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民商事法律制度是什麼
民商事法律制度,指以民商事法律所調整的社會關系為內容的案件或糾紛形成的版法律制度。
民商事案件權由民商事法律調整,涉及民事案件由《民法通則》、《合同法》、《婚姻法》、《繼承法》等調整,涉及商事案件由《公司法》、《合同法》、《合夥企業法》等調整。
㈡ 商事仲裁受理范圍是包括哪些
仲裁的范圍,即仲裁可以解決爭議的范圍,也就是爭議的可仲裁性問題。我國《仲裁法》第2條、第3條與第77條對仲裁范圍從不同角度作出相應的規定。
(一)可以依照仲裁法仲裁的范圍
《仲裁法》第2條規定:「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可以仲裁。」這里的其他財產權益糾紛,通常是指因侵權而產生的財產權益糾紛。也就是說,可以根據仲裁法仲裁的案件具有以下特點:
1.當事人之間具有平等性,如果當事人之間是管理與被管理的非平等性關系,則該爭議不能申請仲裁。
2.仲裁事項具有可處分性,也就是說,當事人只有對具有可處分性的事項,才能通過簽訂仲裁協議的形式將所發生的爭議提交仲裁機構仲裁。
3.爭議內容具有財產性,即當事人可以提請仲裁的事項一定是基於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產生的爭議。
(二)不可以依照仲裁法仲裁的范圍
根據《仲裁法》第3條的規定,下列糾紛不能仲裁:
1.婚姻、收養、監護、撫養、繼承糾紛。這類糾紛是基於特定身份關系而產生的,這種以人的特定身份為基礎的權利與義務關系一旦產生,往往就是由法律直接加以規定的,對其爭議也需要通過相應的法定程序才能解決,因此,這類糾紛不得仲裁。
2.依法應當由行政機關處理的行政爭議。這里主要涉及國家各類不同機關之間權力的劃分,其中,行政機關是國家專門設立的行使國家行政管理權的機構,對於依法應當由行政機關處理的行政爭議,當事人不得協議交由仲裁機構仲裁解決。
3.可以仲裁,但是不適用仲裁法的范圍。根據《仲裁法》第77條的規定,勞動爭議與農業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農業承包合同糾紛不適用仲裁法。此外,從我國關於勞動爭議以及農業承包合同糾紛案件處理的其他法律、法規的具體規定來看,這兩類糾紛案件應當仲裁,而且,仲裁是提起相應民事訴訟的前置性程序,即只有經過仲裁解決,當事人對仲裁機構作出的仲裁裁決不服的,才可以在法定期間內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㈢ 民商事案件的涉外案件管轄權與國內案件管轄權的區別
民商事案件的涉來外案件管轄權與國自內案件管轄權的區別是互惠原則,發生法律效力的裁決時應當由當事人直接向有管轄權的外國法院申請承認和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八十條
人民法院作出的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如果被執行人或者其財產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當事人請求執行的,可以由當事人直接向有管轄權的外國法院申請承認和執行,也可以由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的規定,或者按照互惠原則,請求外國法院承認和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仲裁機構作出的發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決,當事人請求執行的,如果被執行人或者其財產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應當由當事人直接向有管轄權的外國法院申請承認和執行。
第二百八十一條
外國法院作出的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需要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承認和執行的,可以由當事人直接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有管轄權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承認和執行,也可以由外國法院依照該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的規定,或者按照互惠原則,請求人民法院承認和執行。
㈣ 亞洲商事(中國服務處),地址是上海浦東新區福山路458號同盛大廈6樓,是騙子公司嗎
我也在查這個公司是不是黑平台,有個網友介紹用這個,我之前沒做過,誰用過的來說一下嘛
㈤ 侵權糾紛可否突破仲裁協議的約束
這個問題沒有答案,簡單談一下個人觀點。仲裁協議只能是約定商事合同之債的一種爭議解決渠道而已。侵權之債是不允許雙方約定的。請看仲裁法調整范圍。另外,如果侵權案件寫到商事仲裁條款之中,那隻是因為沒有按照協議約定,也就是違約而引發的侵權,但那不叫侵權糾紛,你去立案,立案的案由一定是合同糾分。也就是說凡事在仲裁合同約定或仲裁條款約定的商事仲裁事項均依附於商事合同的主合同本身,違反約定在成合同項下內容侵權的都是合同之債。如合同和仲裁條款之外發生的侵權仲裁委員會自然不會受理。比如說甲乙簽訂貨物買賣合同,約定合同發生糾紛到某某市某仲裁委員會.仲裁。但合同履行期間或過程中甲把乙給打傷,是不是侵權,那麼這個侵權你去申請仲裁人家會不會受理。答案很明晰,合同之債與侵權糾紛兩種法律關系自然要分別處理。當然還是要看具體案情,不了具體案情回答顯得草率,因為畢竟法律存在很多邊緣問題,都是需要具體分析的。不過,就問題本身來講這個問題是不成立的,是一個偽命題,因為即使侵權和仲裁事項不是同一法律關系分別處理,那也僅僅是不同的法律規范調整不同的法律行為,他們不存在互相矛盾和所謂突破的情況。如果對仲裁條款本身有爭議試圖改變,那也是仲裁條款本身的問題,談不到誰突破誰。如有具體問題願意拿出來一同探討商榷。
㈥ 民商事裁判規則是民族事訴訟法嗎
民商事裁判規則的依據是民商事的實體法律。例如婚姻法,合同法,侵權責任法,公司法等法律。民事訴訟法是處理民事訴訟活動的程序法,不是民商事裁判的規則。
㈦ 公平責任原則在商事侵權中能否適用
公平責任原則只能作為基於民法基本原則中的公平原則而成為平衡當事人雙方利益的一種機制,而不能成為商事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
㈧ 國際民商事案件中外國判決的承認和執行公約的介紹
《國際民商事案件中外國判決的承認和執行公約》,1971年2月在海牙國際私法會議通過。
㈨ 最高法院關於民商事指定管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涉外民商事案件訴訟管轄若干問題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涉外民商事案件訴訟管轄若干問題的規定
法釋〔2002〕5號
(2001年1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03次會議通過)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涉外民商事案件訴訟管轄若干問題的規定》已於2001年12月2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03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2年3月1日起施行。
二○○二年二月二十五日
為正確審理涉外民商事案件,依法保護中外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十九條的規定,現將有關涉外民商事案件訴訟管轄的問題規定如下:
第一條 第一審涉外民商事案件由下列人民法院管轄:(一)國務院批准設立的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二)省會、自治區首府、直轄市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三)經濟特區、計劃單列市中級人民法院;(四)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其他中級人民法院;(五)高級人民法院。
上述中級人民法院的區域管轄范圍由所在地的高級人民法院確定。
第二條 對國務院批准設立的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所作的第一審判決、裁定不服的,其第二審由所在地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條 本規定適用於下列案件:(一)涉外合同和侵權糾紛案件;(二)信用證糾紛案件;(三)申請撤銷、承認與強制執行國際仲裁裁決的案件;(四)審查有關涉外民商事仲裁條款效力的案件;(五)申請承認和強制執行外國法院民商事判決、裁定的案件。
第四條 發生在與外國接壤的邊境省份的邊境貿易糾紛案件,涉外房地產案件和涉外知識產權案件,不適用本規定。
第五條 涉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當事人的民商事糾紛案件的管轄,參照本規定處理。
第六條 高級人民法院應當對涉外民商事案件的管轄實施監督,凡越權受理涉外民商事案件的,應當通知或者裁定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審理。
第七條 本規定於2002年3月1日起施行。本規定施行前已經受理的案件由原受理人民法院繼續審理。
本規定發布前的有關司法解釋、規定與本規定不一致的,以本規定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