須有法律作出特別規定。概括起來,兩者主要有如下區別:第一,構成要件不同。一般侵權必須同時具備過錯、加害行為、加害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的因果關系,而特殊侵權不需要以過錯要件為要件或者法律直接推定侵權人存在過錯由其證明自己不存在過錯。第二,是否以法律的特別規定為前提不同。一般侵權不需要法律進行單獨特別規定,而後者必須有法律單獨特別規定為前提。第三,適用的歸責原則不同。這也是劃分兩者的標准。一般侵權適用過錯歸責原則。特殊侵權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和過錯推定責任。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六條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根據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七條行為人損害他人民事權益,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
④ 一個人以侵權和合同糾紛案由分別起訴同一家公司,都立案啦,侵權要精神損失,合同要財產損失,算競合嗎
這個要看兩起訴訟是否都是基於同一事實,同一事實的話就是競合,如果是基於不同的事實,那就不算競合,但是從節約效率的角度來說仍然可以合並處理。
⑤ 最高法院判例合同糾紛以侵權責任為由起訴管轄權如何確定
您好,以侵權為案由的,則按照侵權案件進行管轄權的確定。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⑥ 侵權責任糾紛是案由嗎
侵權責任糾紛是復案制由。
民事案由總共有四級,侵權責任糾紛屬於二級案由,與一級案由第九部分侵權責任糾紛相同。侵權責任糾紛一般很少適用。該項下共有三級案由30個,四級案由34個。
具體可看最高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規定》。
⑦ 合同關系和侵權關系競合的時候,如何確定管轄法院
原告來選擇。這是選擇之訴。選擇了什麼案由,就如何確定管轄法院。選擇侵權,則是侵權行為發生地、被告所在地;選擇合同,則是合同簽訂地、履行地,被告所在地等,還要看合同上有無約定。
⑧ 起訴狀上的侵權責任案由被法院以合同糾紛來審理怎麼辦
案由是由法院根據審理情況來確定的,原告本身無法直接選擇,但原告可以提供證據及變更訴訟請求,這可以導致法院變更案由。
⑨ 網上買商品出現問題,溝通中,商家不認還罵人,分別以侵權和合同糾紛為案由訴,侵權要道歉,合同要賠錢
依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消費者通過網路交易平台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要求賠償。網路交易平台提供者作出更有利於消費者的承諾的,應當履行承諾。」所以您可以以商家為被告提起合同之訴,要求商家退貨退款、賠償損失。
同時根據《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條規定「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
由此可見,如果您購買的產品質量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競合時,受害人對競合的賠償請求權只能選擇其一,但根據您的描述,您所稱的侵權並非是因產品質量問題導致的人身、財產損失,而是因您與商家之間因商家對您進行辱罵等人格侮辱而產生的糾紛,此時若構成侵犯您的名譽權,您可以同時起訴要求對方對您賠禮道歉,賠償精神損失等。但要構成侵犯名譽權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1、商家客觀上存在損害您名譽的事實,並為第三人知悉。侵權人(商家)實施了侮辱、誹謗等行為。所謂侮辱是指以語言或行為公然損害您的人格,毀壞您的名譽的行為。侮辱既可以以口頭方式進行,也可以以行為方式進行。其表現形式是將現有的缺陷或其他有損於人的社會評價的事實擴散、傳播出去,以詆毀您的名譽,讓您蒙受恥辱,可以稱之為「以事生非」。2、商家主觀上有過錯。3、在後果上,商家的行為對您的名譽造成了較嚴重的損害,使您感覺到一種不公正的社會壓力或心理負擔,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創傷。必須強調的是,這種不公正的社會壓力、心理負擔或精神上受到的折磨必須是客觀實在的東西,而不是您主觀上的一種感受。也就是說,某人的名譽僅僅指公眾對其的社會評價,而不是該人對其內在價值的自我評價。因此,商家的某些行為如果沒有造成您的人的社會評價降低,則不構成對名譽權的侵害。
綜上所述,建議您先以合同糾紛為由,起訴商家要求退換貨,避免您的損失擴大。
以上回答,願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