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中印邊境克什米爾地區,地圖上描繪的是大塊白色
克什米爾地區屬於有爭議的地區,中國出版的世界地圖對於此地遵循了中立原則描繪成大塊白色。
克什米爾地區位於中國、巴基斯坦、印度和阿富汗的四國交界處,面積約17.3萬平方千米,人口有1600萬之多。克什米爾地區目前分為印控克什米爾和巴控克什米爾,是印度和巴基斯坦沖突不斷的火葯桶,兩國都聲稱擁有克什米爾的所有土地。中國出版的世界地圖對於此地遵循了中立原則,是以印巴停火線來區分。
克什米爾爭端是英殖民主義在1947年撤出印度時留下的。獨立前的印度,行政上由兩大部分組成:英屬印度和土邦。英屬印度包括11個省,而在這些省中間,夾雜著大約550個的土邦。克什米爾就是最大的土邦之一。
根據1947年6月公布的「蒙巴頓方案」,土邦地區歸屬則由當地的王公來決定,但是土邦必須考慮所在地區的地理因素。克什米爾情況很特殊,它處於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地理因素」的考慮在這里不起作用。
而克什米爾的王公是印度教徒,但居民中將近80%卻是穆斯林。按照分治方案中多數決定原則,應該歸入巴基斯坦;但按照土邦的王公決定原則,顯然印度會被優先考慮。因此印巴分治時,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未能得到解決。
(1)印巴領土糾紛地圖擴展閱讀
印控克什米爾
印度控制了大約52.5%的地區(9.4萬平方千米),在控制地區成立了查謨-克什米爾邦,該邦主要包括四部分:克什米爾谷地、查謨、拉達克和錫亞琴冰川。
巴控克什米爾
巴基斯坦控制部分可以分為兩個區域: 一為自由克什米爾(Azad Kashmir),大約13350平方千米,二為克什米爾北部地區,大約72496平方千米,共約85846平方千米,名義上是巴基斯坦的一個自治區,有自行選舉的總統、總理、立法及司法機關。
㈡ 1971年巴基斯坦地圖
1971年巴基斯坦地圖:
巴基斯坦位於南亞,面積796,095平方公里(307,374 平方英里)(不包括巴控克什米爾地區),東與印度比鄰,南面是印度洋,西與伊朗錫斯坦接壤,西北和阿富汗相連,東北面可通往中國新疆。
在烏爾都語,「巴基斯坦」源自波斯語,意思為「聖潔的土地」。巴基斯坦人口2.077億(2017年普查),是僅次印尼世界第二多人口的伊斯蘭教國家,9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國教),少數信奉基督宗教、印度教和錫克教等。
(2)印巴領土糾紛地圖擴展閱讀:
巴基斯坦近代史:
1757年後,巴基斯坦和印度成為英國殖民地,英國「分治之」的政策使穆斯林與印度教徒之間沖突加劇。二戰結束後,印度再次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獲得獨立。1947年6月,英國最後一任駐印度總督蒙巴頓提出了把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省的「蒙巴頓方案」。
1947年6月,印巴根據《蒙巴頓方案》實行分治。同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宣告獨立,成為英聯邦一個自治領,包括巴基斯坦東、西兩部分。印巴分治後不久,雙方為爭奪克什米爾主權於1947年10月在克什米爾地區發生大規模武裝沖突,即第一次印巴戰爭。
1948年8月和1949年1月,聯合國印巴委員會先後通過關於克什米爾停火和公民投票的決議,印巴均表示接受。1949年1月雙方正式停火,7月劃定了停火線。克什米爾分為印控區和巴控區,印巴分別在各自控制區內建立了地方政府。
1953年8月,印巴兩國總理會談後發表聯合公報宣布,克什米爾爭端應通過克什米爾公民投票來解決。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正式成立,仍為英聯邦成員國。1971年3月,東巴基斯坦宣布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國,同年12月孟加拉國正式獨立。
1971年12月,在因東巴基斯坦(即後來的孟加拉國)脫離巴基斯坦而爆發的第三次印巴戰爭中,印度又佔了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的部分土地。1972年7月,印巴簽署了《西姆拉協定》,雙方同意在克什米爾地區尊重1971年雙方停火後形成的實際控制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