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合同的違約責任有哪些
1、預期違約。即在合同履行期限到來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的行為。預期違約最早來源於英國法庭的判例,即1853年奧徹斯特訴戴納特爾案。後被英美法系國家廣泛採納,並形成一項制度。因此我國《合同法》第108條明確規定:「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可以看出預期違約分為明示違約和默示違約兩種形式,且守約方有選擇權,可以積極要求賠償,也可消極等待。
2、不履行。即完全不履行,指當事人根本未履行任何合同義務的違約情形。從不履行的原因看,既可能是當事人雖然能夠履行但是拒絕履行,也可能是當事人不能履行債務。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或拒絕履行債務,債權人可以解除合同,並追究債務人的違約責任。
3、遲延履行。即指在合同履行期限屆滿而未履行債務。包括債務人遲延履行和債權人遲延履行。債務人遲延履行是指合同履行期限屆滿,或者在合同未定履行期限時,在債權人指定的合理期限屆滿,債務人未履行債務。債權人遲延履行表現為債權人對於債務人的履行應當接受而無正當理由拒不接受,即遲延接受履行。
4、不適當履行。即指雖有履行但履行質量不符合合同約定或法律規定的違約情形。包括瑕疵履行和加害給付兩種情形。瑕疵履行是指一般所謂的履行質量不合格的違約情形。加害給付,是指債務人因交付的標的物的缺陷而造成他人的人身、財產損害的行為。分別規定於《合同法》第112條和第113條。
另外,債務人未按合同約定的標的、數量、履行方式和地點而履行債務的行為,主要包括:(1)部分履行行為;(2)履行方式不適當;(3)履行地點不適當;(4)其他違反附隨義務的行為。這些也應當屬於不適當履行。
2. 根本違約除要賠償損失怎麼解釋
根本違約抄是指合同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襲行債務或有其他違約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給對方當事人造成損害,受害人為降低損失而採取的行為措施。
根本違約的救濟方式,根本違約屬於法定解除合同的情形,守約方可以通知違約方當事人解除合同,並要求其賠償由此造成的損失。當違約方不僅根本違約,同事還有加害給付的情形時,可以要求對方承擔違約責任,也可以要求對方承擔侵權責任,但是這兩者不能同時主張。
3. 發生合同糾紛 當事人可以要求精神損害賠償嗎
不能的!精神損害賠償不適用於合同糾紛。
4. 車禍受傷怎麼賠償
根據法律規定,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人身損害的,受害人可以要求賠償醫內療費、誤工費、容護理費、住院伙食補助費、交通費、營養費,構成殘疾的可以要求殘疾賠償金。
具體您所述情況老說
1、您女友可以向A和B公司索賠。根據勞動法律規定,您女朋友所受傷害系工傷,如果單位沒有為您女朋友繳納工傷保險的話,損失應有單位賠償,用人單位和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責任。
2、您女朋友可以要求D公司賠償,D公司系直接侵權人,應當承擔侵權賠償責任。
3、您女友和C公司沒有直接的合同關系,可以以B公司名義要求C公司賠償(合同加害給付)
5. 根本違約為什麼不能主張損害賠償
根本違約的救濟方式,給對方當事人造成損害,守約方可以通知違約方當事人解內除合同根本違容約是指合同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有其他違約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受害人為降低損失而採取的行為措施。當違約方不僅根本違約,同事還有加害給付的情形時,也可以要求對方承擔侵權責任,根本違約屬於法定解除合同的情形,但是這兩者不能同時主張,並要求其賠償由此造成的損失,可以要求對方承擔違約責任
6. 已付款的傢具被賣了怎麼要求賠償
傢具是你定做的嗎?有沒有單據在手,有沒有約定交付時間、交付地點?有沒有約定違約責任?
根據這些判斷對方有沒有違約,然後根據約定來賠償。如果沒約定責任的話,你打贏了也沒什麼利益啊
7. 合同的違約責任有哪些
1、預期違約。即在合同履行期限到來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的行為。預期違約最早來源於英國法庭的判例,即1853年奧徹斯特訴戴納特爾案。後被英美法系國家廣泛採納,並形成一項制度。因此我國《合同法》第108條明確規定:「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可以看出預期違約分為明示違約和默示違約兩種形式,且守約方有選擇權,可以積極要求賠償,也可消極等待。
2、不履行。即完全不履行,指當事人根本未履行任何合同義務的違約情形。從不履行的原因看,既可能是當事人雖然能夠履行但是拒絕履行,也可能是當事人不能履行債務。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或拒絕履行債務,債權人可以解除合同,並追究債務人的違約責任。
3、遲延履行。即指在合同履行期限屆滿而未履行債務。包括債務人遲延履行和債權人遲延履行。債務人遲延履行是指合同履行期限屆滿,或者在合同未定履行期限時,在債權人指定的合理期限屆滿,債務人未履行債務。債權人遲延履行表現為債權人對於債務人的履行應當接受而無正當理由拒不接受,即遲延接受履行。
4、不適當履行。即指雖有履行但履行質量不符合合同約定或法律規定的違約情形。包括瑕疵履行和加害給付兩種情形。瑕疵履行是指一般所謂的履行質量不合格的違約情形。加害給付,是指債務人因交付的標的物的缺陷而造成他人的人身、財產損害的行為。分別規定於《合同法》第112條和第113條。
另外,債務人未按合同約定的標的、數量、履行方式和地點而履行債務的行為,主要包括:(1)部分履行行為;(2)履行方式不適當;(3)履行地點不適當;(4)其他違反附隨義務的行為。這些也應當屬於不適當履行。
8. 合同法 第122條 就加害給付允許債權人自由選擇損害賠償請求權基礎。這里的請求權基礎怎麼理解啊
您好!本條是《合同法》第122條的內容,具體規定為「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內行為,侵害對容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的一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這里的請求權基礎就是要求他人為或者不為某種行為的權利。例子比如,假如甲跟乙簽訂委託合同,約定乙在規定時間幫甲買某種葯,(只是假設而已)在履行合同期間,由於乙不履行、遲延履行或者履行不符合合同約定義務,由此造成了甲由於沒有及時得到葯使得病情加重,此時,乙的行為就是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的競合,那麼甲就可以基於這個原因,請求乙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侵權責任。。
9. 張某購進的電熱水器因漏電對張某人身及財產造成損害,該電熱水器的生產廠家對此應負什麼責任
生產廠家應承擔相抄應的賠襲償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的具體規定包括:
第二十九條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產品以外的其他財產(以下簡稱他人財產)損害的,生產者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三十一條規定 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財產損害的,受害人可以向產品的生產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產品的銷售者要求賠償。屬於產品的生產者的責任,產品的銷售者賠償的,產品的銷售者有權向產品的生產者追償。屬於產品的銷售者的責任,產品的生產者賠償的,產品的生產者有權向產品的銷售者追償。
第三十二條 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人身傷害的,侵害人應當賠償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廢者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造成受害人死亡的,並應當支付喪葬費、撫恤費、死者生前撫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