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與本村一村民發生宅基地糾紛!向當地法院提起訴訟,法院不給立案怎麼辦求指點!謝謝!
宅基地糾紛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因權屬(包括所有權和使用權)不明引起的案件。按《土地權屬爭議處理暫行辦法》第2條、第4條、第29條和《土地管理法》第16條的規定,當事人就宅基地權屬發生爭議的,由人民政府處理;當事人對政府處理不服的,可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這類案件不屬法庭管轄。另一類是因侵權或隨意處分宅基地引起的民事案件,這類案件屬法庭管轄。
案例分享
基本案情:1991年,毛某A在本村統一規劃下新得一處宅基地,並於1991年8月5日由原陽縣人民政府依法為其頒發了《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證》。在之前,毛某B的父親居住於此並存有三間老房,老人去世後房屋由毛某B居住並另搭建了臨時房屋,存放有磚塊等物。毛某A取得《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證》後計劃在此處建房,要求毛某B拆除三間舊房及臨時房屋並騰清雜物,但被毛某B拒絕。經多次協商無果,毛某A便將毛某B起訴至原陽縣人民法院。
裁判結果:原陽縣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毛某A以取得該處宅基地並辦理了《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證》為由請求毛某B停止侵權;毛某B主張在毛某A取得《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證》前,毛某B的父親已先佔有該宅基地,並建有房屋,其對房屋享有所有權,且該物權應依法保護。此糾紛不是土地使用權侵權糾紛,不屬於人民法院民事案件受案范圍,應由有關行政機關處理。裁定:駁回毛某A的起訴。
法官趙志遠說法:此類糾紛在農村很常見,有不少人認為只要有糾紛就去找法院,這是不對的,並不是什麼糾紛法院都有權處理。法院受理涉及土地及相鄰關系的民事案件范圍主要為侵權糾紛、排除妨礙糾紛、或者返還原物糾紛。《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第一款明確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本案是明顯的土地使用權爭議,根據法律規定,法院無權處理。
涉及土地問題引起的糾紛應該如何處理呢?
一、首先你要證明這塊土地你有使用權,而證明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土地權屬證明。因為土地是不動產,其權屬證明在我國是登記制,當事人必須持有土地權屬證明才能證明你對這塊土地有權利。頒發土地權屬證明是政府的權力,沒有取得這個證明前,是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的。
二、如果雙方都有土地權屬證明,只是土地邊界有交叉、界限不明等引起的糾紛,應當先由政府確定邊界,這也是法律賦予政府的行政權力。
三、一方持有土地權屬證明,另一方在其持有證明之前在該土地上有房屋等不動產,應該先找政府明確兩方的權利。因為房屋和土地使用權都是一種物權,房屋在先的房主並不存在侵權行為,法院就無權處理,處理這樣的糾紛也是政府的職責。
四、如果一方取得土地權屬證明後,另一方在其土地上放置雜物、建房等影響其正常使用的情況,這就是明顯的侵權行為了,協商不成時,就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Ⅱ 村民宅基地糾紛可以起訴嗎,宅基地糾紛法院不
先進行調解,不能成功再進行起訴。
農村宅基地糾紛調解程序:
1、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或者鄉級人民政府提出書面申請;
2、雙方當事人出示舉證的材料和依據;
3、工作人員現場調查材料和取證;
4、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製作書面調解書;
5、調解未達成協議的,或者調節書送達前一方或者雙方反悔的,土地管理部門及時提出處理意見,報人民政府錯處處理決定。
根據我國《土地管理法》的規定,宅基地糾紛的解決辦法,主要有三種:
(1)協商解決
《土地管理法》第16條第1款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據此規定,公民之間發生的宅基地糾紛,應當先通過協商的方式加以解決。
(2)行政解決
《土地管理法》第16條第2款規定:」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該法還規定,侵犯土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爭議,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侵犯、賠償損失。
(3)司法解決
《土地管理法》第16條第3款規定:」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30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這表明公民之間就土地的使用權和所有權發生的糾紛,只與按照《土地管理法》第16條和第53條的規定,先經過有關行政機關的處理,對於處理決定不服,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否則,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對於侵犯土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被侵權人可以不經行政機關的處理,而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此外,宅基地糾紛還可以通過人民調解來解決。人民調解是指在調解委員會(包括城市的居民委員會和農村的村民委員會) 的主持下,以國家的法律、法規規章、政策和社會公德為依據,對民間糾紛當事人進行說服教育、規勸疏導,促進糾紛當事人互相諒解,平等協商,從而自願達成協議,消除紛爭的一種群眾自治活動。
Ⅲ 未經確權的宅基地糾紛案法院有權受理嗎
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有一定的主管范圍,超出主管范圍,人民法院即沒有審判內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容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第一款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第(四)項規定,起訴必須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本案原告是以被告侵權為由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受理後在審理過程中發現本案源於原、被告宅基地界線不清,實質是宅基地使用權糾紛,不屬於人民法院主管范圍,所以人民法院不能行使審判權。所以,未經確權的宅基地糾紛案法院沒有權受理的。
Ⅳ 法院不立案怎麼辦,宅基地糾紛怎麼打官司
是什麼原因不立案?1、因土地管理部門審批宅基地,侵犯了相鄰關系人合法權益回而引起的訴訟答,人民法院應以行政案件立案審理。民事審判庭是不立案的。2、村民爭占除宅基地以外的集體空閑地的目的是為了多佔地皮、擴大牆院、堆放雜物等。對這類糾紛,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到當地人民政府申請解決,不服政府處理決定的則可向法院起訴的,法院應以行政案件受理。3、如果是宅基地權屬糾紛,應該先到鄉鎮人民政府或縣級國土資源部門進行處理,對處理的決定不服經過行政復議後,方可行政訴訟,應到縣級人民法院。
Ⅳ 宅基地產權糾紛法院是否受理
法院是受理宅基地產權糾紛案件的。
農村宅基地糾紛解決辦法有:
1、宅基地買賣回糾紛雙方首先可以協商解決問題答,協商不成,到當地鄉鎮政府等受理機關提出處理申請。
2、如果鄉鎮不受理,當事人雙方可直接向縣政府或國土局申請,若符合受理條件,可指定受理或直接受理。受理機關對受理的宅基地權屬爭議,可先行調解;調解無效的,應當作出處理決定。
3、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在收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15日內向上一級處理機關申請復議,也可以在接到處理決定後30日內,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Ⅵ 宅基地使用權糾紛案法院能夠受理嗎
根據一戶復一地政策,一塊制宅基地政府依法只能批准一個家庭,其他家庭不是依法批準的,瞎折騰此宅基地不是糾紛,如果根本連審批都沒有,就更不是糾紛了。如果政府不嚴格執行審批程序,違規做出審批結果,導致出現兩個家庭,司法機關或者上級沒有調查處理之前,群眾可以說是糾紛,但是在法律上仍然屬於違法行為,非常明顯在法律上存在糾紛的情況不多,違背法律亂用概念法院肯定不受理
Ⅶ 關於宅基地的糾紛 現在法院給受理這樣的案件嗎
法院會受理,如果鄰里之間到了實在無法互相溝通處理的情況下,可以找下村長,還不行才建議走司法程序。
Ⅷ 宅基地糾紛法院應不應該受理
一塊宅基地政府依法只能批准給一個家庭,其他家庭不是被依法批準的,爭搶宅基專地是違法行為,可不屬是糾紛。處理處罰宅基地方面的違法行為是國土局的職責,涉及無理取鬧、人身傷害是公安機關的職責,法院的職責是審理判決政府批准宅基地是否是合法的,包括程序是否合法、結果是否合法,程序不合法會導致結果無效。人民群眾打算起訴應該是針對政府的批准進行起訴,當然當事人需要提供自家與宅基地有關的證據,哪怕審理期間被認定是違法或者無效的證據,否則法院不受理
Ⅸ 農村宅基地糾紛找誰解決法院不立案怎麼辦
宅基地糾紛在農村很常見,有不少人認為只要有糾紛就去找法院,其實這是不對的,並不是什麼糾紛法院都有權處理。遇到宅基地糾紛該找誰解決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關於農村宅基地糾紛立案時應當把握的問題
1.對原告資格的審查。原告應當是與爭議宅基地有直接利害關系,即對該宅基地直接主張權利或因他人對其合法使用的宅基地實施了侵權行為而訴請人民法院保護的人。在原告提起侵權之訴時應當提交宅基地使用證。
2.對被告資格的審查。(1)被告與原告所主張的權利有直接的法律上的利害關系,例如全部或部分佔有爭議宅基地的人;(2)妨礙原告合法使用宅基地的人,例如,越界建房的人、阻止他人施工的侵權人等。
3.是否屬於法院主管的宅基地糾紛。首先,審查是否屬於行政案件;其次,審查有無其他不屬於法院管轄的情況,如: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將其使用的國家或集體所有的土地給單位職工建造私房,職工為建房用地發生糾紛的。另外,最高人民法院(90)民法字第2號的批復規定:“行政機關對土地爭議的處理決定生效後,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對方當事人不應以民事侵權案向法院起訴,應向行政機關提出申請,該行政機關依照《行政訴訟法》第六十六條的規定,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或依法強制執行。”在具體執行這一批復時應當把握,如果當事人所提侵權事項是處理決定未涉及的則應當立案受理。
4.宅基地案件按專屬管轄的原則應當由宅基地所在地法庭或法院受理。把握立案時的審查只是根據原告的訴稱作程序上的審查,並不做實體上的審查。經審查符合立案條件的立案受理,不符合條件的告知當事人到有管轄權的部門處理。堅持起訴的,裁定駁回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