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醫療糾紛時間過了年半還能追究嗎
是能追究的
訴訟時效是指權利人在法定期限內不行使權利即喪失請求人民法院對自己權益予以保護的權利。法律對於訴訟時效的規定屬於強制性規定。原告向法院提起訴訟必須在法律規定的訴訟時效內。否則,原告的勝訴權將消滅。根據《民法通則》第135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2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及第136條「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
1、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
2、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
3、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4、寄存財物被丟失或損毀的
法律根據情況不同,規定了兩種訴訟時效期間,即1年、2年。
醫療糾紛的種類較多,醫療糾紛訴訟中涉及的法律關系也較為復雜,因此權利人可從兩個不同的角度選擇訴訟案由,即醫療侵權糾紛和合同違約糾紛。選擇的角度不同,則法律所規定的訴訟時效也就不同。對於醫療侵權糾紛,則適用1年的訴訟時效,而對於合同違約糾紛,則適用2年的訴訟時效。患者如與醫院發生糾紛後欲追究醫院侵權責任的訴訟,適用特殊訴訟時效期間,訴訟時效為1年;如把醫療糾紛作為一種醫療合同糾紛,則適用普通訴訟時效期間為2年。但在一般情況下,人民法院受理醫療糾紛案件大多以醫療侵權糾紛受理。因此作為患者及其家屬,在發生醫療糾紛後,一定要注意訴訟時效的規定,不僅有利於證據的收集,也可避免因超過訴訟時效而使自己喪失勝訴的權利。
② 醫院醫療糾紛過去二十多年的事情還可告嗎
如果沒有證據證明你們一直在追究此事,則已經超過訴訟時效。
③ 現在醫療糾紛越來越多,央視今年315後曝光的很多醫療問題,大家如何看待呢
出現醫療問題後建議找律師咨詢,然後把律師費算在訴訟費中即可
④ 5年前的醫療糾紛現在告還生效嗎
看損害後果發生的時間,和期間是否主張過權利。法律規定訴訟時效時間是一年。
北京姜德福律師,從醫十年,副主任醫師,專業代理醫療案件。北京市兩高律師事務所律師。
⑤ 醫療糾紛已經超過三年,當時病人知情,現在病人再來要求醫療機構賠錢,醫療機構要賠償嗎
訴訟時效是從知道或者知道自己的權益被侵犯開始起,三年內有效。如果超過三年,那法院是不予支持的。
⑥ 多少年前的醫療糾紛不予立案
如果你提起的違約之訴,即醫院違反了醫療合同,那麼訴訟時效就是從當事人回知道或應當知道違答約行為之日起的兩年之內.
如果你是選擇人身侵害的侵權之訴,即醫院的行為侵害的人身健康,那麼那麼訴訟時效就是從當事人知道或應當知道侵權行為之日起的一年之內.
不過違約之訴是不能要求精神損害賠償的,侵權之訴才能要求精神損害賠償.
⑦ 超過一年的醫療糾紛如何起訴,才能得到法律的支持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之「(一)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規定,醫療糾紛案件的訴訟時效期間應當為一年, 「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 「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之所以發生醫療糾紛案件訴訟時效爭議和困惑,主要在於大家對「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的理解不一致。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參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審理醫療糾紛民事案件的通知》,起訴到法院的醫療賠償糾紛包括兩種情況,即醫療事故引起的和醫療事故以外原因引起的。案由不同,訴訟時效的起算時間迥然不同。
因醫療事故以外原因引起的醫療賠償糾紛(常被稱為醫療過錯賠償糾紛)適用「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的規定。此類案件訴訟時效的爭議,主要發生在對「知道或應當知道」的理解和判定標准不一。就字面而言,「知道或應當知道」不難理解,即從權利人知道或應當知道自己權利被侵害的時候開始算。但實際里邊學問很深。你說他知道,他說自己不知道,而且有人還真的不知道。你說他雖然可能是不知道,但按理講是應當知道的,權利人會說為什麼我就應當知道?你說「應當」,我就「應當」嗎?對此,司法實踐的判定標准通常是以有證據表明權利人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的日期,或者根據一般規律推定權利人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的日期。比如,單純膽囊切除術後數天,因出現發燒、腹痛、進行性黃疸等症狀,經權利人簽署二次手術同意書而行膽腸吻合手術。此時的「二次手術同意書」就是證明權利人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的證據。再如,一般情況下單純性闌尾炎手術後一周即可拆線出院,但某患者卻非正常住院長達一月以上。若該患者或家屬是完全行為能力人,則根據一般規律可推定該患者或家屬知道或應當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即存在醫療過錯情況)。在此情形下,訴訟時效的起算時間就是從證據形成的時間或侵害事實發生的時間。
對於既無證據證明,又不能按一般規律推定權利人知道自己權利被侵害的,則訴訟時效從發現侵害事實的實際時間起算。如10年前曾有剖腹產手術病史,10年後因行闌尾炎切除術意外發現腹腔內遺留有陳舊性紗布,則該例糾紛的訴訟時效則應從10年後意外發現的時間起算,此前既無證據、也無法按一般規律推定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發生了損害事實。
以上是醫療事故以外原因引起的醫療賠償糾紛的訴訟時效問題。
而對醫療事故引起的醫療賠償糾紛而言,訴訟時效的爭議主要發生在對「權利被侵害時」的理解不一。根據現行法律規定,醫療事故引起的醫療賠償糾紛案件必須具備一個前置條件,即已構成醫療事故。而醫療事故的確認許可權專屬於設區的市級地方醫學會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直接管轄的縣(市)地方醫學會及其以上各級醫學會。在未經上述醫學會的醫療事故鑒定和認定之前,醫患雙方均不可能「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因此,對醫療事故賠償糾紛而言,民法通則之「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應理解為「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被確認為醫療事故時起計算」。同時,醫療事故認定是一個需經特定程序的鑒定過程,故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被確認為醫療事故的時間通常滯後於人身損害的實際發生時間,短則數月、長則數年或更長時間。不能以人身損害的實際發生時間已超過一年作為案件超過訴訟時效的抗辯理由。
總上,醫療糾紛案件的訴訟時效起算時間大體有四種起算點,即侵權損害發生之時、能證明知道侵權損害發生的相關證據形成之時、侵權損害事實被實際發現之時和醫療事故被法定機構認定之時。所以你算說的情況是不明晰的,不能一概而論,時效的計算是要區分多種情況的。
⑧ 醫療事故,幾年後才知道怎麼辦
如果你確定是醫療事故,那必須要掌握足夠的證據,我知道醫療糾紛是非常用難打的官司,你要是想討一個說法,就必須找一個好的律師詳細的咨詢一下
⑨ 20年前的醫療糾紛現在能做醫療事故鑒定嗎
這種事情一般會因為缺乏鑒定的依據而無法進行鑒定,作為醫療方,建議你們在與對方協調的時候謹慎點,不要隨便承認自己有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