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侵權法只保護絕對權

侵權法只保護絕對權

發布時間:2021-08-20 05:52:21

❶ 什麼是傳統的侵權行為什麼是新類型的侵權行為,二者如何界定以及二者的規則原則是什麼

我們可以對這個侵權行為首先下一個定義,這就是:侵權行為就是指行為人由於過錯侵害他人的人身和財產並造成損害,違反法定義務,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 傳統的侵權法 ,保障的對象主要是物權,但是現代侵權法的發展已經突破了這個范圍,就是說侵權的對象不限於物權這個范疇。因為隨著多年來科技的發展等等,知識產權領域發展非常快,。而且知識產權的內容也發展得非常快,這樣知識產權作為侵權的對象,已經越來越普遍。特別是從上個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隨著人格權這個概念的產生和發展,侵權的對象又擴大到人格權的領域。所以下面我想談一下,就是在這個侵權的對象方面或者說侵權法的保障的范圍方面,侵權法的總的發展趨勢。這裡面存這么幾個趨勢我覺得是比較明顯的: 第一個趨勢,就是隨著人格權的擴張,當人格權和物權的保護形成了一種權利沖突的時候,侵權法的一個明顯的價值取向就是應當向對人格權的保護傾斜。這一點,在兩大法系我認為都表現得非常明顯。我可以舉一個很簡單、很重要、很典型的一個美國案例,就是反映了這個侵權法在這個領域發展的趨勢。這個案件就是美國伊那伐州的一個高級法院的一個案件,在這個案件裡面,簡單的案情就是這樣,這個原告他是一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他有一次到這個被告的已經長期沒有使用的小棚子,一個小屋吧,他想到裡面去找一些水喝,結果等他剛剛把這個門推開進入這個屋子裡面,被告就是這個屋子的所有人,正好在這個屋子裡面收拾東西,那麼當他發現原告闖進來以後,沒有做任何的警告,馬上就拿起槍把原告的腿打斷了。那麼開槍打斷以後,被告的理由就是說他為了捍衛自己的物業,捍衛自己的財產不受他人的侵害,他有權自衛。但是原告在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賠償。這個案件引起了很廣泛的爭論。那麼,這個爭論的問題在哪裡?就是一種觀點認為,按照英美法古老的法律有一個規則,就是叫做禁止非法闖入。按照這個規則,就是說,任何人不得非法地侵入他人的物業,否則,所有人有權自衛。有一句古老的諺語叫做,對私人的物業而言呢,「風可以進,雨可以進,但是這個國王不可進」,這是一句古老的諺語,表達了對私人物業神聖不可侵害。那麼,在個人物業受到侵害的情況下,所有人可以採取一切防衛,包括開槍。這些都是合法的。另一觀點認為,盡管原告已經構成了非法侵入,但是,當他進入到這個房間以後,他並沒有對被告的生命構成任何威脅。被告在沒有做任何警示的情況下開槍打傷原告,實際上是以傷害對方的生命健康權來捍衛自己的物業,保護自己的財產。按這種觀點認為,當兩種「法意」現在發生了沖突,一種是原告的生命健康要求受到保護,另一種是被告的私人財產要求受到保護,當這兩種權利受到保護的時候,侵權法應該優先保護的是生命健康柵L所以這個觀點後來被這個法官採納,他在這個判決裡面表述了一段話,後來這段話為美國「侵權法重述」把它這個記載下來,而且直接規定到美國「侵權法重述」裡面。他在這個判決裡面他說,個人財產它必竟是私有的,是屬於個人的,但是人的生命和健康是屬於整個社會的,人的生命的價值高於土地佔有者的一切利益。所以最後判決被告敗訴,賠償造成對原告的傷害的一切損失。這個案件就是體現了現代侵權法的價值取向,這個是叫做「以人為本『』的這樣一種價值取向,這是人格尊嚴、人身價值和人格的完整,他應當並可以說它應當置於財產權更為重要的位置。法律裡面最高的」法義「,這是侵權法發展的第一個趨向。 第二個趨向,就是隨著保護的權利的范圍的擴張,責任形式隨之而多樣化,民事責任形式或者說侵權責任形式越來越豐富。傳統上,侵權法的主要責任形式就是損害賠償。這種損害賠償我們通常把它稱為叫一般的損害賠償。它主要是一種財產的損害賠償,是基於一種等價交換的原則而確定的這樣一種賠償,當你造成了我多少損害那麼就應該以同等的財產來補償,來彌補你給我造成的損害,這樣的話,實際上就形成了一種交易。所以損害賠償它是保護財產的最有效的方法,原因就是在於它是一種體現了公平交易的一種補救方式,但是它這種方式的主要適用的對象是財產權,是物權。當侵權法的保護對象向人格權,向知識產權等權利擴張以後,那麼這個責任形式就完全多樣化了,不僅僅是損害賠償,那麼還包括比如說對名譽權的損害裡面的恢復名譽、停止損害、賠禮道歉、精神損害賠償等。甚至在某一種情況下,我們說賠禮道歉這種形式可能比損害賠償更為有效,對受害人的補償更為有效。受害人可能並不要求你做出多少賠償,而只是希望你向他作出一個道歉,彌補心理上的一種撫慰,一種安慰。特別是,我想介紹在英美法特別在美國最近這幾十年,在侵權法領域出現了比較廣泛的,也比較多地運用的懲罰性賠償。這個懲罰性賠償,它和我們剛才講的一般的賠償的區別,就是表現在:這種賠償它主要是由法官做出的高於一般的財產損失的賠償數額的賠償。那麼這種賠償它針對的是故意的或者說惡意的侵害他人的人身的這種行為,某些情況下它也包括侵害財產,但是主要適用的是故意或者惡意地侵害他人人身這種行為。在很多案例裡面法官說,被告毫不顧及他人的生命、財產,所以應當判罰為懲罰性賠償。這個懲罰性賠償出現有很多人也不理解,說為什麼這樣覺得不可思議。這主要是因為一般損害賠償存在一些缺陷。一般損害賠償完全體現了形式正義的要求,在某些情況下也能體現實質正義的要求。一般的損害賠償是對受害人的損害進行補救的最公正的手段。因為一般損害賠償是反映交易關系的產物,其充分體現了民法的公平和等價有償原則。這就是說,行為人實施一定的不法行為致他人損害,應當根據其造成的實際損失予以賠償。造成多少損害賠償多少損失,從經濟上看實際上就是行為人通過賠償的支出購買其給受害人造成的損害。從這一點上來看,一般的損害賠償實際上一種等價交換的轉換形式,它充分反映了交易中的價值法則。所以,在一般情況下,一般的損害賠償是對受害人進行保護的最公正的方法和最有效的途經。然而,一般的損害賠償畢竟不能夠公正地解決各種民事違反行為所造成的損害糾紛。但畢竟此種規則考慮的只是損害事實的判斷,而沒有考慮到在賠償能力方面因為社會貧富差距所造成的差別。這就使它不能完全兼顧到個別情況下的實質正義。由於在許多情況下,實際損害以金錢價值計算的困難性,法律上對損害賠償的限制以及因貧富的巨大差距導致加害人對其支付的賠償毫不在意,這些都決定了一般的損害賠償在許多情況下不足以彌補受害人的損失,同時也不能完全體現社會的公平和正義。所以,美國的懲罰性賠償制度應運而生,它作為一種彌補一般損害的缺陷、實現實質正義的一種方式、方法,無疑是十分有效的。懲罰性賠償運用得特別多就是像打架,打人這種行為。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就是討論這種案件,比如說打了一拳,受害人到法院去告,法官說就是打了一拳嘛,是吧,好像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不必要到法院來起訴,覺得這好像都不值得。有的出現了,到法院以後,你說你把醫葯費拿出來!醫葯費證明拿出來,那麼醫葯費就是50塊錢,掛號費,打的費,最後就賠償50塊錢。所以被告說如果我早知道就是賠50塊錢的話,我還不如真多打幾耳光。一般的損害賠償的弊病就在這個地方。所以,我們說,一般的損害賠償是公平的,但是在特殊的情況下對一些特殊的案件,可能,它不一定是公平的。這就是民事的現象非常復雜,就在這個地方。所以在例外情況下適用懲罰性賠償這是有它深刻的原因的。而且我覺得這是有它一定的合理性。我也曾經呼籲,就是說我們在一些特殊的案件裡面,考慮是可以應該適用懲罰性賠償。那麼,隨著責任形式的多樣後,這樣,又產生了對侵權法的一個沖擊。這個沖擊是什麼呢?就是傳統的侵權法責任形式就是損害賠償。因此,我們把侵權行為,侵權行為法在民法上又稱為叫侵權損害賠償之債,或者,就叫侵權損害賠償。為什麼大陸法系要把侵權法放在債法裡面,原因就在於它產生的就是一種損害賠償之債。受害人是債權人,加害人是債務人,受害人有權請求債務人賠償損失。因此,它要適用債法的一般規則,但是,因為責任形式多樣化以後,侵權行為產生的不僅僅是一種損害賠償之債,還包括多種責任。這樣,就決定了傳統的民法典,整個大陸法系民法典在侵權法的構建,體系的構建上,現在出現了重大的缺陷。就是說,還是用傳統的債法來包容侵權法,這個已經是不適應侵權法發展的趨勢了。所以,我們正在制定的民法典,絕大多數人的意見認為,我們在這點上一定要突破大陸法的體系,使侵權法從僨法裡面獨立出來,形成一個專門的領域,就是相對於合同法和知識產權法等法律平行的這樣一部重要的法律,我們把它稱為侵權行為法。這可以說是對大陸法體系的一個重大的變革。那麼,其中的原因,就是因為責任形式多樣化了。 第三個發展趨勢,就是這個侵權法保護的人格利益的范圍,發展得非常快,而且擴張得也越來越寬泛。不僅僅是在法律上逐漸確認了有關象名譽、肖像、隱私等等這些人格具體的人格利益,而且現在又出現了所謂一般的人格利益。這個主要在德國法出現的一般人格權。一般人格權,我的理解,實際就是要解決具體人格權在列舉具體的權利方面的不足,實際上要起到一個「底『』條款的作用。因為,比如說我們的民法通則列舉了各項人格權,但是遺漏了很多重要的人格權。比如說最重要的,現代社會最重要一種人格權,非常重要的,這個隱私權,在我們的民法通則裡面就遺漏了。這就是具體人格權的例舉方法必然造成的弊病。那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法律上就是要通過一般人格權這個概念來形成一種底餘款,我們建議我們的侵權法和人格權法應當採用人格尊嚴、人身自由和身體完整,這三句話作為我們一般人格權的定義。任何新的人格利益出現以後,既使他沒有在法律上確認為一種人格權,但是可以用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和身體完整這樣的一般人格權來概括。所以,也為法官對這些人恪利益提供保護,進行保護也提供了依據。這里,我想也特別要強調一下這個隱私權的發展也非常快的。這不僅僅是因為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得侵害隱私的工具和手段也越來越先進而且也變得越來越容易。比如說這個高倍望遠鏡,什麼針孔攝像機,那麼這個什麼透視的照像機,都對個人的身體的隱私等等構成了嚴重的威脅。特別是網路技術的發展造成了通過計算機,通過網格來收集個人的信息,也越來越容易,同時對個人這種隱私的信息的傳播,也會帶來更為嚴重的後果,因為一且這個在網上發布個人的隱私以後,它是向全世界傳播,而且可以無數次地下載,這個侵害後果是非常嚴重的。因此,世界上絕大多數西方國家大多都在制定有關電子商務以及制定有關計算機的這些法律的同時,專門頒布有關法律保護個人的隱私。有人說這個計算機的保護,對網路信息這些法律保護,另一方面或者說他的重要方面就必須要包括對個人隱私的保護,這是不可分割的。有些學者說隱私權可以說是現代社會最重要的一種權利。如果我們說,對政府現在是越來越要求他公開透明,但是對個人,我們是要求越來越保護個人的隱私。這可以說這是現代社會的法律的一個重要的職責。總之,這個侵權法保護的權利范圍盡管擴張了,但是我們都可以說用這個把它和違約行為相區別,仍然我們把它限定在絕對權的范圍。所以我們說侵權行為,首先,我們認為一個定義就是它是侵害財產、人身、知識產權等絕對權的行為。 我們要給侵權行為下得第一個定義是:侵權行為是侵害他人財產權和人身權等絕對權利的行為。需要指出的是,近幾十年來,一些國家的法律確認了引誘違約、第三人侵害債權等制度,開始將第三人對債權的侵害作為侵權行為對待,這是侵權法發展的一個新的趨向。侵權法對債權的保護主要原因在於,就對外效力來說,債權與其他民事權利一樣都具有不可侵害性,如果第三人基於故意和惡意侵害該權利之後,債權人有權獲得法律上的救濟。在第三人故意侵害債權的情況下,第三人與債權人之間已經形成為一種侵權損害賠償關系,因此不能用合同相對性的規則來否定 債權人對第三人所享有的侵權法上的權利。然而,債權畢竟主要受合同法的保護,侵權法只是在例外情況下對其進行保護,因此在法律上不能以例外保護的存在而否認侵權法對絕對權的特別保護。 我們要給侵權法下的第二個定義,就是侵權行為也是一種因故意和重大過失侵害他人的合法利益的行為。現代侵權法為了強化對公民的保護,那麼,這也是現代法制的基礎,這就是保護公民的權利那麼,這個保障的范圍越來越寬泛,它還不僅僅限於對絕對權的保護,還包括了對一些盡管沒有形成為權利、法律上正式確認它是為一種權利,而只要可以在侵權法上能夠提供救濟的各種利益?所以現在兩大法系在我看基本上在這點上總的趨勢完全一致,就是任何一種新的案件出現以後,只要法官認為這種利益是在這種權利盡管或者是利益只要它能夠在民事上,在民法上提供一種補救,或者換句話說能夠找到一種補救措施,那麼,就有可能把它作為侵權對待,把它作為侵權的對象,並且對他進行提供對受害人的這種利益進行保護。除非是不能提供一種救濟,這個就像我們討論報紙上前一段出現的很多案件,實際上,我覺得法官都判決要求賠償,這個實際上我認為是符合了這個趨勢。比如說一家裡的父親去世以後,骨灰盒拿回來了,拿回來以後的話哩,正在開追悼會,全家召集了親朋好友開追悼會,而且也哭得非常的傷心,突然,殯儀館的找來了。說這個骨灰盒拿錯了,什麼原因拿錯,是他們把它拿錯了。那麼,全家就非常地氣憤,就說這個我們在一起開追悼會啊,非常傷心,哭了這么半天,誰也不知道究竟哭的是誰。後來,在法院起訴,要求賠償,但是,這個究竟侵害了什麼權利,說不清楚。實際上是一種合法利益的侵害。再比如像上海出現的那個案件,小兩口剛剛分得一套房子,裝修,請這個裝修公司裝修。那麼,一個裝修工人,不知道什麼原因想不開,在那個裝修的房子裡面上吊自殺了,後來,小兩口就告了裝修公司,要求賠償,原因說自從他上吊自殺後我們就再也不敢進到這個房間去了。造成了損失。但是,究竟侵害了什麼權利啊?侵害了財產權利?他這個房子也沒受到任何損害。侵了人格權啊?健康權啊?好象都沒有受到影響。但是,最後法官還是按侵權做出了賠償

❷ 侵權行為是無效法律行為嗎

一、侵權行為和法律行為的概念:
1、法律行為以意思表示為要素,依照意思表示內容發生法律效果為目的的行為。人們所實施的、能夠發生法律效力、產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為。包括作為和不作為。
2、侵權行為是民事主體違反民事義務,侵害他人合法權益,依法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
二、區別:侵權行為就屬於法律行為中的作為行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權益。侵權行為是違法行為。也就是說侵權行為一定是法律行為。而法律行為的范圍遠遠大於侵權行為,比如說結婚登記是法律行為,但是是合法的法律行為。侵權行為是違法行為。
三、對於侵權的「行為」的認定
生活實踐證明存在兩種侵權:一種主觀無過失侵權, 包括無行為能力人侵權和「好心辦壞事」的侵權; 另一種是過錯侵權, 即有故意或過失的侵權。這兩種侵權對受害人所造成的侵害後果, 從性質上並沒有什麼 兩樣。侵權行為屬於事實行為。「事實行為( realakte) 者, 基於事實之狀態或經過, 法律因其所生之結果, 特付以法律上效力之行為也。」可見, 事實行為並不強調行為人的主觀因素。英國法學家Flemiming就認為, 「不管侵權人主觀是否可受責難, 無辜的受害者都應當獲得賠償。」
可見, 以是否侵害了法律所確認和保護的權益來界定侵權行為的性質, 具有法律和社會實踐的基礎。
總之, 以是否侵害了法律所確認和保護的合法權益為標准, 來界定侵權行為的概念, 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從這一觀念出發, 對屬於法律絕對保護的權益, 只要侵害了這樣的權益, 其行為就應當認定為侵權。對屬於法律相對保護的權益, 只有在符合特定的條件下, 才能認定為侵權。對法律不予確認和保護的客體的侵害, 不認定為侵權。
四、法律行為的成立條件:
①必須是出於人們自覺的作為和不作為。無意識能力的幼年人、瘋癲、白痴,精神病,以及一般人在暴力脅迫下的作為和不作為,都不能被視為法律行為。
②必須是基於當事人的意思而具有外部表現的舉動,單純心理上的活動不產生法律上的後果,如雖有犯罪意思而無犯罪行為的,不能視為犯罪,也不能視為法律行為。
③必須為法律規范所確認、而發生法律上效力的行為。不由法律調整、不發生法律效力的,如通常的社交、戀愛等不是法律行為。

❸ 侵權責任法的歸責原則

侵權責任法的歸責原則有:
過錯責任原則,依據為侵權責任法第6條第1款規定;過錯推定原則,依據侵權責任法第6條第2款;公平責任制原則,依據侵權責任法第24條;無過錯責任原則,依據侵權責任法第7條。

❹ 為什麼侵權行為侵害的都是絕對權嗎

問題問得不是很好,但大致可以理解其意思。
一般的認為,債權具有不可侵性,但是這樣的理論也有反對的觀點,認為違約也是侵權行為。
所以說侵權行為是否侵害的是絕對權,只是一個理論問題,可以有不同的回答。

❺ 絕對權請求權和侵權請求權的區別

在《侵權責任法》中究竟應當如何規定侵權請求權,是重要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其中最需要解決的,就是侵權請求權與絕對權請求權之間的關系如何處理。在《物權法》關於物權請求權與《民法通則》關於侵害財產的侵權請求權的規定中,將兩種請求權全部重合,即《物權法》規定侵害物權,權利人享有返還原物、恢復原狀、排除妨害和損害賠償請求權;《民法通則》第117條規定,侵害財產,權利人享有返還財產、恢復原狀和損害賠償請求權,依據第134條當然也享有排除妨害請求權。那麼,侵權請求權和物權保護請求權之間究竟有何區別,如何能夠區別?多數學者主張,在《侵權責任法》中應當對此進行區分,主要的意見是,將損害賠償規定為侵權請求權,其他的請求權為絕對權請求權,因此,《侵權責任法》實際上就是侵權的損害賠償法。

立法機關沒有拿出符合學者主張的意見,仍然認為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賠償損失;
(七)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八)賠禮道歉。實際上用的還是《民法通則》第134條的規定。因此,侵權請求權與物權請求權以及其他絕對權請求權之間的關系仍然無法釐清。

❻ 侵權責任法保護的權益范圍為什麼不包括"債權"

您好,侵權法保護的民事權益是否包括債權,無論在理論界還是在實踐中,爭議都比回較大。如果保答護債權,在某些情況下會造成侵權責任的無限放大。比如,你撞了一位某酒吧的簽約歌手,某酒吧因為這位歌手的受傷未能履行合同而遭受了重大損失,如果侵權責任法也保護債權,那麼該酒吧的損失也需要你來賠償。這顯然是不公平的。但是,如果你和那個酒吧的老闆是競爭對手,你知道撞到那位歌手該酒吧的損失院超過你需要賠償的錢,於是你故意撞到那位歌手,那麼對該酒吧來說其損失不能得到賠償也是不公平的。
因此,現在也出現了一些認為侵權責任法應當有選擇地保護債權的觀點。比如,四川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王竹博士主編的《侵權責任法一本通》認為:對於故意侵害債權的行為,也可以適用侵權責任一般條款進行救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奚曉明主編的《侵權責任法條文理解與適用》認為:相對權一般不適宜由侵權責任法保護,但是,如果加害人明知他人的相對權存在,仍惡意去侵犯他人權利的,應當承認侵權責任的成立。(也就是我上面舉的第二個例子的情況)
而且在司法考試2010年的考題中,也體現了第三人惡意侵犯債權需要賠償的精神。希望這樣說解答了您的疑惑:)

❼ 侵權責任法有多少種權利列進來了

侵權責任法第二條規定了保護范圍:
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版法承擔侵權責任。權 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對該條的理解,保護的權利是列舉式和概括式相結合的,列舉出來的民事權利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等等18種,當然,侵權責任法保護的權利遠遠不止這些,還有其他的很多,那隻能用概括式了:人生權益和財產權益都包括在內了。

❽ 侵權關系為何為絕對權,而不是相對權。還有絕對權包括哪些,相對權包括哪些

因為社會生活過於復雜,將非絕對權的其他權利都以侵權責任的方式進行專保護會使社會關系極不屬穩定。比如當你的車在路上拋錨導致交通堵塞的時候,可能導致後面的某個人喪失重大商業機會,造成重大損失。如果將這種純粹經濟利益也作為侵權制度保護的對象的話,會極大影響人們對生活的預期,導致社會生活不能正常運轉。
我國規定的絕對權主要是《侵權責任法》第二條第二款中的」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其他權利則非絕對權

❾ 《侵權責任法》首次把公民的何種權利作為獨立的權利加以保護

隱私權。
在我國現行法律中,只有《侵權責任法》第二條講民事權益范圍中包括了隱私權。
根據我國國情及國外有關資料,下列行為可歸入侵犯隱私權范疇:
1、未經公民許可,公開其姓名、肖像、住址、身份證號碼和電話號碼。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壞他人居住安寧。
3、非法跟蹤他人,監視他人住所,安裝竊聽設備,私拍他人私生活鏡頭,窺探他人室內情況。
4、非法刺探他人財產狀況或未經本人允許公布其財產狀況。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記,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內容,以及將他們公開。
6、調查、刺探他人社會關系並非法公諸於眾。
7、干擾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對其進行調查、公布。
8、將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會公布。
9、泄露公民的個人材料或公諸於眾或擴大公開范圍。
10、收集公民不願向社會公開的純屬個人的情況。

❿ 什麼是絕對權

是以義務主體是否特定以及權利的特點所作的分類。絕對權是指無須通過義務人實施一定的行為即可實現並可對抗不特定人的權利,如人身權、物權、知識產權等。由於絕對權的義務主體不特定,故又稱對世權。相對權是必須通過義務人實施一定的行為才能實現並只能對抗特定人的權利,最典型者莫過於債權。由於相對權的義務主體是特定的,故又稱對人權。二者的相對區別在於:
1) 絕對權的義務人不特定;相對權的義務人特定。
2) 絕對權的法律關系中的權利義務不對應,權利人享有權利但無義務,義務人負有義務但不因此而享有權利;在相對權的法律關系中,雙方主體的權利義務具有相對性。
3) 絕對權具有排他性,在遭受侵害時可以針對任何第三人提出主張與提起訴訟;但相對權只能是針對特定人產生效力的權利。
4) 絕對權大多是公開的,故適用權利公示原則,並應當受到侵權法的保護;相對權都是一種不公開的權利,僅在特定當事人之間具有約束力,故不具有公示性,所以債權人一般不得向第三人主張侵權責任。
絕對權受到侵害,其救濟方法首先要考慮恢復原狀,而後才是賠償損失的應用;而對相對權的侵害通常採用損害賠償的補救方式。

閱讀全文

與侵權法只保護絕對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