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某公司對未注冊的馳名商標用在與此馳名商標不同的產品上是否侵權為什麼
不侵權,他未注冊,別人就未侵犯他商標專用權。
如果用在飲料上的商標已經拿到注冊證,無事;如果剛想要注冊此商標,可能有困難。
⑵ 某未注冊馳名商標被某公司在非類似商品上使用了,是否算是侵權
1、是侵權,因為馳名商標不一定都是注冊的商標,不注冊的商標也可以認定為馳名商標,
2、因為馳名商標是跨類保護的,所以構成侵權
⑶ 申請馳名商標時所採用的侵權案例需要什麼要件
公司在相關的類別甚至在全類進行注冊保護,說明我公司對商標的保護意識非常強,如果就某個商標的侵權至使我公司的實際利益收到影響向法院申請就某個案件中認定為馳名商標目前非常難,需要慎重。中華商標超市網
⑷ 某未注冊馳名商標被某公司在非類似商品上使用了,是否算是侵權
從《商標法》條文來看,地13條第一款規定:「就相同或者類似商品申請注冊的商標是復制、摹仿或者翻譯他人未在中國注冊的馳名商標,容易導致混淆的,不予注冊並禁止使用。」第三十一條規定:「申請商標注冊不得損害他人現有的在先權利,也不得以不正當手段搶先注冊他人已經使用並有一定影響的商標。」這兩種都可以叫做「未注冊的馳名商標」,但是商標法中對於第三十一條並沒有給予相應的規制,而是在《反不正當競爭法》中有條文規定,第2條規定,經營者在市場交易中,應當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遵守公認的商業道德。 第5條第二款規定:經營者不得採用下列不正當手段從事市場交易,損害競爭者:(二)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或者是使用與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核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民法通則第5條規定,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關於姓名權、肖像權、企業名稱權、名譽權的規定,也可以為未注冊商標提供一些補充性保護。
由此可以看出,《商標法》並不對未注冊馳名商標只進行 「跨類保護」,即只對其進行「相同」或「類似」商品的保護,所以該問題中就不能得到商標法的保護。而在《反不正當競爭法》中對未注冊商標的保護更廣一些,如果該被視為商品名稱或者商品裝潢等商品標識,那麼就可以利用反法中禁止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的規定,獲得一定的保護。所以,會受到保護的。
此外,根據《商標法》第十四條的規定,認定馳名商標應當考慮下列因素:(1)相關公眾對該商標的知曉程度;(2)該商標使用的持續時間;(3)該商標的任何宣傳工作的持續時間、程度和地理范圍;(4)該商標作為馳名商標受保護的記錄;(5)該商標馳名的其他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申請馳名商標保護的個案往往具有其特殊的、個體性的情形,所以在有的案件中,認定馳名可能需要考慮商標法第十四條所列的全部因素;但在另外一些案件中,基於行業特徵、相關公眾范圍等特點,對馳名的認定可能只與部分因素有關。因此,認定他人商標是否成為馳名商標,應當視個案情況綜合考量商標法第十四條所列的因素,但不以必須滿足全部因素為前提。
⑸ 侵害馳名商標是否可以要求賠償商譽損失
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A、有具體的商標侵權案例或者有侵權的異議、爭議商標。這一條是啟動申請程序的關鍵。
B、除特殊情況外,持有該商標的企業注冊資金一般應當不少於1000萬元,實際資產一般應當在5000萬元以上。
C、該商標的注冊和使用時間應當在3年以上,使用時間較短的難以認定。但如果是未注冊商標,知名度非常高的也可以。
D、該商標所有者企業使用該商標的商品近3年的年產值均應該在1億元以上,年銷售收入原則上應在5000萬元以上,市場佔有率在全國同行業中居前20位。
E、該商標現有價值經相關機構評估一般應當在1000萬元以上。
F、該商標如果是省級著名商標,獲得的全國性和省級榮譽較多,將佔有巨大優勢。
G、該商標所有者企業近3年每年繳納稅金一般應當在1000萬元以上。
H、該商標應該進行過多渠道、全方位、不間斷的廣告宣傳,省級、中央級媒體近
3年的廣告宣傳費每年不少於500萬元。宣傳包括廣告、軟文、活動冠名、戶外等。
(此條根據不同的產品要求不一樣,大眾產品要求廣告多,中間產品要求低很多。)
J、產品市場不局限於本地,產品起碼銷往全國一半以上省市區,最好是全國均有銷售網路。產品銷往國外更佳。也就是說,使用該商標的商品的銷售區域應當覆蓋全國主要地區。
K、企業規模小不重要,關鍵是行業排名。因為有的行業所有企業都小。
L、企業規模很大也未必符合條件,因為也許這個行業所有企業都是大企業。
M、企業是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的理事單位為最佳。
N、企業是行業標準的制定者、參與者為最佳。
馳名商標侵權認定:
1、馳名商標侵權的認定范圍。作為商標特殊形式的馳名商標,對其侵權的范圍除了涵蓋《商標法》第52條以及《商標法實施條例》第50條對中「其他損害」的具體規定之外,這里須強調兩點:
一是法律保護未注冊的馳名商標,《商標法》第13條第一款和第二款規定了關於未注冊馳名商標侵權行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也明確規定,他人將與未注冊的馳名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使用於相同或類似的商品的,是侵權行為。
二是在我國的現行法律規定中,對已注冊馳名商標侵權和未注冊馳名商標侵權認定的范圍和標準是不一致的,對於未注冊馳名商標,其保護范圍僅限於同種或類似的商品上,而且侵權人承擔的民事責任只是停止侵害。而對於注冊的馳名商標,其保護范圍則擴大到不相同或不相類似的商品,侵權人需要承擔包括損害賠償在內的各種民事責任。
2、馳名商標侵權的認定原則。目前較一致地認為對馳名商標侵權的歸責原則應採用無過錯歸責原則。若一旦發現事實侵權行為,執法部門就可沒收、銷毀侵權商品和專門用於製造侵權商品、偽造注冊商標標識的工具,責令停止侵權行為,而不用去考慮假冒人在主觀上是否存在故意或過失。在資訊發達的當今社會,違法者不可能對相關馳名商標一無所知,對馳名商標侵權的歸責原則採用無過錯歸責原則無過錯歸責原則並無不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