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學生人身傷害事故糾紛

學生人身傷害事故糾紛

發布時間:2021-01-21 21:48:27

Ⅰ 有關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預防與處理的作文以《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預防與處理條例》為內容的演講稿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為大家演講的主題是《祖國在我心中》。
歲月如梭,時光飛逝,從毛主席在天安門廣場向全世界庄嚴的宣布「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時候,五星紅旗已經在每個中華兒女的靈魂中高高飄揚了六十度春秋。
每個星期一,在雄壯的國歌聲中,在我們庄嚴的注目禮中,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每當這時,我心中就會油然生起一種強烈的自豪感。
祖國人才濟濟。古有文武雙全的霍去病、文天祥等,他們都是我們的民族英雄,為國捐軀,死而後己。「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豪氣沖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名揚千古;近有不怕困難的詹天佑,在修築京張鐵路時,面對艱難險阻,靠自己的聰明才智,使鐵路提前竣工,讓外國人再也不敢小瞧中國人;改革開放後,在鄧小平爺爺的領導下,我國人民奮發圖強,涌現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在各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績,在這61年裡,中國人潛入深海、飛上藍天、香港回歸、奧運會的成功、神五、神六飛船載著中國人的夢想遨遊太空。在科技、農業、文化、體育等各方面都突飛猛進,令世界矚目。
祖國文化燦爛。剛勁端莊的方塊字里,隱約都透出一抹「水滸」、「三國」的英雄豪氣,又似乎有箏曲的清麗。它們構出了中國獨有的如歌唐詩,使人在「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中領略詩句的韻律、詩人的思鄉情懷;又令人在「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中感受詞牌的格律。漢字,記載了中華五千年的歷史,凝結成令人盪氣回腸的史詩篇章。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同學們,我們將焊接歷史和未來,從五星紅旗飄起的那天起,新中國就開始了一代一代的傳承,我們將接過歷史的接力棒,站在新的起跑線上響亮的回答:「祖國在我心中,我們要譜寫中華更璀璨的詩篇!」讓我們用最誠摯的感情將祖國珍藏在你我心中最神聖的一片熱土吧!
謝謝大家!

Ⅱ 發生學生人身傷害事故下列屬於學校不需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是

放學期間且事故地點也不在學校履行職責的地域范圍內,學校不需要承擔責任。

Ⅲ 學校傷害事故的責任承擔遵循什麼原則

近一段時間,我收到了大量有關學校校園傷害事故歸責方面的問題較多,所以想就這一問題和大家交流一下。
過錯責任原則強調的是行為人承擔責任的前提必須是存在過錯,沒有過錯即不承擔責任。
無過錯責任原則只僅需證明行為人的行為與損害結果存在因果關系即可確定其承擔民事責任,不需要考慮行為人主觀的過錯與否。對該類方式的責任承擔必須有法律的明確規定,否則行為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公平責任原則則是在不能適用過錯責任原則或無過錯責任原則的情況下,為了平衡當事人之間的利益所作的責任承擔方式。這種責任承擔方式的適用范圍有一定的限制,也必須有法律的規定。另外還有過錯推定原則一說。過錯推定實質上是過錯責任的演變,只不過在舉證責任上有所區別。在過錯責任中,由權利請求人舉證證明責任人存在過錯,而在過錯推定中,權利人僅需證明損害事實與責任人的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如果責任人不能舉證證明其沒有過錯,則推定其存在過錯而承擔民事責任的一種責任歸結原則。
結合我國的司法實踐,校園傷害事故中學校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通常的被認為是兩種,即過錯責任原則和公平責任原則。很明顯,無過錯責任原則是不能被採用的。因為以無過錯責任原則承擔民事責任必須按照法律的明確規定,任何人不能擴大適用的范圍。對於學校應當依據過錯責任原則承擔民事責任有一定的法律依據。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規定,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一百六十條規定,在幼兒園、學校生活、學習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療的精神病人,受到傷害或者給他人造成損害,單位有過錯的,可以責令這些單位適當給予賠償。這兩項規定都要求學校等單位有過錯的,都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強調的是過錯責任原則。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條規定:「對未成年人依法負有教育、管理、保護義務的學校、幼兒園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職責范圍內的相關義務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損害的,應當承擔與其過錯相應的賠償責任。第三人侵權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學校、幼兒園等教育機構有過錯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該規定明確規定無論是學校直接承擔責任還是承擔補充責任,都必須要求學校有過錯為前提,確定的是過錯責任原則。同時,該規定不再要求是適當給予賠償,而是要求根據過錯程度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這里的過錯應當包含故意傷害與疏忽大意的過失或者是過於自信的過失所引起的傷害。以過錯為承擔責任的前提,沒有過錯即不承擔責任。
司法中另外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在確定學校的責任中,除以過錯責任原則確定外,還應當以公平責任原則作為輔助原則確定。筆者認為這樣的觀點值得商榷。
首先,在民法理論上,公平責任原則的適用應當是在過錯責任原則與無過錯責任原則都不能適用的情況下為平衡利益所作的適用。如果能夠適用過錯責任原則或無過錯責任原則的,則不能適用公平責任原則。同時,公平責任原則的適用也應當有所限制,而不能隨意擴大適用的范圍。既然法律和司法解釋確定學校承擔民事責任的前提是學校有過錯,則我們只能從過錯的角度來考察。如果學校沒有過錯,則不能要求其承擔民事責任。我們不能出於個人的感情擴大適用規則。這也是建設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
其次,在實踐中,有人認為在校園事故中,學生處於弱者的地位,因此需要均衡利益,即使學校沒有過錯也應當承擔一定的公平責任。而在現實社會中,學校與學生的地位是一樣的,如果說學生是弱勢個體,那麼學校則是弱勢群體。眾多中小學(尤其是農村中小學)扣除教學經費外,能夠支配的資金是極其有限的。一味地強調由學校承擔公平責任,勢必影響正常的教學質量,給其他學生造成的則是無形的損失。因此,我個人認為不能強制性地要求沒有過錯的學校承擔責任中任何的公平責任。
以上是我的一點淺薄認識,如有不妥,望大家多多指正。

Ⅳ 有哪些情形造成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哪些情形學校不需要承擔責任

一、學校應承擔法律責任的情形:

1、《侵權責任法》規定:

第三十八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

第三十九條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責任。

第四十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以外的人員人身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2、《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規定

第九條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一)學校的校舍、場地、其他公共設施,以及學校提供給學生使用的學具、教育教學和生活設施、設備不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或者有明顯不安全因素的;

(二)學校的安全保衛、消防、設施設備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顯疏漏,或者管理混亂,存在重大安全隱患,而未及時採取措施的;

(三)學校向學生提供的葯品、食品、飲用水等不符合國家或者行業的有關標准、要求的;

(四)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教育教學活動或者校外活動,未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並未在可預見的范圍內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五)學校知道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患有不適宜擔任教育教學工作的疾病,但未採取必要措施的;

(六)學校違反有關規定,組織或者安排未成年學生從事不宜未成年人參加的勞動、體育運動或者其他活動的;

(七)學生有特異體質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參加某種教育教學活動,學校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

(八)學生在校期間突發疾病或者受到傷害,學校發現,但未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採取相應措施,導致不良後果加重的;

(九)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或者在履行職責過程中違反工作要求、操作規程、職業道德或者其他有關規定的;

(十)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在負有組織、管理未成年學生的職責期間,發現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但未進行必要的管理、告誡或者制止的;

(十一)對未成年學生擅自離校等與學生人身安全直接相關的信息,學校發現或者知道,但未及時告知未成年學生的監護人,導致未成年學生因脫離監護人的保護而發生傷害的;

(十二)學校有未依法履行職責的其他情形的。

第十條

學生或者未成年學生監護人由於過錯,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學生傷害事故,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一)學生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違反社會公共行為准則、學校的規章制度或者紀律,實施按其年齡和認知能力應當知道具有危險或者可能危及他人的行為的;

(二)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學校、教師已經告誡、糾正,但學生不聽勸阻、拒不改正的;

(三)學生或者其監護人知道學生有特異體質,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知學校的;

(四)未成年學生的身體狀況、行為、情緒等有異常情況,監護人知道或者已被學校告知,但未履行相應監護職責的;

(五)學生或者未成年學生監護人有其他過錯的。

二、學校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情形:

《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規定

第十二條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已履行了相應職責,行為並無不當的,無法律責任:

(一)地震、雷擊、台風、洪水等不可抗的自然因素造成的;

(二)來自學校外部的突發性、偶發性侵害造成的;

(三)學生有特異體質、特定疾病或者異常心理狀態,學校不知道或者難於知道的;

(四)學生自殺、自傷的;

(五)在對抗性或者具有風險性的體育競賽活動中發生意外傷害的;

(六)其他意外因素造成的。

第十三條

下列情形下發生的造成學生人身損害後果的事故,學校行為並無不當的,不承擔事故責任;事故責任應當按有關法律法規或者其他有關規定認定:

(一)在學生自行上學、放學、返校、離校途中發生的;

(二)在學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離校期間發生的;

(三)在放學後、節假日或者假期等學校工作時間以外,學生自行滯留學校或者自行到校發生的;

(四)其他在學校管理職責范圍外發生的。

(4)學生人身傷害事故糾紛擴展閱讀:

1、事故處理:

《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規定

第十五條

發生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當及時救助受傷害學生,並應當及時告知未成年學生的監護人;有條件的,應當採取緊急救援等方式救助。

第十六條

發生學生傷害事故,情形嚴重的,學校應當及時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門及有關部門報告;屬於重大傷亡事故的,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向同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教育行政部門報告。

第十七條

學校的主管教育行政部門應學校要求或者認為必要,可以指導、協助學校進行事故的處理工作,盡快恢復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第十八條

發生學生傷害事故,學校與受傷害學生或者學生家長可以通過協商方式解決;雙方自願,可以書面請求主管教育行政部門進行調解。成年學生或者未成年學生的監護人也可以依法直接提起訴訟。

第十九條

教育行政部門收到調解申請,認為必要的,可以指定專門人員進行調解,並應當在受理申請之日起60日內完成調解。

第二十條

經教育行政部門調解,雙方就事故處理達成一致意見的,應當在調解人員的見證下簽訂調解協議,結束調解;在調解期限內,雙方不能達成一致意見,或者調解過程中一方提起訴訟,人民法院已經受理的,應當終止調解。調解結束或者終止,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書面通知當事人。

第二十一條

對經調解達成的協議,一方當事人不履行或者反悔的,雙方可以依法提起訴訟。

第二十二條

事故處理結束,學校應當將事故處理結果書面報告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門;重大傷亡事故的處理結果,學校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向同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教育行政部門報告。

2、損害賠償:

《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規定

第二十三條

對發生學生傷害事故負有責任的組織或者個人,應當按照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承擔相應的損害賠償責任。

第二十四條

學生傷害事故賠償的范圍與標准,按照有關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或者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中的有關規定確定。

教育行政部門進行調解時,認為學校有責任的,可以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及國家有關規定,提出相應的調解方案。

第二十五條

對受傷害學生的傷殘程度存在爭議的,可以委託當地具有相應鑒定資格的醫院或者有關機構,依據國家規定的人體傷殘標准進行鑒定。

第二十六條

學校對學生傷害事故負有責任的,根據責任大小,適當予以經濟賠償,但不承擔解決戶口、住房、就業等與救助受傷害學生、賠償相應經濟損失無直接關系的其他事項。

學校無責任的,如果有條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本著自願和可能的原則,對受傷害學生給予適當的幫助。

第二十七條

因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在履行職務中的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予以賠償後,可以向有關責任人員追償。

第二十八條

未成年學生對學生傷害事故負有責任的,由其監護人依法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學生的行為侵害學校教師及其他工作人員以及其他組織、個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失的,成年學生或者未成年學生的監護人應當依法予以賠償。

第二十九條

根據雙方達成的協議、經調解形成的協議或者人民法院的生效判決,應當由學校負擔的賠償金,學校應當負責籌措;學校無力完全籌措的,由學校的主管部門或者舉辦者協助籌措。

第三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學校舉辦者有條件的,可以通過設立學生傷害賠償准備金等多種形式,依法籌措傷害賠償金。

第三十一條

學校有條件的,應當依據保險法的有關規定,參加學校責任保險。

教育行政部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鼓勵中小學參加學校責任保險。

提倡學生自願參加意外傷害保險。在尊重學生意願的前提下,學校可以為學生參加意外傷害保險創造便利條件,但不得從中收取任何費用。

參考資料:網路-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

Ⅳ 求一篇 論題為論學生傷害事故人身損害賠償責任的承擔的論文,要求格式正確,字數7000字左右,追加100金幣

【提示】:復

  1. 中國知網也好制

  2. 萬方數據也好都有例子!

  3. 甚至網路文庫都有!

  4. 外文論文需要到springer或者艾薩維爾下載!

  5. 或者使用谷歌學術搜索。注意外文的論文直接用外文搜索!

【注意】:


==================論文寫作方法===========================

  1. 論文網上沒有免費的,與其花人民幣,還不如自己寫,萬一碰到騙人的,就不上算了。

  2. 寫作論文的簡單方法,首先大概確定自己的選題,然後在網上查找幾份類似的文章,通讀一遍,對這方面的內容有個大概的了解!

  3. 參照論文的格式,列出提綱,補充內容,實在不會,把這幾份論文綜合一下!

  4. 從每篇論文上復制一部分,組成一篇新的文章!

  5. 然後把按自己的語言把每一部分換下句式或詞,經過換詞不換意的辦法處理後,網上就查不到了,

  6. 祝你順利完成論文!

Ⅵ 學校應當在學生人身傷害事故處理結束後多少時間把資料送到教育主管部門

十五日內。

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預防和處理條例的第四章《事故處理》中第四十二條規定:

學校應當在學生人身傷害事故處理結束後十五日內,將事故發生、處理情況和有關資料報送有關教育主管部門,不得瞞報、漏報。



(6)學生人身傷害事故糾紛擴展閱讀

責任處理

第三十二條

發生學生傷害事故,學校負有責任且情節嚴重的,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根據有關規定,對學校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分別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有關責任人的行為觸犯刑律的,應當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三條

學校管理混亂,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應當責令其限期整頓;對情節嚴重或者拒不改正的,應當依據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給予相應的行政處罰。

第三十四條

教育行政部門未履行相應職責,對學生傷害事故的發生負有責任的,由有關部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分別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有關責任人的行為觸犯刑律的,應當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五條

違反學校紀律,對造成學生傷害事故負有責任的學生,學校可以給予相應的處分;觸犯刑律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Ⅶ 哪些情況下造成的學生人身傷害事故,學校不承擔事故責任

(一)非因學校過錯造成學生自殺、自傷的; (二)在學校組織的校外回活動、課外活動以及住校答期間,學生擅自離開集體或擅自離開學校發生事故的; (三)學生自行到校或放學後擅自滯留學校期間發生事故的。 學生監護人應當對學生自行上學、放學途中等非教育教學活動期間的人身安全履行監護職責。因學生或者其監護人的過錯造成學生人身傷害事故的,學生或者其監護人應當承擔相應責任。 在學校負有管理責任的范圍內,因學校和學生以外的第三人的過錯造成學生人身傷害事故的,由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學校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省心範文網聲明:1、本網站所刊載的各類形式(包括但不僅限於文字、圖片、圖表)的作品全部來自互聯網、網路和由網友提供,如您(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某部分內容有侵權嫌疑,敬請立即通知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予以更改或刪除。

Ⅷ 河北省中小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預防與處理條例

每個省市的安全條例並不完全一樣但是大體上是相通的,下面我為你提供一個 僅供參考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預防、處理中小學生人身傷害事故,保護中小學生和學校的合法權益,維護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的中小學校(以下簡稱學校)在教育教學活動期間或者負有管理責任的范圍內中小學生(以下簡稱學生)人身傷害事故(以下簡稱傷害事故)的預防與處理,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保障學生人身安全,預防學生傷害事故的發生,是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學校舉辦者、學校、學生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社會的共同責任。

第四條 學校依法負有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護的責任。

第五條 處理學生傷害事故,應當遵循依法、客觀公正、合理適當的原則,做到事實清楚、定性准確、責任明確、處理及時。

第二章 傷害事故的預防

第六條 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學校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學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學校安全管理和傷害事故預防的工作制度,監督學校落實預防傷害事故的措施。

第七條 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學校的食品和飲用水的衛生狀況以及疾病預防和控制工作依法進行監督、檢查,指導學校改進衛生工作。

公安機關應當維護學校治安秩序,打擊危害校園安全的違法犯罪活動,指導和監督學校做好校內治安、消防工作。

工商、文化、規劃、建設、質量監督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學校的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第八條 學校舉辦者應當提供符合國家、地方安全標準的校舍、場地及其他教育教學和生活設施、設備。

第九條 學校應當加強對學生傷害事故的防範,並履行下列職責:

(一)根據不同年齡的學生的認知能力、身心特點、民事行為能力,經常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自我保護和自救知識教育,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提高防範能力;

(二)建立健全學校安全管理和傷害事故預防的組織機構、工作制度,落實學校安全管理和學生傷害事故的預防措施;

(三)按照國家課程標准和本市教學要求開展體育、實驗和其他教育教學活動,組織學生參加與其生理、心理特點相適應的勞動、實習、考察、社會實踐和其他集體活動,並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四)提供、推薦的教育教學和生活設施、設備,以及其他與學生的學習、生活有關的物品和服務,應當符合國家、地方的安全、衛生標准;

(五)加強安全檢查,對存在安全隱患的設施、設備,應當停止使用,及時採取防護、警示措施並予以維修或者更換;

(六)按照規定配備消防設備,保持安全通道暢通,對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加強管理;

(七)加強交通安全教育與管理,學校安排學生乘坐的交通工具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技術標准,駕駛人員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條件;

(八)對患有不適宜從事教育教學及輔助工作的疾病的教職員,不得安排其擔任相應的工作;

(九)加強學校門衛管理和學生住宿區的安全保衛工作;

(十)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十條 學校教職員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工作紀律,認真履行工作職責,不得擅離工作崗位,不得有侮辱、歧視、毆打或者體罰、變相體罰及其他傷害學生的行為,不得在工作中違反操作規程及其他有關規定。

第十一條 學生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和學校的規章制度、紀律,服從學校的教育和管理,不得攜帶與教育教學活動無關的、可能危及自身或者其他學生人身安全的物品,不得從事危及自身或者其他學生人身安全的活動。

第十二條 學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依法履行監護職責,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配合學校做好學生的教育、管理和保護工作。

有特異體質或者特殊疾病的學生,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及時告知並向學校提供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出具的與疾病有關的書面證明。

第十三條 為學校、學生提供教育教學和生活設施、設備,以及其他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關的物品和服務的單位、個人,應當健全各項安全保障措施。所提供的物品和服務應當符合國家、地方的安全、衛生標准。

在學校內施工作業、參觀訪問或者開展其他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學校的安全制度,服從學校的安全管理,落實各項安全保障措施,不得從事危及學生人身安全的活動。

第三章 傷害事故的責任

第十四條 學生傷害事故的責任,應當根據相關當事人的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依據過錯歸責原則確認。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十五條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一)學校的安全管理制度有明顯疏漏,或者管理混亂,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

(二)學校的教育教學和生活設施、設備等不符合國家、地方的安全、衛生標準的;

(三)學校組織教育教學活動,未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或者未採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的;

(四)學校組織的實習、勞動、體育運動等活動,違反了有關規定或者超出學生一般生理承受能力的;

(五)學校向學生提供、推薦的葯品、食品、飲用水、以及玩具、文具、體育器械等物品不符合國家、地方的安全、衛生標準的;

(六)學校教職員對學生侮辱、毆打、體罰或者變相體罰的;

(七)學校教職員未履行工作職責、擅離職守,或者違反工作要求、操作規程的;

(八)學校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學生有特異體質、特殊疾病但未給予必要注意或者照顧的;

(九)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期間或者負有管理責任的范圍內突發疾病或者受到傷害,學校未及時採取救助措施,導致後果加重的;

(十)學校知道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期間或者負有管理責任的范圍內的行為具有危險性,但未進行事前教育和及時制止的;

(十一)學校發現或者知道學生有未到校或者擅自離校等與學生人身安全直接相關的情形,但未及時告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並採取相應措施的;

(十二)學校安排學生乘坐的交通工具不符合國家規定的技術標准,駕駛人員不符合國家規定的條件的;

(十三)學校知道教職員患有不適宜從事教育教學及輔助工作的疾病,但未採取必要措施的;

(十四)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由學校承擔法律責任的其他情形。

第十六條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不承擔法律責任。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一)學生在自行上學、放學或者離校後又自行返校途中發生的;

(二)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或者在學校負有管理責任的范圍內擅自離開期間發生,學校已盡到管理職責的;

(三)學生在非教育教學活動期間擅自進校或者在放學後自行滯留學校期間發生,學校管理並無不當的;

(四)學生有特異體質、特殊疾病或者異常心理狀態,學校不知道的;

(五)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期間或者學校負有管理責任的范圍內突發疾病,學校已經及時採取救助措施的;

(六)學生因自身原因自殺、自傷,學校管理並無不當的;

(七)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

(八)法律、法規規定不應當由學校承擔法律責任的其他情形。

在前款規定的造成學生傷害事故的情形中,學校有過錯的,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第十七條 因教職員實施的與其職務無關的個人行為造成學生傷害事故的,由致害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第十八條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生或者其父母、其他監護人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一)學生違反法律、法規,違反社會公共行為准則、學校的規章制度、紀律,實施了按其年齡、認知能力應當知道具有危險或者可能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行為的;

(二)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學校已經告誡、制止,但學生不聽勸阻、拒不改正的;

(三)明知學生有特異體質、特殊疾病,但未告知學校的;

(四)學生的身體狀況、行為、情緒等有異常情況,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知道但未履行相應監護職責的;

(五)學生或者其父母、其他監護人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的其他情形。

第十九條 因學校和學生以外的第三人的過錯造成學生傷害事故的,由第三人承擔法律責任。

在學校負有管理責任的范圍內,因第三人的行為或者突發性事件造成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有過錯的,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學校安排學生參加活動,因提供場地、設備、交通工具、食品以及其他物品和服務的經營者,或者學校以外的活動組織者的過錯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有過錯的當事人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學校有過錯的,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第四章 傷害事故的處理

第二十條 學生傷害事故發生後,學校應當立即採取救助措施,並及時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

第二十一條 發生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當在二十四小時內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及有關部門報告。

屬於重大學生傷害事故的,學校應當立即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及有關部門報告,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及有關部門在接到學校報告後,應當立即向同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鎮范圍內的學校發生學生傷害事故的,學校在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及有關部門報告的同時,應當報告本鎮人民政府。

第二十二條 學生傷害事故發生後,學校應當及時成立事故處理小組或者指派專人負責事故處理工作。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及有關部門應當指導、協調、督促事故的處理。

重大學生傷害事故發生後,由所在地人民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和學校依法處理。

第二十三條 學生傷害事故發生後,當事人可以自願協商處理,也可以向學校所在地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及有關部門申請調解,或者依法直接提起訴訟。

第二十四條 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及有關部門收到調解申請後,應當指派專人進行調解,並在受理申請之日起六十日內完成調解。

在調解期限內,當事人達成一致意見的,應當簽訂調解協議書;調解不成,或者當事人提起訴訟,人民法院已經受理的,應當終止調解。調解結束或者終止,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及有關部門應當書面通知當事人。

經調解達成的協議,當事人不履行或者反悔的,可以依法提起訴訟。

第二十五條 事故處理結束後,學校應當將事故處理結果書面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及有關部門報告;重大學生傷害事故的處理結果,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及有關部門應當向同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第五章 傷害事故的損害賠償

第二十六條 學生傷害事故的責任人,應當根據過錯大小對受傷害的學生給予相應的經濟賠償。

當事人均無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按照公平原則,由學校或者當事人適當分擔經濟損失。

學校無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本著自願和可能的原則,對受傷害學生給予適當幫助。

第二十七條 學生傷害事故的賠償范圍和標准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八條 對受傷害學生的傷殘程度有爭議的,可以依據國家有關規定委託具有相應鑒定資格的機構進行鑒定。

第二十九條 因教職員在履行職務中造成學生傷害的,學校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責任人進行追償。

學生為維護國家、集體或者他人的合法權益而受到傷害的,由侵害人承擔賠償責任。沒有侵害人、不能確定侵害人或者侵害人沒有賠償能力的,相關受益人應當在受益范圍內對其給予適當經濟補償。

第三十條 學生傷害事故的賠償,應當根據當事人的協議或者人民法院生效的法律文書執行。

第三十一條 學校應當依據保險法律、行政法規的有關規定,參加學生傷害事故責任保險。

本市以市或者縣級市、區為單位統一組織公辦學校辦理學生傷害事故責任保險。其他學校可以參加市或者縣級市、區組織的統一投保,也可以單獨投保。保險費用由學校舉辦者承擔。

本市按照財政預算分級設立學生傷害事故處理專項資金。專項資金的籌集和使用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禁止將保險費用和專項資金向學生攤派或者變相攤派。

提倡學生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為學生辦理意外傷害保險。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二條 學校及其教職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以及相關部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給予處罰:

(一)未按照本條例規定履行職責,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

(二)由於學校及其教職員的過錯,造成學生傷害事故的;

(三)瞞報、緩報或者謊報學生傷害事故,造成嚴重後果的;

(四)妨礙學生傷害事故調查或者提供虛假情況的;

(五)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和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三條 對學生傷害事故負有責任的學生,學校可以依據學籍管理的規定給予相應的處分;情節嚴重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給予處罰。

第三十四條 在學生傷害事故的處理中,當事人以及其他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以及有關部門予以制止;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有關規定的,由公安機關依法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賠償:

(一)侮辱、毆打教職員的;

(二)侵佔、破壞教育教學和生活設施、設備的;

(三)擾亂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的。

第三十五條教育、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公安機關等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由有關部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 附則

第三十六條 本條例下列用語的含義為:

(一)學校,是指在本市行政區域內經批准設立的全日制小學、初級中學、高級中學、各類中等專業學校、中等職業學校、中等技術學校和其他中等以下教育教學機構(不包括各類學前教育機構);

(二)學生,是指本條第(一)項范圍內的在冊學生,以及學校同意接收的其他學生;

(三)教職員,是指校長、教師以及學校的其他職工;

(四)學校的舉辦者,是指各級人民政府、行業主管部門和民辦學校的出資人;

(五)教育教學活動期間,是指在學校內和學校組織安排的校外活動期間;

(六)學校負有管理責任的范圍,是指學校管理的校舍、場地以及其他教育教學和生活設施、設備等;

(七)人身傷害,是指死亡、肢體殘疾、組織器官功能障礙以及其他影響人身健康的損傷。

第三十七條 學前教育機構中的學齡前兒童,少年宮、少年兒童活動中心、少年業余體校等校外教育機構中的學生傷害事故的預防與處理,可以參照本條例執行。

Ⅸ 如何應對學生人身傷害安全事件 專家來支招

中小學生復人身傷害事故預防與制處理條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預防和處理中小學生人身傷害事故,保護中小學生的合法權益,維護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中小學生(以下簡稱學生)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期間,以及學校負有管理責任的校舍、場地、其他教育教學設施、生活設施內發生的人身傷害事故(以下簡稱傷害事故)的預防與處理,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保障學生人身安全,預防傷害事故的發生,是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學校舉辦者、學校、學生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社會的共同責任。
第四條 學校應當依法履行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護的職責。
學生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並有義務配合學校落實有關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保護措施。
學生應當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紀律,服從學校的教育和管理,根據自身的認知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避免和消除相應的危險。
第五條 處理學生傷害事故,應當遵循依法、公正、合理、及時的原則,做到事實清楚、定性准確、責任明確。

閱讀全文

與學生人身傷害事故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