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替代性糾紛解決機制和民事訴訟的區別
我國現行的民事糾紛解決機制概括起來主要有四種:和解,調解,仲裁和訴訟。前三種可概括為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國外則稱其為替代性糾紛解決機制(ADR),英文是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即通過多種訴訟外的方式,替代訴訟方式解決糾紛,又稱為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或稱為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法院外糾紛解決機制。
從二者的特徵你可歸納出至少兩點區別:強制性和規范性上的區別。
替代性糾紛解決機制主要特徵包括:(1)糾紛當事人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當事人意思自治在其中佔有重要地位。(2)具有較大的靈活性,當事人可視爭議的具體情況來選擇合適的解決方案和程序。(3)解決糾紛快捷且費用低廉。(4)所達成的協議、裁斷(仲裁裁決除外)一般不具有法律約束力,但由於協議完全是在雙方當事人友好協商、互諒互讓的基礎上達成的,故一般容易得到雙方當事人的承認和自覺執行。(5)以非對抗和非公開的方式解決糾紛。這樣更有利於維護雙方當事人之間長久存在的經貿交往和人際關系,並有助於保守當事人的個人隱私和商業技術秘密。替代性糾紛解決機制是一種開放的、發展的體系,對新穎的民事糾紛的處理具有較強的適應性。
民事訴訟具有兩個特點:①國家強制性,即法院憑借國家審判權強制性確定糾紛主體雙方之間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並以國家強制執行權迫使義務主體履行生效的裁判;②嚴格的規范性,即民事訴訟必須嚴格按照法定程序進行。
B. 訴訟解決糾紛的好處和壞處
好處:主要來是可以充分全面保護自你的合法權益,比較公正,處理的結果生效後具有終局的法律效力,具有執行力;壞處:(應該說是弊端合適)程序比較繁雜,周期較長,需要耗費一定的精力和財力(律師費,立案費等),也有可能使雙方的關系惡化。
C. 我國民事糾紛的解決機制有哪些分別有何優劣
民事糾紛的解決機制主要有三種:
1、調解
2、和解
3、判決
至於優劣,各有利弊吧內。調解一般適用那些容案情簡單,不需要調查取證等過程的,對於這類案件,調解比判決更能節約成本,提高效率。
和解一般是法院在立案後、判決前的一個解決機制,出了案情一般不適用調解外,最大的優點也是能夠化解矛盾、節約成本。
至於判決,通常都是情況比較復雜,雙方態度比較堅決的,這類案件不適用調解。判決的准確度更高,說服力和效力也更高。只不過花費的人力物力比較多而已。
D. 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存在哪些缺陷
一、來談判機制
談判不能解決矛盾,源往往圖省事,採取息事寧人的態度,犧牲了法律的公平公正。
二、調解機構
1、機構過於單一;
2、調解人員的業務水平和素質不高;
3、職責不清
三、仲裁機制
1、仲裁機構地域分布有限,農村地區是空白,不能滿足需要;
2、仲裁機構受案范圍有限;
3、仲裁裁決的終局性剝奪了當事人之間交涉的機會
E. 試述我國民事糾紛的解決機制有哪些分別有何優劣
仲裁,法院起訴、以及調節!法院的判決最為有效,但是訴訟解決時間長。仲裁比較快,效力不及法院效力高。調解效力最低。
F. 仲裁和訴訟各自的優缺點
1、仲裁的優缺點
優點:
(1)仲裁保密性強。仲裁的開庭審理以不公開為原則,公開為例外,只要沒有特別的規定或約定,仲裁的進行均不對外公開。這充分體現了保護當事人商業秘密、維護當事人商業信譽,同時又尊重當事人的原則。
(2)仲裁可以及時地解決爭議,減少當事人在時間和精力上的消耗,從而節省費用。
(3)仲裁程序比較靈活、簡便,當事人可以協議選擇仲裁程序,避免繁瑣環節。
缺點:
(1)仲裁的程序簡單,一裁終局,在快捷方便的同時,又失去了再審的監督作用,沒有了當事人進一步主張權利的迴旋餘地。
(2)仲裁解決糾紛的成本較高。由於仲裁程序的規范化,造成申請仲裁的費用過高。
(3)仲裁協議形式要件過於僵化。
2、訴訟的優缺點
優點:
(1)訴訟是一種有強制力的救濟措施,是最終的結果,不管對方怎麼樣你都可以提起。比較穩定,有效。
(2)訴訟可以充分全面保護你的合法權益,比較公正,處理的結果生效後具有終局的法律效力,具有執行力。
缺點:
(1)訴訟程序比較繁雜,周期較長,需要耗費一定的精力和財力,也有可能使雙方的關系惡化。
(2)訴訟的保密性不強,訴訟的結果是要公開的,而有的人是不願意被公開的。
(6)糾紛解決機制的優缺點擴展閱讀:
仲裁的適用范圍:
《仲裁法》的第2條規定:「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可以仲裁」。這里明確了三條原則:
1、發生糾紛的雙方當事人必須是民事主體,包括國內外法人、自然人和其他合法的具有獨立主體資格的組織。
2、仲裁的爭議事項應當是當事人有權處分的。
3、仲裁范圍必須是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
訴訟的基本概念:
訴訟,是指公民、法人、其它組織依法告訴(起訴),申訴、控告或司法機關依職責依追究他人法律責任,由人民法院裁決的法律行為。
訴,是指告訴、申訴、控告的意思和行為。
訟,是法律行為,訟是指要由人民法院裁決的法律行為。如;民事訴訟、刑事訴訟、行政訴訟。就是「打官事」。訴不是指辯論和辯護,它是訴的表現形式。公民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等解決問題的方式,不屬於訟。
G. 合同糾紛的解決方式及優缺點
一、合同糾紛解決方式
根據我國《合同法》第一百二十八條的規定,合同爭議的解決方式有四種:和解、調解、仲裁和訴訟。其中,和解和調解並非解決合同爭議必經的程序,即使合同當事人在合同爭議條款中作了相應的規定,當事人也可不經協商和解或調解而直接申請仲裁或提起訴訟。故選擇仲裁還是訴訟解決合同爭議是訂立合同爭議條款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仲裁指雙方當事人根據有效的仲裁協議,將糾紛提交給仲裁機構進行處理的一種爭議解決方式。仲裁協議一旦依法成立,當事人不得再就爭議事項向法院提起訴訟。同訴訟相比,仲裁具有快速、便捷、高度保密、裁決便於執行、能夠充分體現雙方當事人的意思自治,有利於維持和發展爭議雙方之間的商事關系等特點。
訴訟是解決合同爭議中使用得最多的糾紛解決方式。它是一種強制管轄,假若合同中沒有有效的仲裁條款,也沒有另外達成有效的仲裁協議,即使合同中沒有約定訴訟,當事人仍有權就該合同爭議向人民法院起訴。我國訴訟制度比較仲裁製度而言具有程序嚴格、公正、對當事人的訴權保障全面、法官審判經驗豐富等特點。
二、選擇以仲裁方式解決合同爭議應注意的問題
合同當事人將合同爭議提請仲裁,必須基於有效的仲裁協議。根據《仲裁法》第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仲裁協議內容必須具備三個要素:一是要有請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二是要有仲裁事項;三是要有選定的仲裁委員會。其中對第一項和第三項的規定,合同當事人往往會由於不了解仲裁製度和仲裁機構的設置,在合同爭議條款中做出以下幾種不規范的仲裁協議:
第一、約定了仲裁地點,但沒有約定仲裁機構,或雖然有約定,但約定的仲裁機構名稱的方式、術語不規范。如:爭議在"合同簽訂地(履行地)仲裁解決"、"爭議所在地仲裁解決"、爭議由"本市仲裁機關仲裁"、"本市有關部門仲裁"、 "當地仲裁委員會仲裁"、爭議由"XX市經濟合同仲裁委員會仲裁"等。
第二、同時約定兩個仲裁機構仲裁。如:爭議可提交"A市有關仲裁機構仲裁"或"B市有關仲裁機構仲裁"。
第三、既約定仲裁,又選擇訴訟。如:發生爭議向"合同履行地(簽訂地)仲裁機關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爭議由"合同履行地仲裁機關仲裁,對仲裁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訴"等。
在現實案例中,上述各類不規范的仲裁協議,雖不是一律被認定為無效,但多數會因為無法明確當事人的仲裁意思表示或無法確定仲裁機構而導致無效。
此外,合同當事人如何對仲裁事項進行規定也是應注意的問題。我國仲裁法規定: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可以仲裁。這項規定不難理解,但在實際操作中合同當事人如何針對自身的情況確定將提請仲裁的事項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如合同當事人屬長期合作關系,雙方在前合同尚末履行完畢時又簽訂了含有仲裁條款的合同,且兩合同的履行具有一定的交叉性,這樣會導致合同當事人之間的糾紛一部分在仲裁管轄范圍內,一部分在訴訟管轄范圍內,所以一旦發生合同爭議,就會出現合同當事人既要進行仲裁,又要到法院訴訟的情況。故為防止類似問題的產生,合同當事人在約定仲裁協議時,應將對前期沒有約定仲裁方式的前合同一並寫入新合同爭議條款中。
三、選擇以訴訟方式解決合同爭議應注意的問題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只有因合同發生的糾紛,可以由雙方當事人通過訂立合同爭議條款自由約定由哪個法院來管轄,這在法律上稱「協議管轄」。合同當事人可以通過約定一個對自己有利的法院(往往規定在本地法院)來管轄案件,以節省費用,避免地方保護主義因素產生的不利影響。應注意的是,合同當事人的這種自由選擇權是有條件限制的,這些限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協議管轄不得違反級別管轄與專屬管轄。如:按照規定,在重慶市一般財產案件訴訟標的超過人民幣200萬元的,應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對於標的低於200萬元的合同,約定"有關本合同的一切糾紛,應由某中級人民法管轄"是無效的。又如,海事案件,只能由海事法院管轄,合同當事人約定由普通法院管轄是無效的。
2、被選擇的法院必須與合同有關聯,即只能在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的法院中進行選擇,而當事人在制訂合同爭議條款時應做到表述明確,選擇的管轄法院是確定、單一的,不能含糊不清,更不能協議選擇兩個以上管轄法院。如類似"因本合約發生的任何訴訟,雙方均可向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約定,雖在一般情況下不會被認定為無效,但若發生合同雙方當事人同時提起訴訟的情況,則很容易引起管轄爭議,造成訴訟程序的延長,訴訟成本的增加,給當事人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3、合同當事人只能就第一審案件決定管轄法院,而不能以協議決定第二審法院。
4、雙方必須以書面方式約定管轄法院,口頭約定無效。
H. 民事糾紛的解決機制
民事抄糾紛的處理機制,是指緩解襲和消除民事糾紛的方法和制度。根據糾紛處理的制度和方法的不同可以從以下三種形式來論述民事糾紛的處理機制。 社會救濟,包括調解(訴訟外調解)和仲裁。他是只依靠社會力量處理民事糾紛的一種機制。
調解是由第三者(調解機構或調解人)出面對糾紛的雙方當事人進行調停說和,用一定的法律規范和道德規范勸導沖突雙方,促使他們在互諒互讓的基礎上達成解決糾紛的協議。調解協議不具有法律上的強制力,但具有合同意義上的效力。
仲裁是由雙方當事人選定的仲裁機構對糾紛進行審理並作出裁決。仲裁不同於調解,仲裁裁決對雙方當事人有法律上的拘束力。但是,仲裁與調解一樣,也是以雙方當事人的自願為前提條件的,只有糾紛的雙方達成仲裁協議,一致同意將糾紛交付裁決,仲裁才能夠開始。 公力救濟是指訴訟。民事訴訟是指法院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以審理、判決、執行等方式解決民事糾紛的活動,以及由這些活動產生的各種訴訟關系的總和。民事訴訟動態地表現為法院、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進行的各種訴訟活動,靜態地則表現為在訴訟活動中產生的訴訟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