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幼兒園與教師糾紛

幼兒園與教師糾紛

發布時間:2021-02-10 11:26:36

❶ 幼兒園老師之間有矛盾怎麼辦

同事之間也很正常,但是凡事要放寬心,不能斤斤計較,大度一點

❷ 幼兒教師如何處理孩子間的糾紛和過錯

幼兒間發生糾紛時,可以讓孩子們自己解決,而不是由教師一味的說理訓教;教師還可以組織集體討論,創設平等和諧 ... 如果教師只盯住幼兒的過錯,那無疑是加重瘡疤的疼痛,對於孩子幼小的心靈是一種侵蝕,是一種傷害。

❸ 幼兒園教育隨筆:如何處理幼兒間的矛盾糾紛

文章 來源蓮山課件 ww w. 「老師,他打我。」在幼兒園里,類似的告狀聲常常不絕於耳,幼兒之間大大小小的矛盾與糾紛(摩擦)接連不斷,經常有孩子淚眼汪汪的跑到老師面前尋求幫助,可是經過了解,無非是幼兒之間玩耍時一些輕輕的碰撞和一些隨意的比劃而已,很多淚眼汪汪的孩子只不過是看到旁邊的幼兒對自己用手比劃或者被輕輕地碰了一下就委屈有加,真正意義上的毆打其實很少。特別是小班幼兒,這種情況就更多。 一、注意觀察了解 幼兒教師的教育對象是幼小的孩子,因為他們年齡小,特別是小班的孩子,還不能明辨是非,經常人雲亦雲,甚至會把想像與真實相混淆。所以,老師一定要注意觀察幼兒的表現,及時了解真實的情況,以便進行針對性的教育。 例1:戶外活動准備排隊時,李海昊和聶子涵互相抱在一起玩,越抱越緊,摔倒在地,子涵大哭起來向老師告狀說李海昊打他,海昊一臉驚慌趕緊向我聲明:「我是不小心的!不小心的!……」我先扶起子涵並檢查他沒有摔傷後對他說:「你們是自己互相玩耍不小心摔的,海昊沒有打你,而且你沒有摔痛就哭,男孩子能這么嬌氣嗎?」子涵點點頭不哭了,我進一步以柔和的聲音引導海昊說:「老師知道你是不小心的,但你把子涵壓倒了,應該說『對不起』」,海昊見老師沒有責備他不再驚慌並認真地向子涵說:「對不起」,子涵趕緊說:「沒關系」,倆個人又成了好朋友。 例2:這兩天,班上最乖的小女孩劉貝雨多次哭著告班上最乖的小男孩饒弘的狀:「老師,饒紅打我。」其他幼兒都跟著喊:「饒弘打劉貝雨。」並跑過去要扭饒弘到老師面前,我很納悶,饒弘從來不跟人打架,怎麼也開始欺侮人了,而且是欺侮班上最乖的劉貝雨,但是因為沒有注意到事情的經過,只好一邊安慰貝雨一邊批評饒紅並提醒他以後不敢再欺侮人,可是饒弘卻極力辯白:「我沒有打貝雨。」「沒有打那貝雨怎麼會哭呢?」我不相信,但饒弘卻一臉不服氣地說:「我沒有碰到她,我就用手比了一下。」帶著納悶,我開始認真注意他們兩個的表現情況,原來饒弘有時會模仿電視上的武打動作,對著同桌貝雨比劃,雖然沒有真的打到貝雨身上,但是嬌氣的貝雨卻委屈得淚流滿面。明白真相後,我找來饒弘和貝雨,進行了相應的教育引導,取得了明顯的教育效果。 二、及時解決問題 幼兒以暫時記憶為主,如果發生的事情沒有及時解決,過後幼兒容易忘記事情的經過, 就會失去最好的教育依據,從而失去教育意義,甚至造成冤假錯案。 如班上有個最好動的幼兒吳嘉豪,經常磕磕碰碰弄傷自己。一天早接待時,他的媽媽指著兒子鼻子下面的一條條紅斑向我告狀:「我孩子的皮膚被劉暢(嘉豪的同桌)抓破了,老師幫忙教育一下。」我耐心地開始詢問事情的經過,嘉豪小朋友一下子點頭一下子搖頭,自己也搞不清事實真相,他的媽媽站在旁邊肯定地說:「沒錯!我在家裡問了兒子,他說是劉暢抓的,應該沒錯。」我正想找來劉暢進行教育,旁邊的生活老師提醒我:「看樣子不象被人抓的,如果是被小朋友抓的,傷痕一般是從上往下,而他的紅斑大部分從左往右,還有一些不同方向沒有規則。」我覺得有道理,就理智地找來昨天的當班老師了解事情真相,原來是繪畫活動時,嘉豪小朋友自己用水彩筆在嘴巴旁邊畫畫,是水彩筆的筆尖劃傷了他的皮膚,劉暢並沒有抓他。事實清楚了,在老師的啟發和提醒下,嘉豪小朋友也漸漸記清了事情經過。我差一點就冤枉劉暢了。 三、引導幼兒自己解決問題 幼兒年齡小,他們幼小的心靈還很脆弱也缺乏經驗,對成人的依賴特別強,碰到問題時無法自己解決,常常依賴老師的幫助來解決問題。但我們老師可以盡可能地引導他們自己解決問題,這樣,即可以鍛煉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可以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而且在幼兒自己解決問題時,還可以同時結合禮貌行為教育,引導他們之間互相道歉互相原諒,學習使用「對不起」、「沒關系」等禮貌用語。 四、進行「堅強」、「勇敢」、「寬容」等心理品質教育很多幼兒動不動就流淚,容忍精神和挫折感非常薄弱,經不起一點點磕碰。針對幼兒脆弱、嬌氣等心理弱點,應該進行「堅強」、「勇敢」、「寬容」等心理品質教育,及培養他們經受挫折的能力。 如前面講到的劉貝雨小朋友,就是個嬌氣十足的女孩。每次她流淚時,我都先鼓勵她:「別哭!貝雨很堅強的!把眼淚擦乾!老師喜歡堅強的孩子!」等她擦乾眼淚後我再引導她:「好朋友一起玩,輕輕地碰一下是沒關系的,你說對嗎?」漸漸的她不再動不動就哭了,而且看到其他幼兒難過時,她也學著老師的口氣說:「輕輕地碰一下是沒關系的。」堅強的品質和寬容的精神慢慢地走進她的心田。文 章 來源蓮山課件 ww w.

❹ 幼兒教師怎麼處理孩子間的糾紛和過錯

❺ 幼兒園教師勞動爭議的主要類型及處理方式

一、 幼兒園常見事故類型
1、幼兒游戲時受傷。
2、因教學設施原因引起。
3、兒童走失。

4、由於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的原因所造成的。

5、學生被他人接走。
6、外來人員的侵入。
7、幼兒園組織校外活動引發的事故。
8、學生自身原因所致。
二、處理幼兒傷害事故時責任劃分的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60條具體解釋了兒童損傷事件的責任問題:"在幼兒園、學校生活、學習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受到傷害或者給他人造成損害,單位有過錯的,可以責令這些單位適當給予賠償。"根據法律,處理責任事故的前提是分清幼兒園在事故中的過錯,並根據過錯大小承擔相應的責任 。根據法律,幼兒園對學生負有三項責任:①教育責任;②管理責任;③保護責任。教育是幼兒園的主要職能。管理是服務於教育的職能,是幼兒園為達到教育目的而採取的方式和手段。保護是幼兒園行使教育和管理職能的前提條件。幼兒園只有保護學生安全,才能實現其教育目的。教育雖然是學校的主要職能,但就責任的性質來說,教育責任說到底不是一種法律責任,而是幼兒園的職責和功能,管理失范和保護不周才是承擔法律責任的依據。幼兒園只有保護學生安全,才能實現其教育目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章"學校保護"具體講述了學校對學生的保護責任。學校保護最終是要通過學校的內部管理行為來實現的,在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應忠於職守,履行自己的職責,盡量避免事故的發生。

❻ 關於幼兒園孩子之間發生的民事糾紛怎麼解決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孩子們為了爭一件玩具而弄得面紅耳赤,甚至是滿臉淚水這樣的情況,家長見了,有大聲訓斥的,有出面調停的。歸根到底,原因只有一個,在家長眼裡,爭吵歷來是不被認可的、影響友好關系的事情。但事實上,幼兒之間出現糾紛是自然的現象,並非都是壞事,往往有利於他們交往能力發展和心智的健康成長,有著成人施教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首先,我認為孩子間產生糾紛,是孩子體驗寬容、謙讓的好時機。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家中,玩具都是他一個人玩,大人也會讓著他,沒有人會去爭搶。到了幼兒園,同樣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走到一起,出現磕磕碰碰是難免的事情,同伴間對事件的不同意見,不同看法,可以使孩子懂得和同伴友好相處,學會互相謙讓。
其次,孩子間的糾紛是學習處理人際關系的重要課程。理論上講,孩子之間的糾紛是他們在最初的人際交往中產生矛盾的表現。在應對糾紛中,他們逐步學會觀察和思考,有了學習與他人交往的機會,逐步掌握人際交往的本領。作為家長應給予孩子處理糾紛的機會,當幼兒處理得當時,應給予肯定、鼓勵。但又不能聽之任之,應適時加以引導。當孩子處理不當時,應抓住機會,幫助孩子分辨是非。久而久之,孩子們就學會了如何與別人相處,學會了怎樣協調與別人的關系。這種技能的掌握,對孩子們而言將終身受益。
除此之外,孩子間的糾紛,還有利於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孩子之間出現糾紛時,大部分情況下,我們應持冷靜觀察的態度,而給孩子一個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當出現處理困難時,家長也不一定要馬上出面,可以提幾點建議供孩子選擇,讓孩子懂得,自己的問題還是要自己解決。這樣,不僅增強了孩子的自理能力,還培養了他們的自信心。
一個正在向獨立、自我完善方向發展的孩子不可能事事都與別人保持一致,差異是正常的,也是合理的。我想作為家長,對待孩子間的糾紛,不必大驚小怪,而應冷靜對待、正確引導,這樣才對幼兒的健康發展有所幫助。
教師案例:鏡頭一游戲活動:趕小豬
老師:「她推我。」老師:「他也推了我。」兩個情緒激動的孩子,跑到我面前相互指責著對方的不是。經過了解得知:原來是在游戲時,排在後面的萌萌插隊到淘淘前面,於是淘淘就推了萌萌一下,萌萌也回推了淘淘一下。
鏡頭二
案例分析
一、環境因素:
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由於成人的溺愛、嬌慣,養成了孩子任性、粗暴、行為無約束。生活上的優越環境和過分地照顧,使幼兒產生了「自我中心」的毛病。
二、年齡因素:
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年齡特徵和認知水平,年幼的孩子由於對生活經驗的缺乏。使他們在道德認識和行為意識上背道而馳,易於與他人發生糾紛。
三、個體差異因素:
由於社會和教育條件不同,以及遺傳因素而使幼兒心理發展的情況也有各種差別。在不同環境中,孕育出不同的性格。
綜上述原因,我認為對幼兒在相互交往過程中產生糾紛時,教育者應明辨是非,處理公平;方法靈活,使人信服。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有利於孩子個性的健康發展。
反思:
對幼兒不正確行為要認真了解,分析發生的原因、動機和後果,具體地向幼兒解釋、說明,指出錯誤的行為及後果,幫助幼兒分清是非,抑制或制止其錯誤行為。不能簡單粗暴的解決了事。孩子發生糾紛固然上破壞了教學秩序給老師增添了負擔,但孩子間的矛盾和沖突也是他們在集體中學習交往,待人接物的一種方式。
(一)、分析
幼兒之間的糾紛是困擾父母和教師的一個主要問題。成人都希望幼兒之間能友好相處,能夠避免矛盾和沖突,因此往往更加關注幼兒之間因游戲、玩耍而產生的爭執和不愉快。父母和教師會認為幼兒太小,不會解決糾紛,同時又怕幼兒吃虧,形成什麼心理陰影。所以常常想利用成人的權威和優勢,採取及時制止和干預的方式。事實上矛盾和沖突不僅有助於認知的發展,而且有有助於提高個體和他人合作的能力。過多的干涉反而會阻礙幼兒社會認知的發展。所以我們應該給孩子一個機會,讓他們充分體驗成功或失敗。
(二)、策略
1、給幼兒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讓幼兒身心放鬆,促進幼兒之間融合關系的發展,避免緊張關系的發生。
2、有意識地教給幼兒一些人際交往的技能、技巧。加強幼兒的常規訓練,使幼兒避免一些糾紛。並嘗試自己解決。
3、有意識地設計一些發生糾紛的教育活動,讓幼兒觀看並進行討論,讓幼兒在情景設計中嘗試解決糾紛,教師進行隨機教育,引導幼兒自我反思、自我判斷,促進幼兒道德水平的提高。
4、事實上幼兒的矛盾來的快去的也快,這也是此階段幼兒「自我調節機制」發展的一個特點。幼兒之間的糾紛現象是幼兒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一種正常的人際交往形式。對幼兒來講,他們正是通過交往中的「糾紛」來明辨是非、調整自己,尋找與同伴交往的適宜方法,並逐步學會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與合作,學會一些社會的道德規范和做人的准則。為此,教師要敢於放手並鼓勵幼兒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責任感。
(三)、家園配合、共同努力
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但是大多數家長認為孩子太小,不會解決糾紛,同時又怕幼兒吃虧,形成什麼心理陰影,所以常常會利用成人的權威和優勢,採取及時的制止和干預,更甚者會要求孩子受到欺負了,就要「報復」回來。

❼ 教師該不該介入幼兒沖突

該。來

幼兒具有面對與處理同伴沖自突的能力,不同的幼兒處理的方式不同,而教師的權威常常在解決同伴沖突中起著關鍵作用。即便是小班的幼兒也能意識到教師的權威是強有力的,因而在教師未介入的時候會用教師的名義威脅對方。

但教師的個人權威並不是真正解決同伴沖突的辦法。我們最終要讓幼兒學會理解規則、遵守規則,而不是服從個人權威。這也是從幼兒社會性發展的整體出發。從這個角度而言,教師不該無所作為,當幼兒不具備服從規則、運用規則來解決沖突的相關經驗時,教師應該及時介入,提供引導和支持。

(7)幼兒園與教師糾紛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在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幼兒的行為方式以及問題解決技能很大程度上受早期生活經驗和經歷的影響。因此作為父母,應注重發揮家庭環境潛移默化的作用,改善教養方式。

除了在生活上關心、照顧幼兒之外,父母還應加強與幼兒之間的思想溝通。只有親子間彼此真誠表達、平等互動,才能進行有效的溝通,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有效的親子溝通要尊重幼兒,使幼兒充滿自信地與父母溝通,表達真實思想。不能一味地訓斥、忽視和拒絕幼兒,要盡可能引導幼兒學會表達真實思想。

❽ 怎樣處理幼兒教師與幼兒園的勞務糾紛和人事糾紛

按勞動爭議仲裁案件處理。

❾ 和幼兒園老師發生矛盾會不會影響寶寶

會影響的。
處理事情,要冷靜,盡量不要發生沖突。

❿ 怎麼解決幼兒園家長與老師之間的矛盾

從他們的共同點出發,他們都是為了孩子,可以讓他們先好好協商,一切以孩子為先。

閱讀全文

與幼兒園與教師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