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專利侵權訴訟中應提供的證據有哪些
專利侵權訴訟中應提供的證據有哪些?在專利侵權訴訟中原告應首先版根據我國民事侵權權法律規范規定的侵權責任的四要件來收集整理證據,同時還應結合專利侵權的特殊性,力爭提交給法院的證據形成一張完整的證據鏈,無懈可擊。作為原告,應提供以下證據:專利侵權訴訟中應提供的證據有哪些?(一)權利證據1. 原告主體資格證明,自然人的為身份證,企事業單位的為營業執照或事業單位登記證;2. 專利權證書,證明專利權授權時的權屬狀況;3. 專利登記薄副本;4. 專利授權公告文本:發明或實用新型的為權利要求書、說明書、摘要及摘要附圖;外觀設計的為公告授權的圖片或照片及簡要說明;5. 專利年費收據:證明專利持續有效;6. 實用新型專利檢索報告。(二)侵權證據1. 書證:通常是公證書;2. 物證:專利權人從市場上購得的侵權產品。(三)損失證據1. 專利實施許可合同;2. 財務審計報告。關於專利侵權訴訟中應提供的證據有哪些?這一問題小編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果有更多關於專利的問題,大家可以繼續關注八戒知識產權,或電話聯系我們。
Ⅱ 專利侵權的法律保護
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後至專利權授予前使用該發明未支付適當使用費的,專利權人要求支付使用費的訴訟時效為二年。專利侵權的法律保護1.專利侵權的訴訟時效根據專利法的規定,侵犯專利權的訴訟時效為二年,自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得知或者應當得知侵權行為之日起計算。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後至專利權授予前使用該發明未支付適當使用費的,專利權人要求支付使用費的訴訟時效為二年,自專利權人得知或者應當得知他人使用其發明之日起計算,但是,專利權人於專利權授予之日前即已得知或者應當得知的,自專利權授予之日起計算。2.專利侵權的法律後果根據專利法及專利法實施細則的規定,侵犯專利權的行為人應當承擔的法律後果包括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刑事責任等。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關於調解的內容。根據相關法規的規定,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應當事人的要求,可以進行調解工作。調解的內容包括2點:①可以就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進行調解;②可以就一些專利糾紛進行調解,具體有:(1)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歸屬糾紛;(2)發明人、設計人資格糾紛;(3)職務發明創造的發明人、設計人的獎勵和報酬糾紛;(4)在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後專利權授予前使用發明而未支付適當費用的糾紛;(5)其他專利糾紛。--對於第(4)項所列的糾紛,當事人請求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調解的,應當在專利權被授予之後提出。。
Ⅲ 如果專利被侵權,如何起訴
因侵權引起糾紛,解決糾紛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雙方當事人自行協商解決。如果協商不成或不願意協商的,則可採取第二種方式,請求當地管理專利工作部門處理。管理專利工作部門認為侵權行為成立的,可以責令侵權人立即停止侵權行為。當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處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侵權人期滿不起訴,又不停止侵權行為的,管理專利工作部門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管理專利工作部門應當事人的請求,可以就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在提起訴訟之前,必要時應當採取證據保全和財產保全措施。根據專利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財產保全的申請人只能是專利權人或利害關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的利害關系人,包括專利實施許可的被許可人,專利財產權的合法繼承人等。在專利實施許可合同的被許可人中,獨占實施許可合同的被許可人可以單獨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排他實施許可合同的被許可人在專利權人不申請的情況下,可以提出申請。(一)申請的程序和步驟。根據民事訴訟法關於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訴前停止侵犯專利權行為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申請人請求停止侵犯專利權行為的申請應當向有專利侵權案件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出。在提出財產保全申請的同時還應當提供相應的財產擔保.(二)申請人提交的相關材料。1.申請狀。申請狀應當載明當事人及其基本情況、申請的具體內容、范圍和理由等事項。申請理由包括有關行為如不及時制止會使申請人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具體說明。2.證據材料。⑴專利權人提出申請的,應當提交證明其專利權真實有效的文件,包括專利權證書、權利要求書、說明書、專利年費交納憑證。提出的申請涉及實用新型專利的,申請人應當提交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出具的檢索報告。⑵利害關系人提出申請的,利害關系人應當提供有關專利實施許可合同以及其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提交備案的證明材料,未經備案的應當提交專利權人的證明,或者證明其享有權利的其他證據。⑶排他實施許可合同的被許可人單獨提出申請的,應當提交專利權人放棄申請的證明材料。⑷專利財產權利的繼承人提出申請的,應當提交已經繼承或者正在繼承的證據材料.上訴幾種申請人除各自提供相關證明、證據材料之外,還均需提供證明被申請人正在實施或者即將實施侵犯其專利權的行為的證據。包括被控侵權產品以及專利技術同被控侵權產品技術特徵對比材料等,使之形成完整的證據鏈。 專利權人或利害關系人有充分證據證明其專利權被侵犯,在採取訴前停止侵犯專利權措施沒有結果的情況下,應及時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在提起訴訟時,應弄清楚專利侵權案件的受案范圍、管轄、訴訟時效等問題。(一)管轄。按照級別管轄:專利糾紛第一審案件,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按照地域管轄:因侵犯專利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侵權行為地包括:1.被控侵犯發明,實用新型專利權的產品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等行為的實施地;2.專利方法使用行為的實施地,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的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等行為的實施地;3.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製造、銷售、進口等行為的實施地;4.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實施地;上訴侵權行為的侵權結果發生地。原告僅對侵權產品製造者提起訴訟,未起訴銷售者,侵權產品製造地與銷售地不一致的,製造地人民法院有管轄權;以製造者與銷售者為共同被告起訴的,銷售地人民法院有管轄權。銷售者是製造者分支機構,原告在銷售地起訴侵權產品製造者製造、銷售行為的,銷售地人民法院有管轄權.(二)訴訟時效。侵犯專利權的訴訟時效為二年,自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知道或應當知道侵權行為之日起計算。權利人超過二年起訴的,如果侵權行為在起訴時仍在持續,在該項專利權有效期內,人民法院應當判決被告停止侵權行為,侵權損害賠償數額應當自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訴之日起向前推算二年計算。(三)專利侵權賠償請求。1.根據專利法第六十條的規定,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的計算有以下幾種方法:第一種方法: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包括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第二種方法: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上訴兩種方法難以確定的,可以採取第三種方法。參照專利許可使用費,根據專利權的類別、侵權人侵權的性質和情節、專利許可使用費的數額、該專利許可的性質、范圍、時間等因素,參照該專利許可使用費的1至3倍合理確定請求賠償數額;沒有專利許可使用費可參照或者專利許可使用費明顯不合理的,可以根據專利權的類別、侵權人侵權的性質和情節等因素,一般可在人民幣5,000元至30萬之間由人民法院確定賠償數額,最多不得超過人民幣50萬元。2.權利人因調查、取證、制止侵權所支付的合理費用計算在請求賠償數額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