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共同侵權賠償後可以追償嗎

共同侵權賠償後可以追償嗎

發布時間:2021-01-28 03:15:53

1. 共同侵權行為人在承擔責任後享有追償權,其行使追償權向法院起訴的案由是什麼急

應定追償權糾紛。《擔保法》第31條,《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版解釋》第 9條,權都規定了在連帶人履行義務後,對其他連帶責任人享有追償權。也就是說追償權在法律上是有相應的規定的,法律賦予了當事人在承擔義務後,有權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追償的權利。本案的性質其實就是趙某在承擔責任後行使追償權,所以該案應定追償權糾紛。
以上來自:http://jazy.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7133

2. 什麼是連帶責任.

連帶責任是指各個責任人對外都不分份額,不分先後次序地根據權利人的請求承專擔責任。在權利人提出請求時,屬各個責任人不得以超過自己應承擔的部分為由而拒絕。《民法總則》規定,債務人一方人數為二人以上的,負有連帶義務的每個債務人,都負有清償全部債務的義務,履行義務的人,有權要求其他負連帶義務的人償付他應當承擔的份額。《民法總則》和《擔保法》均規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上述法律規定表明,連帶責任人承擔了連帶債務後,依法可以向其他負有連帶責任的人追償。根據連帶責任的過錯原則,連帶責任的承擔可按因侵權或違約所造成的損失的一定比例進行劃分和判定,既可承擔全部損失的賠償責任,也可承擔部分損失的賠償責任。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八十七條債權人或者債務人一方人數為二人以上的,依照法律的規定或者當事人的約定,享有連帶權利的每個債權人,都有權要求債務人履行義務;負有連帶義務的每個債務人,都負有清償全部債務的義務,履行了義務的人,有權要求其他負有連帶義務的人償付他應當承擔的份額。

3. 共同侵權要承擔連帶責任並且這中連帶責任沒有追償性。正確嗎

1、連帶責任是對受害人所應承擔的整體責任。2、受害人有權請求任何一個內或數個共同容侵權行為人負連帶責任。3、連帶責任是法定責任,不因加害人內部的約定而改變其連帶責任的性質。4、各行為人依其主觀過錯程度和行為原因力的大小對內負按份之債。
所以這話不是全對的呵。

4. 連帶責任是什麼意思啊

連帶責任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當事人對其共同債務,每個人都負有清償全部債務的責任,版各責任人之間權有連帶關系,通常是基於合夥、擔保、承包等法律關系而產生的。比如:甲向乙借款,丙為其提供擔保。由於甲無法償還到期的債務,丙基於為其提供擔保而負連帶責任,因此丙有清償甲欠乙債務的義務,在丙清償了欠乙的全部或部分債務後,丙有權向甲進行追償。 以上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請採納。
求採納

5. 請問法院判決中互負連帶責任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雙方互相承擔連帶責任,比如甲欠丙的錢,甲和乙承擔連帶責任,指丙可以找甲還錢,也可以直接找乙還錢。

連帶責任是中國民事立法中的一項重要民事責任制度,其目的在於補償救濟,加重民事法律關系當事人的法律責任,有效地保障債權人的合法權益。依連帶責任產生之原因不同,可以將連帶責任劃分為法定連帶責任和約定連帶責任。

約定連帶責任是依照當事人之間事先的相互約定而產生的連帶責任。法定連帶責任是指根據法律規定而產生的連帶責任。

依連帶責任內容之不同,又可將連帶責任劃分為違約連帶責任與侵權連帶責任。違約連帶責任即指當事人共同違反合同規定而產生的連帶責任,侵權連帶責任即指當事人共同侵權行為造成損害發生而產生的連帶責任。

(5)共同侵權賠償後可以追償嗎擴展閱讀:

承擔連帶責任的內部份額確定

1、根據各自的過錯來確定

2、根據原因力進行比較

3、平均分擔賠償數額

4、連帶責任是違反法律義務所承擔的民事責任。這種法律義務首先是合同法上的義務,即給付義務,表現為作為。合同法上的義務可以是合同當事人的約定(如約定的連帶保證責任),也可以是對合同當事人權利義務的法定(如法定的合夥人對合夥債務的連帶責任)。

其次是侵權法上的義務,即不得侵害他人人身、財產權益的義務,表現為不作為(如共同侵權的連帶責任)。

6. 交通事故責任中 連帶責任人向債務人追償需要起訴嗎

乙無證駕駛無牌農用三輪商品車運輸三輛農用商品車,與行人丙發生交通事故,致丙受傷;車輛受損。造成交通事故後,乙駕車逃逸。交警部門認定,乙由於交通事故後逃逸,應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乙系甲雇的駕駛員,發生事故時,是履行職務行為。丙訴甲、乙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一案,法院作出民事調解書,協議甲向丙賠償醫療費,誤工費,傷殘賠償金等各項損失共計10萬元,乙與甲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後甲向丙如數支付賠償款。現甲訴至法院向乙追償墊付的賠償款10萬元。乙主張,其作為雇員不應完全承擔賠償責任。法院經審理認為,乙在履行職務行為時致人損害,由於交通肇事後逃逸,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屬重大過錯,應當與甲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甲雇沒有駕駛資格的乙,安排其超數量運送商品車,埋下安全隱患,故對本案交通事故的發生亦存在重大過錯。因此,法院確認,甲乙應承擔同等民事賠償責任,各承擔賠償數額5萬元,判決乙向甲返還賠償款5萬元。本案爭議的問題是:,即追償權如何劃分連帶責任人的具體責任份額。我國<民法通則》第87條,第89條、《擔保法》第31條,以及《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第9條,是在連帶人履行義務後,對其他連帶責任人享有追償權的依據。但是,目前我國法律對連帶責任人可以進行追償的具體條件以及具體追償份額,未作詳盡規定,各地法院司法實務中對此理解不一,追償份額差距較大,這給我們的審判實務帶來不便。連帶責任的追償權分為完全追償權和部分追償權。完全追償權是指連帶人履行義務後可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要求償還其所支付的全部費用,比如保證合同中的保證人向債務人的追償權。部分追償權是指連帶人履行義務後可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要求償還一定份額的費用,剩餘份額的費用應當由自己承擔,比如侵權賠償中的共同侵權人、合夥聯營中的共同債務人。不管是連帶責任的完全追償權,還是連帶責任的部分追償權,均具備以下共性:1、連帶責任的追償人與被追償人間是利益共同體,存在於共同責任中。2、追償人與被追償人都負有全部清償的義務,不分責任的先後和大小,都有義務向權利人清償。3、追償人承擔全部責任後,原來的債權債務關系消滅,隨之在共同責任中產生新的按份責任。此時,追償人變成新的債權人,有權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請求償還各自的份額。4,「法定」與「約定」是構成產生連帶責任的前提。連帶責任的完全追償權與連帶責任的部分追償權區別在於,完全追償人在履行義務後可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追償全部的費用,而部分追償人只能追償部分的費用。對於連帶責任部分追償權的行使,是審判實務中的難點。法官在裁量向連帶責任人進行部分追償時,可考慮以下幾個因素:一是根據公平和利益平衡原則來確定。我國(民法通則)確認了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公平以利益均衡作為價值判斷標准來調整民事主體間的財產和人身關系、確定當事人間的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本案乙是甲雇的司機,乙的收益來自於因給甲提供勞動而獲得的工資報酬,而甲的收益是依靠乙履行職務帶來的商業效益。因此,:所受損失可參照雙方的收益比例,合理劃分追償份額。二是根據過錯程度進行區分。過錯程度分為故意、重大過失和輕微過失。在區分過錯程度時,根據責任人的主觀能動性區分故意和過失。在劃分重大過失和輕微過失時,從責任人的崗位責任和選任、管理、監督、轉委託等職權義務及與年齡、知識水平相適宜的常識、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本案甲的過錯表現在雇了沒有駕駛資格的駕駛員和安排超載運輸任務。沒有駕駛資格,不具備駕駛機動車上路的專業技能,是造成此次交通事故的根源;安排超載運輸,又為此次交通事故的發生埋下重大隱患。乙的過錯表現在因交通肇事後逃逸而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造成經濟賠償,二者的過錯責任相當。對各自的過錯程度進行比較,可確定追償份額。三是根據其他情況確定。比如損失原本可轉嫁由保險公司承擔,但追償人應保險而未保險,對應由保險公司承擔的損失,則由追償人自行承擔。對於教唆、幫助未成年人侵權的,應由教唆、幫助人承擔全部責任,也不產生追償問題。對一些損失較小,被追償入主觀惡性大的賠償,追償人可行使全部的追償權。連帶責任是共同責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連帶責任人被連帶後追償權的正確行使,在實現誠信原則、保障債權實現、維護公民合法權益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7. 連帶責任的詳細說法

連帶責任是中國民事立法中的一項重要民事責任制度,其目的在於補償救濟,加重民事法律關系當事人的法律責任,有效地保障債權人的合法權益。連帶責任主要是基於合夥、擔保、聯營、承包等合同關系或代理行為、上下級間的關系而產生,因而被分散規定在民法通則、合同法、擔保法等法律法規以及有關司法解釋之中。深入、系統研究連帶責任問題。
對連帶責任進行分類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有重要意義。本文根據現行法律規定,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標准將連帶責任進行分類。旨在幫助我們加深對連帶責任的認識深度,從不同側面把握連帶責任的特徵、性質及其構成要件,正確地界定民事責任。
法定連帶責任和約定連帶責任
依連帶責任產生之原因不同,可以將連帶責任劃分為法定連帶責任和約定連帶責任。 連帶責任
連帶責任雖對債權人有利,但對債務人,無疑是一種加重責任。所以《民法通則》規定,承擔連帶責任,須由當事人的約定或法律的規定。可見,在一般情況下,多數人之債務是以按份責任為基本清償原則的。約定連帶責任是依照當事人之間事先的相互約定而產生的連帶責任。法定連帶責任是指根據法律規定而產生的連帶責任。由於債務人約定加重自己的責任的情形畢竟不多,故連帶責任的承擔大多數來自法律的規定。法定連帶責任與約定連帶責任除了產生的原因不同外,還有連帶責任人主觀因素的區別。法定連帶責任均為當事人主觀上有過錯。如代理人和第三人惡意串通而損害被代理人利益的,由於該代理人和第三人主觀上都有過錯,所以《民法通則》第66條第二款規定了兩者應承擔的連帶責任。約定連帶責任的承擔不一定要求當事人主觀上有過錯,僅以事先約定為准。如保證人為被保證人就主合同提供擔保,保證人主觀上並無過錯,只是基於保證合同中的約定而承擔連帶責任。[1]
違約連帶責任與侵權連帶責任
依連帶責任內容之不同,又可將連帶責任劃分為違約連帶責任與侵權連帶責任。違約連帶責任即指當事人共同違反合同規定而產生的連帶責任,侵權連帶責任即指當事人共同侵權行為造成損害發生而產生的連帶責任。 區分以上兩者的法律意義在於:1、構成違約連帶責任只須具備當事人有共同違約行為和主觀上有共同過錯,不論是否致他人損害。而構成侵權連帶責任必須具備共同侵權行為,當事人在主觀上有共同過錯,客觀上存在損害事實,以及侵權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四個要件。至於無過錯責任,則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適用。2、違約連帶責任的承擔除繼續履行合同與支付違約金等方式外,在造成損失並超過違約金的情況下,還應承擔連帶賠償責任。而侵權連帶責任的承擔,僅限於賠償損失的承擔方式。
有效合同連帶責任與無效合同連帶責任
依產生連帶責任的合同效力的不同,可將連帶責任分為有效合同連帶責任和無效合同連帶責任。有效合同連帶責任的前提是有效合同。在合同成立之時,當事人各方具有民事主體資格,所訂合同的內容和形式都符合法律規定,當事人主觀上沒有過錯,客觀上沒有違約行為。因此,或是主合同或是從合同皆為有效合同。只是在合同履行過程中,一方或多方違約才產生了連帶責任。無效合同連帶責任產生的前提是無效合同。或是主合同無效,或是從合同無效。由於當事人主觀上有過錯,客觀上有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因此,合同在成立時就無效。合同無效並不能免除當事人的連帶責任,這種連帶責任即為無效合同連帶責任。
一般連帶責任與補充連帶責任
連帶責任確定後,依債務人承擔責任的先後順序不同,可將連帶責任劃分為一般連帶責任與補充連帶責任。一般連帶責任的各債務人之間不分主次,對整個債務無條件地承擔連帶責任。債權人可以不分順序地要求任何一個債務人清償全部債務。如合夥、半緊密型聯營、代理關系等。補充連帶責任須以連帶責任中的主債務人不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為前提,從債務人只在第二順序上或者與責任總額不一定相等的情況下承擔連帶責任。如保證人在被保證人不能償還債務時,保證人才承擔連帶責任。倘若被保證人只能承擔60%的債務,那麼保證人只能承擔另40%的責任。
編輯本段構成要件
民事法律關系中的連帶責任是連帶債務關系中數個債務人向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的一種形式。因此,連帶責任需具備民事責任的一般構成要件,即:連帶責任人主觀上須有過錯;行為須具 金錢
有違法性;須造成損害事實;違法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須存在因果關系。但是,由於民事立法上允許連帶責任無因設置,即當事人自行約定,所以連帶責任的構成又有例外。比如擔保合同中的保證人,其主觀上雖無過錯,也未實施違法行為,但其仍應承擔連帶責任。因此,連帶責任的構成還有其自身的條件和特點。
連帶責任人必須在兩個或兩個以上
連帶之債是承擔連帶責任的前提。連帶之債是指以同一給付為標的,各債權人或各債務人之間有連帶關系的多數人之債,其中數個債務人連帶承擔以同一給付為標的的債務,稱為連帶債務。顯而易見,連帶責任的責任人須為兩人或兩人以上,連帶責任人作為多數主體分兩種情況,一種是一般連帶責任的各債務人,諸如合夥內的各合夥人,共同侵權的各侵權人等,另一種是補充連帶責任中的主債務人和從債務人,如保證合同中的主債務人和保證人。
連帶責任人與債權人之間須存在著債的關系
且為不可分之債連帶責任是以債的關系為前提的,沒有債的關系,就無民事責任可言,更談不上承擔連帶責任。在代理關系中,某兩方當事人共同損害了另一方當事人的利益,由此便與受害人之間形成了債的關系。如在代理人與第三人串通損害被代理人利益的情況下,代理人是對其進行代理活動中的過錯行為造成的損失向被代理人承擔責任,第三人也不是代人受過,而是對自己的過錯行為造成的損害向被代理人承擔責任,代理人與第三人在意思上的聯系和行為上的配合,使得他們處於共同債務人的地位。另外,在保證關系中,保證人與債權人所形成的同樣是債的關系,此債是以主債務的存在為前提,為從債,也即保證之債。 連帶責任所指向的債必須不可分。不可分有性質不可分和意思不可分,性質不可分是指給付在性質上不可分割,如分割就會損害其價值;意思不可分是指給付在性質上雖屬可分,但依當事人意思而定為不可分。我們這里所述的不可分顯然是指意思不可分。民法上所說的「連帶」是指「共同的、一致的、不可分的」意思。但「共同的、一致的」是指幾個責任人共同對某一特定主體承擔義務:「不可分的」則強調了這些責任人對共負的債務必須不分份額地承擔清償義務。這種共同債務的不可分割決定了各連帶責任人在履行義務時,首先就應無條件地承擔全部責任,其後才在內部關系中體現按份責任。因此,共同的不可分割性是連帶責任的重要構成要件。
連帶責任的客體必須是種類物
連帶責任的主體是指連帶民事責任人承擔義務的對象。該客體與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相比,其外延顯得單一。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一般是指物、行為、智力成果和其他一些權益。作為民事法律關系最普遍的客體物又分為種類物和特定物。而連帶責任的客體則只能是其中的種類物,這是由連帶責任的性質所決定的。其一是,連帶責任是一種財產責任,所以其客體必須是物。其二,由於所履行債務的責任是連帶責任,因而這種客體在客觀上是可分別承擔的,而不應是特定的。特定物不能作為連帶責任的客體,因其具有不可替代之特徵,其他連帶責任人無法承擔連帶責任。
承擔須有法律明文規定或者當事人明確約定
該問題在連帶責任分類中已作初步分析,在下文中將進一步闡述,在此從略。
編輯本段承擔
《民法通則》規定,連帶債務人都有義務向債權人清償債務。也就是說,債權人可同時或先後要求連帶債務人全體或部分或一人履行全部或部分義務,被請求之債務人不得以超出自己應付份額為由,提出抗辯。只要債務沒有全部清償完畢,每個連帶債務人不論他是否應債權人請求清償過債務,對沒有清償的債務部分,都有清償的義務。 連帶債務人在外部關繫上即各債務人與債權人之間的關系中按連帶責任處理,而在內部關繫上,即各債務人之間的關繫上則一般依按份責任處理。也即連帶債務的債務人各自應承擔的債務份額,法 連帶責任
律規定的,依法律規定;法律沒有規定的,應依當事人的約定,既無法律規定,又無約定的,應平均承擔。司法實踐中,往往在處理連帶債務人內部關系時忽略了對外債務的連帶清償問題。連帶責任對每個具體債務人來說,意味著責任的加重,它使債務人間的內部關系中形成互相監督、互相制約的力量,並促使債務人共同防止和消除違法行為,保證債權人的債權得以順利實現。確定連帶責任承擔的原則和依據是:
連帶責任法定原則。
連帶責任產生的法律上的依據主要有:1、《民法通則》規定,這是連帶責任產生的基本依據。主要有:第35條合夥人對合夥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第52條因聯營而承擔連帶民事責任;第66條、第67條代理中因授權不明、代理人與第三人串通、無權代理或利用代理關系進行違法活動而產生連帶責任的承擔;2、 《合同法》 、《擔保法》的有關規定,為《擔保法》關於保證責任的祥盡規定;3、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如最高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11條、第148條,《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73條,《關於審理農村承包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第9條、第10條,《關於審理聯營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9條等,均有連帶責任承擔的規定。4、其他法律法規的規定。如《廣告法實施細則》規定廣告虛假而承擔連帶責任等。
連帶責任約定原則
即根據當事人意思自治、自願約定而確定連帶責任的承擔。約定承擔連帶責任多見於擔保合同中。
連帶過錯原則
即根據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的過錯大小來確定連帶的承擔。包括兩種情況:一種依法律規定或當事人約定,本應負連帶責任的一方當事人由於其主觀上無過錯,因而在一定條件下(並非所有無過錯均不承擔連帶責任)不承擔連帶責任。比如與主合同當事人雙方串通、騙取保證人提供 《民法通則》
保證,主合同債權人採取欺詐、協迫手段,使保證人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提供保證之情形的,保證人不承擔保證責任(即連帶責任)。又如合夥中的一方當事人與第三人惡意串通形成的債務,另一方當事人便不承擔連帶責任。另一種是依法律規定或當事人約定,一方當事人雖負有連帶責任,但由於損害後果的造成非其一人過錯所致,而是因債權人、債務人等均有過錯所致,所以應當根據其過錯各自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該方當事人也因此承擔部分連帶賠償責任。比如擔保合同被確認無效後,債務人、擔保人、債權人有過錯的,應當根據其過錯各自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連帶責任的承擔方式,主要是清償債務和賠償損失,即依連帶責任承擔的債務范圍和方式不同,法律中具體又有連帶清償責任和連帶責任之分。此外,在特定條件下還有支付違約金,返還財產,上交款物收歸國有等特殊方式。法律上對連帶清償責任和連帶賠償責任未作明確界定,依筆者之見,兩者應當有所區別。一般連帶責任的范圍包括債權及利息、違約金、損害賠償金和實現債權的費用,那麼,連帶責任的范圍一般僅指債權和利息的清償,不涉及賠償問題;而連帶賠償責任的范圍則一般特指因違約或侵權造成的經濟損失的賠償,故有的情況下還一並包括債權及利息和實現債權的費用。此時的責任范圍及於一般連帶責任的范圍。連帶賠償責任多見於有效合同及發生違約賠償中。最高法院《關於審理存單糾紛案件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若干規定》)第八條第二款規定的,存單持有人以金融機構開具的、未有實際存款或與實際存款不符的存單進行無效質押的,開具存單的金融機構因其過錯致他人財產權受損;對造成的損失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還有在保證關系中,主合同債務人秘保證人共同欺騙主合同債權人,造成主合同及保證合同無效,或主合同及擔保合同均無效的,保證人與債務人對債權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等等。 根據連帶責任的過錯原則,連帶責任的承擔可按因侵權或違約所造成的損失的一定比例進行劃分和判定,既可承擔全部損失的賠償責任,也可承擔部分損失的賠償責任。例如《若干規定》第六條第二款第四項規定,金融機構因其幫助出資人和用資人進行違法借貸的過錯,應當對用資人不能償還出資人本金部分承擔賠償責任,但不超過償還本金的百分之二十。此外,還可確定補充賠償責任。例如《若干規定》第六條第二項規定,出資人未將資金交付給金融機構,而是依照金融機構的指定將資金直接轉給用資人,金融機構對用資人不能償還出資人本金及利息部分承擔補充賠償。
編輯本段追償問題
《民法通則》第87條規定,債務人一方人數為二人以上的,負有連帶義務的每個債務人,都負有清償全部債務的義務,履行義務的人,有權要求其他負連帶義務的人償付他應當承擔的份額。《民法通則》第89條和《擔保法》第三十一條均規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上述法律規定表明,連帶責任人承擔了連帶債務後,依法可以向其他負有連帶責任的人追償。 但有人認為,《民法通則》第87條關於連帶責任的規定,只適用於合夥、聯營合同引起的,債務人明顯有二人以上負連帶責任的案件,至於租賃、承包合同引起和因代理行為造成以及上級主管部門負連帶責任的案件,實際債務人只有一個,不適用《民法通則》第87條的規定,因而連帶責任的追償無法律依據。筆者認為,這種看法是偏頗的。首先,如前所述,共同債務人的形成,除了合夥、聯營由數人約定外,還有法律法規的規定和司法解釋的設定. 連帶責任人的追償權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第一,須履行了義務。這里的履行義務, 《合同法》
不應限於實際履行的行為,凡能因該債務人財產利益的減少而達到債履行效果的行為,例如提存、抵銷等,均應包括在內。第二,須其他連帶責任人共同免去履行責任,即因該連帶責任人的履行行為,使主體債務人的債務全部或部分消滅。第三,須該連帶責任人履行義務超過其應當分擔的部分,未超過的,不能行使追償權。連帶責任人有權要求其他債務人償付超過的部分,其他債務人每人應償付的部分應按自己應承擔的份額的比例確定。倘若其中某一債務人沒有償還能力,對該債務人不能償還的部分,按照公平原則,可由追償權人和其他債務人按照各自應承擔的份額的比例分擔。保證合同中保證人的追償權,其成立的條件和范圍可依保證人與主債務人之間的約定而定,沒有約定的,應適用關於無因管理的規定。一般來說,不論主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是否有過錯,均應向保證人償還保證人清償債務所付出的全部費用,包括負連帶責任時為債務人所付出的費用以及該筆費用至追償時的利息。即一般擁有完全追償權。但是,對於保證人因自己的過錯而造成的損失,主債務人沒有償還的義務。因此,保證人在向債權人履行債務後,應及時通知債務人,以免造成重復履行;在債權人向保證人單獨提起訴訟時,保證人應通知主債務人參加訴訟,以使債務人提出應有的抗辯,否則,保證人即更喪失追償權。[

閱讀全文

與共同侵權賠償後可以追償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