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使用微軟雅黑被投訴了怎麼辦
你被投訴是指被告知你侵權嗎?對方的要求是什麼呢?
微軟雅黑字體在電腦里使用沒問題,但是你不可以將該字體用於離開微軟電腦以外的其他商業用途(比如「線下廣告海報等」)
❷ 淘寶收到微軟投訴知識產權侵犯,會被罰款嗎
目前按照國內體制來講,你最多也就扣扣押金、暫時禁禁用戶什麼的吧。。。話說,你這么多密鑰是什麼啊?
❸ 我公司使用盜版系統怎麼向微軟舉報
可以進入微軟盜版軟體報告網頁進行舉報。
微軟會將提供的信息用於調查銷售盜版軟體的企業,並且可能會對其採取適當措施。此外微軟可能會就提交的內容而聯系舉報者,跟進特定的詳細信息;但不會出於一般營銷目的而聯系。
(3)微軟被投訴擴展閱讀:
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歷來是盜版的重災區,中國雖然擁有數量最多的Windows用戶,但卻並不是Windows盜版率最高的國家,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才是。
微軟印尼的CEO近日發表一份公開聲明,其內容顯示Windows操作系統在當地的佔有率能夠達到97%左右,但這其中有86%都屬於盜版產品,盜版率位居全球第一。據透露,2012 年大約有 500 萬台電腦在印尼售出,按照這個數字來計算只有大約 5.5 萬台電腦安裝的是正版的 Windows。
近年來,微軟一直在打擊盜版系統,與個人電腦廠商的合作也不斷深入,目前國內銷售的大多數品牌電腦都自帶Windows系統。此外,由於電腦價格逐年下降,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傾向於購買品牌電腦,而不是自己買配件來組裝,這也導致盜版Windows系統生存空間逐漸減小。
微軟中國方面表示,中國用戶更喜歡通過預裝的方式獲取Windows。從電腦廠商傳出的消息是,Win8預裝的授權價格有所提高,而這部分價格將最終體現在電腦的零售價中。
參開資料:人民網-猜猜微軟Windows盜版率全球第一國家?並非中國!
❹ 微軟被起訴 原因
瀏覽器IE的捆綁致使多家瀏覽器公司控告他壟斷
之後多個國際組織因為 對操作系統 用戶對服務沒有選擇性 而被控告壟斷
應該是這樣
意思就是不能一家獨大!
❺ 微軟投訴電話是什麼不要售後服務~平板出現問題,只有自己吃虧了。
我也是買的微軟的太惡心啦,我的機子剛過保修期,開機就顯示自動修復中,大打電話給內客服教了個方法容一點用都沒有,在找他們居然說在保修期內可以更換過了保修期不給換也不好做成定單總之一句話不給修,我說我的機子有不是顯示屏壞了只是可能是系統問題,我出費用就是啦,就這樣還是說不好做定單不給修氣死我了,我這兩天在看法條,惹火我了,讓我找到依據我一定告他們,什麼狗屎大牌
❻ 中國企業遭受微軟投訴都是怎麼處理的
警告,有錢的買一套或幾套正版應付一下,相信微軟在警告那些用盜版的公司專的同時屬也會提出優惠購買政策。
但是大多數一般都是發封律師信。。。除非是特大型的公司企業,否則微軟也沒那個經歷去告你。但是大型的企業 人家也不差買正版的那幾個小錢。。
❼ 如何投訴微軟
你好!如果你在使用微軟產品過程中有什麼不滿,可以向微軟中國客服投訴,得不到解決的話可以求助12315.
❽ 微軟中國被列為被執行人是怎麼回事
近日,微軟(中國)有限公司新增一條被執行人記錄,執行法院為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執行標的952215元,案號為(2020)京01執571號。
微軟(中國)公司從2009年至今共有8起被執行人記錄,數額最大一筆發生在2001年7月,執行標的為1000980,執行法院為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
不少網友看到這個信息開始自我調侃:「百萬於微軟如一元錢於我」「畢竟微軟市值1.4萬億美元,一個億就是個小目標」「Windows還可以用就行」。
(8)微軟被投訴擴展閱讀
微軟(中國)的相關信息:
微軟(中國)有限公司成立於1995年11月1日,注冊資本約11,902萬元美元,法定代表人為柯睿傑(Alain Gilles Joseph Crozier),該公司由微軟公司100%持股。
主要經營范圍為:批發、網上銷售電子出版物(出版物經營許可證有效期至2022年04月30日);提供軟體產品有關的研究、設計、開發及咨詢服務;電腦軟體、硬體和相關產品的開發、生產、包裝和銷售。
包括技術及操作手冊的准備和印刷;進口母公司產品為研發中心正在進行的研發項目進行市場測試;並提供與MICROSOFT軟體產品的使用有關的培訓、教育及售後服務;提供電腦產品集成的顧問咨詢服務;銷售自產產品,批發進口以及國內生產的軟體、硬體及外設產品;電腦軟體及開發工具、硬體及外設設備的租賃業務等。
❾ 用.net的軟體公司,怎麼解決用windows server 和 sql資料庫,就不擔心被人舉報遭到微軟罰款么
當然有這種可能性。只要使用這些軟體的機器掛在互聯網上,那麼就要看微軟是否關注你了版,因為現在在權國內使用盜版的企業多如牛毛啊,一些芝麻綠豆的小公司,微軟才不會管你呢!
我所在的大型國企僅僅是因為Office2000的緣故就被微軟下過律師傳票,現在改用WPS了,就風平浪靜了。
❿ 美國為什麼起訴微軟
因為微軟有在產業壟斷的嫌疑。
美國的反壟斷法早在100多年前就已出台,要是細摳日子,那還是在革命導師列寧做出帝國主義必然走向壟斷和腐朽的著名論斷之前。19世紀末,美國社會正處在馬克·吐溫筆下那種經濟繁榮、世風日下、政治腐敗的「鍍金時代」,隨著全國性鐵路網以及電報和電話通訊系統的建成,市場競爭已徹底打破地域限制,一些大公司掠奪成性,不擇手段,在商業競爭中無所不用其極,迅速發展為富可敵國的超級托拉斯壟斷集團。與此同時,無數中、小型企業遭到被擠垮或被兼並的命運。
美國公眾對托拉斯壟斷集團降價傾銷、操縱市場、大魚吃小魚等商業招術以及壟斷集團用金錢左右政治的腐敗現象深感不安。在歷來講究分權和制衡的政治文化環境中,美國人對任何單一的、難以挑戰的權勢都具有先天的戒備和疑慮,必欲除之而後快。為了抑制壟斷豪強的勢力,維護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的規矩,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在美國社會各界的強烈呼籲和壓力下,美國國會於1890年以一票之差通過了《謝爾曼反壟斷法》(Sherman
Antitrust Act of 1890)。此法案因由參議院共和黨參議員約翰·謝爾曼(John Sherman)牽頭而得名。
謝爾曼反壟斷法的第一部份禁止企業以托拉斯的形式聯合起來施行貿易限制,第二部份禁止企業的壟斷行為和壟斷企圖。美國國會後來又先後通過了克萊頓法(Clayton Act)、羅賓遜-帕特曼法(Robinson-Patman Act)等一系列反壟斷法規,禁止有可能形成壟斷的兼並和收購行為,禁止使用價格歧視手段擠垮競爭對手,禁止不公平的競爭方法或欺詐性行為。
可是,究竟什麼是壟斷行為?什麼是不公平的競爭方法?什麼是欺詐性行為?為啥一家企業僅有壟斷企圖但尚無壟斷行為也會受到起訴?對於這些復雜的經濟和法律問題,聯邦法院和國會也是一腦門子漿糊。一百多年來,美國最高法院的判例和國會通過的反壟斷法規從未對這些問題給過一個清晰明確、令人滿意的定義和解釋。對此,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總裁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曾經毫不客氣地直言:「這個國家的整套反壟斷法規,是混亂和無知的大雜燴。」
反壟斷法規究竟是不是「混亂和無知的大雜燴」,那是立法部門的事,執法和司法部門可管不了那麼多,反正該出手時就出手。第一個撞到反壟斷法槍口上的著名大壟斷公司是曾在全球石油工業領域不可一世的標准石油公司(Standard Oil,俗稱美孚石油公司,屬於洛克菲勒財團)。1911年,聯邦政府控告標准石油公司壟斷石油業,石油大亨不服指控,把官司打到了最高法院,但大法官以9比0票裁定政府勝訴。結果,標准石油公司被強制拆散為34個小公司,石油壟斷帝國頃刻間土崩瓦解。
30年代大危機後,主張政府幹預的凱恩斯主義風行一時,聯邦政府在反壟斷領域越來越橫。1945年,美洲鋁業公司(Aluminum Co. of America)因被控壟斷鋁業市場,被政府強制拆散。1970年,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因在大型電腦的硬體、應用軟體和操作系統三大領域包打天下而被控壟斷,這場官司整整打了12年。里根(Ronald Reagan)總統執政後,因科技進步和微型電腦的飛速發展導致信息業格局大變,聯邦司法部被迫撤消了起訴。1984 年,美國電報電話公司(AT&T)因被控壟斷電信行業,被解體為7個地區性公司。
在美國政府看來,一個建立在法治基礎上的、適宜企業迅速發展的市場競爭環境,要比某一家超級壟斷公司的成功或被拆散後的命運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