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加多寶的「對不起」事件是怎麼回事
加多寶集團針對於敗訴精心策劃的營銷宣傳
加多寶知道有國企背景的廣葯必勝,在敗訴情況下從微薄等入手開始做可憐狀,對比著廣葯集團的王老吉,一唱一和把自己的歷史、品牌、運作和成就一一與廣葯集團對比,將廣葯至於一個不仁不義的地位,你可以上網搜一下看看對比的幾組圖片,比較可愛的應該還有紅藍陣營的廣告詞和產品的圖片,很有意思,給你官方的報道看下吧
2月5日午間消息,自1月31日被廣州中法院裁定禁用廣告詞後,今天午間網上熱傳一張加多寶和王老吉兩家涼茶企業的圖文對白,一邊是「對不起」哭泣掉淚的加多寶紅體照,一邊是可愛有佳「沒關系」的王老吉藍體照,圖片組合在一起後,引數萬網友評論和轉發。2月2日,本網曾撰稿報道過加多寶被禁用廣告詞一文,(請閱讀加多寶被禁用廣告詞虛假宣傳還要不要「臉」)加多寶與廣葯之間的廣告維權之爭隨著裁定加多寶輸掉官司已告一段落,然而就在昨日,加多寶在微博上貼出的這組照片著實吸住了網民們的眼球,就在一夜的時間里,引數萬網友轉發和評論,網友紛紛獻出自己的「網路箴言」,呼籲『加廣』兩家合「在一起」,讓廣葯去為加多寶擦乾眼淚一起成長。分析師認為,加多寶此舉為在敗掉廣告官司之後的網路營銷反擊,暗諷對方。
一邊對不起,一邊沒關系,這倆家涼茶企業還想鬧哪樣?回顧倆家企業的維權之爭,斗來斗去已有大半年,自2011年5月王老吉商標案立案以來,無論是加多寶的廣告改名,還是王老吉的正宗涼茶標榜,維權官司已經結束,各自應沉著冷靜,好好地為消費者帶來有價值的產品,這才是百姓最需要看到的。商業糾紛原本是你掀我攘,好的營銷策略也需規避好制度的限制范圍。
2013年1月31日,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要求加多寶立即停止使用「王老吉改名為加多寶」或與之意思相同、相近似的廣告語進行廣告宣傳的行為;相比輸掉官司後發「對不起」圖文而言,失去消費者信任則為加多寶一大患。
『貳』 王老吉與加多寶打官司賠了多少
1081萬元。
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做出了一審判決,裁定加多寶敗訴,銷毀相關廣告,賠償原告方廣葯1081萬元,並在媒體上向廣葯集團公開道歉。
這一判決顯然並非加多寶所想得到的,在法庭宣判後,加多寶當庭表示不服廣州中院做出的一審判決,將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而隨著這一訴中禁令案宣判,圍繞加多寶與廣葯王老吉之間的商標案、紅罐裝潢權案將進入集中宣判期。
2012年,廣葯集團通過法律程序收回「王老吉」品牌。同年,運營「王老吉」多年的加多寶公司推出自有品牌「加多寶」涼茶。那一年加多寶冠名的第一季「中國好聲音」也讓加多寶家喻戶曉。
不僅如此,加多寶鋪天蓋地的廣告也接踵襲來。「全國銷量領先的涼茶改名加多寶」「每銷售10罐涼茶7罐加多寶」等宣傳語被消費者熟知。
然而,加多寶的「一夜成名」背後有長期的未雨綢繆。加多寶母公司是香港鴻道集團,在「王老吉」品牌租賃期限未到時,王老吉的品牌所有者廣葯集團與鴻道集團交涉,要求提高租賃價格或收回品牌,雙方沒有談攏。
在此之前,鴻道集團於2002年和2003年分別與廣葯集團簽訂兩個補充協議,將品牌租賃期限延伸到2020年。據媒體報道,因為這兩份補充協議簽訂期間,鴻道集團曾向廣葯集團領導行賄,所以廣葯不承認後兩份協議。
2010年,廣葯集團向鴻道集團致律師函,接著廣葯集團將「王老吉」品牌授權廣糧實業,但是加多寶聲明表示反對。
2011年底,「王老吉」商標進入仲裁程序。2012年5月,中國國際貿易仲裁委員會裁決補充協議無效,鴻道集團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標。而同年,廣葯集團也推出了紅罐裝王老吉。
然而,鴻道集團對仲裁決定不以為意,並以廣葯推出曾經獨家授權給自己的紅罐王老吉而將廣葯集團告上法庭,要求撤銷仲裁委的仲裁決定。當年,北京一中院作出判決,駁回鴻道集團請求,維持裁決。
知名品牌與市場戰略咨詢機構Millward Brown Vermeer高級戰略總監張承良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加多寶對於品牌的運作能力非常強,它運作下的「王老吉」品牌開創了涼茶這個細分領域,並且帶動了「和其正」等品牌,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營銷案例。
『叄』 加多寶被判賠王老吉廣葯100萬,它們之間都有哪些糾葛
這兩家公司的糾葛從2012年侵權就開始了。並且這場官司一打就是五年,廣葯集團訴訟,要求判決廣東加多寶公司在2010年至2012年,因侵犯其「王老吉」商標,而造成廣葯集團的巨額損失。
廣葯集團要求全國多家加多寶公司,由原來的10億賠償金額提高到29億,而加多寶公司也提出了「反擊」。加多寶六家公司聯名於2015年,請求廣東高院判令廣葯集團賠償加多寶公司10億元的損失。
2019年8月6日,終審判決落下帷幕。法院判決多加寶公司賠償廣葯集團各項損失100萬元,並撤回「中國每賣10罐涼茶7罐加多寶」的廣告語,停止使用並銷毀「全國銷量領先的紅罐涼茶——加多寶」字樣的商品。
『肆』 王老吉和加多寶糾紛的由來:誰是正宗
王老吉和加多寶糾紛,口水亂飛,但很多人並不明白糾紛的由來和王老吉和加多寶的關系,簡單的介紹下: 王老吉涼茶發明於清道光年間,雖然理論上王老吉商標是民營屬於王氏後人,但國情解放後對私有企業全面進行公私合營,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了和平改造,後來公私合營企業過渡後全部變成了國營企業,屬國家所有,不退還本人。換做時下概念,就如同一夜之間股民股票歸公,房奴房產歸公。違憲的政策構成了廣葯集團擁有王老吉.解放後國內的商標被收為國有,香港的王氏後人經營王老吉香港及海外業,.加多寶和王老吉後人合作只擁有香港及海外的商標所有權,加多寶欲在內地經營王老吉才租用被收為的國內的商標.廣葯50年沒做大加多寶10年做大了,然後廣葯收回國內的商標,加多寶不能再用王老吉商標,改用加多寶商標. 誰是正宗口水亂飛,王老吉和加多寶糾紛也各有看法,比如當時國情土地從地主那裡搶來的均貧富符合拉攏多數人的利益.同情加多寶的大有人大,有廣葯股票的支持廣葯也無可非議,原因屁股決定腦袋,比如俺是窮人·,國家再搶1次均貧富也許俺會擁護,沒收張近東,李彥宏等,俺那得分多少錢,哈,當然張近東,李彥宏未必擁護.
『伍』 加多寶的法庭訴訟
2000年,作為王老吉商標的持有者,廣葯集團與加多寶母公司鴻道集團簽署合同,約定其對「王老吉」商標的租賃期限至2010年5月3日。
此後,雙方簽署了兩份補充協議,將商標租賃時限延長。但由於加多寶賄賂廣葯集團原總經理李益民300餘萬港元,又續簽10年。2011年12月,雙方正式對簿公堂,在380多天後,仲裁結果才最終宣布。
價值1080億元的「王老吉」商標合同爭議案,隨著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12年7月13日終審判決書,駁回加多寶公司鴻道集團關於撤銷王老吉仲裁結果的申請。這意味著持續達445天的王老吉商標案件正式以廣葯集團的完勝大結局,廣葯集團收回鴻道(集團)有限公司的紅色罐裝及紅色瓶裝王老吉涼茶的生產經營權。
據裁決書,廣葯集團與鴻道集團簽訂的《「王老吉」商標許可補充協議》和《關於「王老吉」商標使用許可合同的補充協議》無效;鴻道集團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標;雙方各負擔50%仲裁費。該裁決為終局裁決,自作出之日起生效。
廣葯勝訴後,倪伊東稱,將保留向加多寶追訴2010年5月3日起損失的權利。所要求賠償金額內部還在商議中,尚未確定。「會結合生產經營運作情況,以及商標侵權的國際慣例。」加多寶悄然「去王老吉化」。 2013年9月3日,上訴案件在廣州中院開庭。廣葯代表方在庭上表示,加多寶在其廣告宣傳中使用「紅罐涼茶改名加多寶」,「全國銷量領先的紅罐涼茶改名加多寶」或與之意思相同、相近廣告語,屬於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構成不正當競爭侵權行為。當時,廣葯請求法院判令加多寶不得使用上述廣告語,要求加多寶無條件撤換含上述廣告語的宣傳物品和廣告,公開道歉並賠償損失共1081萬元。加多寶此前在庭上否認廣葯的指控,稱「全國銷量領先的紅罐涼茶改名加多寶」屬實。「紅罐」、「紅罐涼茶」是加多寶方知名商品特有名稱,有唯一指向性;加多寶方產品一直以來都是市場銷售第一。據了解,除上述案件外,2013年8月,加多寶「中國每賣10罐涼茶 7罐加多寶」的廣告同樣因為涉嫌虛假宣傳,被廣葯方申請了訴中禁令。
廣州中院一審判決,加多寶宣傳行為構成對廣葯集團的不正當競爭,判定加多寶立即停止使用「全國銷量領先的紅罐涼茶改名加多寶」以及「原來的紅罐涼茶改名加多寶了」廣告語,並銷毀相關宣傳物。同時,法院判定加多寶賠償廣葯經濟損失以及訴訟費1081萬元,並在媒體上向廣葯集團公開道歉。法院認定廣葯為王老吉商標權、以及紅罐涼茶生產企業,廣葯訴訟請求有事實依據。 2012年12月20日,紅罐涼茶訴加多寶虛假宣傳案宣判,廣州中院一審判決加多寶敗訴,要求銷毀相關廣告,賠償原告方廣葯集團1081萬元,並在媒體上向廣葯集團公開道歉。加多寶當庭表示不服判決,如今已啟動上訴程序。
2012年5月後,加多寶生產的產品不具備「全國銷量領先的紅罐涼茶」的識別性。加多寶宣傳行為對消費者造成誤導影響。 隨後,加多寶發出了不服改名廣告一審判決的嚴正聲明。聲明中指出,加多寶如今已啟動上訴程序,一審判決不生效。同時認為,「全國銷量領先的紅罐涼茶改名加多寶」是客觀事實的真實表達,不違法任何法律規定。加多寶認為產品配方、生產工藝、口味、包裝裝潢都沒有發生任何改變,改變的僅僅是產品名稱,改名廣告是對客觀事實的真實表達。
2013年12月20日;廣州中院作出一審判決,判令加多寶停止使用改名廣告,並賠償原告紅罐涼茶吉損失及訴訟費1080餘萬元。加多寶當庭表示不服判決將上訴。對於判決結果,加多寶發布嚴正聲明稱:「我們表示極度震驚,並立即依法提起上訴。」記者注意到,隨著這一訴中禁令案宣判,圍繞加多寶與紅罐涼茶之間的商標案、紅罐裝潢權案將於2014年集中進入宣判期;加多寶當庭宣布上訴。
2014年,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兩紙判決書分別判定加多寶「全國銷量領先的紅罐涼茶改名加多寶」及「中國每賣10罐涼茶7罐加多寶」兩廣告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構成虛假宣傳,判令加多寶(中國)飲料有限公司立即停止使用並銷毀、刪除和撤換包含相關廣告語的產品包裝和廣告,要求加多寶在主流媒體上公開發表聲明以消除負面影響,並共計賠償廣州紅罐涼茶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80餘萬元。
2014年8月4日晚間發布公告,公司子公司紅罐涼茶大健康公司收到重慶五院的民事判決書,確認加多寶中國公司發布的包含「中國每賣10罐涼茶7罐加多寶」廣告的宣傳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的虛假宣傳行為。
紅罐涼茶大健康公司認為,普通消費者以一般注意力看到涉案廣告內容,會得出「中國每賣10罐涼茶,其中有7罐是加多寶涼茶」的結論,得出「加多寶牌涼茶的銷售市場佔有率超過70%,紅罐涼茶等其他品牌涼茶市場佔有率不足30%」的結論,其中「數據來源」的廣告標注,會進一步增強普通消費者的錯誤認知,遂訴至法院。
廣州紅罐涼茶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告加多寶(中國)飲料有限公司虛假宣傳糾紛案作出一審宣判,加多寶廣告語因構成不正當競爭虛假宣傳,判決即日起停止使用,並在《重慶日報》發表聲明消除影響,賠償原告經濟損失等80萬元。
2014年11月20日,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就「10罐7罐」系列廣告糾紛案作出判決,要求加多寶在廣東地區停止發布並銷毀相關廣告,賠償紅罐涼茶大健康公司和廣葯集團500萬元。這是加多寶第五次在與紅罐涼茶的廣告語訴訟糾紛中敗訴,累計判賠1660餘萬元。
2014年12月3日,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就紅罐涼茶訴加多寶虛假宣傳糾紛案公開宣判。法院判決加多寶方面停止使用含有「加多寶涼茶連續7年榮獲『中國飲料第一罐』」等用語的廣告,在指定媒體上連續七日刊登聲明以消除影響,並且賠償紅罐涼茶方面300萬元。
2014年12月,法院判決廣東加多寶於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賠償原告廣葯集團的經濟損失1.5億元以及合理維權費用265210元。
隨後加多寶提出上訴,北京高級人民法院受理。
在該案件一審中,北京三中院認為,「加多寶」品牌自2012年才開始被獨立投入使用,其品牌歷史尚未有7年之久,2008年至2012年中國行業企業信息發布中心的中國罐裝飲料市場銷售額第一名頒給的是「王老吉涼茶」,加多寶進行上述宣傳故意混淆和誤導消費者,讓消費者誤認為加多寶涼茶就是王老吉涼茶,構成了虛假宣傳。
北京高院認為,加多寶的上述廣告語,顯然是對相關商品信息的片面、歧義性宣傳,因而已構成虛假宣傳。
2015年7月23日,北京高院最終判決,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駁回加多寶的上訴,維持原判。 2013年6月,廣州醫葯集團在媒體上發布《揭秘王老吉之爭》廣告,因其內容歪曲事實,詆毀加多寶,嚴重損害加多寶品牌形象,加多寶公司依法提起訴訟,要求停止侵害、賠禮道歉、消除影響,賠償損失。
2015年7月29日,武漢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廣葯集團的行為在主觀上明顯具有惡意,不但影響了加多寶的品牌形象,還損害了包括加多寶在內的10個公司的企業商譽,此行為已構成不正當競爭,責令廣葯集團停止違法行為,賠禮道歉,消除影響,並賠償加多寶商譽損失費20萬元。
「涉案廣告藉助相關國家權力機構進行非法薦證,並以新聞報道形式發布,違反《廣告法》第七條『廣告不得使用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名義』以及第十三條『不得以新聞報道形式發布廣告』的規定。」加多寶集團代理律師表示:「另外,該廣告還虛構和扭曲事實,誤導公眾,詆毀了原告的商業聲譽,破壞消費者對原告的良好評價,構成了商業詆毀。」
對於「廣告還虛構和扭曲事實」的說法,加多寶律師這樣表示:廣葯集團發布虛假廣告聲稱「廣州王老吉擁有王老吉涼茶獨家秘方」,企圖證明自己涼茶的正宗性。但眾所周知,王澤邦後人多次在公開場合聲明表示,上個世紀90年代已將祖傳秘方獨家傳授給加多寶,從未授予其它企業或個人。 2015年11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下達裁定書認為,6家加多寶公司所提反訴不符合民事訴訟法及其司法解釋關於反訴受理條件的明確規定,一審法院對反訴不予受理的處理具備事實與法律依據,作出駁回加多寶上訴,維持原判的終審裁定。這是加多寶在與王老吉的系列糾紛案中第十二次失利。
『陸』 加多寶如何應對與王老吉糾紛,詳細點,謝謝
都是一個牌子
『柒』 ·為什麼沒有媒體報道加多寶員工郝某某揮刀傷人致毀容被依法逮捕
廣葯群毆加多寶員工.郝某某屬於正當防衛. 再者廣葯是國企.國企有的是錢.難道樓主忘了這樣一個事情:當記者在采訪某領導的時候,某領導反問了一句,國家拿錢養你媒體,你到底是替誰說話的?.
『捌』 加多寶被判賠王老吉廣葯100萬,這場九年恩怨的「戰爭」誰是最後的贏家
沒有誰最後的贏家,王老吉的商標也是被加多寶做火了之後,提出各類侵權訴訟的。最先以紅罐出現的加多寶,賣得比較紅火。後來廣葯集團在得到「王老吉」商標的時候,也開始售賣紅罐的涼茶。
所以市場上就出現了,兩個廠商比較類似的紅罐涼茶,這就引起了紅罐裝潢包裝案的糾紛。近日,關於裝潢包裝和廣告詞分訴訟。
廣葯集團和加多寶公司,一直在圍繞商標使用權、廣告語和紅罐之爭的不斷的糾紛當中,好似多年來一直沒有停歇,直到最近的家的寶貝判賠廣葯集團的100萬,也依然是難分勝負。
『玖』 王老吉和加多寶糾紛反應了什麼問題
王老吉和加多寶糾紛,口水亂飛,但很多人並不明白糾紛的由來和王老回吉和加多寶的關系,答簡單的介紹下:
王老吉涼茶發明於清道光年間,雖然理論上王老吉商標是民營屬於王氏後人,但國情解放後對私有企業全面進行公私合營,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了和平改造,後來公私合營企業過渡後全部變成了國營企業,屬國家所有,不退還本人。換做時下概念,就如同一夜之間股民股票歸公,房奴房產歸公。違憲的政策構成了廣葯集團擁有王老吉.解放後國內的商標被收為國有,香港的王氏後人經營王老吉香港及海外業,.加多寶和王老吉後人合作只擁有香港及海外的商標所有權,加多寶欲在內地經營王老吉才租用被收為的國內的商標.廣葯50年沒做大加多寶10年做大了,然後廣葯收回國內的商標,加多寶不能再用王老吉商標,改用加多寶商標.
誰是正宗口水亂飛,王老吉和加多寶糾紛也各有看法,比如當時國情土地從地主那裡搶來的均貧富符合拉攏多數人的利益.同情加多寶的大有人大,有廣葯股票的支持廣葯也無可非議,原因屁股決定腦袋,比如俺是窮人·,國家再搶1次均貧富也許俺會擁護,沒收張近東,李彥宏等,俺那得分多少錢,哈,當然張近東,李彥宏未必擁護.
『拾』 加多寶集團的研發人員待遇怎麼樣
加多寶深陷勞資糾紛:剋扣工資 變相裁員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3日 22:52 華夏時報
本報實習記者 王先知 北京報道
11月30日對譚德春來說,本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日子。
當天上午9點30分,北京亦庄經濟技術開發區博大大廈616室,譚德春訴加多寶剋扣其加班工資勞動糾紛案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勞動仲裁委員會正式進行仲裁。
作為北京加多寶飲料有限公司的前員工,譚德春一直在為爭取自己應得的收入而努力。在同公司多次協商未果的情況下,譚德春最終拿起了法律武器維權。
譚德春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提請仲裁庭判定北京加多寶補發其被剋扣工資、加班費、年終花紅(獎金)、社保、公積金等共計人民幣23145.6元。他同意按照訴訟請求調解,但如果仲裁結果不能讓他滿意,他將向法院提起訴訟。
對譚德春進行法律援助的律師沈斌倜事後向本報記者透露:「當天仲裁時雙方分歧較大,加多寶拒絕調解,並且基本上不認可我們提供的證據。」
事實上,譚德春不是起訴老東家加多寶的唯一一名員工,也不是第一名員工。
面對前員工密集的指責,加多寶集團企業傳訊部首席代表田威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於這類事件,我們是根據國家法律法規的要求來執行的,更詳細的說明請聯系加多寶北京人力資源部。」但是直到本報記者發稿時,加多寶北京人力資源部並沒有做出更詳細的說明。
未了的「剋扣局」
譚德春2007年入職北京加多寶時,是其工程部一名機械技術員,主要工作是負責機器的日常維修和一些「雜活」,比如水處理、中央空調維修等。
今年3月25日,在從加多寶離職10天以後,譚德春向其勞動合同履行地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勞動爭議委員會提交勞動爭議仲裁申請書,提出加多寶應支付其被違法剋扣的加班費等5項仲裁請求。
11月15日,譚德春接到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做出的仲裁受理通知,並定於11月30日開庭審理。
「2009年10月1日前,加多寶周六周日加班均應按照工資標準的兩倍支付,實施綜合工時制之後就變成了1.5倍。」譚德春告訴記者說,去年10月29日,北京加多寶組織員工學習了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實施細則,並要求員工簽字認可,而拒絕簽字的員工將被剋扣年終花紅。去年11月,北京加多寶開始強制執行「綜合工時制」,在公司的高壓下,當時有很多員工簽了字。
「譚德春和加多寶簽訂的綜合工時制是無效的,因為《勞動合同法》明確規定,違法的約定是無效的。」沈斌倜向本報記者表示,加多寶的做法之所以無效,主要是基於兩個原因:首先,在簽訂該條款時,北京加多寶未獲得勞動局綜合工時制審批。而法律規定,實行綜合工時制應當先經過當地勞動局審批;其次,北京加多寶和譚德春簽訂勞動合同時,採取了欺詐和故意隱瞞手段,加多寶未向員工告知未獲得勞動局關於綜合工時制審批的情況。
而在仲裁會上,來自北京加多寶人力資源部和法務部的代表卻認為,早在2008年6月12日,加多寶的綜合工時制就已在勞動局備案,而具體執行時間為2009年10月份。
「被申請人在2009年獲得勞動局綜合工時制審批後,應當重新和勞動者協商一致,簽訂變更工時制的書面材料,而非單方強制執行將員工周六日加班費倍數由原來的兩倍變更為1.5倍的新規定。」對於加多寶單方面變更綜合工時制,沈斌倜認為這也是違反《勞動合同法》的。「簽訂合同時,一定要同勞動者說好,何況,加多寶在同員工簽訂綜合工時制時並沒有向勞動局備案。」
而加多寶方的代表卻認為,在譚德春離職時,加多寶已經把其全部勞動報酬支付給他,不存在剋扣工資情況。
由於譚德春提交證據較多,雙方分歧較大,截止到當日中午12:00,北京加多寶的代表對其證據仍未全部質證完畢。北京亦庄開發區勞動仲裁委在協調未果的情況下,決定在12月份再次開庭。
據悉,譚德春原來所在的北京加多寶工程部有30多名員工,因為加班費等原因辭職的已達十幾人。
增長乏力惹的禍
事實上,早在今年年初,前加多寶集團廣東公司業務代表洪燦輝就曾曝出加多寶「每年剋扣億元加班費」事件。自去年10月開始,有關加多寶變相裁員、剋扣員工加班工資、強制執行特殊工時制等種種投訴接踵而至,涉及北京、杭州、溫州、武漢、青島、福建等各地加多寶分公司的員工。
「2008年地震捐款之後,王老吉的銷量翻了一翻。總部根據上一年的銷量預測以後的銷量,想法過於樂觀,2009年就大量招人。由於2009年銷量差,到旺季結束就只能大量裁員。」洪燦輝對本報記者爆料說。
現已跳槽去霸王集團的原加多寶業務員譚先生也向記者透露說,自己2006負責的地區王老吉年銷量是1萬箱,2007年就增長為3萬箱左右,2008年時達到5.6萬箱左右,而2009年前5個月(譚先生2009年5月份離職)的銷量也就1萬箱左右,遠遠不如2008年。
「加多寶大量使用勞務派遣員工,同工不同酬、強行更改標准工時制,在負責生產的員工中推行綜合工時制、在負責銷售的員工中強行推行不定時工時制,達到了剋扣加班費的目的。」洪燦輝透露,加多寶還不給勞務派遣員工繳納住房公積金。
記者了解到,黃燦輝向廣東加多寶追討加班費損失與經濟補償共計3106元,但至今交涉未果。黃燦輝告訴記者,盡管自己的維權之路困難重重,他還是將通過訴訟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記者從加多寶員工處了解到,加多寶的用人制度分三種:一種是正式員工;一種是勞務派遣員工;還有一種是經銷商聘請的員工。對三種員工的待遇,區別在於,正式員工有社保、公積金,勞務派遣員工是在社保系數低的江西鷹潭繳納社保金,但沒公積金,經銷商聘請的員工是經銷商發工資,什麼福利都沒有,但都受加多寶各辦事處管理。
「變相裁員這種事情在飲料行業還是比較常見的,而王老吉卻缺乏裁員的技巧。」接近加多寶內部的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