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房主去世後生前所欠物業費共居人有義務補交嗎
沒有義務補交。法律規定了物業費是業主繳納的,但有個例外,就是業主生前和物業有特殊的約定,由物業使用人繳納物業費,那物業可直接向共居人追繳。
⑵ 未經其他共居人同意出售房屋,無產權房屋買賣是否有效
未經其他共居人同意出售房屋
李紅與張富強是位於西城區新壁街的三間平房的原承租人,後來,李紅、張富強及其五名子女達成書面協議:三間平房拆遷後,張富強的回遷房產權改為張軍名下。張軍負責對父母張富強、李紅養老送終。2002年8月,張軍與新興房地產公司簽訂協議,約定:新興房地產公司拆除張軍在拆遷范圍內的新壁街私產房屋兩間,並就地安置張軍和平門小區兩居室一套。後來,回遷房又改為北京市西城區新壁街一處單元房。
2002年8月,張軍以自己名義向新興房地產公司交納購房款10萬余元。後來,張軍與梁某通過一家中介公司就買賣回遷房屋達成一致,梁小兵向張軍支付了購房款及公共維修金。對於張軍將回遷房出售的行為,其父母張富強夫婦等人認為,他們作為該房屋的共有產權人及房屋拆遷的被安置人口,對回遷房擁有合法的所有權及居住權、使用權,張軍與梁小兵的房屋買賣行為違背了他們的真實意思,應確認為無效,為此,訴至法院,要求確認買賣合同無效。
無產權房屋買賣是否有效
一審法院經審理後認為,張軍未經其他共居人同意,將訴爭房屋出售的行為,侵犯了張富張等人的合法權益。梁小兵、張軍進行房屋交易時,均已明知該房所有權證未辦理,根據《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三十七條第六款的相關規定,房地產未依法登記領取權屬證書的,不得轉讓。梁小兵、張軍之間的房屋買賣行為違反了國家的禁止性法律規定,故梁小兵、張軍關於訴爭房屋的買賣行為無效。一審判決做出後,梁小兵不服,上訴至一中院。
一中院經審理認為,李紅、張富強及其五子女達成的書面協議以及後來張軍與梁小兵的房屋買賣行為均系各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符合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且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應屬合法有效。梁小兵購買該房屋,系通過中介公司完成的,是善意有償的,雙方的買賣行為並未侵犯李紅、張富強等人的合法權益。在該房屋的買賣行為發生兩年之後,張富強等人又以該買賣行為侵害其合法權益為由,要求確認買賣行為無效,並無依據。雖然張軍仍未領取產權證,但並不影響該房屋買賣行為的效力,據此,一中院終審認定原審判決適用法律錯誤,應予糾正,判決駁回了張富強等人的訴訟請求。
一中院審理此案的法官告訴記者:此案二審之所以沒有象一審法院那樣依照《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三十七條第六款的規定判決房屋買賣合同無效。其原因在於:《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系行政管理性法律,該法第三十七條的相關規定旨在規范房屋交易中的行政管理,而非禁止交易關系,在性質上該條規定屬於管理型的禁止規范,並非效力型的禁止規范,而對於合同效力發生影響的一般是效力型的禁止規范,故司法實踐中不能僅以違反此項規定為由確定房屋買賣合同無效。此外,本案房屋買賣所涉及的事項亦不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故而也不能以危害公序良俗認定其買賣行為無效。
⑶ 共居人有權利分割產權人的房產嗎
當然沒有了。如果這樣的話你的房子出租二十年還不得讓租房人都分版走了。這是肯定權不可能的。有權利分產權的人必須對房產有所有權。這個你一定要明白。就現在婚姻法來說,如果你的房子是你婚前個人財產,打假如說二十年後和你媳婦離婚了你媳婦也沒有任何這個房產的所有權。一毛也分不到在這房子上。
⑷ 公房拆遷 共居人怎麼辦
公房承租人是公房承租共居人的代表,拆遷同時該房依房改政策變更為私有財產,所有共居人對該財產一般具有等份財產權,回遷時,若原承租人未經該房戶籍的原全體承租人書面簽字認可同意,其自行獨占該房購買權無效。
⑸ 公房共居人被趕出,該如何維權
被誰趕出來,為什麼趕出。他們怎麼說的
⑹ 我想問房屋產權人是我:拆遷辦拆遷把我愛人也填寫共居人了!不知以後他有權利分我的房產嗎共有人和共...
按現行婚姻法里 如果是婚前財產的話 你愛人是沒有權力分的 拆遷辦填什麼無所謂 他回遷安置應該是按原房產證上的信息走得 沒事的 實在不放心你就去問問 回遷房的房產證上寫的是你自己的名字嗎
⑺ 關於公房共居人認定的問題
看戶口本,有本事就把戶口遷到那個房子里。
⑻ 房屋的共居人享有拆遷補償款么
今天在北京二中院開了一個庭,案件爭議的焦點是:作為房屋的共居人從法律上是否享有拆遷補償款的補償份額。另外是一個牽扯到訴訟時效的問題。 公房的承租和房改是北京市的一種福利政策,福利享受人不僅是公房的承租人也是產權人而且是共同居住人。這個房子拆遷如果是公房的話,公房的拆遷款實際上是給承租人和共同居住人的,人均一份。如果是私房拆遷,就是拆遷公司對產權人補償。但是從法律上來說產權人有對共同居住人安置的義務。 就像本案來說,拆遷以後獲得的補償款是現金,那麼產權人應該拿出現金的一部分給他的共同居住人為安置費用,或者產權人購買一套房屋安置共同居住人。我上文所指的房屋都是指私有產。 但很多人有疑問——公房被房改,變成私有產。被拆遷人是房屋的產權人,共居人不屬於產權人,為什麼補償款里要有你的一部分呢? 【呂律師點評】實際上這是對法律的狹義理解。進行拆遷的目的和宗旨要重視。拆遷並不是針對產權人的,它是針對居住人的,它是以安置房屋內居住人員為目的。你不可能說,拆遷前共居人有地方住,拆遷後就讓他流落街頭,無依無靠了。如果是這樣,那明顯就是不符合法律理念了,是違反公序良俗的。因此,即便拆的是私房,如果是拆遷公司對共居人沒有給予安置費用或房屋,那麼被拆房屋的產權人也有義務。 另外,訴訟時效的問題,我想給大家提個醒。 居住權的取得一般被認為有兩階段訴訟時效,過了時間就被認為放棄權利了。物權法中一般把居住權看為一個享有物權性質的債權,居住權實際上是不受訴訟時效限制的。 除非說,你有充分的證據證明居住勸我放棄了。尤其是在外面租住的房屋,為了避免家庭矛盾出租的房屋,不能說你出租了房屋就將你自己的居住權放棄了。 即便是債權,也享有兩年的訴訟時效,此訴訟時效也是可以去人民法院起訴,使其中斷。中斷的方法很多,並不是說只有向產權人進行主張權利這一條路。每次主張都能有兩年。不斷主張,最長的訴訟時效是20年。 感想:法律是需要吃透裡面的精神的,拿得住,拿得穩,一知半解容易誤人子弟,最糟糕的是把自己給耽誤了。
⑼ 承租公房內的共居人的使用權其他子女能繼承他的使用權嗎
使用權不能繼承抄,繼承的只能是取得所有權的財產
《繼承法》
第三條 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包括:
(一)公民的收入;
(二)公民的房屋、儲蓄和生活用品;
(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四)公民的文物、圖書資料;
(五)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
(六)公民的著作權、專利權中的財產權利;
(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