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黃車」商標另有所屬嗎
您好,家手握抄小黃車商標的襲公司起訴ofo侵權,索賠300萬。據了解,ofo方曾指責此案原告公司搶注商標,申請注銷其商標,但一直未果。據了解,該原告為上海某職能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起訴表明,該公司小黃車商標於2015年7月提出注冊申請,2016年9月核准通過。被用於計算機軟體和通訊服務上。原告稱,ofo運營商在未經其授權同意下使用「小黃車」商標,侵犯了自身的商標權,並請求法院判決被告立即停止侵權行為,停止使用「小黃車」商標。判決被告在相關媒體、網站上刊登聲明(所刊發聲明內容需要原告事先審核),消除其侵犯原告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的影響。請求法院判決賠償原告經濟損失300萬元;支付原告為本案訴訟支出的公證費及律師費等合理費用,暫計5.5萬元。該公司稱,保留請求進一步追加為維權支出的合理費用之權利。據了解,ofo方面此前早就注意到原告公司掌握的這一「小黃車」商標,今年早些時候,ofo方面曾向商標評審委員會提交申請,稱該商標的申請注冊時間晚於ofo理念的形成時間、廣泛校園推廣時間,以及進入大眾市場的試運營時間。要求以惡意注冊,搶占商標資源等為由,宣告其商標無效。
⑵ 把小黃車據為己有被拘留是不是行政拘留
是盜竊行為,把車上鎖了,就導致車輛無法被乘客使用。這是侵犯共享回單車供應商的答財產權。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九條之規定:盜竊公私財物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1000元以下罰款。
⑶ 請問小黃車公司,不退壓金,屬於詐騙行為嗎
小黃車公司,不退押金,屬於民事違約行為,不是詐騙行為。
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
⑷ 小黃車等退押金還要988年,消費者如何維權
對於小黃車退押金要等到988年以後這樣的事情,其實現在想維權已經有點晚了,或者說現在這家公司已經徹底倒閉了,已經破產了,現在都已經在走司法程序了。之前有很多用戶去起訴小黃車,現在官司雖然贏了,但是退押金依然要排隊,要等流程。也就是說現在並不是一個退不退的問題,而且一個什麼時候退的問題,讓一個破產的公司瞬間把1000多萬用戶的押金全部退還,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一、為什麼說小黃車退押金要等988年?
小黃車火爆的時候可以說活到了大街小巷,那你老少都會使用這樣一個共享單車,但是當他破產的時候,有1000多萬的用戶押金都沒有辦法退還,每個人的押金至少是99元,多的情況下是199元。很多人紛紛想退自己的押金,但是小黃車現在已經破產了,公司裡面已經沒有這么多錢了。小黃車的經營本身就是失敗的,現在只有一堆廢鐵,也沒有辦法拿出這么多錢。如果要退押金的話,排隊最久的人需要等988年。
⑸ ofo小黃車廣深試點有樁模式,違規多次扣費20元,能否有效控制用戶的違規行為
近日,小黃車ofo在廣深試點有樁模式,所謂有樁模式就是在結束用車的時候停到停車點,否則違規罰款20元。
說起ofo小黃車,我們一定知道它之前慘烈的歷史,不僅因為亂停放而導致城市生態不好,還有很多報廢車輛以及私用情況,甚至在最後用戶的押金還沒能夠退還,所以大部分的人都以為小黃車倒閉了。
而且都有電瓶車了,誰還願意去騎自行車,最多也是一腔熱血的興趣使然。所以說,對於上訴是否能控制用戶違規行為那定然是有效的,只不過會不會再次倒閉就難說了。
⑹ 小黃車等退押金還要988年,用戶到底該如何維權
起訴ofo小黃車多次失敗,群眾維權幾乎遙遙無期。畢竟老闆申請破產,還多次成為被執行人。在這種情況下,維權幾乎是不可能了。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像羅永浩那樣“賣藝還債”。正所謂死豬不怕開水燙,沒錢、倒閉的公司,也沒東西能夠還債。按照退押金的速度,最起碼要988年,估計是沒可能了。
記者觀察兩個月的數據,發現小黃車排隊人數減少2828位。按照這個速度,每天大概減少46人,全部排隊人數消化完最起碼要等988年。而減少的人數,也很難確定是不是已經退還押金。若只是押金,其實並不算什麼,關鍵是很多人在裡面存有餘額,這並不是一個小數字。
⑺ 小黃車退押金的官司又贏了,事件的始末有何細節
當代科技的進步,也方便了人們的出行活動。很多城市路邊都有共享單車,隨意騎行,非常方便。可是最近ofo“小黃車”鬧出了一個讓消費者非常不滿的事件,那就是退押金。
現在沒了小黃車,市場上還有很多共享單車,還有充電寶,確實是方便了消費者,警官現在市面上還是有很多違規不合適的情況存在,但也算是找到了一個市場平衡點,不會像小黃車一樣坑人!現在的共享單車很多都是看信用度免押金支付,或者是和一些平台合作,看自己消費水平以及信用來操作,讓人放心也省心!
⑻ 為什麼小黃車被告商標侵權
您好,家手握小黃車商標的公司起訴ofo侵權,索賠300萬。據了解,ofo方曾指責此案原告公司搶注商標,申請注銷其商標,但一直未果。
據了解,該原告為上海某職能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起訴表明,該公司小黃車商標於2015年7月提出注冊申請,2016年9月核准通過。被用於計算機軟體和通訊服務上。
原告稱,ofo 運營商在未經其授權同意下使用「小黃車」商標,侵犯了自身的商標權,並請求法院判決被告立即停止侵權行為,停止使用「小黃車」商標。判決被告在相關媒體、網站上刊登聲明(所刊發聲明內容需要原告事先審核),消除其侵犯原告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的影響。請求法院判決賠償原告經濟損失300萬元;支付原告為本案訴訟支出的公證費及律師費等合理費用,暫計5.5萬元。該公司稱,保留請求進一步追加為維權支出的合理費用之權利。
據了解,ofo方面此前早就注意到原告公司掌握的這一「小黃車」商標,今年早些時候,ofo方面曾向商標評審委員會提交申請,稱該商標的申請注冊時間晚於ofo理念的形成時間、廣泛校園推廣時間,以及進入大眾市場的試運營時間。要求以惡意注冊,搶占商標資源等為由,宣告其商標無效。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⑼ OFO被訴商標侵權怎麼回事兒
數人(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自稱享有「小黃車」商標,把ofo小黃車的商標所有人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訴至海淀法院,索賠300餘萬元。7月31日,海淀法院受理了此案。
數人公司訴稱,其享有「小黃車」注冊商標專用權,而拜克洛克公司未經其許可,在相同的商品上,使用與其近似的商標,侵犯了數人公司的商標權。同時,原告認為,今年5月17日,拜克洛克公司正式把品牌名稱從「ofo共享單車」更改為「ofo小黃車」,「ofo小黃車」成為區分其商品或服務的主要標識,而「小黃車」為「ofo小黃車」商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被告通過一系列的使用、宣傳、促銷活動,使得相關公眾認為「小黃車」即指代被告,當原告在其商品與服務上使用合法注冊的「小黃車」商標時,容易導致公眾混淆,割裂了「小黃車」與原告之間的聯系,失去了「小黃車」作為數人公司注冊商標基本的識別功能。
另外,數人公司提出,該公司寄予「小黃車」商標謀求市場聲譽、拓展企業發展空間、塑造良好企業品牌的價值也因此受到抑制,利益受到嚴重損害。因此,原告請求法院判定被告侵犯了原告的注冊商標專用權,判令其立即停止侵權,停止使用「小黃車」商標,並賠償經濟損失300萬元及相關支出。目前,該案正在審理過程中。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⑽ 小黃車的商標官司是不是要開打了
已經結束了。
11月9日消息,據新京報報道,海淀法院昨日審理了ofo小黃車被訴商標侵權一案,經過個小時開庭後,雙方表示願意接受調解。
今年7月,因認為「ofo小黃車」侵犯了「小黃車」的注冊商標,「小黃車」的商標所有人數人(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將「ofo小黃車」的商標所有人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訴至法院,要求賠償經濟損失300萬元。
原告數人公司訴稱,被告ofo未經許可,使用與原告享有專用權的注冊商標相近似的商標,侵犯了原告的注冊商標專用權。同時ofo在多類商品上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申請注冊「ofo小黃車」、「小黃車」等商標;並於2017年5月17日正式將品牌名稱從「ofo共享單車」更改為「ofo小黃車」。這種行為容易導致混淆,通過一系列的使用、宣傳、促銷活動,使得相關公眾均認為「小黃車」即指代被告。
ofo方面稱,原告數人公司2015年7月29日申請注冊「小黃車」前,ofo事實上已經在市場上推出「黃色自行車」,並使用「ofo」及「小黃車」,媒體也進行了大量的宣傳報道,且均以「小黃車」稱呼被告「ofo共享單車」。原告申請注冊了多件與車相關的商標,高度關注互聯網出行,應當知曉「ofo小黃車」的事實,其在後申請注冊「小黃車」商標,不應當屬於巧合。
ofo方面認為,「原告長期未真實商標性使用』小黃車』,而是通過訴訟牟利。」
該案未當庭宣判,在庭審之後,雙方表示願意在法庭主持下進行調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