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你認為醫患糾紛的根源是什麼
我認為醫患糾紛的根源是不信任醫生,通常這些家屬都沒有醫學常識,就認為是醫生的技術問題,是醫院騙他們。
❷ 中國醫患矛盾的根源是什麼
中國醫患矛盾的根源有以下:
1、不少醫務人員服務態度差,不是不好,而是極差。從我自己的就醫經歷來看,有些醫院的醫務人員可以說是比死人就多口氣。忙的時候態度不好也算了,閑的時候也不好好說話,能一句話說清楚的事情非要惜字如金只說一半,剩下的一半你要問了還能嘲諷回來。
病人看病的怒氣值是慢慢積累的,可能排隊長+20%,掛號處態度不好+20%,身體不適+10%,費用高+10%,化驗處態度不好+20%,再遇到醫生稍微不耐煩點就爆發了。這種態度惡劣的醫務人員雖然人數不多,但就來是坑隊友的。
我們急診科主任曾經教育過我(那時候我脾氣經常不好),大部分人發脾氣也就是一下子的事情。如果自己在醫療上出了點小差錯(這種事情在急診幾乎無法避免),病人發怒了,先態度好點說聲對不起。
主任再出個面,真誠一點待人,想辦法彌補,大部分病人都不會過於無理取鬧。大部分病人或者家屬在冷靜的情況下都是講道理的,真正蠻不講理的醫療鬧事者畢竟是少數。明知錯了還上去硬懟,絕對是自作孽。
❸ 醫患矛盾的總根源在哪裡
‚醫患矛復盾,醫療糾紛和制醫院暴力,這三者是應該用三個不同方法去解決的問題。
‛這些年來,醫患關系緊張、沖突頻發,成為社會高度關注的熱點。醫院暴力是在醫院這個場合,影響醫生和患者共同利益的暴力事件。
這些暴力有的傷了醫護人員,有的傷了病人。
無論這種破壞是硬傷害還是軟暴力,都違反了治安管理法,是需要法律公訴和警察干預的,是要靠法治來解決的。
老百姓看病難也是引起醫患沖突的重要方面。
醫療服務的供給不足,是醫院擁擠的重點所在。
要解決這個矛盾,根本的辦法是放開行業准入,
允許全社會的資金和力量都來興辦醫療機構,
培訓醫務人員,提供醫療服務,
以高速增長的供給能力去消除供不應求的巨大缺口,舍此別無他途。
❹ 醫患沖突的根源在哪裡
可以說,在我們國家現有的所有服務行業中,老百姓對於醫療服務是最不滿意的,這種不滿意又集中反映在醫患關繫上。 對於經過改革前後的我們這一代人來說,這方面的對比體驗是非常深刻的。例如,我國的零售服務業在改革之前,與目前的醫療服務非常類似,顧客與服務員之前也是一種水深火熱的關系,顧客得對服務員點頭哈腰陪上笑臉,花錢買東西反而挨罵和受氣是家常便飯。而現在,盡管在商店裡買東西,不能說顧客受氣的現象完全消失了,但是大門朝南坐,對顧客不理不睬的現象基本消失了,除非這家商店不想做生意。是什麼使得零售服務業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是顧客變得更為理解服務員工作的辛苦了嗎?顯然不是。是整個零售服務業的服務質量(包括服務環境在內)發生了根本的改變。 我國改革後,幾乎所有的服務業都發生了顯著的改進,然而改進最小的大概就是醫療服務行業。舉幾個我自己身邊的例子。我夫人在20年前出國之前,去醫院准備拔去智齒,牙醫使勁拔不出來,說你等一下,我去拿大鉗子,結果我夫人嚇得在醫生回來前就溜走了。在美國,她又去拔牙,一個護士專門照顧她,先上麻葯,結果拔牙時沒有任何痛的感覺,護士又在旁邊一個勁的鼓勵和安慰。在美國就醫與在中國就醫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感覺和經歷。最近,我80多歲的母親在上海生病住院。今年夏天天氣炎熱,住院病人特別多,等候多時才等到病床,但只有8個人一間的病房。病人加上家屬那麼多人的雜音,結果根本無法好好休息。所以,我所知道的美國華人朋友,回國最怕的就是去醫院。一些本來想回國居住的老人,就是擔心看病不便所以選擇留在美國。 如果讓病人多理解一些醫生,顯然並不能解決我國醫療服務行業存在的根本問題。那麼,我國目前的醫患矛盾的根源是什麼?我認為,最直接的原因在於醫療資源的供不應求,主要是合乎質量的醫生(好醫生)的數量供不應求。高質量的人才不願意學醫,醫學院的畢業生不願意當醫生,許多醫生沒有提高業務的機會和動力。結果,一個醫生每天面對大量的病人,根本無法提高服務質量。醫生和醫院的服務本身的收入根本無法支付成本,必須依靠多開葯、多檢查、開貴葯來彌補。 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是什麼?首先在於政府對於醫療行業的不當控制,我國的醫院主要都是由政府本身直接開辦,因此一方面政府將醫療行業的大門向民間資本和外來資本關閉,或者通過各種門檻來阻攔,另一方面政府無法對醫療行業進行有效公正的行業監管。其次,政府對於醫療服務的價格管理不當。由政府單方面實行的價格管制,使得醫療服務的定價嚴重低於成本,所以住院和醫生的服務本身多做多虧,病房的條件比一般旅館的條件差,醫生服務態度比商店服務員要差。 當然,醫療服務與其他服務業相比有自己特殊的地方,更容易產生醫患矛盾和糾紛。如果醫患雙方事先有很好的溝通,病人和家屬對醫療過程和結果預先有更好的了解,許多糾紛是可以避免的。當糾紛產生時,如果有較好的解決方法的話,也可以避免造成醫患的直接沖突。可以建立調解醫患矛盾的仲裁機構,最後還可以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在美國,主要是依靠法律,這樣基本上沒有醫患的直接沖突,當然也存在著過度使用法律解決造成費用過高的問題。 從我自己在美國與醫療服務打交道的經歷來看,大多數是滿意的,但也有不愉快的經歷。兩次不愉快的經歷都是發生在與我以前的牙醫和我兒子牙醫身上,都是他們預先告訴治療後我們大約需要承擔什麼費用,但是最後保險報銷後,我們承擔的費用大大超出了醫生預先的估計。由於美國的醫療保險計劃太多,醫生自己往往記不清楚,所以發生錯誤。我現在的牙醫,有專門人員負責與保險打交道,所以如果需要有大的治療,我們自己需要支出較多費用時,都會預先得到比較准確的信息。而且醫生事先也會對於為什麼要採取某種治療,各種治療方法的比較和結果都會耐心做解釋。所以我與目前的牙醫已經有十多年的合作經歷,沒有出現過什麼不愉快。我夫人在美國生孩子,做過一次盲腸炎手術,經歷都是非常的滿意。醫生、護士和其他工作人員的服務都非常人性化,非常客氣、耐心。我覺得關鍵是醫患雙方如果事先有較好的溝通,並且服務過程中有做到人性化的話,許多矛盾都是可以避免的,大多數病人也不會無理取鬧。 美國的醫生是全世界醫生中收入最高的,也是美國專業人士中收入最高的。所以,最優秀的人才原因當醫生。醫療服務機構的條件也非常好,住院病房的條件一般不低於三星級賓館。看病預約,一般也不需要有很長的等候時間。大多數病人都有自己的主治全科醫師,我們首先先去自己的醫生那裡,然後根據需要再去看專科醫生,或者住院治療,而不會大家都先往大醫院跑。當然,美國醫療服務的質量也存在嚴重問題,這是最近十多年來美國醫改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總之,如果一天不解決對於醫療行業的不恰當管制的問題,醫患矛盾就無法得到有效解決,而讓病人去體諒醫生只是一種觸及皮毛的辦法。可以說,醫患矛盾的問題產生的根源不在於醫患雙方,而在於我們的醫療制度和體制。制度和體制問題不解決,醫療服務質量無法提高,醫療就永遠是我國最差的服務行業。(作者蔡江南為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公共經濟系主任)
❺ 中國醫患矛盾的根源是什麼如何才能得到緩解
個人覺得醫患矛盾的根源一方面是來自患者自身的原因,一方面是醫務人員的原因,還有部分是社會的原因。
想要解決醫患矛盾就要加強醫德教育,還有法律法規的制度以及醫患雙方的溝通。
❻ 醫患關系惡劣的根源是什麼
根源在於醫療體系的不健全,醫院變成市場化,只為了掙錢,不顧病人。如下細說:
一、根源在於醫療體系。隨著社會不斷發展,時不時就會出新聞,哪裡的醫生和病人發生沖突了,這就不得不讓人思考,為什麼病人會針對救死扶傷的醫生呢?要知道醫生是多麼讓人尊重的一個職業,其實原因非常簡單就是醫療體系出現問題。
整個醫療體系被推向市場,醫院不再是一心一意為病人著想,而是想著怎麼把葯買出去,怎麼實現醫院最大利益。要知道每個醫院都會定經營指標,會執行分配到每個科室,比如購入大型設備、門診量、空床率等等都是需要考核的。
3、醫生要注重臨床觀察,而不是一味交給機器檢測,往往有時候醫生臨床觀察可以拯救很多人。
4、加強醫患雙方的溝通,醫生不能一味讓病人去檢查,做CT,做倒影,妥妥的本末倒置,而是告訴病人這個病應該如何治療,日後如何預防。
最後:
希望醫患關系早日往健康的方面發展,期待!
❼ 造成當今醫患關系緊張的根源是什麼
按道理來說,醫院應該是非營利性機構,但是現在大多數人都感覺不到這一點。到了醫院之後,病人就像是待宰的羔羊一樣,不能問不能說,反正醫院讓幹啥就幹啥。
總的來說,患者明顯處於弱勢,這是醫患關系緊張的一大根源。
因為患者到醫院就醫,本身就是身體不適,心理上已經有很大的恐懼。這個時候,只要醫生的一個不小心或者是不專業,讓患者發現了,就很容易引起糾紛。
多麼霸道!患者來了醫院之後,就不能主動問任何問題嗎?醫生總認為患者提出問題就是在質疑他的醫術。這樣囂張跋扈的態度,能不引起醫患糾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