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處理醫療糾紛,有何法律依據
1、和解所謂和解是沒有第三方介入,雙方當事人自己協商談判,對各自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專利的處分。屬可分是訴訟前或訴訟中和解。如果是訴訟中和解的,應由原告申請撤訴,經法院裁定撤訴後結束訴訟,雙方當事人再達成和解協議。2、調解調解是指在衛生行政機關、第三方法人或自然人,或著在法院的主持下,對當事人之間的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3、訴訟民事訴訟是在案件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與下經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查明事實、適用法律,對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
㈡ 關於醫療糾紛處理方式有哪些
1、和解所謂和解是沒有第三方介入,雙方當事人自己協商談判,對各自訴訟權利內和實體權利的處分。可分是訴容訟前或訴訟中和解。如果是訴訟中和解的,應由原告申請撤訴,經法院裁定撤訴後結束訴訟,雙方當事人再達成和解協議。2、調解調解是指在衛生行政機關、第三方法人或自然人,或著在法院的主持下,對當事人之間的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3、訴訟民事訴訟是在案件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與下經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查明事實、適用法律,對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
㈢ 解決醫療糾紛的基本原則和策略方法
醫療糾紛是一種廣義的概念,它不單是指醫療事故,而是指患者及家屬對醫務人員或醫療機構的服務不滿意、當事人提出追究責任或賠償損失,必須經過行政調解、法律調解或裁決、或醫患雙方協商解決才能了結的醫療糾紛。
1.新形勢下為什麼醫療糾紛發生率越來越高
1.1法制健全了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黨和政府對民生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使廣大的人民群眾越來越懂得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1.2全民文化素養的提高
社會發展很快,全民生活發展水平呈跨越式發展,隨之而來的對各種生活需求、文化需求都提高了,全民都有了法制觀念,他們認為患者或家屬與醫護人員處於同等水平,是同一事物的兩個主體,錯誤的認為「花錢看病就如同商品消費。」
1.3個別媒體的錯誤導向
個別媒體為了突出其新聞的特殊性,不深入調查,他們的盲目性、片面性、傾向性的報道,使醫患關系法雜化、矛盾化、對立化,僅僅根據患者片面之辭而渲染轉載,起到了引導大眾、煽動負面情緒的作用。還有一些患者更是把媒體當工具、籌碼,向醫院施壓,更激化了醫患關系。
1.4醫療體制的改變
隨著經濟的發展,全民醫療保險的改革也越來越深入,覆蓋面越來越大,改變了原來的收費體制,由於醫保政策復雜、規定較多,使參保人員及醫務人員在理解上出現偏差。
1.5利益的驅使
有些個別患者,純粹是為了經濟利益與醫院發生糾紛,醫院為了息事寧人,減少影響,多採取賠償了事。
2.醫療糾紛的危害
2.1名譽受損
由於媒體的導向、家屬的大鬧,在社會上給醫院造成了很大的名譽損害,負面影響極大。
2.2破壞正常秩序
發生糾紛時,很多情況是病人及家屬大鬧醫療機構,圍堵工作人員,甚至出現打砸等活動,嚴重干擾醫院的正常秩序。
2.3嚴重經濟損失
由於醫院的正常工作無法展開,病人不能正常收治,有的贏了官司再賠錢等等使醫院的經濟遭受損失很大。我站為步步高論文發表網,本站刊載大量護理醫學論文範文格式,臨床醫學職稱論文。供廣大論文答辯需要者、評職稱需要者參考。
2.4醫生個人正常生活嚴重影響
如果一名醫生被牽進醫療糾紛當中,他會經歷爭吵、被調查、上法庭、宣判裁定、等候處理,甚至丟掉工作,嚴重影響個人名譽、個人生活、家庭生活等等。
3.醫療糾紛發生的原因
3.1醫療過失:也就是醫療事故(包括醫療責任事故和醫療技術事故)和醫療差錯(嚴重差錯和一般醫療差錯)
3.1.1醫療責任事故:由於醫院管理存在嚴重漏洞,或由於醫務人員嚴重的責任心缺失,直接給患者造成重大人身傷害。
3.1.2醫療技術事故:明知醫療技術水平,仍開展一些高難度操作的醫療行為,或者具備一定的醫療水平,但仍然出現了無法預估的意外。
3.1.3醫療差錯:醫療行為存在不足但不構成醫療事故。
醫療責任事故、醫療技術事故、醫療差錯,都是錯在醫療方,從法律上講是賠償的主體。
3.2非醫療過失:包括醫療意外,醫療並發症及疾病的自然轉歸。這方面是引起糾紛最多的部分。
3.2.1服務意識差:不論掛號、收費,還是取葯窗口及急診都是反映醫院綜合素質,給病人留下第一印象的地方,服務意識的強弱都會在接待病人中表現出來,在實際過程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生、冷、硬、頂的現象,這在病人進院的一剎那就埋下了糾紛的根,病人會帶著不滿的情緒就診、檢查、治療,一旦在診治過程中稍有不如意,就會誘發糾紛的爆發。
3.2.2工作粗心大意不認真:在醫療行為過程中,態度不嚴謹,馬虎大意,漏診漏查,病歷前言不搭後語,而且醫療信息登記錯誤百出。
3.2.3科室間配合不密切:由於科室間互相推諉收治病人,引起病人及家屬強烈不滿誘發糾紛。
3.2.4重要病歷書寫不合格:醫療文書在防止醫療糾紛方面,是唯一能夠作為證據保護醫務人員的資料,應該具有規范、清晰、全面、及時性等特點,因為它上面除有相關醫療信息外,還會有會診記錄、查房記錄、病重記錄、病人及家屬簽字記錄、以及病人及家屬拒絕進行的診治檢查簽字等,是處理糾紛時法院裁決的重要依據。急診病歷由於是實時性的,病人看病後當即就拿病歷離院了,要求更高,更全、更准,一些醫生恰恰相反,粗心、漏項、缺項,字跡潦草,隱患很多。
3.2.5醫務人員言語技巧與糾紛:美好的語言可以減少很多糾紛,可以給病人安慰,減輕痛苦,會很快使病人和醫護人員拉近距離,如:您好、別著急、慢慢說、您放心吧等,讓病人感受到了尊重,否則,病人極易出現不滿情緒。
3.2.6醫務人員配備不足:由於工作人員少,在大搶救及批量傷員搶救時,病人檢查、服務不到位,場面慌亂,也會因此引起病人的不滿。
㈣ 最新醫療糾紛處理程序都有哪些規定
1、和解所謂和復解是沒制有第三方介入,雙方當事人自己協商談判,對各自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的處分。可分是訴訟前或訴訟中和解。如果是訴訟中和解的,應由原告申請撤訴,經法院裁定撤訴後結束訴訟,雙方當事人再達成和解協議。2、調解調解是指在衛生行政機關、第三方法人或自然人,或著在法院的主持下,對當事人之間的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3、訴訟民事訴訟是在案件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與下經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查明事實、適用法律,對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
㈤ 醫療糾紛司法鑒定審查的主要內容及判定原則
國務院頒布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雖然規定了法院可以單獨委託醫學會進行醫療事故鑒定,但沒有規定委託的程序及條件.2003年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參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審理醫療糾紛民事案件的通知》(法20號)也只是原則性的規定為:「二、人民法院在民事審判中,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或者依職權決定進行醫療事故司法鑒定的,交由條例所規定的醫學會組織鑒定。因醫療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其他醫療賠償糾紛需要進行司法鑒定的,按照《人民法院對外委託司法鑒定管理規定》組織鑒定。」而其他法律也沒有對此作出具體規定.
我認為醫療事故鑒定與司法鑒定在訴訟中的性質沒有區別,都屬於證據之一.無論法院委託進行醫療事故鑒定還是司法鑒定,都是為了查明事實而作為證據使用的.因此,法院如果認為在訴訟中需要進行醫療事故鑒定,就可以委託醫學會進行鑒定.如果發生醫療事故,醫療事故的鑒定,就會成為法院進行民事裁定,判決中很重要的依據了。而進一步的,醫療事故的鑒定,主要法律依據如下:
1、《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2、《醫療機構管理條例》
3、《執業醫師法》
4、《護士管理辦法》
5、《葯品管理法》
二、鑒定機關
設區的市級地方醫學會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直接管轄的縣(市)地方醫學會負責組織首次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省、自治區、直轄市地方醫學會負責組織再次鑒定工作。
必要時,中華醫學會可以組織疑難、復雜並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醫療事故爭議的技術鑒定工作。
三、專家的選定
主要學科鑒定專家不得少於二分之一,在需要查明死亡原因及明確傷殘等級時可以抽取法醫。
四、事故鑒定會應注意的問題
1、陳述意見並遞交相應證據
2、充分、完整地回答專家的提問
五、 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重要性
醫療事故鑒定結論是確定醫療糾紛賠償的核心依據,醫療事故鑒定是處理醫療糾紛最重要的環節,絕大部分醫療案件,如果確定為醫療事故或在醫療行為中醫療機構有過錯,患者就能夠獲得賠償,反之患者就很難獲得賠償。對於醫療機構來說,確定為醫療事故的案件,醫療機構不僅要承擔賠償責任,而且要承擔行政責任,對醫院及負有責任的醫務人員都有很大的影響,故醫患雙方都應當高度重視。
六、 醫療事故鑒定的時效
時效為一年,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損害結果發生後一年。如患者死亡的,為死亡後一年內應當提出鑒定申請;如損害結果在多年後發現,自發現後起算一年,但超過20年的法院將不保護,鑒定亦沒有實質意義。
七、 那些當事人和機構可以提出醫療事故技術鑒定?
1) 法院委託;
2) 衛生行政部門移交;
3) 患者本人;
4) 死亡患者的近親屬,順序為:①配偶②子女、父母③兄弟姐妹;
5) 醫療機構
八、 哪些情況下醫學會不予受理醫療事故技術鑒定?
1) 當事人一方直接向醫學會提出鑒定申請的;
2) 醫療事故爭議涉及多個醫療機構,其中一所醫療機構所在地的醫學會已經受理的;
3) 醫療事故爭議已經人民法院調解達成協議或判決的;
4) 當事人已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司法機關委託的除外);
5) 非法行醫造成患者身體健康損害的;
6) 衛生部規定的其他情形。
九、 醫療事故鑒定費用由誰預繳付?
1) 雙方當事人共同委託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由雙方當事人協商預先繳納鑒定費;
2) 衛生行政部門移交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由提出醫療事故爭議處理的當事人預先繳納鑒定費;
3) 衛生行政部門接到醫療機構關於重大醫療過失行為的報告後,對需要移交醫學會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鑒定費由醫療機構支付;
4) 法院首次委託鑒定的,由醫療機構繳付;
5) 對首次鑒定不服,再次申請鑒定的,由申請再次鑒定人繳付;
6) 經鑒定屬於醫療事故的,鑒定費由醫療機構支付;經鑒定不屬於醫療事故的,鑒定費由提出醫療事故爭議處理申請的當事人支付。
十、 患者提起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應當提供的資料
1) 提起鑒定當事人的身份證明
2) 病歷資料:由患者保管門急診病歷的,患者應當提供所有門急診病歷資料;住院患者應當提供就診及出院證明等資料。
十一、 醫療機構應當提供的資料
1) 住院患者的病程記錄、死亡病例討論記錄、疑難病例討論記錄、會診意見、上級醫師查房記錄等病歷資料原件;
2) 住院患者的住院志、體溫單、醫囑單、化驗單(檢驗報告)、醫學影像檢查資料、特殊檢查同意書、手術同意書、手術及麻醉記錄單、病理資料、護理記錄等病歷資料原件;
3) 搶救急危患者,在規定時間內補記的病歷資料原件;
4) 封存保留的輸液、注射用物品和血液、葯物等實物,或者依法具有檢驗資格的檢驗機構對這些物品、實物作出的檢驗報告;
5) 與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有關的其他材料。
十二、 抽取鑒定專家的注意點
1) 涉及死因、傷殘等級鑒定的,並應當從專家庫中隨機抽取法醫參加專家鑒定組;
2) 專家鑒定組成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應當申請其迴避:
① 是醫療事故爭議當事人或者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② 與醫療事故爭議有利害關系的;
③ 與醫療事故爭議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鑒定的。
十三、一方當事人可以有幾人參加鑒定?
不超過3人,律師可以作為代理人參加鑒定。
十四、書面陳述意見的主要內容
提起鑒定的當事人應當向醫學會提交書面陳述意見,該意見重要包括以下內容:
1) 當事人的身份、聯系方式等;
2) 對醫療事件爭議的焦點;
3) 爭議焦點的事實依據;
4) 闡明醫療機構的過失構成醫療事故或醫療過錯,且該醫療過失與損害結果具有因果關系等理由
十五、書面陳述意見的重要性
當事人的書面陳述意見是鑒定專家在鑒定前了解當事人申請鑒定意圖的唯一重要書面材料,對鑒定專家的對醫療事件的初步印象具有重要意義,從而對鑒定結論具有一定的影響,故書面陳述意見是一份非常重要的鑒定文書。
該書面陳述意見書應當包含醫療和法律兩方面的內容分析,要求抓住主要問題,做專業闡述,行文應簡明而扼要,以期既充分表達當事人的意思,又達到影響專家的效果。
十六、醫療事故鑒定會的程序
鑒定由專家鑒定組組長主持,程序如下:
1) 雙方當事人在規定的時間內分別陳述意見和理由,陳述順序先患方,後醫療機構;
2) 專家鑒定組成員根據需要提問,當事人應當如實回答,必要時,可以對患者進行現場醫學檢查;
3) 雙方當事人退場;
4) 專家鑒定組對雙方當事人提供的書面材料、陳述及答辯等進行討論;
5) 經合議,根據半數以上專家鑒定組成員的一致意見形成鑒定結論。
十七、參加鑒定會的重要技巧
1) 當事人要保持低姿態,充分展示弱者的地位,以獲得鑒定專家的同情;
2) 陳述應當針對重點展開,對陳述的內容應當有成分的病歷記載和醫學權威專著作為依據;
3) 針對專家的提問,回答應當恰當而專業,尤其應當實事求是,對不知道的問題不要強詞奪理,以充分尊重專家為最重要的原則。
十八、鑒定結論在多少時間內作出?
醫學會應當自接到雙方當事人提交的有關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材料、書面陳述及答辯之日起45日內組織鑒定並出具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書。
十九、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書的內容
1) 雙方當事人的基本情況及要求;
2) 當事人提交的材料和醫學會的調查材料;
3) 對鑒定過程的說明;
4) 醫療行為是否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
5) 醫療過失行為與人身損害後果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
6) 醫療過失行為在醫療事故損害後果中的責任程度;
7) 醫療事故等級;
8) 對醫療事故患者的醫療護理醫學建議。
經鑒定為醫療事故的,鑒定結論應當包括上款(四)至(八)項內容;經鑒定不屬於醫療事故的,應當在鑒定結論中說明理由。
二十、醫療事故的責任分類
1) 完全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後果完全由醫療過失行為造成;
2) 主要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後果主要由醫療過失行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
3) 次要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後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醫療過失行為起次要作用;
4) 輕微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後果絕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醫療過失行為起輕微作用。
二十一、再次鑒定的提起
1) 提起人為對首次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結論不服的當事人;
2) 時效:自收到首次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書之日起15日內提出;
3) 費用繳付方:一般為提起再次鑒定的當事人支付。
二十二、再次鑒定的提起
對首次鑒定結論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首次鑒定結論之日起15日內提出再次鑒定申請。
二十三、 對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書的審查
1、鑒定書依據的病史資料是否真實、合法。
2、鑒定程序是否違反《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3、鑒定結論是否與本案客觀病史(包括門診病歷、住院志、體溫單、醫囑單、化驗單(檢驗報告)、醫學影像檢查資料、特殊檢查同意書、手術同意書、手術及麻醉記錄單、病理資料、護理記錄以及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病歷資料)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葯物說明書》、《執業醫師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病史書寫規則》、醫學診療、護理規范、常規相抵觸。
二十四、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終止
醫患雙方共同委託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在專家鑒定組作出鑒定結論前,雙方當事人或者一方當事人提出停止鑒定的,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終止。
㈥ 醫療糾紛訴訟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一)醫療糾紛責任追究制度是執行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的核心制度,是良好解決醫療糾紛和醫療事故,尤其是進一步做好防範醫療事故的具體措施。(二)醫療人員有過錯的醫療糾紛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醫療衛生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糾紛。(三)醫療差錯是指在診療活動中,醫務人員雖有失職行為或技術過失,但未給患者造成死亡、殘廢、或組織器官損害導致功能障礙的不良後果。分為嚴重差錯和一般差錯。
㈦ 醫療糾紛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1、嚴格遵守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恪守醫療服務職業道德,改善服務態度,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預防醫療糾紛的發生。醫務人員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是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首要前提,也是衡量一個醫務工作者的起碼標准,所以醫院應該教育醫務人員樹立愛崗敬業的精神和「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深入開展「以病人為中心」的優質服務活動,文明就醫。2、醫療機構應加強質量管理,堵塞漏洞,是預防醫療糾紛的有效措施。要提高醫療質量、對醫療安全有保障、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就要切實保障醫療質量,對影響醫療質量的各個環節進行有效地監控。3、提高病歷及各種醫療文書的書寫質量並加強管理。嚴格依據客觀情況如實記載患者的實際情況,補正病歷時依照法律規定進行標注,保存病歷時安全妥當,對待病歷嚴格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