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土地確權糾紛找誰

土地確權糾紛找誰

發布時間:2021-01-25 23:45:28

1. 農村土地確權糾份問題找什麼部門解決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一條規定:「因土地承包經營發生版糾紛的,雙方當事人可以權通過協商解決,也可以請求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等調解解決。
當事人不願協商、調解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向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五十二條:
「當事人對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的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決書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逾期不起訴的,裁決書即發生法律效力。
由此可知,農村土地糾紛首先應該找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如果對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2. 農村土地確權糾紛找哪個部門

鄉政府或者縣政府。依照我國《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的規定,確權的權利主體為鄉級或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也就是說只有鄉級或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才具有確認所有權和使用權的權力。

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做為人民政府的職能部門,具體承辦確權工作,對確權的意見和建議,要報同級人民政府作出決定。

45.jpg

土地確權糾紛由誰處理?
1、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發生的爭議案件,由爭議土地所在地的縣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調查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發生的爭議案件,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由鄉級人民政府受理和處理。

2、設區的市、自治州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調查處理下列爭議案件:跨縣級行政區域的;同級人民政府、上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交辦或者有關部門轉送的。

3、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調查處理下列爭議案件:跨設區的市、自治州行政區域的;爭議一方為中央國家機關或者其直屬單位,且涉及土地面積較大的;爭議一方為軍隊,且涉及土地面積較大的;在本行政區域內有較大影響的;同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部交辦或者有關部門轉送的。

4、國土資源部調查處理下列爭議案件:國務院交辦的;在全國范圍內有重大影響的。

農村土地確權證有什麼用?
1、有效保護農民財產。

土地沒有確權的時候,會出現一些強占農民耕地的現象,農民的權益沒有得到有效的保護。

農民擁有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在承包期內除國家或地方建設需要徵用土地外,任何單位和組織都需和農民進行協商,農民有拒絕的權利並可依法維護自己的承包經營權。

2、獲得補償的依據。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土地承包經營權是一筆有價值的無形資產,農民擁有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就擁有了在承包期內享受國家法律保護的土地承包經營受益權。誰想獲得農戶的土地經營權,誰就必須給農戶補償相應的經濟收益。

3、依法實現土地流轉。

在明確所有權、穩定承包權、強化管理權的前提下,中央政策和法律允許和鼓勵農戶對土地承包經營權實行有償流轉。農戶有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可以以此為據,對所承包的土地依法合理流轉。

3. 土地確權該找什麼部門辦理

土地確權該找土地管理部門辦理。

根據《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規定如下:

1、第一條

為了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依法進行土地登記,根據有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制訂本規定。

2、第二條

①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確定,土地管理部門具體承辦;

②土地權屬爭議,由土地管理部門提出處理意見,報人民政府下達處理決定或報人民政府批准後由土地管理部門下達處理決定。

(3)土地確權糾紛找誰擴展閱讀

土地確權的注意事項

1、土地確權的目的在於確定土地所有權、土地使用權和他項權利,屬於依照法律、政策的規定確定某一范圍內的土地的所有權、使用權的隸屬關系和他項權利的內容。

2、土地確權的原則應該體現土地確權的精神實質,不但正確指明土地確權的基本方向,而且始終指導土地確權的順利進行。其中的原則有:尊重歷史,面對現實;有利於生產和生活,有利於社會穩定;政策和法律並用;分階段、區別不同情況處理;權利設定一般法定。

4. 土地確權發證後的土地糾紛應該由誰負責處理

如果是土地權屬糾紛的,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規定,土地所有權和版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權;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
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
如果是土地承包經營發生糾紛的,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一條規定,因土地承包經營發生糾紛的,雙方當事人可以通過協商解決,也可以請求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等調解解決。
當事人不願協商、調解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向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5. 農村土地糾紛應該如何處理找哪個部門

農村土地糾紛問題可以走如下處理程序:當事人本著尊重歷史、尊重事實、兼顧現實進行協商解決;協商不成可以請求村委會、人民調解委員會進行調解;調解不成可以請求鄉政府或土地管理部門進行調查處理,進行權屬確定;當事人對人民政府作出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如果是土地侵權糾紛,可請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進行行政調處,也可直接提起民事訴訟。土地糾紛原則是由國土資源管理機關調查處理。

《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令第17號)
第五條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發生的爭議案件,由爭議土地所在地的縣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調查處理。
前款規定的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發生的爭議案件,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由鄉級人民政府受理和處理。
第二十三條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對受理的爭議案件,應當在查清事實、分清權屬關系的基礎上先行調解,促使當事人以協商方式達成協議。調解應當堅持自願、合法的原則。
第二十四條調解達成協議的,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應當載明以下內容: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法定代表人姓名、職務;
(二)爭議的主要事實;
(三)協議內容及其他有關事項。
第二十五條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由承辦人署名並加蓋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印章後生效。
生效的調解書具有法律效力,是土地登記的依據。
第二十六條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調解書生效之日起15日內,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將調解書送達當事人,並同時抄報上一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
第二十七條調解未達成協議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理部門應當及時提出調查處理意見,報同級人民政府作出處理決定。
第二十八條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土地權屬爭議之日起6個月內提出調查處理意見。因情況復雜,在規定時間內不能提出調查處理意見的,經該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主要負責人批准,可以適當延長。
第二十九條調查處理意見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職務;
(二)爭議的事實、理由和要求;
(三)認定的事實和適用的法律、法規等依據;
(四)擬定的處理結論。
第三十條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提出調查處理意見後,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報送同級人民政府,由人民政府下達處理決定。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調查處理意見在報同級人民政府的同時,抄報上一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
第三十一條當事人對人民政府作出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在規定的時間內,當事人既不申請行政復議,也不提起行政訴訟,處理決定即發生法律效力。
生效的處理決定是土地登記的依據。

6. 關於土地糾紛問題該找哪個部門解決

農村土地糾紛問題,原則上屬於一般的民事糾紛,可以找以下部門依法處理:

一、村委會或鎮、鄉政府,或者縣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調解處理;

二、可以找土地管理部門進行確權申請;

三、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

四、其他部門。

拓展資料

當事人因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以及其他有關土地的權利歸屬問題發生的爭議。具體而言,就是兩個以上單位或個人同時對未經確權的同一塊土地各據理由主張權屬,根據各方理由難以解決的土地權屬矛盾。

它有以下特徵:

①主體的多樣性,土地所有權的爭議一般發生在國家和集體之間,集體和集體之間;使用權的爭議則是發生在國家和集體之間、集體和集體之間。也有發生在國家或集體和個人以及個人和個人之間。

②客體的特定性,一般表現為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歸誰所有、由誰來行使問題。

③爭議大都表現為情況復雜、年代久遠、查證難度大以及政策性強等特性。

④土地權屬爭議有特定的程序。

引起土地糾紛的主要原因有:

①相鄰單位或個人之間權屬界線不清;

②實地面積與批准面積不一致;

③用地手續不完備;

④有關補償、安置等措施未落實;

⑤國家政策體制變動;

⑥土地租賃、借用或重復徵用、劃撥等引起土地權屬紊亂;

⑦農田基本建設造成的土地原有狀況的改變和地界變更而又無原始記載,以及其他歷史原因遺留問題等。

7. 農村土地糾紛應該找哪個部門

1、土地發生糾紛,先找村委會調解。調節不好,再找鄉鎮所調解,最後找法院合法解決。

2、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

第五十一條因土地承包經營發生糾紛的,雙方當事人可以通過協商解決,也可以請求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等調解解決。

當事人不願協商、調解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向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五十二條當事人對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的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決書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逾期不起訴的,裁決書即發生法律效力。

拓展資料

1、土地糾紛又分哪些類型

①主體的多樣性,土地所有權的爭議一般發生在國家和集體之間,集體和集體之間;使用權的爭議則是發生在國家和集體之間、集體和集體之間。也有發生在國家或集體和個人以及個人和個人之間。

②客體的特定性,一般表現為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歸誰所有、由誰來行使問題。

③爭議大都表現為情況復雜、年代久遠、查證難度大以及政策性強等特性。

④土地權屬爭議有特定的程序。

2、引起土地糾紛的主要原因有:

①相鄰單位或個人之間權屬界線不清;

②實地面積與批准面積不一致;

③用地手續不完備;

④有關補償、安置等措施未落實;

⑤國家政策體制變動;

⑥土地租賃、借用或重復徵用、劃撥等引起土地權屬紊亂;

⑦農田基本建設造成的土地原有狀況的改變和地界變更而又無原始記載,以及其他歷史原因遺留問題等。

8. 土地確權有異議應該找誰

1.關於土地權屬的糾紛,一律先行政府處理;也就是要確定土地所有權、使用權歸誰的糾紛。

2.土地回權屬的糾紛,答必須先有國土部門調解,協商不成,由同級政府作出決定,對決定不服,可以提起行政復議;復議再不服,才可以提起行政訴訟,這里是針對政府對權屬的決定提起訴訟,所以不是民事訴訟。

3.除土地權屬以外的土地糾紛可以直接提起民訴,土地權屬糾紛(爭議)應先復議再提起行訴。望採納,謝謝!

9. 農村土地確權糾紛舉報電話是什麼

打當地縣或者市政府電話吧,也可以向法院起訴。

農村土地確權糾紛處理原則:

1、承包面積小於實際面積:當出現承包面積小於實際面積的時候要以實際情況為准,從歷史和農民意願上給予充分的尊重,對農民承包地的四鄰和實際測得的面積,要據實確權登記給承包戶,有超出的面積也不能強制收回。

2、已被佔用拿到補償的原則扣減:承包地被徵收,已經得到了相應的補償之後,在確權登記的時候,都要從承包地的面積中減去,進行變更登記。

(9)土地確權糾紛找誰擴展閱讀:

農村土地確權原則

土地確權必須確定一些基本原則,這些原則應體現土地確權的精神實質,為正確界定土地權屬指明方向,並在整個土地確權中始終起指導作用。

尊重歷史,面對現實的原則;

有利於生產和生活,有利於社會穩定的原則;

政策和法律並用原則;

分階段、區別不同情況處理原則;

權利設定一般法定原則。

證據依據

土地詳查形成的土地權屬協議書、認定書、人民政府下達的土地權屬爭議處理決定;

城鎮地籍調查資料;

人民政府關於建設用地的批准文件;

土地出讓合同;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資料;

人民政府頒發的房產證明;

新中國成立之後雙方簽訂的土地、山林等權屬或界線的協議;

危改、安居計劃的聯建房合同和公證書

法院判決:使用土地的事實情況,是佔有還是侵佔,是善意的還是惡意的,是長期的還是暫時的等。

基本方法

①集體所有土地一般為內部使用。

②重復徵用或劃撥,以後者為准。

③界線與面積不吻合的,以界線為准。在土地確權時,要處理好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與行政管轄權的關系、與特殊區域內部門管理權的關系、土地權屬與規劃區的關系。土地權屬確認的基本方法是調查、申報登記、核發證書,因此,確權主要是通過權屬調查和申請土地登記、核發證書實現的。

土地確權專用儀器

1、手持GPS面積測量儀;

2、測距望遠鏡;

3、RTK;

4、全站儀。

閱讀全文

與土地確權糾紛找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