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酒店夜夜燈光閃 居民不堪光污染 燈光擾民怎麼投訴
在我國的《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有關於環境方面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26條規定:國家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憲法的這條規定實際上是賦予了公民享有舒適環境的環境權,任何影響他人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的行為都構成侵權,都應當被禁止。但憲法對哪些行為、現象屬於侵權並未作出規定,這就需要其他法律法規予以確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83條規定:不動產的相鄰各方,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風、採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給相鄰方造成妨礙或者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民法通則的這條規定是規范相鄰關系的。依現今通行的說法,該條規定並不適用於「光的侵入」這種侵權形式,因為妨礙「採光」都被解釋為影響(一般是阻止)他方正常採光(一般指自然陽光),對於這種「光的侵入」情形,如本文開頭案例中所指的情形及其他燈光的人為侵入等,似乎不是本條立法的規范范圍。但是作為處理相鄰關系的基本條款,僅僅作這種字面的狹義解釋,也未免不符和社會發展的實際。
因此,我們在遭受了燈光污染之後還是要找街道或居委會協調,同時也可以考慮人民法院。
⑵ 商戶夜間燈光擾民如何舉報
擾民有兩個部門可以投訴。一個是環保局,一個是城管局。現在擾民方面的投訴,一般都是在城管局。
⑶ 燈光擾民哪個部門管
去市容辦公室,不行就打市長熱線,這個管用,避免政府部門推皮球
⑷ 環保污染投訴,噪音污染,燈光污染找110有用嗎
這個找110沒用 還是把通話頻道讓給有需要的人吧。
環保污染投訴,噪音污染,燈光污染找12369 這個號碼是專門處理的。
⑸ 燈光擾民問題+法律
他的行為是不合法的,因為根據<民法通則>他侵犯了你的相鄰權,你可以先同他協商,如不成這你可以提起民事訴訟
⑹ 夜間雜訊,強光擾民的情況,哪個部門管
目前管理城市噪音主要由環保與公安兩個部門負責。
環保局:
工地夜間施工、企事版業生產、飲食權服務行業噪音
遇噪音可撥12369
環保部門只負責「工地夜間施工、企事業生產、飲食服務行業」噪音的監管。
「比如說建築工地上打樁、混泥土攪拌等噪音,確實是由環保部門監管的。」
公安局:
機動車輛、社會生活類、裝修噪音
遇到噪音可撥110
公安部門主要負責:機動車輛、社會生活雜訊、室內裝修等擾民行為。
公安部門主要負責處理以下這些「社會生活類」的雜訊,比如機動車輛未按規定鳴號的;擅自使用高音喇叭或者其他音響器材,造成社會生活雜訊污染且不聽勸阻的;在已交付使用的居民住宅樓進行室內裝修活動的。又比如在夜間和午間使用電鑽、電鋸、電刨等產生雜訊污染的工具的行為。
其他:
城管局:
可取締佔道,從源頭消除噪音
「比如說小販佔道經營,旁邊還擺放著高分貝的喇叭,這到底是由誰來處理呢?按照規定這類噪音由公安部門負責。城管部門的職責是對佔道經營進行處理,取締這種行為,自然也就取消了噪音源頭。
⑺ 噪音是擾民,那燈光是擾民嗎
這個也能構成擾民的。你可以向城管等管理部門要求處理。
⑻ 馬路測速拍照燈光影響居民是否可以投訴
馬路測速拍照燈光影響居民是不可以投訴的。一般對於居民的影響是在法律的允許范圍內回的人答,達不到擾民標准。
馬路測速拍照燈是依據雷達原理。在道路旁裝有雷達發射器,向道路來車方向發射雷達波束,再接收汽車的反射的回波,通過回波分析測定汽車車速,如車速超過設定值,則指令相機拍攝,如晚間同時觸發閃光燈。
擾民一般指具有某種影響力的人或組織粗暴對待相關民眾利益的作法。
投訴是指權益被侵害者本人對涉案組織侵犯其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事實,有權向有關國家機關主張自身權利。
⑼ 關於擾民的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一條 受到環境雜訊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
造成損失的,依法賠償損失。
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
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部門、機構調解處理;
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根據上面的法條所述,樓主向環保部門投訴,也可以向法院直接起訴。
上述法條中「第二條 本法所稱環境雜訊,是指在工業生產、建築施工、交通運輸和社會生活中所產生的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聲音。
如果你們直接起訴的話,還得確定施工單位的躁聲是否超過國家標准,而且還有許多復雜的問題。
因此,建議你們向環保部門投訴,最好是能達成雙方和解
(9)燈光擾民投訴擴展閱讀: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防治環境雜訊污染,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環境雜訊,是指在工業生產、建築施工、交通運輸和社會生活中所產生的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聲音。
本法所稱環境雜訊污染,是指所產生的環境雜訊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並干擾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現象。
第三條 本法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環境雜訊污染的防治。
因從事本職生產、經營工作受到雜訊危害的防治,不適用本法。
第四條 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納入環境保護規劃,並採取有利於聲環境保護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
第五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在制定城鄉建設規劃時,應當充分考慮建設項目和區域開發、改造所產生的雜訊對周圍生活環境的影響,統籌規劃,合理安排功能區和建設布局,防止或者減輕環境雜訊污染。
第六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⑽ 天津燈光擾民投訴電話
12319城建服務熱線
或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