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侵權之訴和違約之訴是否可以在一個訴訟中同時進行
侵權之復訴和違約之訴是不能在同制一個訴訟提起的,這兩個訴訟是屬於訴訟的競合。若是這種情況下,一般的人都是起訴侵權之訴,因為侵權之訴可以要求精神損害賠償,能獲得更多的利益,但是侵權之訴的舉證責任和違約之訴的舉證責任是不同的,侵權之訴的舉證責任主要在原告,而違約之訴只要原告提出被告有違約的話,被告就負有更多的責任,被告要舉證他沒有違約。
總的來說說,這兩者是不能在一個訴訟同時提起的。
2. 民事案件中將侵權之訴變更為違約之訴是屬於訴訟請求還是攻擊方式的變更
侵權之訴和違抄約之訴襲是不能在同一個訴訟提起的,這兩個訴訟是屬於訴訟的競合。侵權之訴的舉證責任和違約之訴的舉證責任是不同的,侵權之訴的舉證責任主要在原告,而違約之訴只要原告提出被告有違約的話,被告就負有更多的責任,被告要舉證他沒有違約。在立案後變更訴訟請求可以改變訴訟的性質
3. 侵權之訴與違約之訴競合怎樣處理
在侵權之訴和違約之訴競合後,擇一而行使,則另一請求權隨即消滅。
你所有疑問的答案都在這一句話里了的
4. 一審起訴違約二審可以變更為侵權嗎
本應訴侵權卻訴了違約,二審不能變更訴由,這屬於另外一種法律關系。
但如版果一審被駁回後想另以權侵權起訴,實踐中往往可能出現因一事不再理而不被法院受理的風險。【所以一般最好不要訴錯】
另外,如果該案屬於違約和侵權的責任競合,如果違約這種無過錯訴訟都不能勝訴,那麼想以侵權為由起訴而獲勝,難度更大,因為侵權之訴的證據要求和證明程度要較違約責任更高。
5. 關於侵權之訴的賠償范圍
你好,我現在回答你的問題:《合同法》第122條規定:「因一方當事人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這就是違約與侵權責任競合,當事人可以選擇其一進行訴訟,正如唐律所說,選擇違約或是侵權之訴,都包括了財產和人身損害賠償,而要求精神損害賠償只有侵權之訴才有。但訴前選擇時,應著重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1、應著重考慮訴訟時效。如合同違約之訴,訴訟時效一般為兩年。而人身受到傷害的侵權賠償之訴,訴訟時效為一年。
2、應著重考慮管轄法院。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或合同約定的人民法院管轄;因侵權損害提起的侵權之訴由侵權行為地(包括侵權行為實施地或侵權結果發生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3、應著重考慮索賠額。違約之訴索賠額一般為合同中約定的違約金或賠償金,以及預期可獲得的利益;侵權之訴索賠額一般以法律規定為據。如因受欺詐而發生的消費行為,可依《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要求1倍1的賠償,有些侵權之訴還可以提起精神損害賠償,但通常不包括合同預期可獲得的利益。
4、應著重考慮舉證責任。法律規定訴訟當事人負有對自己的主張予以舉證證明的責任。在違約之訴中,權利人須舉證證明對方當事人違反合同約定的事實、因違約而給自己造成損害的事實、損失的計算依據及損失的發生和對方當事人違約行為存在因果關系;在侵權之訴中,如系一般的侵權責任,權利人應舉證證明對方當事人因侵權給自己造成損害的事實、損失的計算依據及該損失的發生和對方當事人的侵權行為存有因果關系。如對方的侵權責任屬特殊侵權責任,則適用舉證責任倒置原則,由特殊侵權行為人承擔舉證責任,如醫療事故糾紛,醫院承擔舉證責任。
5、應著重考慮對方當事人的賠償能力。如因產品質量缺陷而引起的糾紛,違約之訴通常只能以存有合同關系的銷售者為被告;而侵權之訴則可以適用《產品質量法》以銷售者和生產者為共同被告,以增加受償的可能性。
如果權利人在起訴前請求權選擇不明或起訴前已選擇,但起訴後又欲變更請求權的。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30條的規定,權利人必須在一審開庭以前提出變更請求,以使自己的合法權益得到最大的保護。
6. 這里的變更訴訟請求和侵權責任或違約責任有什麼關系
原告起訴時,起訴狀上訴訟請求被告既承擔侵權責任,又要求承擔違約責任的,需要變更,只能選擇其一,向法院提交變更訴訟請求申請書。
7. 侵權之訴與違約之訴競合怎樣處理
您好,兩者競來合的,只能根源據兩種方式的特點來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一種進行訴訟。
侵權責任和違約責任不能在一起訴訟中同時適用,對於法律沒有規定,當事人事先也沒有明確約定的情況下出現侵權責任競合的究竟行使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還是行使違約損害賠償請求權或其他請求權,應當按照請求權人有利於自己了利益的選擇為之。
《合同法》第122條規定: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當然對於合同之外的第三人如果受到侵害。我國《民法通則》第122條也允許因產品質量不合格造成的受害人向與其沒有合同關系的產品製造人提起侵權之訴。這說明了合同之外的當事人,向合同的參加者提起訴訟,只能提起侵權之訴而不能提起違約之訴。
8. 違約責任變成侵權責任,是不是訴訟標的的改變
兩者有可能競合抄。不必要過於牛角襲尖。
我國《合同法》第122條規定:「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此條明確規定了受損害方的選擇權,充分尊重受害一方的意思自治,使得受害方能夠根據自身具體情況做出靈活選擇,以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除了歸責原則不同,舉證責任不同,還在訴訟時效、對第三人的責任、訴訟管轄等方面存在差異。這些不同的法律後果要求當事人在起訴時,必須根據具體案情和自身條件事先做出選擇。
請求變更,那肯定相應的標的也變更。雖然標的物沒有變更,但是其依據的理由是不同的。
9. 以違約起訴一審如果不支持再以侵權起訴這樣可否,法律允許何時變更選擇及變更多少次
債權人復依照合同法第一百制二十二條的規定向人民法院起訴時作出選擇後,在一審開庭以前又變更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准許。對方當事人提出管轄權異議,經審查異議成立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起訴。
根據該司法解釋結合我國合同法規定,變更訴求應當在一審開庭前。但是實務中也有一審敗訴後以侵權之訴再起訴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例。
目前尚無司法解釋對該行為有禁止性規定。因此理論上違約之訴敗訴後,是可以再提起侵權之訴的。只是不能即要求承擔違約責任 又要求承擔侵權責任。
變更只能變更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