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美籍華裔投訴

美籍華裔投訴

發布時間:2021-01-26 19:05:45

㈠ 美籍華人在中國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如何處理

無論任何國籍,只要在中國境內違反法律,就按中國的法律處罰。

㈡ 美籍華人在美國有危險可以找中國大使館么

美籍華人有危險他應該找的是當地政府,而不是中國大使館,因為他國籍不是中國的,是美國國籍。

㈢ 已入美籍的華人注意,在美國哪些行為會構成叛國罪

美國憲法對構成「叛國罪」的刑事指控設定了非常嚴格的限制。憲法第3條第3款規定,只有對版合眾國發動戰權爭,或效忠其敵人,為敵人提供協助或方便者,方構成叛國罪。無論何人,除非經由兩名證人證明其公然的叛國行為,或經由本人在公開法庭上認罪者,均不得被判叛國罪。該條款還規定,美國國會有權宣布對叛國罪的懲處,但因叛國罪而被剝奪公民權者,其後代的繼承權不受影響。叛國者的財產亦只能在其本人在世期間被沒收。

㈣ 美籍華人在中國境內犯法中國有權過問嗎

你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6條第1款規定的「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專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屬別規定的以外,都適用本法」「法律有特別規定」的含義,主要是指以下兩種情況: 第一,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在我國領域內犯罪的,不適用我國刑法。我國刑法典第11條規定:「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的刑事責任,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第二,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內發生的部分犯罪行為。根據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的規定,全國性的刑法不能全部在兩個特別行政區適用,兩個特別行政區具有最高的刑事立法權和最高的刑事司法權,兩個特別行政區均有自己的刑法。 這是刑法中的屬地管轄原則! 追問: 要是沒有那些特權呢?只是普通的美籍華人!中國能不用經過美過同意直接槍斃他嗎? 回答: 如果他犯的罪行嚴重,是不需要經過美國同意就可以判他死刑的。而是否判死刑,則要看他的犯罪事實和情節,影響等多方面的因素,因事關重大,建議咨詢更專業的律師,並聘請律師為其辯護!

㈤ 美籍華人在中國違法如何處理

首先美籍華人也是外國人!
一、刑事犯罪方面

我國《刑法》第6條規定:「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以外,都適用本法。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或者航空器內犯罪的,也使用本法。犯罪的行為或者結果有一項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就認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6條第2款規定:「對於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犯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也就是說,我們是法治國家,對外國人在中國犯罪的處理,必須適用中國法律。凡在我國領域內犯罪的,不論犯罪人是我國公民還是外國人,也不論被侵害的是我國公民的利益還是外國人的利益,都應依照我國刑法追究刑事責任。

當然,有個另外,就是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犯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通過外交途徑解決。所謂外交特權和豁免權,是指使、領館及外交人員在履行職務期間享有的不受駐在國法律管轄和其他待遇的權利。聯合國1961年《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1963年《維也納領事關系公約》和我國的《外交特權與豁免條例》中對外交人員的范圍及有關特權與豁免都作了具體規定。

這些人犯罪後採取外交途徑解決的人,具體包括:(1)來訪的外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外交部長及其他具有同等身份的官員;(2)外交代表,包括大使、公使、代辦、參贊、武官、秘書、隨員等;(3)與外交代表共同生活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4)使館的行政技術人員和與其共同生活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5)途經我國的駐第三國的外交代表和與其共同生活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6)持有中國外交簽證或者持有外交護照(有協議互免簽證)來中國的外交官員;(7)經我國政府同意給予特權與豁免權的其他來中國訪問的外國人士;(8)依照我國已加入的國際公約和我國與有關國際組織簽訂的協議應享受外交特權與豁免的來中國參加國際會議的外國代表以及臨時來我國的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的官員、專家和派駐我國的代表機構的人員。

依照我國《刑事訴訟法》及其司法解釋,外國人在中國犯罪的,由市級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偵查,由該外國人入境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審理。

我國《刑法》第35條規定:「對於犯罪外國人,可以獨立適用或者附加適用驅逐出境。」凡是外國人在我國境內犯罪的,如果人民法院認為他繼續居留我國將會對我國國家和人民利益產生危害,就可以(不是一律)適用驅逐出境,以消除其在我國境內再犯罪的可能性。附加判處驅逐出境的,必須在所判處的主刑執行完畢之後,再執行驅逐出境。人民法院一般是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並兼顧我國與其所屬國之間的關系,以及國際斗爭的形勢等,綜合考慮是否適用。

二、行政違法方面

外國人可能出現的違法,主要有非法出入境、非法長期居留、非法攜帶槍支彈葯管制刀具、賣淫嫖娼、非法就業、交通肇事、非法集會遊行示威等行為。從現有的法律規定看,除了享有特權的外國人之外,一般的都按照我國的《治安管理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集會遊行示威法》等進行行政處罰。

為了營造「平安奧運」環境,北京奧組委發布的《奧運期間外國人入境出境及在中國停留期間法律指南》規定有:

1、入境。下列6類人員不得入境:

(1)被中國政府驅逐出境,未滿不準入境年限的;

(2)被認為入境後可能進行恐怖、暴力、顛覆活動的;

(3)被認為入境後可能進行走私、販毒、賣淫活動的;

(4)患有精神病和麻瘋病、性病、開放性肺結核病等傳染病的;

(5)不能保障其在中國期間所需費用的;

(6)被認為入境後可能進行危害中國國家安全和利益的其他活動的。

持有奧運會門票是否意味著一定可以獲得入境簽證?

境外觀眾並不會因已購買奧運門票而自動獲得入境簽證,仍需要按照相關規定到中國駐外使領館申請辦理簽證。入境人員、交通工具和集裝箱以及可能傳播傳染病的行李、貨物、郵包等,入境時均應接受檢疫。經衛生檢疫機關許可,方准入境。

2、交通。外國人在中國境內駕駛機動車必須持有中國政府頒發的有效機動車駕駛證(包括臨時駕駛許可),否則即視為無證駕駛,並依據中國現行法律法規給予處罰。持有境外駕駛證的人員無需經過考試,只要提交入出境身份證件、境外機動車駕駛證、年齡和身體條件符合中國駕駛許可條件的證明、兩張一寸彩色照片,接受適當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學習,領取《臨時機動車駕駛許可》,即可在中國境內臨時駕駛機動車。

3、娛樂消費。娛樂場所不得進行吸販毒活動,如販賣、提供毒品,或者組織、強迫、教唆、引誘、欺騙、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等。娛樂場所不得進行賭博活動,如設置具有賭博功能的電子游戲機機型。

娛樂場所不得進行色情活動,如營利性陪侍等。中國禁止淫穢表演、賣淫嫖娼等任何形式的色情服務,禁止傳播淫穢物品或淫穢信息、組織播放淫穢音像、聚眾淫亂等行為。

4、社會秩序。中國禁止在體育場所展示侮辱性標語、條幅等物品,禁止在奧林匹克賽場內展示任何宗教、政治、種族性質的標語、條幅等物品。舉行集會、遊行、示威,必須依法向公安機關申請,未經許可,不能舉行相關活動。煽動、策劃非法集會、遊行、示威,不聽勸阻的,將依法受到行政處罰或者追究刑事責任。在公眾場合故意以焚燒、毀損、塗劃、玷污、踐踏等方式侮辱中國國旗、國徽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當然,辦理外國人犯罪案件,一定要謹慎處之。對於重大的或者可能引起外交交涉的外國人犯罪案件,執法機關要執行逐級報告制度,並將進展情況等及時通知我國駐外使、領館。

奧運期間笑臉迎客是中國的傳統美德,這方面政府准備的非常充分。但是,僅僅有笑臉是不夠的,公安司法機關要嚴格執法,捍衛我國國家的尊嚴,為奧運會創造良好的環境。

㈥ 美籍華裔,在美國,不贍養父母,中國的法律管得了他們嗎

華人移民美國已經有200多年歷史。從早期賣豬仔式的勞工移民,到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知識型新移民,華人在美國的待遇與地位有了很大變化,中美兩國的關系也由不平等的、敵對的,逐漸轉變為比較平等的「合作夥伴」關系。如何看待這200多年的華人移民史,如何評價伴隨著華人移民而出現的美華文學?這始終是眾多海內外專家和學者們所研究的重要課題。美國著名華人作家黃運基在中國出版了長篇小說《奔流》(沈陽出版社1996年)、《狂潮》(沈陽出版社2003年)和中短篇小說集《舊金山激情歲月》(珠海出版社2004年)之後,又由廣州花城出版社推出了散文集《唐人街》(2004年底),為我們對以上問題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文本。一、以個人經歷印證歷史發展文學與歷史都要求敘寫生活的真實與本質。歷史的寫作不能虛構,需要大量的資料和數據作為基礎,作者個人的經歷在寫作中不是特別重要;文學的寫作不排斥虛構,但個人的經歷、尤其是生活細節的真實,卻顯得非常重要。如果僅從個人經歷來看,黃運基無疑在美華文學創作中佔有先機:祖孫三代華僑,自己在美國生活了半個多世紀。他在《唐人街》中所寫的都是親身經歷的事情,以個人(包括家族)經歷印證歷史與時代的發展,使這部散文集具有特別真實和厚重的品質。黃運基在書中自敘:「我的爺爺在他17歲那年當『契約勞工』,既是我們所理解的『賣豬仔』來到新大陸建築中央太平洋鐵路。17年後他回國結婚,由於『排華法案』的執行,使他回不了美國。」(《話說「華僑文學」》)這里的「排華法案」指1882年美國國會通過的一項「絕對禁止華工入境十年」的法案。該法案到1884年又作了修訂,條款增加到17項,擴大了限制華人移民的范圍;1888年再次升級為《斯克特法案》,禁止暫時離境的華工重返美國,把2萬多名回中國探親的華工拒之門外。黃運基的爺爺大概就在這2萬名之列。早期華人移民在美國當苦力,開礦山、修鐵路、墾荒地,對美國西部開發做出了卓越貢獻,而當美國經濟繁榮發展以後,這些華工卻成了白人排斥和攻擊的對象。由於美國限制華人入境,華人不得不採用一些不正常的方式移民,其中一項是「冒籍」。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火災,移民局的檔案全部被燒毀,很多華人趁機冒認是在美國出生,領得美籍證件。在「法官確定了土生兒孫國籍權利之後,又產生另一種冒籍手段。美籍華人到中國探親回來,就向移民局報告生了孩子(通常是男孩)。這樣製造了一個移民空額。幾年後,居美華人可以轉讓或出售這些空額及有關口供資料,讓其他華人冒籍入境」。既然是冒籍申請移民,就不能再姓原來的姓,必須改姓移民紙上的姓。黃運基的父親於1924年以卓姓冒籍移民美國,1948年黃運基也同樣以卓姓移民美國,所以黃運基中文名姓黃,英文名卻姓卓。合法的姓變成不合法,不合法的姓反而變成合法的,這種現象在美籍華人中相當普遍。到了60年代,美國移民局發起所謂「坦白運動」,要求冒籍的華人移民向政府「坦白」自己是「非法入境」,然後根據情況由移民局重新登記移民手續,借機打擊迫害華人社會的進步人士和異見分子。1962年,黃運基的父親迫於壓力向移民局「坦白」冒籍,黃運基則拒絕「坦白」,而被警察局以「非法入境罪」逮捕。接著,他父親被迫在法庭上指證親生兒子是「非法移民」,結果黃運基被判入獄三個月,監守行為五年。為了維護自己的公民權,他跟美國政府打了十年官司,終於在1974年才獲准重新申請加入美國國籍。讀著《唐人街》第一輯「歲月留痕」中的系列散文,彷彿跟著作者回顧了半個世紀以來中美關系的歷史,而作者的「美國夢」確實是跟中美關系的風雨陰晴連在一起的。黃運基為了尋夢,「15歲隨父親來到『自由樂土』的美國,卻還未踏足這片『樂土』便失去了『自由』,像俘虜似的被送進移民局關押起來,等候審問。就像父親少年時來美國,被關在沒有天使的天使島上一樣」(《失而復得的日記》)。50年代的美國,是極端排華反共的麥卡錫主義橫行的年代。黃運基在軍隊服役期間,因為主張美中關系正常化、反對韓戰,而被認為是從事「非美」活動,被軍事法庭判處「不榮譽退伍」,勒令逐出軍隊,所有書籍、日記和幾萬字的長篇小說手稿都被沒收。他頂著巨大壓力,長期為中美兩國建交而奔走呼籲,與幾個朋友發起成立了「美中人民友好協會」;他以一人之力創了名震一時的《時代報》,在創刊號上報道了尼克松總統訪華的「破冰之旅」;鄧小平訪美時,他以《時代報》記者的身份追蹤采訪,寫下了一系列報道和評論;里根總統訪華時,他作為美國記者團的成員一起隨行采訪;1974年他應中國外交部邀請,率領一個美國代表團到北京參加國慶25周年慶典;1979年1月1日,他在所有美國華文報紙中首先獨家報道:美中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鑒於黃運基先生在新聞、出版、翻譯、創作

㈦ 怎樣到美國駐上海領事館舉報美籍華人偷稅

你有確鑿證據么?
如果有,拿著你的證據給美國的國稅局寫信舉報
你的英文要好,人家要能看得懂
舉報成功了,有提成的!

㈧ 確診美籍華人,卻死皮賴臉不願交醫療費該怎麼辦真的放棄治療

這個問題問的好,如果按照現在的政策,我們是可以不給他治療的,雖然可能有點不人道,但確實可以這樣做,畢竟醫院不是慈善機構,可你們自己想想,事情真的會這樣簡單嗎?


01從邏輯上講結果應該是怎樣


按照現在的政策,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如果有檢測需求,只要去定點的醫院進行檢查,這個費用是免費的,不需要支付,畢竟有一些人不願意檢查,我們還需要強制讓他檢查,這個費用自然是免費的。

或許這個尷尬的世界,要等到8090後走上舞台,才能發生一些改變吧,不過我希望不是這樣的。可能,有些事情不需要我們90後出手,外國人咬傷醫療工作者的事件發生在4月1日,這一次中國官方不再縱容外國人,立刻對這件事情展開了調查,並且對外國人進行了刑事拘留,希望結果可以公正公平公開,讓大家滿意。

㈨ 大量美籍華人被遣送回國,沒有美國籍也沒有中國國籍,該怎麼辦

不過有些人卻認為這種方法不正確,持反對的意見。表示這些人移居到美國之後,就已經不是中國人,當美國取消了國籍之後,又想回到中國,不能背這個黑鍋,選擇不接納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至於能否恢復中國的國籍,還是要看他們的表現才行,因為只有共苦才能同甘。對於那些被遣返的美籍華人,既沒中國國籍,也沒美國國籍,該去哪裡?不知你看完後有什麼想法呢?你認為哪種做法才正確?

㈩ 在美國,ABC是什麼意思,為什麼這是美籍華人的一種侮辱

ABC並非侮辱性語言,抄全稱「America Born Chinese」,襲是一種非正式有些調侃意味的說法,是指在美國出生的華裔後代,具有美國國籍的華人或具有華人血統的美國人。

按照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和1898年美國最高法庭法案,任何在美國出生的華人皆是美國公民,加入美國籍時,移民並不需要放棄原有的國籍。但中國大陸則不承認雙重國籍,一旦加入美籍,移民便視為放棄中國國籍。



(10)美籍華裔投訴擴展閱讀

在美國的中國人大致有三種,分別稱之為「CBC」(Chinese-Born Chinese)、「CBA」(Chinese-Born American)和「ABC」(American-Born Chinese)。

前面兩類人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能夠流利地說中英文,後一類更多的是受美國文化的影響,大多已不會講中文了,但華人無論出現在哪裡,他們的族群關系與文化傳統的影響卻是無法改變的,也許,對於許多「ABC」來說,崇洋與恐外症的程度要輕很多。

閱讀全文

與美籍華裔投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