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2002年起出現醫患糾紛

2002年起出現醫患糾紛

發布時間:2021-01-25 20:13:34

A. 求答案 陳某於2002年11月3日在某市醫院住院期間與住院醫生張某發生糾紛,陳某認為自己功能障礙時

先做鑒定吧!如果真是醫院的責任在說其他的。
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主要流程
1、醫患雙方內協商一致共容同向市醫學會提起鑒定申請,或患方向醫療行政部門投訴由醫療行政部門移交醫學會鑒定,或由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申請委託醫學會鑒定。
2、醫學會受理鑒定委託。
3、由申請一方或雙方交納鑒定費。
4、醫學會通知雙方提交陳述書、答辯書及鑒定所需材料。
5、查看相關專科專家名錄並選出需迴避的專家。
6、對雙方認可的專家隨機編號,由醫患雙方及醫學會隨機抽號組成專家鑒定組。
7、召開鑒定會,醫患雙方按先患方後醫方的順序各陳述(答辯)15分鍾、專家提問、退庭。
8、專家討論,出具醫鑒結論報告。
9、若不服鑒定報告,向省醫鑒會提起再次鑒定。

B. 醫患糾紛有幾種解決途徑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規定:

不屬於醫療事故,醫院不承擔賠償責任,這只是在行政處理的范疇,如果醫療機構的過錯造成患方損害,根據民法通則以及相關法律法規,仍要承擔賠償責任,也就是說,即使不是醫療事故,如果醫院侵權造成患者損害,仍要承擔賠償責任。

根據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醫患糾紛可以通過以下途徑解決:

1、自行協商。

醫患雙方可以自主自願地進行協商處理,所達成的協議只要不是受脅迫所簽或存在重大誤解,其協議是合法有效的。這種處理方式對醫患雙方來說無疑都是最優選擇,不僅利於改善醫患關系,而且醫院的聲譽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2、行政解決。

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可以依法對醫患糾紛進行調解。

3、醫患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簡稱醫調委。

醫調委具備官方性。受司法局的業務指導,是獨立於衛生行政部門、保險機構和醫患雙方之外的第三方人民調解組織。

4、衛生行政部門接到醫療機構關於重大醫療過失行為的報告或者醫療事故爭議當事人要求處理醫療事故爭議的申請後,對需要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應當交由負責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的醫學會組織鑒定;醫患雙方協商解決醫療事故爭議,需要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由雙方當事人共同委託負責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的醫學會組織鑒定。

5、就是司法裁決。

但醫療事故引發的醫患糾紛與非醫療事故引發的醫患糾紛的法律適用是不盡相同的,前者需適用醫療事故條例進行裁決,而後者則依照民法通則及相關司法解釋予以裁判。

(2)2002年起出現醫患糾紛擴展閱讀

處理程序

1、一旦發生醫療糾紛,病員及其家屬有權在發生事故或事件不良後果發生後1年之內提出醫療事故或者事件的鑒定。

2、病員死亡的,其家屬應當在病員死亡後或收到屍檢報告單後15天內提出醫療事故或者事件的鑒定。其中屍檢的申請,則應當在病員死亡後48小時內提出,由所在地衛生局指定的病理解剖部門進行。

3、醫療糾紛的雙方當事人,對首次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的鑒定結論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鑒定結論書之日起15日內,向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申請鑒定。對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的鑒定結論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鑒定結論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4、雙方當事人對鑒定結論沒有異議的,可以就處理方案進行協商;協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向區、縣或醫科大學申請處理。對該處理決定不服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接到處理通知書之日起15日內,向所在省、自治區或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申請復議,亦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對所在省、自治區或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所作的處理決定或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理決定或復議決定通知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C. 如何處理醫療糾紛,有何法律依據

1、和解所謂和解是沒有第三方介入,雙方當事人自己協商談判,對各自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專利的處分。屬可分是訴訟前或訴訟中和解。如果是訴訟中和解的,應由原告申請撤訴,經法院裁定撤訴後結束訴訟,雙方當事人再達成和解協議。2、調解調解是指在衛生行政機關、第三方法人或自然人,或著在法院的主持下,對當事人之間的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3、訴訟民事訴訟是在案件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與下經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查明事實、適用法律,對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

D. 醫療糾紛是怎麼造成的

你參考一下:
醫療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件涉及的法律問題
醫療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件主要涉及如下幾個問題:
1、構成醫療事故的舉證責任如何分配?
2、構成醫療事故,當事人一方按照一般醫療糾紛向人民法院起訴時,人民法院應當如何適用法律?
3、不構成醫療事故的醫療行為造成的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侵權人應否承擔責任,如果承擔,按照何種標准承擔責任?[1]
這些問題的產生,主要是由於人們對法律規定的認識理解的不一致,或者是由於最高人民法院在2003年12月26日公布的《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出台以後,由於賠償的標准不統一而產生的結果。
對於第一個問題,即舉證責任分配問題,2002年4月1日生效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4條第2款第8項規定,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這個規定與民事訴訟法中「誰主張誰舉證」的方式正好相反。這意味著從2002年4月1日開始,在我國醫療侵權訴訟中,開始實行舉證方式的改革,患者不再承擔對「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的因果關系及醫療過程無差錯」的舉證責任,上述兩項責任由醫療機構來承擔。
那麼,在這種規定下,是不是意味著醫療損害侵權糾紛案件的舉證責任全部由醫療機構來承擔?我們姑且不談此規定是否合理,因《侵權責任法草案》對此已有了不同的規定。[2]僅就此規定本身而言,我認為,對它的理解不能片面。這種特殊的舉證責任分配方式,是由這類法律關系的特殊性和當事人雙方的舉證能力決定的,其目的是為了更好的體現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由於這類訴訟中所涉及的醫方是否有過錯、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這些專業性很強的證據大多控制在醫療機構,患方難以佔有、接近和收集,在當事人雙方舉證能力有很大懸殊的情況下,司法解釋根據法律的原則,確定醫療機構對這方面的事實負有證明責任,這是符合舉證責任的內在要求和審判規律的,也是公平的。最高法院解釋確定這個規定的依據主要有三點:一是患者的醫學知識非常有限,且其在治療過程中也處於被動服從的地位,醫療機構則通過檢查、化驗等手段掌握和了解患者的生理、病理狀況,制定治療方案,熟悉治療過程;二是按照舉證責任的實質分配標准,舉證責任應當由距離證據最近,或者控制證據源的一方當事人負擔。診療過程中的檢查、化驗、病程記錄都由醫療機構實施並掌握,醫療機構是控制證據的源,是距離證據最近的一方;三是對因果關系和醫療過失的認定,涉及醫學領域中的專門問題,一般要通過鑒定才能認定。在這樣的情形下,醫療機構需要做的,不過是申請鑒定、啟動鑒定程序。這個意義上的「舉證責任倒置」,對醫療機構而言並沒有過分加重其負擔。也不會出現所謂「舉證責任之所在,即敗訴之所在」那樣一種證明責任分配的風險。[3]
但是,對此問題不能作片面的理解。這一司法解釋只是對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中的部分舉證責任進行倒置。如果醫方已經盡到自己的職責,其合法權益是能夠通過正確行使舉證權利而得到法律保護的。至於患方與醫療機構之間是否存在醫患法律關系,患方是否存在損害事實、是否存在實際損失、損失多少等等,其舉證責任均在患方。只有患方提供的證據達到《民事訴訟法》第108條規定的起訴條件,人民法院才予以立案受理。經過審理,只有患方對其負有舉證責任的部分事實提供了充分的證據,其權益才有可能得到法律保護。從這個意義上去理解,醫患糾紛中規定的舉證責任倒置的原則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第二個問題,即當構成醫療事故,當事人一方按照一般醫療糾紛向人民法院起訴時,人民法院應當如何適用法律的問題,我的理解是,一定要優先適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嚴格按照《條例》規定的范圍和標准進行賠償。[4]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負責人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出台後不久,就審理醫療糾紛案件的法律適用問題答記者問中闡述了這一觀點。其基本精神是,《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是對構成醫療事故如何處理所做的特別規定,人民法院在處理因醫療事故引起的民事賠償糾紛時,應當優先適用《條例》的規定確定損害賠償的數額。鑒於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對賠償的標准做出了一些調整,賠償的數額比《條例》規定的賠償數額高,所以因醫療事故受到損害的患者,可能會以一般醫療糾紛向法院起訴。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醫療機構提出不構成一般醫療糾紛的抗辯,並且經鑒定能夠證明受害人的損害確實是醫療事故造成的,那麼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條例》的規定確定賠償數額,而不能按照《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的規定確定賠償數額。
做出這樣的規定,完全基於醫療糾紛訴訟主體的特殊性和侵權行為的特殊性,體現了國家對醫療行業的特殊立法政策。其原因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完全因醫療機構造成醫療損害的情形很少見,患者自身的病情和特殊體質與醫療過失共同發生作用導致的事故多見,多因一果是醫療事故的常態;二是醫療行為具有較高的風險性。雖然醫務人員盡了必要的注意義務,但由於患者個體的差異,仍有可能發生危險,限制賠償原則有助於調動醫務人員救死扶傷的職業積極性,最終將有利於患者疾病的救治;三是醫療機構必須用極少的醫療資源承擔全社會人的健康保障,沒有選擇患者的權利,同時承擔了大量的社會公益性義務,從公平性的角度上講法律規定應當體現其特殊性;四是我國醫療行業具有社會公益福利性,佔主導地位的是公立醫療機構,作為公益事業單位,其賠償能力受到一定限制。過高的賠付費用雖然可以使一部分受害者的利益得到較好的保護,但會直接影響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第三個問題,不構成醫療事故的醫療行為造成的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侵權人應否承擔責任,按照什麼標准承擔責任?答案是肯定的。很多醫療結構不理解這個問題,原因是按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49條第二款規定:不屬於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不承擔賠償責任。那為什麼還要承擔賠償責任呢?理由有以下三點:1、《民法通則》第106條第2款的規定非常明確,即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這是我國民法確立的對侵權行為造成損害予以救濟的基本原則,也是法治社會對人權提供的最基本的法律保障,作為行政法規的《條例》,不可能與民事基本法的這一基本原則相抵觸;2、《條例》是處理醫療事故的特別規定,其適用的范圍僅限於醫療事故而引起的人身損害賠償糾紛。對醫療事故以外的其他醫療行為引起的醫療糾紛,已經超出了作為處理醫療事故特別規定的《條例》的調整范圍。因此,對這類糾紛的處理,不能適用《條例》的規定處理,而應適用《民法通則》的相關規定處理;3、如果患者身體因醫療機構非醫療事故的行為受到損害而醫療機構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不僅違反我國《憲法》確立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而且還會導致受害人受到損害沒有人承擔賠償責任的局面,違背了公平正義的基本要求。因此,對《條例》49條2款的理解應為:不構成醫療事故,醫療機構就不用按照《條例》的規定承擔賠償責任,但這並未免除其按照《民法通則》有關規定承擔相應的民事侵權賠償責任。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賠償標准。按照最高法院2003年1月6日《關於參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審理醫療糾紛民事案件的通知》第一項的規定,因醫療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其他醫療賠償糾紛,適用《民法通則》的規定,主要適用依據就是第106條和119條的規定,相應地,對非醫療事故侵權行為或者醫療事故以外的其他原因而引起的醫療賠償糾紛案件的賠償標准就要適用最高人民法院2003年12月26日公布的《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但如果按照這一原則來處理,可能會出現賠償標准失衡的問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施行後,殘疾賠償金和死亡賠償金納入到物質損失范圍內。根據該司法解釋規定的計算方法,賠償金的數額相對以往有了較大提高。如果按照這個標准來考慮醫療差錯賠償糾紛案件的問題,將會出現不構成醫療事故的醫療差錯案件得到的賠償要比構成醫療事故糾紛案件得到的賠償要高的多。大連中院在2008年12月5日出台的《當前民事審判(一庭)中一些具體問題的理解和認識》第36條第1款就規定,「確定醫療事故損害賠償標准,應按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項目和標准計算賠償總額後,按該條例第49條第一款的規定確定醫療機構承擔的賠償責任比例;醫療事故以外的其他醫療賠償糾紛,該醫療行為造成患者人身損害並且醫療機構確有過錯的,按照《民法通則》及相關司法解釋規定的賠償項目和標准計算賠償總額,結合醫療機構承擔的責任比例,確定賠償數額(比例以不超過總損失的50%為宜)。」
事實上,與一般的醫療差錯相比,醫療事故無論是在醫療單位的過錯程度上還是給患者造成的人身損害的後果上,都是更為嚴重的。而按照《條例》的規定,其確定的賠償范圍和標准卻比《人身損害賠償解釋》偏低。這種情況不僅造成醫療事故與醫療差錯賠償范圍和賠償標準的失衡,而且直接導致當事人不願意進行醫療事故鑒定,迴避《條例》解決爭議。這個標准「二元化」問題導致了激烈的爭議。最高法院的紀敏庭長在2006年召開的全國民事審判工作座談會上的總結講話中指出,「這個問題已經引起廣泛關注,要求修改《條例》甚至制定《醫療爭議處理法》的呼聲不斷涌現。對此,我們應當予以高度重視。目前情況下,法院應當注意從實際情況出發,研究行之有效的措施,避免兩者失衡現象的加劇,努力做到平衡利益,定紛止爭。」按照這一精神,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在2009年4月2日召開的全省民事審判工作座談會上提出的討論問題有這樣的觀點,即「若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確認不構成醫療事故,而醫療機構又確有過錯的,可以根據患者所受人身損害的程度,比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的相應標准,判決醫療機構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我個人是同意這個觀點的。根據在於:1、《條例》屬於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具有相當於法律的效力,法院審理醫療糾紛案件必須適用行政法規。就《條例》和《民法通則》的關系而言,兩者是特別法與普通法的關系,只要是有關醫療活動中的醫療行為的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都應當優先適用《條例》;[5] 2、不構成醫療事故、但醫療機構存在過錯需要賠償的情形,一般情況下,過錯程度較輕,損害後果較小。按照價值判斷和利益衡量的方法,醫方過錯程度重,患者損害後果大,得到的賠償反而少。無論從法理上還是從情理上都難以服眾,無論在法律效果上還是在社會效果上都不好。從法學的基本理論上講,法律適用的結果應當是一致的。它並不在於當事人如何選擇,如果出現當事人選擇的司法救濟的路徑不一樣,而得到的結果不一樣,那麼,法律的適用就有問題了。

E. 醫療糾紛違約與侵權競合原告可否分別提起兩個訴訟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不斷調整和完善,公民法律意識不斷增強,醫療損害賠償案件呈上升趨勢。2001年1—10月,新都區法院受理醫療糾紛1件,2002年1—10月受理此類案件8件,較上年同期上升700%。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是患者認為醫院的醫療行為損害其生命健康,造成了損失,主張醫院給予賠償而引起的。當患者到醫院就診,醫患之間就存在了醫療契約,醫院的醫療行為會因為沒有適當地履行醫療義務而構成違約,也會因為侵害了患者的生命權、身體權和健康權而構成侵權。為此,在審理醫療損害賠償案件中,對醫院方損害賠償責任的追究,既可以違約而追究違約損害賠償責任,也可以侵權追究侵權損害賠償責任。受害人可選擇其一提起損害賠償請求。審判實踐中,鑒於違約責任不承認精神損害賠償及醫療損害主要是人身傷害,對於醫療損害賠償的處理適用於侵權責任較為有利於患者。當然,醫患之間存在醫療契約或其他情況時,允許當事人選擇違約責任或侵權責任。

一、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競合的概念

由於現代法律均為抽象的規定,並從各種不同的角度調整社會關系,因此時常發生同一事實符合數個法律規范的要件,致使這些規范都可以適用於該事實的現象,在學說上稱之為規范競合。由於規范競合的存在,當事人的同一行為可能依不同的規范應承擔數個不同的法律責任,即責任競合。

責任競合產生於兩種情況:一是不同的法律領域內。醫療損害行為造成了對患者的損害,當事人可依行政法規范、民法規范和刑法規范,分別承擔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二是同一法律領域內。在民事責任領域內,醫療損害造成了對患者的損害,醫療方對患者的損害賠償既可以依契約法規范也可以依侵權法規范追究醫療方的違約責任或侵權責任。民事責任競合典型地表現為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競合。

違約責任,是指合同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所應當承擔的責任。侵權責任則是加害人侵害他人法定民事權利時依法應承擔的民事責任。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是指行為人所實施的某一行為,具有違約行為和侵權行為的雙重特徵,從而在法律上導致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的同時產生,而且,由於這兩種責任的性質和功能不同,不能相互吸收或同時並存,所以行為人最終只就其所實施的一個行為承擔一個民事責任,或承擔違約責任,或承擔侵權責任。

當醫患之間存在醫療契約時,醫療損害行為既因為沒有適當地履行債務而構成債務不履行,也因為侵害了患者的生命權、身體權和健康權而構成了侵權行為。因此,在民法上,當以醫療損害為理由提起損害賠償請求時,既可以以侵權為原因,也可以以債務不履行為原因,即在醫療損害賠償問題上,存在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的競合。

二、責任競合學說的種類

(一)法條競合說。該觀點認為,違約責任請求權與侵權責任請求權的競合,實際上是兩個法律條文的競合,而不是行為的競合,為此否定請求權的競合。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雖屬兩種責任,但兩者在本質上並無不同。侵權行為系違反權利不可侵犯的一般義務,而債務不履行則是違反基於契約而發生的特別義務。因此,法律關於侵權責任的規定和關於違約責任的規定,就構成普通法與特別法的關系。當同一行為既有侵權責任的規定,也有違約責任的規定,也就是發生兩個法律條文的競合時,應依照特別法優先於普通法的適用原則,僅適用於違約責任的規定,而不是適用於侵權責任的規定。因此,當事人只有一個請求權,即違約責任請求權,而不發生請求權的競合。該學說是承認違約責任規定,而排斥侵權責任的規定。由於該學說不能完全解決當事人的權利要求,大多數學者不持贊同觀點,需在司法界加以規范來解決這一問題。

(二)請求權競合說。此觀點認為,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是民法上兩個獨立的責任制度。某一個行為事實既符合違約責任的構成要件,又符合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同時發生兩個獨立的請求權,當事人可以合並或選擇其一行使,或同時起訴或擇一起訴。前一訴訟判決對後一訴訟不產生影響,但以同一給付行為內容的兩個請求權,法律不予支持。因此不得主張雙重給付,其中一個請求權獲得滿足,另一個請求權將隨之消滅。該學說是從強調對債權人的保護出發,認為一種行為符合兩種責任構成要件時,應成立兩項獨立的請求權,這對債權人十分有利,但又忽視了債務人的利益。根據自由競合說,因兩個請求權可獨立並存,且可以轉讓,該轉讓既可以是轉讓給同一個主體,也可以轉讓給不同的主體,還可以只轉讓其中的一個請求權,這樣就使有請求權的不同主體可以向不同的法院起訴,造成多個訴訟的產生。尤其是債務人要面臨多次應訴和判決,使其承擔雙重責任,這樣一來對債務人是極不公平的。該學說從某種程度上講是違背了法律目的。

(三)請求權規范競合說。此學說是德國學者拉倫茲所倡導,認為侵權行為與違約行為,違反的是同一個義務。為此,當同一事實既符合違約行為要件,又符合侵權行為的要件時,僅發生一個請求權,而不是兩個分別獨立的請求權,雖有兩個請求權基礎,但當事人只能行使一個請求權,即一次履行,起訴或讓與。

三、責任競合選擇應遵循的原則

合同法第122條:「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這一規定,從立法上暗示了我國承認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並賦予當事人選擇起訴訴由的權利。醫療損害賠償案件中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體現著當事人對競合的責任應作出選擇,然而因這兩種責任在構成要件、舉證責任、賠償范圍、訴訟時效、責任形式以及對第三人的責任訴訟管轄等諸方面均不相同,為此責任的選擇異常重要。責任的選擇不同會導致不同的法律後果,嚴重影響對受害人利益的保護和對不法行為人的制裁,是關繫到設置責任競合制度目的能否實現的大問題。筆者認為,在醫療賠償糾紛中,在責任選擇上應堅持以下原則:

(一)充分尊重受害人自由選擇的原則。法律沒有明文限制當事人的選擇權,說明法律允許患者能針對個案的具體情況自由選擇對其更有利而對加害人不利的方式提起訴訟和請求。當然,允許患者選擇請求權,並非法律完全放任當事人任意選擇,這種選擇必須規范於法律的規定。

(二)司法確認一次選擇的原則。在醫療損害賠償案件中,當患者基於某行為而產生的兩個請求權,在其中任何一個請求權未能實現時(敗訴的可能),多數人認為當事人仍可基於另一請求權提起訴訟。筆者不同意此觀點。有諸多不妥之處:一是造成同一案件重復審理,人為地擴大了訴訟成本,損害了訴訟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二是法院就查清的事實先後作出不同的評斷。法院作出的結果,不僅失去了法律嚴重性,損害了法院的聲譽,也易產生案件重復處理不合法之嫌,並容易使對方當事人產生司法不公的心理;三是不利於增強起訴方的訴訟責任心。因該種觀點實質上給了當事人兩次訴訟機會,使當事人產生訴訟成敗無所謂思想,極易助長當事人訴訟責任心不強而胡亂選擇,這無益於當事人恰當地認真選擇請求權,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並從某種意義上,還說明該種觀點極易使法律規定責任競合制度實際上落空。基於此,筆者認為,從法律上肯定當事人選擇權確認一次制度,不管當事人對某被侵害的權利所實施的任何一種請求權滿意與否,另一請求權歸於消滅。

(三)選擇權的相對性原則。在醫療損害賠償糾紛中,有一類特殊的醫療賠償案件,當事人選擇有利於己的方式提起訴訟,在責任競合時,並不是一律只能選擇一種請求權作為訴由而提起訴訟。誠然,各國法律均排斥了「請求權競合說」中關於受害人可以實現二次請求權的主張,認為受害人只能實現一項請求權。但筆者看來,在醫學美容損害賠償案件中,責任競合選擇相對於某一行為造成多個權利損害的情況下,當事人可以選擇二個請求而提起訴訟。醫學美容整形術,患者與醫療方簽定合同書,發生醫療損害賠償糾紛後,這樣按合同追究醫療方的違約的責任更有利於受害人。如果當事人只能選擇一項請求權提起訴訟的話,那麼精神損害就得不到賠償,這樣就達不到充分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目的,顯然違背了競合選擇的宗旨。如果在一個起訴中允許同時選擇兩個請求權,則能充分實現物質和精神補償。為此,此類糾紛中,某一行為導致受害方人身、財產權益損害的,患者可以根據損害的權利種類多少,在提起訴訟時,分類選擇適用不同的責任,來實施權利的救濟。

四、司法實踐中如何處理責任競合

在醫療損害賠償問題上,存在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的競合,即當以醫療損害理由提起損害賠償請求時,既可以提起侵權之訴,也可提起違約之訴。在具體的醫療損害賠償案件中,是選擇侵權之訴處理還是選擇違約之訴處理,我國司法界均有不同的觀點:一是主張按侵權之訴處理。此觀點認為,醫療衛生事業屬於社會福利事業,醫務人員的職責職權建立在法律或有關規章的基礎上,而不是當事人約定的結果,醫務人員的責任也不得約定免除,所以醫療單位與患者之間並不存在合同關系,醫務人員過失造成患者的損害,應視為侵權行為,負侵權損害賠償責任;二是主張按違約之訴處理。此觀點認為,患者到醫院掛號求治,醫院接診,表示同意為其提供醫療服務,醫患雙方意思表示一致而達成醫療服務合同關系。如果醫院沒有提供與醫療科技水平相應的醫療服務,造成對患者的損害,當屬違約行為,應負違約損害賠償責任。並且有些醫療服務的性質決定了當事人的約定為醫療服務的前提和服務的主要內容,如醫學整容的部位和要求主要取決於約定。筆者贊同按侵權之訴處理(除醫學整容賠償糾紛外)其
理由是:
(一)醫患之間糾紛視為合同糾紛,但合同成立的前提是雙方當事人地位平等,協商一致。但從我國現行醫療體制看,醫療單位仍難以擺脫福利性質,醫患雙方間的權利義務並不對等。如果一味地把醫患糾紛視為合同糾紛,則可能產生如患者無力支付醫療費醫方停診而違背「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宗旨或醫方占優勢而隨意在合同中制定免責事由等消極後果。為此,當前醫療損害賠償訴訟應按侵權訴訟處理為妥,在當事人舉證責任上實行以過錯推定舉證責任倒置為主的原則。
(二)醫療事故民事責任的性質應確定為侵權責任。其理由如下:一是《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2條將醫療事故界定為,所謂「醫療事故,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事故。」由此可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非常強調「過失」在構成醫療事故責任構成要件中的重要性,而過錯責任原則是我國侵權行為法中最基本的歸責原則;二是《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50條關於醫療事故賠償項目的規定中,明確承認了「精神損害撫慰金」,即精神損害賠償,歷來我國立法與司法實踐都不承認違約責任中可以包含精神損害賠償,但是都承認侵權責任中的精神損害賠償,而醫療損害主要是人身傷害,難以享受到違約責任中對財產損失認可可得利益的優點。綜上所述,醫療損害賠償應以侵權責任處理較為優於患者的利害。當然,應根據合同法第122條關於競合的規定,允許當事人選擇違約責任。

F. 發生醫療糾紛患者該怎樣處理

仲裁可按照下列程序進行:(1)當事人申請。提出仲裁要求的醫患版一方應當在糾紛發生之日權起規定的時間內(即受理時效內)向醫療糾紛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2)案件受理。醫療糾紛仲裁委員會應當在自收到申請書之日起規定的時間內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決定。對決定受理的應通知被訴方,並組成仲裁庭。(3)案件審理。仲裁庭處理醫療糾紛應當先行調解,在自願合法的原則下促使醫患雙方達成和解協議。若調解不成功則不應久調不決,仲裁庭應當及時作出裁決。(4)仲裁的執行。

G. 近幾年我國發生了哪些重大的醫療糾紛案件

中央紀檢領導及中央衛生部領導:

河北省農民維權難,喊冤!冤!冤!

白巧娜,女,河北省邢台市柏鄉縣西汪鎮西里村人,由於河北省衛生廳信訪辦公室領導違犯《信訪條例》第三十四條收到復查請求的行政機關應當自收到復查請求之日起30日內提出復查意見,並予以書面答復之規定,河北省衛生廳信訪辦公室領導人對於上訪人白巧娜請求復查事項兩年多了河北省衛生廳一直沒有任何復查結果;再由於邢台市衛生局領導李少璽包庇劉京敏、馮少卿、趙素改、阮士偉等人,濫用職權,胡亂作為,與柏鄉縣衛生局劉京敏官官相護,致使非法行醫人馮少卿、趙素改、阮士偉利用公立的柏鄉縣鄉鎮衛生院的名義坑害和致死人太多了,人人恨,很多人都無法伸冤。

請求中央紀檢領導及中央衛生部領導下查此事,並且一查到底,為我縣被害農民明冤屈,查處貪官污吏,

具體過程與事實如下:

邢台市衛生局領導李少璽包庇劉京敏、馮少卿、趙素改、阮士偉等人,濫用職權,胡亂作為,與柏鄉縣衛生局劉京敏官官相護,邢台市衛生局領導李少璽給白巧娜的答復是不真實的情況,顛倒黑白,與事實不符。河北省農民維權難,喊冤!冤!冤!

在2008年09月19日12時,白巧娜收到邢台市衛生局領導李少璽給白巧娜的答復:(有國內特快專遞郵件為證據)

邢台市關於白巧娜反映柏鄉縣衛生局違規為醫師注冊有關問題的答復

白巧娜同志:你反映柏鄉縣衛生局違規為醫師注冊一事,現答復如下:經調查、核實,柏鄉縣衛生局不存在違規為醫師注冊問題。

一、反映馮少卿注冊時間與衛生院《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有效期有矛盾,認為柏鄉縣衛生局違法注冊、頒證一事。馮少卿注冊時間為2001年4月20日,注冊地點為柏鄉縣王家莊鄉衛生院,而柏鄉縣王家莊鄉衛生院《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有效期為2002年9月24日至2006年9月24日。反映人認為兩者時間上矛盾,柏鄉縣衛生局違法為馮少卿注冊、頒發醫師執業證書。據查,柏鄉縣王家莊鄉衛生院始建於上世紀70年代初,是政府統一規劃設置的醫療機構。該縣於2000年開始為鄉鎮衛生院辦理《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經申報核查,柏鄉縣衛生局於2002年9月24日為王家莊鄉衛生院簽發了《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有效期為2002年9月24日至2006年9月24日。柏鄉縣王家莊鄉衛生院一直是一所公立、合法的醫療機構,柏鄉縣衛生局為在該衛生院執業的醫師辦理注冊手續不是違法行為。

二、反映趙素改為柏鄉縣婦幼保健站職工,柏鄉縣衛生局為其變更注冊到王家莊鄉衛生院,認為是違法辦理一事。據查,趙素改其人事、工資關系一直在該縣婦幼保健站,2003年3月,由本人申請,縣衛生局研究同意趙素改到王家莊鄉衛生院幫扶工作。鑒於趙素改實際執業地點發生改變,由本人申請,經其原單位、王家莊鄉衛生院同意,縣衛生局為其辦理了執業地點變更注冊。這一行為並不違法。

三、反映柏鄉縣衛生局違法為阮士偉辦理醫師注冊一事。白巧娜於2004年6月19日到柏鄉縣王家鄉衛生院看病,當時阮士偉沒有辦理醫師注冊,而在「事故發生」後,柏鄉縣衛生局於2004年6月26日為其辦理注冊,反映人認為是違法注冊。據查,阮士偉於2002年12月4日取得助理醫師資格證書,經本人申請,柏鄉縣衛生局於2004年6月26日為其辦理醫師注冊手續。這一行為符合法律規定。

二00八年七月二十八日

邢台市衛生局公章

事實是:

根據河北省衛生廳(通知)冀衛農基字【2007】3號,河北省衛生廳關於進一步規范全省鄉鎮衛生院管理的通知;邢台市衛生局文件:邢衛基婦(2007)10號邢台市衛生局關於轉發河北省衛生廳「關於進一步規范全省鄉鎮衛生院管理的通知;邢衛基婦函字【2007】14號《關於柏鄉縣王家莊鄉衛生院有關問題的意見》,

柏鄉縣衛生局:

根據你局「關於王家莊鄉衛生院情況的匯報」,並經調查核實,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 關於王家莊鄉鎮衛生院變賣問題:王家莊鄉衛生院是1995年當時鄉政府所賣,2003年國家要求將鄉鎮衛生院統一上劃管理後,你縣沒有及時重建,致使鄉鎮衛生院空有其名,功能缺失。我局接到群眾反映信後進行了調查,現已核實,責成你局立即向縣政府匯報,對變賣的王家莊鄉衛生院予以重建。

二、 關於將王家莊鄉醫院冠名鄉鎮衛生院名稱問題:鄉鎮衛生院是特定名稱,是指由政府舉辦的醫療機構,王家莊鄉醫院由個人投資設置,不符合鄉鎮衛生院的冠名要求,你局批准其為「王家莊鄉衛生院」,不符合有關規定,應立即予以糾正,並去掉:「王家莊鄉衛生院」牌子。

三、 鑒於王家莊鄉目前沒有鄉鎮衛生院,轄區內沒有其它較大的醫療機構,建議由王家莊鄉醫院暫時擔負其鄉鎮衛生院職能,待王家莊鄉衛生院建成使用後,將有關職能及時移交。

四、 責成你局妥善處理原衛生院職工就業問題,做好思想工作。要對全縣鄉鎮衛生院狀況進行檢查,發現類似問題,立即予以改正。)

在2008年09月19日12時,白巧娜收到邢台市衛生局領導李少璽給白巧娜的答復《關於白巧娜反映柏鄉縣衛生局違規為醫師注冊有關問題的答復》是不真實的情況,顛倒黑白,與事實不符。柏鄉縣王家莊鄉衛生院是1995年當時鄉政府所賣,至2007年柏鄉縣王家莊鄉鎮沒有衛生院。個體醫生馮少卿開辦的王家莊鄉醫院是馮少卿個人投資建設的,執業地點在柏鄉縣柏鎮路中段,不在柏鄉縣王家莊鄉鎮區域內,而馮少卿、趙素改、阮士偉的柏鄉縣王家莊鄉衛生院的執業注冊是柏鄉縣衛生局違法注冊的。邢台市衛生局領導李少璽的包庇柏鄉縣衛生局局長劉京敏及醫政股人員,濫用職權,胡作非為,在2008年09月19日12時,白巧娜收到邢台市衛生局領導李少璽給白巧娜的答復是不真實的,所以白巧娜請求河北省衛生廳給予復查,白巧娜的《請求復查申請書》在2008年09月22日用國內特快專遞郵件郵寄給河北省衛生廳,而河北省衛生廳兩年多了沒有給予白巧娜任何結果。白巧娜在這幾年裡為了弄清事實的真相,東奔西跑,花費了八萬塊錢,經濟上受到了重大損失。河北省農民維權難,喊冤!冤!冤!由於河北省衛生廳信訪辦公室領導違犯《信訪條例》第三十四條收到復查請求的行政機關應當自收到復查請求之日起30日內提出復查意見,並予以書面答復之規定,河北省衛生廳信訪辦公室領導對於上訪人白巧娜請求復查事項兩年多了河北省衛生廳一直沒有任何復查結果;再由於邢台市衛生局領導李少璽包庇劉京敏、馮少卿、趙素改、阮士偉等人與柏鄉縣衛生局劉京敏官官相護,濫用職權,胡亂作為,致使非法行醫人馮少卿、趙素改、阮士偉利用公立的柏鄉縣鄉鎮衛生院的名義坑害和致死人太多了,人人恨,很多人都無法伸冤。

請求中央紀檢領導及中央衛生部領導下查此事,並且一查到底,為我縣被害農民明冤屈,查處貪官污吏,請求上級領導依法免去邢台市衛生局領導李少璽、劉京敏、馮少卿和趙素改的公職。

柏鄉縣衛生局局長劉京敏濫用職權,收受賄賂,胡亂作為,讓個體醫生馮少卿在柏鄉縣柏鎮路中段開辦的個體醫院變成了「柏鄉縣王家莊鄉衛生院」,注冊地點在柏鄉縣城關鎮不在王家莊鄉(鎮)區域內,劉京敏為馮少卿、趙素改偽造了大量證件,並讓馮少卿違法使用兩套公章,可謂知法犯法,現提出舉報,要求依法查處。具體過程與事實如下:

根據 :河北省衛生廳(通知)冀衛農基字【2007】3號,河北省衛生廳關於進一步規范全省鄉鎮衛生院管理的通知;邢台市衛生局文件:邢衛基婦(2007)10號邢台市衛生局關於轉發河北省衛生廳「關於進一步規范全省鄉鎮衛生院管理的通知;邢衛基婦函字【2007】14號

關於柏鄉縣王家莊鄉衛生院有關問題的意見

柏鄉縣衛生局:

根據你局「關於王家莊鄉衛生院情況的匯報」,並經調查核實,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 關於王家莊鄉鎮衛生院變賣問題:王家莊鄉衛生院是1995年當時鄉政府所賣,2003年國家要求將鄉鎮衛生院統一上劃管理後,你縣沒有及時重建,致使鄉鎮衛生院空有其名,功能缺失。我局接到群眾反映信後進行了調查,現已核實,責成你局立即向縣政府匯報,對變賣的王家莊鄉衛生院予以重建。

二、 關於將王家莊鄉醫院冠名鄉鎮衛生院名稱問題:鄉鎮衛生院是特定名稱,是指由政府舉辦的醫療機構,王家莊鄉醫院由個人投資設置,不符合鄉鎮衛生院的冠名要求,你局批准其為「王家莊鄉衛生院」,不符合有關規定,應立即予以糾正,並去掉:「王家莊鄉衛生院」牌子。

三、 鑒於王家莊鄉目前沒有鄉鎮衛生院,轄區內沒有其它較大的醫療機構,建議由王家莊鄉醫院暫時擔負其鄉鎮衛生院職能,待王家莊鄉衛生院建成使用後,將有關職能及時移交。

四、 責成你局妥善處理原衛生院職工就業問題,做好思想工作。要對全縣鄉鎮衛生院狀況進行檢查,發現類似問題,立即予以改正。

柏鄉縣衛生局局長劉京敏濫用職權,收受賄賂,胡亂作為,讓個體醫生馮少卿在柏鄉縣柏鎮路中段開辦的個體醫院王家莊鄉醫院變成了「柏鄉縣王家莊鄉衛生院」。據本人查證:柏鄉縣王家莊鄉衛生院在95年被拍賣,至2007年柏鄉縣王家莊鄉鎮沒有衛生院,但有原工作人員,現院長名叫魏建芳,此人曾在南魯鄉衛生院任過院長。而個體醫生馮少卿開辦的王家莊鄉醫院是馮少卿個人投資建設的,地址在柏鄉縣柏鎮路中段,不在王家莊鄉(鎮)區域內,因其條件技術人員不合格和不具備相應的醫療器械造成很多醫療事故,舉例:07年4月11日,柏鄉鎮北陽村楊保生之妻孫榮珍在馮少卿現所謂的王家莊鄉衛生院切除子宮肌瘤致其死亡賠15萬元了事;06年西汪村謝玉春之妻在馮少卿現所謂的王家莊鄉衛生院住院因醫療事故摘除子宮,賠五萬元了事。04年白巧娜到馮少卿個體醫院因生產住院,(馮少卿說:「做手術保證大人小孩安全」)馮少卿和其妻趙素改在不具備相應的資格和醫療器械的情況下,非法行醫,手術造成大出血,又經二、三次手術,出血未止,於是造成失血性休克後,被迫將子宮切除,馮少卿趙素改威脅本人說:「你們別告狀,你們告到哪裡,我就賄賂到哪裡,就是不賠償你們」。在白巧娜訴訟過程中,馮少卿趙素改為了躲避非法行醫之罪,牟取錢財,馮少卿趙素改不惜重金賄賂柏鄉縣衛生局局長劉京敏及衛生局醫政股人員,讓其違法承擔王家莊鄉衛生院職能,違法掛牌柏鄉縣王家莊鄉衛生院,違法使用柏鄉縣王家莊鄉衛生院的公章。縣衛生局為其偽造並違法辦理任職的許可證件,其證據有四個:第一,有效期限自2000年至2005年的《柏鄉縣西汪鄉衛生院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為證,執照在02、03、04年柏鄉縣衛生局仍還在校驗,法定代表人馮少卿仍在有效期內任職。第二,有效期限自2002年至2006年的《柏鄉縣王家莊鄉醫院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為證,執照在03年效驗,法定代表人馮少卿仍在有效期內任職。第三,有柏鄉縣王家莊鄉衛生院的《母嬰保健技術服務執業許可證》為證,有效期限自2003年至2006年,法定代表人馮少卿仍在有效期內任職。第四,有效期限自2005年至2010年的《柏鄉縣王家莊鄉衛生院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為證,法定代表人馮少卿仍在有效期內任職。馮少卿的任職發生重疊,則違犯了《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的要求。在柏鄉縣衛生局局長劉京敏的袒護下,個體醫生馮少卿更加張狂,為了謀取利益,偽造公章,出示並使用的收費專用章、診斷專用章都是柏鄉縣王家莊衛生院,均沒有「鄉(鎮)」字樣,且柏鄉縣公安局沒有注冊,馮少卿用沒有「鄉(鎮)」字樣的公章,騙了多少患者的錢,開了多少虛假醫學證明文書。

為了賺錢,馮少卿不審查、不登記、隨便接生,馮少卿不顧國家計劃生育法律法規,大發其財,利用柏鄉縣王家莊鄉衛生院名譽用B超搞胎兒男女性別鑒定,造成柏鄉縣初生嬰兒比例嚴重失調,此事被柏鄉縣查處過,劉京敏因包庇馮少卿違法用B超搞性別鑒定被柏鄉縣查處過,並給了劉京敏處分,還在柏鄉縣電視台報過光。

馮少卿之妻趙素改身為柏鄉縣婦幼保健站正式職工違犯計劃生育法律法規,超生3胎,有了三個孩子,大女兒名叫馮雪飛,二女兒名叫馮雪彥(買的邢台市戶口),三兒子叫馮龍龍。

柏鄉縣衛生局局長劉京敏為柏鄉縣婦幼保健站職工趙素改偽造並違法辦理變更注冊到「柏鄉縣王家莊鄉衛生院」工作的手續,地址在柏鄉縣柏鎮路中段而不在王家莊鄉(鎮)區域內,其法定代表人馮少卿是趙素改的丈夫,趙素改變更注冊的所謂的「柏鄉縣王家莊鄉衛生院」其事實是趙素改回到了自己丈夫開辦的個體醫院里,幫助自己的丈夫謀取不正當的利益, 而趙素改本人不去柏鄉縣婦幼保健站工作有11年左右了,可是趙素改還是以柏鄉縣婦幼保健站名義在我縣財政局領取全額工資。柏鄉縣衛生局給趙素改偽造並辦理變更注冊執業地點的手續,卻成了趙素改一人同時擁有兩個注冊的執業地點工作,可謂是「在自己的家中幹活,卻擔著國家職,拿著國家錢」。而柏鄉縣婦幼保健站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明知道趙素改的變更注冊事實,向上級虛報了趙素改的在編關系,使其至今仍有柏鄉縣婦幼保健站的在編名額並領取國家財政全額工資。河北省邢台市柏鄉縣衛生局局長劉京敏和柏鄉縣婦幼保健站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濫用職權,欺騙國家財政,致使趙素改至今還在騙取國家財政資金,合計20萬元以上。馮少卿和趙素改夫婦以柏鄉縣王家莊鄉衛生院的名義坑害了很多無知的百姓,河北省農民維權難,喊冤!冤!冤!請求上級領導來柏鄉縣依法盡快查辦。

柏鄉縣衛生局局長劉京敏袒護個體醫生馮少卿,讓其在柏鄉縣城關鎮開辦的個體醫院所變成了「柏鄉縣王家莊鄉衛生院」,使馮少卿、趙素改名正言順以柏鄉縣王家莊鄉衛生院的名譽,騙取國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資金,與柏鄉縣衛生局局長劉京敏私分。柏鄉縣柏鎮路中段開辦的「柏鄉縣王家莊鄉衛生院」成為趙素改夫婦二人違法私營、牟利的「小金庫」、「夫妻店」, 為了謀取更大的私人利益,同時以柏鄉縣王家莊鄉醫院、柏鄉縣王家莊鄉衛生院、柏鄉縣腫瘤外科醫院、馮少卿肛腸腫瘤專科醫院、馮少卿綜合醫院、柏鄉縣西汪醫院、邢台市人民醫院等名義開展診療活動,中醫專業的馮少卿也做手術,在人手不夠的情況下則將自己的外甥阮士偉也弄到所謂的「柏鄉縣王家莊鄉衛生院」,阮士偉還沒注冊的時候就叫阮士偉做手術,發生醫療事故多次,發生醫療事故後,其醫療機構缺什麼證件,柏鄉縣衛生局局長劉京敏及醫政股為其辦理什麼證件,證件則互相矛盾,人員不夠為其調人,受害者的病歷則七拼八湊,使受害者逐年增多,都無法得到合法的賠償。馮少卿揚言只要患者需要什麼醫院的病歷他就能出什麼醫院的病歷,能使患者得到報銷。置國家法律法規和廣大患者的生命於不顧,盲目接診,欺騙廣大患者,所非法經營的收入都塞進了馮少卿個人及劉京敏的腰包,馮少卿的行為嚴重觸犯了我國的法律法規。

柏鄉縣衛生局局長劉京敏包庇支持庸醫馮少卿當遍柏鄉縣各鄉衛生院的院長,馮少卿在固城店、衛校、縣醫院、在西汪鄉當院長,應過王家莊鄉衛生院的院長的名,此人是技術高嗎?不是,群眾都說:「人家的錢多,人家的膽大,見肚子疼就是摘子宮、切闌尾,馮少卿人稱馮大膽,馮百萬,馮一刀,一刀斃命,個體醫生馮少卿趙素改以「柏鄉縣王家莊鄉衛生院」名義騙取國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資金,殘害窮苦的百姓,為了逃避罪責,為了逃避國家上級領導的追查,柏鄉縣衛生局又允許馮少卿在龍華鄉衛生院當院長了,馮少卿在龍華鄉衛生院事故不斷,龍華鄉衛生院門口經常掛花圈白對聯白紙掉,害慘了柏鄉縣窮苦的百姓,柏鄉縣的百姓一提起馮少卿夫婦都恨得咬牙切齒,人人誅之。柏鄉縣衛生局領導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百姓的「災難」放任不管,任由馮少卿胡作非為,柏鄉縣的領導當的是人民群眾的官,不給人民群眾辦事,做的是與共產黨的政策相反的事。

以上都是馮少卿、趙素改用金錢鋪道、行賄、禍國殃民的所造成悲劇,如果任其泛濫不加以整治,將禍及更多百姓,那麼將來收益的仍是贓官,受害的仍是我縣人民。柏鄉縣衛生局違法發證欺騙了國家、欺騙了人民,觸犯了我國的法律法規,為此,請求上級領導下來查處貪官污吏,人民的生命財產才可得到保障。

H. 醫療事故糾紛處理辦法有哪些

1、和解所謂和解是抄沒有第三方介入,雙方當事人自己協商談判,對各自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的處分。可分是訴訟前或訴訟中和解。如果是訴訟中和解的,應由原告申請撤訴,經法院裁定撤訴後結束訴訟,雙方當事人再達成和解協議。2、調解調解是指在衛生行政機關、第三方法人或自然人,或著在法院的主持下,對當事人之間的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3、訴訟民事訴訟是在案件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與下經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查明事實、適用法律,對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

I. 醫療糾紛報警有用嗎

有用的,可以報警協商處理。
發生醫療糾紛患者該怎樣處理:
一、協商。
醫患雙方就賠償等問題進行協商,達成一致意見,雙方簽訂協議書,可以辦理公證或律師見證,並報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二、申請衛生行政部門處理。
當事人應當提出書面申請,並在知道或應當知道身體健康受到損害之日起1年內提出。
三、向人民法院起訴。
醫療糾紛可以不向衛生行政部門申請處理,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以侵權為案由的,訴訟時效為1年,以違約為案由的,訴訟時效為2年,均自知道或應當知道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之日起計算。
另外還有調解(第三方支持下協商解決)、仲裁(雙方同意仲裁)等。
下面簡要評述各種解決途徑的優缺點
1.訴訟。
嚴格的訴訟程序、最高的權威裁判和國家強制力的保證等因素使得訴訟在醫療糾紛的解決中始終占據著核心的地位。
然而訴訟的不足也顯而易見:醫療糾紛的專業化不可避免地造成醫療糾紛訴訟的拖延和高成本;醫療糾紛的重要證據是醫療事故鑒定結論,由於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的行政級別對鑒定結論的效力有較大影響,致使重復鑒定,費時費錢;訴訟中原被告雙方互不信任,甚至互相敵視,嚴重破壞醫患關系。
2.行政裁決。
即是申請衛生行政部門處理。在2002年《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出台之前,由於醫療糾紛的民事性質定性在法律上未予明確,絕大部分醫療糾紛的解決方式都是採用的行政裁決。通過行政裁決解決醫療糾紛的優點主要是:其一,快速方便。作為行業主管機關,衛生行政部門所具有的專業認知能力是其他糾紛解決機制所不具有的;其二,節約費用。衛生行政部門解決醫療糾紛是職權行為,費用較低;其三,效力較強。行政裁決一經作出,就具有法律效力,具有強制性。 其四,對行政裁決的不服,可以通過行政復議或訴訟再次進行解決。
但是,在我國,通過行政裁決解決醫療糾紛仍面臨很大的障礙,主要是社會對衛生行政部門的解決醫療糾紛的公正性缺乏信心。由於歷史原因,我國醫療衛生行政機構既是醫療管理機構,又是醫療的開辦機構;就象足球比賽,一個人既是裁判,又是運動員,我們還能相信這場比賽的公正嗎?在部門保護主義以及行業本位主義的影響下,公眾對醫療衛生部門的裁決的公正性仍然引發較多的質疑;再有,醫療行政機構的行政裁決主要立足於醫療損害的具體事實,而對糾紛所面對的社會環境、醫患雙方利益等缺乏綜合評估,這也是其缺陷之一。
基於上述原因,尤其是公正性問題無法妥善解決,所以,目前選擇行政裁決作為解決糾紛的路徑的案例日趨減少。
3.和解。
即是協商。和解是成本最低的一種解決方式,醫患雙方都應優先考慮。
和解的實現建立在一個重要的基礎之上,就是糾紛主體對相關事實和權益的處置規則的認識趨同。也正是由於現實中國這一基礎未能很好形成,導致和解的成功率較低。私權觀念、交易常識、平等意識、自我需求等等觀念的匱乏,導致醫方對自身權利義務理解不清,患方沒有形成理性的就醫觀念,結果是當事人不選擇和解,或者說就是沒有適用和解的基礎。
4.仲裁。
由於仲裁員的選任的特殊性,即可以有法律專家又可以有醫療專家共同組成仲裁庭處理糾紛,兩個專業的結合使糾紛解決更具效率。目前我國鮮見醫療糾紛仲裁的案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2條之規定:「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可以仲裁。」第3條規定:「下列糾紛不能仲裁:(一) 婚姻、收養、監護、撫養、繼承糾紛;(二)依法應當由行政機關處理的行政爭議。」醫療糾紛不屬於不可仲裁的事項,醫療糾紛的性質是違約與侵權的競合責任,應該屬於其受案范圍。並且仲裁在我國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體系,可以直接加以利用,只需要在其中加入部分醫學專家、法醫學專家即可。
以上論及的有關訴訟和非訴訟的一些解決醫療糾紛的途徑,目的在於指出,並不是只有訴訟一種方式才能解決醫療糾紛。當然每種方式都各有利弊,具體的醫療糾紛根據具體當事人的實際情況可以作出不同的選擇。關鍵是國家應該進一步健全各種體制,使每一種路徑都有較為完備的機制,使當事人的選擇權能落到實處。

閱讀全文

與2002年起出現醫患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