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投訴地方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
打電話12329人工投訴。
一、住房公積金的提取條件
(一)購買、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
(二)離休、退休的;
(三)完全喪失勞動能力,並與單位終止勞動關系的;
(四)出境定居的;
(五)償還購房貸款本息的;
(六)房租超出家庭工資收入的規定比例的。
(七)與單位終止勞動關系,且戶口遷出本市的;
二、住房公積金的提取要求
(一)非本市戶籍職工與單位終止勞動關系,不在本市就業且離開本市的;
(二)職工享受城鎮最低生活保障的;
(三)職工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並造成生活嚴重困難的;
(四)職工因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發生福建省勞動社保部門規定的特殊病症(參照公積金中心網站的「部門文件」欄目),造成家庭生活嚴重困難的。
(五)依照前款第(二)、(三)、(四)項規定,提取職工住房公積金的,應當同時注銷職工住房公積金賬戶。 職工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的,職工的繼承人、受遺贈人可以提取職工住房公積金賬戶內的存儲余額;無繼承人也無受遺贈人的,職工住房公積金賬戶內的存儲余額納入住房公積金的增值收益。
職工提取住房公積金賬戶內的存儲余額的,所在單位應當予以核實,並出具提取證明。
職工應當持提取證明向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申請提取住房公積金。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3日內作出准予提取或者不準提取的決定,並通知申請人;准予提取的,由受委託銀行辦理支付手續。
2. 買房不能用公積金可以投訴嗎
住建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土資源部聯合印發《關於維護住房公積金繳存職工購房貸款權益的通知》(建金[2017]246號):
《通知》要求,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要加強房地產市場監管。房地產開發企業在銷售商品房時,要提供不拒絕購房人使用住房公積金貸款的書面承諾,並在樓盤銷售現場予以公示。房地產開發企業要認真履行承諾,不得以提高住房銷售價格、減少價格折扣等方式,限制、阻撓、拒絕購房人使用住房公積金貸款,不得要求或變相要求購房人簽署自願放棄住房公積金貸款權利的書面文件。
《通知》提出,要加大聯合懲戒力度。各地住房城鄉建設部門和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要及時查處損害職工住房公積金貸款權益的問題。對限制、阻撓、拒絕職工使用住房公積金貸款購房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和銷售中介機構,要責令整改。對違規情節嚴重、拒不整改的,要公開曝光,同時納入企業徵信系統,依法嚴肅處理。
《通知》明確,繳存職工可通過12345市民熱線、12329住房公積金服務熱線等渠道,投訴舉報房地產開發企業和房屋銷售中介機構拒絕住房公積金貸款問題。根據投訴舉報線索,住房城鄉建設部門和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要快速響應,及時查處。
《通知》要求各地住房城鄉建設部門和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聯合開展拒絕職工使用住房公積金貸款購房問題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房地產開發企業和房屋銷售中介機構違規行為。同時,要求各省、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加強監督檢查工作。
3. 住房公積金怎樣投訴
1、公積金並不是可繳可不繳的,而是法律規定必須給員工繳納的。相關的法律依據是《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第13條、第14條、第15條、第20條,這些條文都明確規定,用人單位在辦理公積金繳存登記、設立公積金賬戶、每月匯繳公積金等事項上,都是「應當辦理」(法律上的「應當」就是「必須、強制」的意思);因此,住房公積金是強制繳納的。
單位如果不依法給職工繳納公積金,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第37條規定「單位不辦理住房公積金繳存登記或者不為本單位職工辦理住房公積金賬戶設立手續的,由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責令限期辦理;逾期不辦理的,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第38條規定:「單位逾期不繳或者少繳住房公積金的,由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責令限期繳存;逾期仍不繳存的,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2. 單位如果不交公積金,該如何維權?
有關公積金的維權途徑與社保或其他勞動爭議有所不同。如果單位不給員工繳納公積金,員工應該去市公積金管理中心及各區縣管理部投訴舉報(聯系方式),而不是到勞動仲裁委提起勞動仲裁;勞動仲裁委對住房公積金的爭議是不予受理的,對於這點要特別注意。
3. 職工提起公積金的維權投訴需提交哪些材料?
需要提交的材料包括:
(1)職工的身份證明,如身份證、戶口簿等;
(2)證明職工與單位之間存在勞動關系的材料,如勞動合同、社保繳納證明等;
(3)證明工資收入的材料,如工資條、銀行工資卡等,以確定公積金的繳納基數。
另外,還需到「上海住房公積金網」的「維權專欄」( http://www.shgjj.com/wswq/ )下載《職工住房公積金投訴登記表》,填妥後連同上面的材料一並提交給公積金管理部門。
4. 住房公積金的基本常識
(1)公積金的月繳存基數為多少?
繳存基數根據職工本人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資確定,工資的項目包括基本工資、獎金、津貼、補貼等收入。
(2)公積金的繳存比例為多少?
2011年度,繳存比例為:單位7%,職工7%。
(3)公積金月繳存額的上、下限為多少?
2011年度,月繳存額的上限為1636元、下限為156元。
(4)公積金的月繳存額的如何計算?
月繳存額=繳存基數×職工繳存比例+繳存基數×單位繳存比例
如,某職工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資為2500元,那麼其2011年每月要繳納的公積金數額為:2600×7%+2600×7%=364元。
5. 非上海戶籍的員工繳存住房公積金的基數、比例和上下限是多少?
非上海戶籍的員工,不論是城鎮戶口、還是農村戶口,其計算口徑與上海市城鎮戶籍的職工均一致。
4. 如何舉報公司不交住房公積金
如果單位不交住房公積金,可以向住房公積金管理委員舉報。
單位不辦理住房公積金繳存登記或者不為本單位職工辦理住房公積金賬戶設立手續的,由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責令限期辦理;逾期不辦理的,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
單位逾期不繳或者少繳住房公積金的,由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責令限期繳存;逾期仍不繳存的,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當單位發生集體繳存以前年度緩繳公積金及應繳未繳的公積金、職工個人漏繳公積金等情況時,需通過補繳方式完成。其中補繳手續如下:
1、單位填寫公積金管理中心統一印製的《公積金補繳書》。
2、單位填寫管理中心統一印製的《公積金補繳清冊》一式兩份,加蓋單位印章。
3、補繳原因需另附說明的,報補繳說明一份,加蓋單位公章。
5. 公司不給員工交住房公積金可以投訴嗎
哪些企業要為員工繳納公積金?
1、機關、事業單位;
2、國有企業,城鎮集體企業,外商投資企業,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城鎮私營企業及其他城鎮企業或經濟組織;
3、民辦非企業單位、社會團體;
4、外國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常駐代表機構;
5、部分城鎮個體工商戶、自由職業人員,可以申請繳存住房公積金。
應繳公積金單位就是不給員工辦公積金怎麼辦?
單位逾期不繳或者漏繳住房公積金的,由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責令限期繳存;逾期仍不繳存的,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單位不辦理住房公積金繳存登記或者不為本單位職工辦理住房公積金賬戶設立手續的,由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責令限期辦理;逾期不辦理的,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6. 如果單位不給交納住房公積金可以投訴嗎
可以。
符合繳存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必須根據住房公積金的相內關法律法規依法繳容納住房公積金。其中,城鎮戶籍職工是強制性的,農村戶籍職工不是強制性的(但是如果單位為其他農村戶籍職工繳納了,就必須給全體農村戶籍職工繳納)。
你可以去單位注冊地或經營地的當地公積金管理中心業務網點就單位違反《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行為進行投訴。也可以通過當地住房公積金網「網上維權」專欄進行維權投訴。
住房公積金熱線電話:12329。
7. 單位沒有交住房公積金應該怎麼投訴
單位沒有交住房公積金可以向當地住房公積金管理部門進行投訴。
根據內《住房公容積金管理條例》第十五條單位錄用職工的,應當自錄用之日起30日內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辦理繳存登記,並持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的審核文件,到受委託銀行辦理職工住房公積金賬戶的設立或者轉移手續。
單位與職工終止勞動關系的,單位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30日內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辦理變更登記,並持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的審核文件,到受委託銀行辦理職工住房公積金賬戶轉移或者封存手續。
(7)公積金可以投訴擴展閱讀:
《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第三十七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單位不辦理住房公積金繳存登記或者不為本單位職工辦理住房公積金賬戶設立手續的,由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責令限期辦理;逾期不辦理的,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八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單位逾期不繳或者少繳住房公積金的,由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責令限期繳存;逾期仍不繳存的,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8. 公積金繳納問題可以向哪個部門投訴
你好,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規定,公司必須給正式員工辦理公積金手回續和繳納公積金。
不給職答工辦理。職工可以憑身份證,戶口本,勞動合同,工資條等證據材料,到本地公積金管理中心投訴。
管理條例37條規定,不給工人繳納公積金,管理中心責令限期繳納,逾期不辦理,處罰單位1萬以上5萬以下。還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望採納,謝謝。
9. 公司總是不按時繳納公積金怎麼投訴
可以直接撥打12329投訴
公積金補繳:
1、單位填寫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統一印製的《住房公積金補繳書》。
2、單位填寫管理中心統一印製的《住房公積金補繳清冊》一式兩份,加蓋單位印章,一份單位留存,一份報管理部。
3、補繳原因需另附說明的,報補繳說明一份,加蓋單位公章。
公積金補繳流程如下:
第一,可以由銀行網點直接辦理的補繳業務;
第二,須經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核準的補繳業務;
第三,核准程序,屬銀行網點直接辦理補繳業務的,經辦人員應嚴格按照業務操作流程辦理。屬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核準的,由管理機構職能科室負責受理。核准程序為:科室經辦人初審,科室負責人復核,報分管主任批准後方可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