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交警隊處理交通事故不合理向那個部門投訴
您的問題回復如下:
向其主管部門投訴,也就是上級單位。
Ⅱ 有誰知道如何投訴處理事故交警
交警事故科抄屬於公安局交警襲支隊的下設機構,可以直接向交警支隊投訴,也可以根據《人民警察法》規定到公安機關的相關領導、紀檢部門和人民檢察院等部門控告投訴。
依據:《人民警察法》第四十六條公民或者組織對人民警察的違法、違紀行為,有權向人民警察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行政監察機關檢舉、控告。受理檢舉、控告的機關應當及時查處,並將查處結果告知檢舉人、控告人。
第四十七條公安機關建立督察制度,對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執行法律、法規、遵守紀律的情況進行監督。
Ⅲ 寫作-投訴事件及處理辦法
案例1:關於「晨光酸牛奶中有蒼蠅」的顧客投訴處理案例(處理顧客投訴的成功案例)
2001年某日,在某購物廣場,顧客服務中心接到一起顧客投訴,顧客說從我商場購買的「晨光」酸牛奶中喝出了蒼蠅。投訴的內容大致是:顧客李小姐從我商場購買了晨光酸牛奶後,馬上去一家餐館吃飯,吃完飯李小姐隨手拿出酸牛奶讓自己的孩子喝,自己則在一邊跟朋友聊天,突然聽見孩子大叫:「媽媽,這里有蒼蠅。」,李小姐尋聲望去,看見小孩喝的酸牛奶盒裡(當時酸奶盒已被孩子用手撕開)有隻蒼蠅。李小姐當時火冒三丈,帶著小孩來商場投訴。正在這時,有位值班經理看見便走過來說:「你既然說有問題,那就帶小孩去醫院,有問題我們負責!」顧客聽到後,更是火上加油,大聲喊:「你負責?好,現在我讓你去吃10隻蒼蠅,我帶你去醫院檢查,我來負責好不好?」邊說邊在商場里大喊大叫,並口口聲聲說要去「消協」投訴,引起了許多顧客圍觀。
該購物廣場顧客服務中心負責人聽到後馬上前來處理,趕快讓那位值班經理離開,又把顧客請到辦公室交談,一邊道歉一邊耐心地詢問了事情的經過。詢問重點:1、發現蒼蠅的地點(確定餐廳衛生情況);2、確認當時酸牛奶的盒子是撕開狀態而不是只插了吸管的封閉狀態;3、確認當時發現蒼蠅是小孩先發現的,大人不在場;4、詢問在以前購買「晨光」牛奶有無相似情況?在了解了情況後,商場方提出了處理建議,但由於顧客對值班經理「有問題去醫院檢查,我們負責」的話一直耿耿與懷,不願接受我們的道歉與建議,使交談僵持了兩個多小時之久,依然沒有結果,最後商場負責人只好讓顧客留下聯系電話,提出換個時間與其再進行協商。
第二天,商場負責人給顧客打了電話,告訴顧客:我商場已與「晨光」牛奶公司取得聯系,希望能邀請顧客去「晨光」牛奶廠家參觀了解(晨光牛奶的流水生產線:生產——包裝——檢驗全過程全是在無菌封閉的操作間進行的),並提出,本著商場對顧客負責的態度,如果顧客要求,我們可以聯系相關檢驗部門對蒼蠅的死亡時間進行鑒定與確認。由於顧客接到電話時已經過了氣頭,冷靜下來了,而且也感覺商場負責人對此事的處理方法很認真嚴謹,顧客的態度一下緩和了許多。這時商場又對值班經理的講話做了道歉,並對當時顧客發現蒼蠅的地點——(並非是環境很乾凈的小飯店),時間——大人不在現場、酸奶盒沒封閉,已被孩子撕開等情況做了分析,讓顧客知道這一系列情況都不排除是蒼蠅落入(而非牛奶本身帶有)酸奶的因素。
通過商場負責人的不斷溝通,顧客終於不再生氣了,最後告訴商場負責人:他們其實最生氣的是那位值班經理說的話,既然商場對這件事這么重視並認真負責處理,所以他們也不會再追究了,他們相信蒼蠅有可能是小孩喝牛奶時從空中掉進去的。顧客說:「既然你們真的這么認真的處理這件事,我們也不會再計較,現在就可以把購物小票撕掉,你們放心,我們會說到做到的,不會對這件小事再糾纏了!」
在這起顧客投訴處理事件中值得反思與借鑒的有:
《反思篇》處理顧客投訴是非常認真的工作,處理人當時的態度、行為、說話方式等都會對事件的處理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時不經意的一句話都會對事情的發展起到導火索的作用。我們對待顧客投訴的原則是:軟化矛盾而不是激化矛盾,所以這需要我們投訴處理的負責人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強化自己對於顧客投訴的認識與理解,盡量避免因自己的失誤而造成的不良後果。
《借鑒篇》負責該投訴事件的負責人在此處理過程中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與學習之處:
1、沉著:在矛盾進一步激化時,先撤換當事人,改換處理場地,再更換談判時間。
2、老練:先傾聽顧客敘述事情經過,從中尋找了解有利於商場的有利證據,待顧客平靜後對此向其進行客觀的分析。
3、耐心:在談判僵持後,不急不燥,站在顧客角度為顧客著想去解決問題,且非常有誠意,處理方式嚴謹認真。
案例2:關於華帝爐具燃爆引發的顧客投訴(處理顧客投訴的成功案例)
2001年7月在惠州人人樂購物廣場,顧客華某購買了一台價值約1100多元的華帝雙盤式煤氣爐。不久後的某日,華某母親在廚房做飯時煤氣爐發生了爆炸,爐具表面的玻璃鋼全部炸裂,噴出的火焰不僅燒傷了華母的頭發、臉面,而且全身多處也大面積燒傷(當時是夏天,華母身穿遇火易燃的薄絲面料衣服)。事故發生後,華某馬上把母親送入醫院,並讓家人用照相機、攝影機對事故現場進行了拍攝,隨後華某打電話到我商場顧客服務中心投訴,要求我商場對事故發生做出合理解釋並對患者予以20萬元的經濟賠償。
我商場顧客服務中心接到投訴電話後,馬上與華帝爐具的廠家取得聯系,迅速協同廠家代表去醫院看望,與此同時又立刻通知市有關質量監督部門、華帝廠家技術部門前往出事地點進行現場鑒定與調查。
在醫院,我商場負責處理此事故的工作人員一邊安撫患者家屬,一邊通過患者的口述對事故的整個過程進行了全面詳細的了解,並做了筆錄,且讓患者家屬確認後在筆錄上簽了字。與此同時,市質量檢查監督局及華帝爐具技術人員對火災現場也進行了檢查與鑒定,並由市質量檢查監督局出具了有效的質檢報告,在報告中對引發事故的責任做了明確的劃分。通過質檢報告得知:由惠州人人樂購物廣場銷售的價值1100多元華帝煤氣爐並無質量問題,引發該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於顧客華某的母親在使用爐具前沒有仔細看該產品的使用說明書,操作時使用不當造成。事發當天,華母用華帝煤氣爐燒開水時由於當時煮沸的開水溫度過高而在取壺時將壺整個打翻,壺里的開水大量地潑灑到正在燃燒的左側爐面和右側的未打開的爐面上,由於左、右側爐面一個處於開啟狀態,一個處於冷卻狀態,在大量開水噴濺時裡面受熱溫度不均勻而引發了了煤氣爐爆炸。
由於我商場工作人員及時通知相關質量檢查部門對事故現場進行了檢查鑒定,並對鑒定結果出具了有效的質檢報告,明確了該事故並非產品質量問題,因此對華某提出的要求20萬元的賠償我方可以不予接受。處於對我商場消費者和華帝爐具消費者——患者本人及家屬的慰問和人道主義的關懷與幫助,經我商場和華帝爐具最後協商決定,由華帝爐具廠家提供3000元的慰問金(但需聲明不是賠償金)給予患者及其家屬協助治病。
面對這一突發的顧客投訴事件的處理,惠州購物廣場負責此事件的處理人在緊急的情況下進行了迅速而冷靜的處理,具體步驟如下:
1、接到顧客投訴電話後保持冷靜先聆聽事情的經過,傾聽完畢馬上打電話通知廠家與我商場相關負責人去醫院探望病人,做好病人家屬的安撫工作,避免事情傳播擴大而造成負面影響;
2、待患者家屬情緒稍趨平穩後,請病人家屬出示在我商場購買該商品的電腦小票及銷售小票,核實確認患者使用的產品確系我商場出售的商品;
3、迅速通知當地權威質量檢查部門和廠家技術部門去事故現場進行實地考察鑒定,了解事發原因,由權威檢查部門出具有效的質檢報告,明確事故的責任人;
4、在醫院探望病人的過程中聽取(病人)事故現場目擊者對事故發生的詳細講解並及時做好筆錄,記錄完畢後請患者家屬確認並親自簽字;
5、及時聽取質量檢查部門的現場鑒定反饋,對事故原因的調查迅速了解,並讓質量檢查部門在現場檢測後出具有效的質檢報告,明確事故責任人;
6、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與廠家協商達成共識給予消費者一定的慰問金。
在這起顧客投訴事件的處理過程中值得我們借鑒與學習的是:
1、對於突發事件的投訴處理首先要學會冷靜聆聽,在傾聽的過程中一方面了解事情的緊急程度及大致出事原因(千萬不要由於事件的急迫慌了手腳,輕易地做出盲目的承諾與答復);一方面在聆聽的時間里可以冷靜思考需要馬上進行的處理步驟;
2、對投訴人及時進行安撫,避免因事情進一步擴大而引發的負面影響;
3、及時明確事故的緊迫性,對於顧客提出的任何要求先不做盲目答復和反應,馬上通知相關部門或機構出面解決與協助,請權威檢查機構調查事故原因並出具有效書面報告,分析事故的起因、明確事故責任人;
4、根據有效調查報告明確事故的責任人並將報告結果告之投訴者,再根據報告結果確定處理方案。
【服務與承諾】
案例3:布猴風波
2002年7月6日,一位顧客來到商場生鮮部購買商品。當時顧客帶的小孩又哭又鬧,一位員工看到後,就順手拿了一個布猴遞給小孩(賣場里裝飾有許多布猴,但也是商品),並說:「送給你玩吧。」小孩拿到布猴後就不再哭了,顧客挑選好商品後就去收銀台進行結算。顧客出收銀台時,防損員發現小孩手中的布猴未買單,就對顧客進行提示,要求顧客補單。顧客很惱火:「是你們裡面的員工把布猴送給我小孩玩,怎麼現在又要求買單?」防損員說:「我們的員工沒有權利把商品送給您。」「哦,那你是說員工沒送,是我偷了你們的東西?」顧客認為防損員的語氣態度不好,反過來要求防損員向他道歉。防損員認為自己的做法沒有錯,未當面道歉。顧客就亮出了她的警察證,對防損員說:「你說我小孩偷了你們的東西,你侮辱了我,侵犯了我的權利,你必須向我道歉。」防損員認為自己沒有做錯,依舊沒有當眾向顧客道歉。顧客就去前台進行投訴,並揚言要將此事投訴到《江門日報》社。前台接待處給顧客留下了防損部的電話。顧客回去後又給防損部打電話,防損部主管給顧客解釋到:「不管當時事情是怎樣的,我們的員工都沒有權利贈送商品,但不管錯誤如何發生,只要您在我們商場出現不愉快,都是我們的服務沒有做到位。我在此向您表示道歉,並歡迎您能再次光臨我們商場。」顧客表示她本來已經對人人樂失去信心,這樣一來,她還是相信人人樂的。
案後語:
1、作為營業員,為了安慰小孩,隨手拿一布猴給小孩的這種意識是對的,但是,應向顧客講明此布猴是商品而不是贈品。更不要隨便承諾,讓顧客產生誤解。
2、收銀員的防損意識有待加強,在顧客買單時未發現小孩手中的布猴,若每位收銀員都這樣的粗心大意,商品的流失量可想而知。
3、防損員的防損意識較強,但與顧客溝通時不注重方式,最終導致了顧客投訴。
4、在競爭激烈的零售商業行業,如果不加強從業人員的服務意識和技巧,那麼,企業在競爭中將處於劣勢。我們是零售業,同時也是服務業,身為其中的一員,都有讓顧客「乘興而來,滿意而歸」的責任,同時也肩負著保護公司財產的責任與義務。希望各位管理人員在日常管理中將服務意識、成本意識、防損意識等貫穿到工作中去,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
【員工道德與責任】
案例4:板油……
2002年7月7日,某商場14部促銷員黃某在商場肉檔買肉,肉檔課長辛某從操作間拿出一袋打好價的板油交給她,其價格為3.8元。防損員見板油質量好,價格又很便宜,覺得有點蹊蹺,就在黃某買單後重新將其所買的板油重新進行計量,結果實際價格為6元。經查:辛某與黃某是情侶關系,辛某利用職務之便,更改了價格,為自己謀取私利。
案後語:
1、身為管理人員的辛某,在崗位上利用其職務之便,為自己牟取私利,有背我們的職業道德。
2、身為零售業中的一員,我們應做到「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
3、各級管理人員應在全員范圍內加大「職業道德」方面的培訓力度,時刻敲響法律警種。
案例5:豆漿
2002年4月22日晚,商場「魚丸專櫃」某促銷員在下班後到「特樂福專櫃」去購買豆漿,由於與「特樂福專櫃」促銷員關系密切,於是讓對方將其購買的原價1.5元的豆漿打成1元的價格標簽。
案後語:
促銷員私自降低價格,嚴重危害了公司利益,問題的發生固然由於員工的職業道德素質存在問題,但同時也反映出對員工的管理和培訓尚需進一步加強。
案例6:考試
與往日一樣,星期六上午是新入職促銷員的入職考試和一些老員工的消防知識補考。在考試的過程中,監考人員發現一名員工作弊(抄襲所帶筆記),遂上前制止並要求沒收其消防知識筆記。該員工態度強硬地拒絕了監考人員的沒收要求,並在監考人員要求她服從考場紀律,自動出場的時候,該名員工也拒不服從,且態度蠻橫無理地說「我考不考是我的事情,而你批不批是你的事情」。監考人員見這位員工的態度太過無理,於是打算記下這名員工的姓名和所在部門,而該員工卻又說「你的記性怎麼這么差」。之後又在考場內繼續答題,然後旁若無人的離開(最後考卷以「0」計算)。
案後語:
1、該員工所參加的「消防知識」考試已屬補考,按理來說對已考過的內容應該有較大把握,可是該員中在考試時仍採取作弊手段,企圖矇混過關,表明學習態度不端正。
2、該員工在考場上無視監考人員,公然作弊,沒有徹底明確考試的目的是為了讓大家掌握有關消防知識,而不是單純的追求分值。
3、考得好壞是能力問題,作弊是態度問題。如果連一般考試都要作弊,公司如何相信你在做其它工作時不會弄虛作假呢?如何能對你委以重任呢?任何人要做事先學會做人。
案例7:促銷員私拆封裝,多加商品。
2002年5月30日,12部的一名促銷員在一樓挑選荔枝到計量處打價封好後,私自拆開封裝的計量標價簽並多加價值4元的荔枝,然後去收銀台結帳,經防損員發現未果。
案後語:
1、促銷員個人的素質很重要,這樣的事情肯定不會只發生一件,若沒有被發現勢必造成公司商品流失;如發現了而不嚴肅處理將起不到以儆效尤的作用,長此下去,「蛀蟲」太多,公司財產將遭受蠶食之痛,因此,對於「蛀蟲」公司需要從嚴處理。
2、另一方面從制度上加以完善,同時也要加強對促銷員的入職培訓及入職時個人素質的評估。從目前情況來看,商場每月的損耗不少,防損工作也有待進一步的加強,同時希望所有從業人員要潔身自愛。
案例8:「不翼而飛」的影碟機
2002年8月24日下午,某商場所在社區停電,整個商場供電不足,燈光昏暗,交接班人員都在崗位上,人數非常多。這種環境為那些利慾熏心、意圖不軌的人提供了難得的機會。家電部A課長便趁此時機,將不知從哪裡弄來的發票拿到家電售後服務中心,聲稱有顧客要退貨,而商品正在賣場試機,讓家電服務中心人員提供退貨小票,又利用職務之便開好退貨單,並冒充顧客在退貨單上簽了名,然後讓毫不知情的售後課課長B某簽了字,B課長也未仔細詢問,在沒見到顧客及實物的情況下,草草地簽了名,並通知服務台小姐辦理退款手續,服務台小姐疑問:「為什麼退貨?」,A課長答復:「顧客剛買的單,現在無貨。」服務台小姐也未再仔細詢問,便到收銀台辦理了退款手續。就這樣一台價值928元的TCL DVD碟機退貨款便輕易地被A課長裝入了腰包。
事後,某員工提醒B課長:「退貨商品及單據怎麼都沒返回?」B課長這才有所警覺,馬上上報部門助理和主管,核對電腦庫存及實物,發現電腦庫存少一台。
事後,公司對此事件的相關責任人給予了嚴肅的處理。
案後語:
1、此事件值得每位管理者和員工反思,它不僅是對零售業從業人員職業道德的考驗,更是對一個人自身素質與品質的檢驗,做為一課之長的A某在賣場停電,工作現場比較混亂時,不僅不嚴守工作崗位,而且千方百計藉此機會為自己牟取私利,這樣的管理人員的行為實在讓人不齒!
2、身為部門管理人員在工作中應有高度的責任心,要在任何情況下保持高度的職業警覺心,以防部門管理運作中出現漏洞。(如果不是事後某員工的細心提醒,那麼事隔很久後,價值928元的TCL DVD碟機不就真的「不翼而飛」了嗎?)
3、同時在此要告誡廣大員工,工作中堅守崗位,把好關,以高度責任心對待各自崗位的工作,切勿以身試法,否則將會得不償失。
案例9:搶可樂的「勇士」
一天晚上,11部某員工帶了兩個顧客(估計是他朋友)到贈品台來領贈品,但顧客的小票不符合領取贈品要求,所以贈品台的工作人員沒有給其領。這時,此員工不但不聽取接待員的解釋與勸阻,而且強行沖進贈品台拿了四瓶可樂給其朋友。
事後,公司給予此員工書面警告並責令其退回贈品。
案後語:
1、我們的員工為了朋友的區區私利——四瓶飲料,而將公司的規定及同事的勸解丟在一邊,自己擅自「勇敢」地沖進贈品台拿取贈品,這樣「為了朋友兩肋插刀」的「膽量」與「氣魄」不僅讓人可嘆可悲,更讓人啼笑皆非。
2、公司要求在公司工作的每位員工都必須遵守職業道德要求,此員工在職業道德中屬於為親友謀取私利(在某種意義上講贈品即是商品),可能此員工對職業道德的要求都不太了解,希望公司各部門今後重視對員工的職業道德培訓,每位員工也應積極主動地去了解職業道德要求。
案例10:會縮水的金耳環
一天晚上,顧客郝小姐打來電話投訴:早上在金櫃把自己購買的耳環換一個新式樣,打金時,打金員偷偷地剪下一小部分金子放入自己的抽屜中,被顧客當場識破後,才極不情願地將私偷的金子拿出來。
案後語:
1、做為零售業的從業人員,我們身邊不乏有人因貪小便宜而誤了自己的前途,輕則因此而受到了相關的懲罰,重則為此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不僅給商場的聲譽造成了很壞的影響,而且也貽誤了自己的前程(此員工從行為上屬於偷盜)。
2、希望每位員工能以此為戒,加強自律能力,潔身自好,不要因為一時小利的誘惑而迷失了方向,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嚴重後果,給人生帶來不必要的污點,正因為「常在河邊走」,所以才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提醒自己「就是不濕鞋」。
Ⅳ 發生交通事故後交警處理不當應該怎麼投訴
交通事故交警拖著不處理,可向處理事故的上一級公安機關反映。按交通法規定,交警必須在事故發生後十日內出具事故責任認定書;如果需要檢驗、鑒定的,必須在鑒定結果出來五日後出具事故責任認定書。如果一直拖著不出具事故責任認定書,可以投至上一級公安機關。根據《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規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自現場調查之日起十日內製作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查獲交通肇事車輛和駕駛人後十日內製作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對需要進行檢驗、鑒定的,應當在檢驗、鑒定結論確定之日起五日內製作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交通事故處理工作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1、受理報案。2、現場處理。3、責任認定。4、裁決處罰。5、損害賠償調解。對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及經濟損失的賠償,按照有關規定和賠償標准,根據事故責任劃分相應的賠償比例,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召集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雙方同意達成協議,由事故調解人員製作並發給損害賠償調解書。6、向法院起訴。法律依據:《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四十七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自現場調查之日起十日內製作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查獲交通肇事車輛和駕駛人後十日內製作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對需要進行檢驗、鑒定的,應當在檢驗、鑒定結論確定之日起五日內製作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發生死亡事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在製作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前,召集各方當事人到場,公開調查取得證據。證人要求保密或者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以及個人隱私的證據不得公開。當事人不到場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予以記錄。
Ⅳ 安全事故投訴到安監局為什麼不給回復
這么多人投訴,可能顧不過來,不行就上坊
Ⅵ 交通事故投訴
如果你所說的情況屬實,那確實交警處理失當。
當要認定一宗事故是屬於追尾還是轉彎車專輛沒讓直行車,最屬大的分別就是轉彎車輛在發生碰撞時車輛朝向———用以斷定車輛是否屬於突然轉彎,還有就是雙方車輛碰撞的部位————顯然摩托車撞的是車尾,應以「未與前方車輛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論斷(追尾)。
如果認為交警處理失當,可以向交警支隊執法監督科投訴,或者去人民法院對交警提起民事訴訟。
Ⅶ 交通事故處理人態度不好怎麼投訴
今天在西藏中路南京東路口違章停車翻地圖,交警過來不聽解釋直接開單罰款,沒回話說,看我頭皮答有點翹,喵了一眼前擋,沒貼交強險標志,說扣車,我解釋說保單在家裡,很近,可以馬上打車回去拿,他說不行,必須扣車,老婆上去勸解,他反過來威脅我扣不扣,我火氣很大,你愛扣就扣!
回來後想想火大,投訴到黃埔交警隊,反應幾點。兩個違章我沒話說,確實是存在,前面一個違章沒有任何批評教育不人性化,那後一個違章沒貼交強險標志,反而要選擇性執法了(只要我放個軟檔,結果實在沒壓住火氣),那就扣車吧。交了兩證開單子,我上車打個電話,結果拉我車門不讓我在車里打電話,在車後很多違章車輛就在眼皮底下違章停車,他也不作為。
單子上寫24小時後才能取車,那應該是周六中午1點左右,剛才電話被告知必須周一去拿車,又要多停2天!
氣人啊!
我去投訴交警執法不人性化,有選擇性執法的問題,交警隊指導員回復,交警有工作不到位或者人性化執法不夠的我們會批評教育,沒有處罰結果。
結論是跟交警較勁的結果就是悲劇,大家吸取教訓,該帶的證照都帶上吧,碰上不管態度好不好的都得裝孫子,能少罰點就少罰點!
Ⅷ 如果對交警處理事故不滿意去那個人部門投訴,怎麼投訴
當事人來對道路交通事自故認定有異議的,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送達之日起三日內,向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提出書面復核申請。
法律規定: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五十一條當事人對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有異議的,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送達之日起三日內,向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提出書面復核申請。
復核申請應當載明復核請求及其理由和主要證據。
道路交通事故復核申請書範本
申請人:賈某某,男,漢族,1966年某某月某某日出生,住址:**市某某某號
被申請人:**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
復核請求
一,
二,
事實與理由
一、
二、
三、
此致
**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
申請人:
2014年2月8日
Ⅸ 交通事故處理投訴上哪呢
不少事故的當事人對交警部門的事故認定書不服,認為證據有瑕疵或事實有出入,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急需了解救濟的渠道,以尋求真正的公平合理。
律師提示:
1、對事故認定書不服的,不能提起行政訴訟。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四條「對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的爭議,當事人可以請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調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經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調解,當事人未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生效後不履行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法工辦復字〔2005〕1號《關於交通事故責任認定行為是否屬於具體行政行為,可否納入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意見》「湖南省人大常委會法規工作委員會:你委2004年12月17日(湘人法工函〔2004〕36號)來函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條的規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製作的交通事故認定書,作為處理交通事故案件的證據使用。因此,交通事故責任認定行為不屬於具體行政行為,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如果當事人對交通事故認定書牽連的民事賠償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二○○五年一月五日」。
《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關於處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有關問題的通知》第四條的規定「……當事人對作出的行政處罰不服提起行政訴訟或就損害賠償問題提起民事訴訟的,以及人民法院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時,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公安機關所作出的責任認定、傷殘評定確屬不妥,則不予採信,以人民法院審理認定的案件事實作為定案的依據。」
2、對於交通事故認定書不服的,應該如何處理?
交警部門出具的交通事故認定書,屬於《民事訴訟法》中證據規定的「鑒定結論」,一般具有較高的權威性、科學性和嚴肅性。
如果當事人對於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作出的無法認定交通事故責任的認定書不服,是否可以進行救濟?如果可以救濟,則如何進行救濟?
事故認定書是否採信,則須由法院根據《民事訴訟證據規則》的有關規定對其予以審查判斷,而不是不加審查一概當然認定採納。如果達成調解發生「調解書生效後不履行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交通事故責任書作為證據,在訴訟中人民法院是否採納交通事故認定的意見,需要經過證據審查以後方可以確定。但是,實踐中,需要法官有高度的責任心,否則,交通事故一旦認定,幾乎就只有理論上更改的可能,而這正好是現實!
交通事故認定的法律救濟途徑有二:
A、《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五十一條:「當事人對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有異議的,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送達之日起三日內,向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提出書面復核申請。復核申請應當載明復核請求及其理由和主要證據。」
B、當然,事實上,在實踐操作中,很少會發生上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撤銷交通事故認定書。因此,當事人另外一種救濟手段即是通過向法院訴訟,在訴訟過程中,向法庭提出自己對事故認定書有異議,通過取證、舉證和質證,並闡明理由,盡力推翻同處於證據地位的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由法庭對交通事故認定予以質證後決定是否採信這項證據,並有權決定事故的賠償責任比例。
C、通過信訪程序。依據信訪條例的規定,只有在司法程序進行完畢後,才可以啟動信訪程序。作出交通事故認定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本身並不主動承擔重新認定,而是由上級機關責令重新認定後,予以救濟。司法實務中,法庭一般不會變更或者撤銷事故認定的,而信訪的成本又高,當事人獲得法律救濟的機會非常小、途徑少。有交警發牢騷說「說的好,逃逸找不著,認定聽領導,不請不送清挨宰,是非黑白任擺擺」。
律師提醒:
開物律師集團(鄭州)事務所的戚謙律師認為,如果受害人有充分的理由和證據懷疑交通事故認定書的責任認定,有權利申請復核要求上一級交管部門予以變更或者撤銷。對於復核,以一次為限。
如果對復核結果依然不服,可在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後要求不予採納或拒絕採信。
司法實踐中,即使復核了,也很少對原交通事故認定書做出變更或撤銷決定的。法官一般也以事故認定書作為劃分賠償責任的依據,不予採信的情況不是很多。
還需要注意的是,處理道路交通事故的交通警察,是否已經取得相應等級的處理道路交通事故資格。
情形適用:
A、機動車與非機動車之間無法認定責任的交通事故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規定,「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沒有過錯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根據過錯程度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機動車一方沒有過錯的,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
B、機動車與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情況
如何認定事故賠償?在道路交通法中沒有明確的規定,但是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定,「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賠償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
如果有證據證明一方有過錯,那麼也可以憑合法、有效、充分的證據去推翻交警已經作出的無法認定事故責任的責任認定書。但如果雙方都沒有相應的證據足以證明對方存在過錯的情況下,如何分配責任?道路交通安全法更沒有進一步進行規定,可以根據《民法通則》第四條的規定,由雙方承擔公平責任。
C、非機動車與非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情況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第二項對於「車輛」的定義,是指「機動車和非機動車」,而交通事故的發生只要滿足道路、車輛、當事人一方存在過錯並造成了損害後果的構成要件,即可以構成交通事故。基於此,其同樣適用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民法通則的相關規定。首先,如果任何一方當事人能夠舉證另一方存在過錯的,就可以減輕己方的責任,如果能進一步舉證對方故意造成交通事故的,己方可以不承擔責任。至於雙方都無法證明對方存在過錯的,那麼同樣的,也應當按照公平責任,分擔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
第五十一條規定:當事人對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有異議的,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送達之日起三日內,向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提出書面復核申請。復核申請應當載明復核請求及其理由和主要證據。
第五十二條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收到當事人書面復核申請後五日內,應當作出是否受理決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復核申請不予受理,並書面通知當事人。
(一)任何一方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並經法院受理的;
(二)人民檢察院對交通肇事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的;
(三)適用簡易程序處理的道路交通事故;
(四)車輛在道路以外通行時發生的事故。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受理復核申請的,應當書面通知各方當事人。
第五十三條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自受理復核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對下列內容進行審查,並作出復核結論:
(一)道路交通事故事實是否清楚,證據是否確實充分,適用法律是否正確;
(二)道路交通事故責任劃分是否公正;
(三)道路交通事故調查及認定程序是否合法。
復核原則上採取書面審查的辦法,但是當事人提出要求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認為有必要時,可以召集各方當事人到場,聽取各方當事人的意見。復核審查期間,任何一方當事人就該事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並經法院受理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終止復核。
第五十四條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經審查認為原道路交通事故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確實充分、責任劃分不公正、或者調查及認定違反法定程序的,應當作出復核結論,責令原辦案單位重新調查、認定。
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經審查認為原道路交通事故認定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適用法律正確、責任劃分公正、調查程序合法的,應當作出維持原道路交通事故認定的復核結論。
第五十五條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作出復核結論後,應當召集事故各方當事人,當場宣布復核結論。當事人沒有到場的,應當採取其他法定形式將復核結論送達當事人。
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復核以一次為限。
第五十六條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作出責令重新認定的復核結論後,原辦案單位應當在十日內依照本規定重新調查,重新製作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撤銷原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
重新調查需要檢驗、鑒定的,原辦案單位應當在檢驗、鑒定結論確定之日起五日內,重新製作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撤銷原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
重新製作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的,原辦案單位應當送達各方當事人,並書面報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備案。
第三條交通警察處理道路交通事故,應當取得相應等級的處理道路交通事故資格。
Ⅹ 發生交通事故打什麼電話投訴
交通事故撥打 122
按照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道路交通事故,是指車輛在道路上的行駛途中因過錯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失的事件。
構成交通事故應當具備下列要素:
(1)必須是車輛造成的。車輛包括機動車和非機動車,沒有車輛就不能構成交通事故,例如行人與行人在行進中發生碰撞的就不構成交通事故;
(2)是在道路上發生的。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雖在單位管轄范圍但允許社會機動車通行的地方.包括廣場、公共停車場等用於公眾通行的場所;
(3)在運動中發生。是指車輛在行駛或停放過程中發生的事件,若車輛處於完全停止狀態,行人主動去碰撞車輛或乘車人上下車的過程中發生的擠、摔、傷亡的事故,則不屬於交通事故;
(4)有事態發生。是指有碰撞、碾壓、刮擦、翻車、墜車、爆炸、失火等其中的一種現象發生;
(5)造成事態的原因是人為的。是指發生事態是由於事故當事者(肇事者)的過錯或者意外行為所致。如果是由於人無法抗拒的各種自然災害造成,均不屬於交通事故;
(6)必須有損害後果的發生。損害後果僅指直接的損害後果,且是物質損失,包括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
(7)當事人心理狀態是過失或有其他意外因素。若當事人心理狀態處於故意,則不屬於交通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