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仙桃香米和大米,哪個好吃
仙桃香米
⑵ 香米的香米打假
「五常香米」被曝造假 1公斤香精兌出10噸香米
在西安糧油批發交易市場,記者發現一家名為六紅福米業的店鋪在銷售六紅福牌的特級稻花香,在市場旁邊的一個大院里,記者找到了西安六紅福米業有限公司。
庫房工人告訴記者,加工大米並不難——把買來的現成的大米從拋光機里走一遍就完成了,進入拋光機之前的大米,他們叫做「原糧」。
在加工車間的入料口,工人把五小袋仙桃香米,倒入了入料口。然後,又將兩大袋寫著五常圓江米的大米,也倒入了入料口。
這兩種米,以1比1的比例被加入入料口。隨後兩種米在機器里進行封閉式的加工之後,在車間的出料口記者看到,一個個盛米的包裝袋早就等在那裡了。在這些包裝袋上赫然印著「特級稻花香,黑龍江五常香稻種植基地」等字樣。
記者隨手在出料口處抓了一把大米,一聞,居然有一股濃濃的米香,剛才送入入料口的兩種大米,怎麼具有了五常稻花香的獨特香味呢?
在出料口記者看到,一個醫用輸液管直接插進了出料口,輸液管內流動著一種淡黃色的液體。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輸液管里的液體就是香精,之所以要加香精,就是為了讓加工出來的大米聞起來有香味。
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准》關於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原則規定:不應掩蓋食品本身或加工過程中的質量缺陷或以摻雜、摻假、偽造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劑。
2009年國家衛生部也專門發布公告:大米等糧食生產者不得在生產加工過程中使用香精香料。然而,為了使其它地區的大米能擁有黑龍江五常稻花香的味道,這些規定成了一紙空文,在香精的幫助下,珍貴的五常稻花香就這樣堂而皇之地出世了。
記者了解到,湖北產大米的批發價格大約是每公斤3.3元,漢中大米每公斤3.6元,江蘇大米每公斤3.6元,長粒香每公斤4.6元,而五常稻花香米大約在每公斤8元左右。以用江蘇米和長粒香冒充五常稻花香為例,這兩種米以一比一的比例混合,成本是每公斤4.1元,而米廠向外的批發價是每公斤4.5元,這樣每公斤就有0.4元的利潤,這樣的利潤在大米行業已經算是暴利了。 幾天時間里,記者在西安糧油批發交易市場及附近,先後走訪了新一佳米業、新禾米廠、鑫寶米業、眾鑫穀物加工廠以及香潤穀物加工廠。這些廠家加工出來的大米,許多都打著黑龍江五常稻花香的旗號,實際上都是用湖北大米、江蘇大米與東北大米進行混合加工,冒充原產地為黑龍江五常的大米。這樣混搭出來的米還被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調和米。
為了使假冒的五常稻花香有香味,在加工過程中添加香精,在這里幾乎已經是公開的秘密。
在鑫寶米業,記者見到了由杭州鬱金香香精有限公司生產的泰國香米型香精,打開瓶蓋,記者聞到一股濃烈的香味,據說加工10噸「香米」,需要不到1公斤的香精。
一些加工廠負責人告訴記者,由於售價低於真正的五常大米,他們的大米銷路和銷量都相當不錯,即便是淡季,一家廠一天也能賣出二、三十噸,旺季生意會更好,從陝西到河南、山西、四川、青海、甘肅,可謂銷路廣泛。 2010年6月下旬,記者來到了黑龍江省五常市。在一些大米批發點記者看到,和西安糧油批發交易市場類似,這里賣的大米也主要是五常長粒香和五常稻花香兩種,尤其是稻花香在這里倍受推崇,也是當地大部分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
站在種著稻花香的田裡,眼前雖然是只有二三十公分高的水稻秧苗,但記者還是聞到了淡淡的米香味。
稻花香、639都是指水稻的品種,其中639沒有稻花香特有的香味。而假長粒,指的是那些有點像稻花香、但是又沒有稻花香香味的普通長粒大米。「小綠長香王」大米就是由30%的稻花香、30%的639、40%的假長粒共同組成,其中,稻花香、639的原糧來自五常,長粒則來自周邊地區,也就是從外地調來。
也就是說,所謂的五常長香王並不是純正的五常大米,現在他們批發給外地客戶的稻花香同樣很少有純的,「因為稻花香價格太高,客戶不要求純的,這樣價格才能下來」。 在位於五常市志廣鄉的明軒精米有限公司,記者了解到,該公司用來生產五常香米的普通長粒,百分之八十來自外地,比如尚志、天壽等地,百分之二十來自五常,但是包裝上寫的都是五常米。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除了五常香米,從他們廠批發到外地的五常稻花香,只有少量較純的稻花香走高端市場,大部分都要摻一些別的品種,一袋包裝上印有稻花香的大米,大概67%是639,33%是稻花香。
如果別的米摻得多了,就沒有了稻花香特有的香味,解決的辦法就是添加香精,在明軒精米有限公司,記者看到了和在西安見到的相近似的產品——泰國香米香精,工作人員說,一瓶香精能讓10噸米變「香」。 在黑龍江五常市,記者先後走訪了杜家鎮、安家鎮、志廣鄉、龍鳳山鄉等十多家大米加工廠,發現從五常賣到外地的大米中,很少有純正的五常大米或者純正的五常稻花香。
記者了解到,為了獲取更高的利潤,五常市的許多大米加工廠一般都拿比稻花香便宜很多的639或者並非五常產的普通長粒冒充稻花香。不光是大米加工廠摻假,在米廠從農民手中收稻子的時候,收來的稻子已經不是純的,而是摻有別的品種。
記者在黑龍江五常市委宣傳部的網站上看到,五常市大約有150萬畝水稻,年產水稻8億公斤,也就是80萬噸。
一些米廠負責人告訴記者,五常市每年向全國各地銷售的所謂五常米近1000萬噸,這遠遠高出了五常大米每年80萬噸的產量。因此,盡管是產米大市,也得從周邊城市甚至江蘇等地調米進來。
為了能賺取更高的利潤,外地大米變成了五常大米,而真正純正的五常稻花香,幾乎無處可尋。有批發商一語驚人—— 真正的稻花香都在當「調料」用呢!
⑶ 愛桃仙桃香米是轉基因嗎
反對種植轉基因作物的人們,並非都是由於科學上的疑慮(且不說其理由是否站得住腳),有的是出於其信仰,認為人類不應該種植「不自然」的作物。但是人類今天種植的作物,沒有一種是「自然」的,全都是人工改造過的。這個改造過程發生於大約1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人類開始嘗試種植糧食的時候。在種植過程中,發現有的植株有人們想要的性狀(比如產量比較高、味道比較好),於是其種子被保留下來,繼續種下去。在下一代中,又選擇「品質」最好的往下種,這樣一代代地選擇下去,就能得到「優良」品種。達爾文後來把這個過程稱為「人工選擇」。
這個過程非常緩慢。在新石器時代,「馴化」一種野生植物要花上千年的時間。1719年,英國植物學家費爾柴爾德發明了一種創造作物新品種的方法——雜交育種,把作物的不同品種進行雜交,在其後代中選育具有優良品性的品種。到了20世紀初,遺傳學的創立為作物育種提供了理論依據,植物學家用雜交育種方法創造出了許多在農業生產上有巨大實用價值的新品種。這些新品種都是自然界原先沒有的。
「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還沒有定論」,這是媒體上常見的說法。這個說法是不準確的。國際權威機構都一致認定目前被批准上市的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2002年,非洲南部一些國家的政府就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向聯合國咨詢,聯合國在8月27日發表聲明說:「根據來自各國的信息來源和現有的科學知識,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糧食計劃組織的觀點是,食用那些在非洲南部做為食品援助提供的含轉基因成分的食物,不太可能對人體健康有風險。因此這些食物可以吃。這些組織確認,至今還沒有發現有科學文獻表明食用這些食物對人體健康產生負面作用。」在有關轉基因食品的問答中,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當前在國際市場上可獲得的轉基因食品已通過了風險評估,不太可能對人體健康會有風險。而且,在它們被批準的國家的普通人群中,還沒有發現食用這些食物會影響人體健康。」
當前對轉基因作物、轉基因食品的指責和擔憂,其實是在某些極端組織的有意誤導之下,由於普通公眾對生物學知識的缺乏,而出現的社會恐慌。圍繞它的爭論,並無多少的科學含量,很難再稱得上是一場科學爭論。
事實上,已上市的轉基因食品不僅是安全的,而且往往要比同類非轉基因食品更安全。種植抗蟲害轉基因作物能不用或少用農葯,因而減少或消除農葯對食品的污染,而大家都知道,農葯殘余過高一直是現在食品安全的大問題。抗病害轉基因作物能抵抗病菌的感染,從而減少了食物中病菌毒素的含量。化學農葯的過度使用,是當前破壞環境的主要因素。推廣抗蟲害轉基因作物,可以大大減少甚至避免化學農葯的使用,既減輕了農葯對環境的污染,又減少了用於生產、運輸、噴灑農葯所耗費的原料、能源和排出的廢料。2005年4月29日,《科學》雜志發表中美科學家合作完成的論文《轉基因抗蟲水稻對中國水稻生產和農民健康的影響》指出,轉基因抗蟲水稻比非轉基因水稻產量高出6%,農葯施用量減少80%,節省了相當大的開支,同時還降低了農葯對農民健康的不良影響。中國每年有大約五萬農民因為使用農葯而中毒,其中大約有五百人死亡。
⑷ 大米包裝上只要有仙桃香米幾個字就箅商標侵僅嗎
⑸ 為什麼說仙桃大米不能吃有毒嗎
「 仙桃香米」,即產自於湖北省仙桃市的大米。此前由於沒有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走俏市場的「仙版桃權香米」屢遭仿冒。在一些大米交易市場上,真正產自仙桃的「仙桃香米」不到兩成,其餘均為假冒。
「仙桃香米」在市場上屢遭仿冒,嚴重損害了品牌信譽。為了打造「仙桃香米」品牌,仙桃市工商局積極爭取市糧食局、市農業局、大米加工企業配合,成立了仙桃市米業協會,並成功向國家工商總局、湖北省工商局注冊「仙桃香米」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之所以你聽到這個說法,大概也說明之前的假貨真的很常見了,還造成過很嚴重後果。
⑹ 請問湖北荊州的仙桃香米有沒有問題,剛才的問題搞錯了。
我是仙桃的,江漢平原都是魚米之鄉啊,我很健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