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字型大小被侵權我該如何維護自己的品牌
侵犯他人字型大小的侵權行為主要有以下兩種方式:
(1)將他人的字型大小作為自己的字型大小注冊使用。對於那些在同一區域擅自使用他人字型大小作為企業名稱的字型大小的,可以通過司法途徑請求撤銷其企業名稱,並請求損害賠償。但是對於不在同一行政區域將他人字型大小作為作為自己企業名稱的字型大小加以登記的話,就不能用《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來進行保護。因為我國企業名稱(商號)採取的是區域登記注冊制。即:由每個行政區域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作為登記管理機關,負責該區域內的工商企業的注冊登記,全國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只主管、負責全國公司企業的登記注冊工作。只有在登記區域才具有企業名稱和商號的專有使用權。在這種情況下,只能利用《反不正當競爭法》來保護。
(2)將他人字型大小作為商標進行注冊。根據國家工商管理局1999年4月5日發布的《關於解決商標與企業名稱中若干問題的意見》(工商標字[1999]第81號)第四條的規定,商標中的文字和企業名稱中的字型大小相同或者近似,使他人對市場主體及其商品或者服務的來源產生混淆(包括混淆的可能性),從而構成不正當競爭的,應當依法予以制止。該《意見》規定了兩種侵犯商號權的行為方式:
l 將與他人企業名稱中的字型大小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注冊為商標,引起相關公眾對企業名稱所有人與商標注冊人的誤認或者誤解的;
l 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登記為企業名稱中的字型大小,引起相關公眾對商標注冊人與企業名稱所有人的誤認或者誤解的。
根據《關於解決商標與企業名稱中若干問題的意見》的規定,權利人必須自商標注冊之日或者企業名稱登記之日起五年內,以書面形式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或者省級工商行政管理局投訴,並附送其權益被損害的相關證據材料。由工商管理機關負責查處,撤銷其擅自使用的包含權利人字型大小的企業名稱。
⑵ 別人的注冊字型大小和本人的注冊字型大小一樣,是否侵權
內資登記注冊的類型分為:個體戶、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等。前三類都是沒有法人資格的。另外,商行、商貿、貿易、物資,這些字眼在工商查重的時候都是一個意思的,屬於大類,只要有其他銷售類的企業就不能再使用了。公司法在關於字型大小這方面的規定,其中一條就是引起誤解的都不能使用,所以,你申請的字型大小如果包含「朝陽」這個片語的話,又是銷售類的,那是不能通過申請的。
⑶ 企業字型大小使用在前,商標使用在後,構成侵權嗎
商號權和商標權也都是屬於知識產權中的一部分,這個要看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呢回。
如果是單純的在先答使用,並沒有侵害他人已經核准注冊的商標,那就沒有任何問題,可以放心使用,不必擔心。
如果您雖然是在先使用的企業字型大小,並且主營產品也和他人的商標相同,也一直用的企業字型大小做的宣傳,建議您乘早修改,這樣做容易導致公眾誤認,對方要是起訴就涉及到了侵權,或者您使用別的商標,這樣就不會引起沖突。
⑷ 使用別人的注冊商標作為企業字型大小構成侵權嗎
一、商標一經在我國注冊,就受到我國法律的保護。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作為企業的字型大小在相同或者類似商品上突出使用,容易使相關公眾產生誤認的,屬於商標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規定的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行為。所謂的突出使用是指將與注冊商標文字相同或相近似的字型大小從企業名稱中脫離出來,醒目的使用。
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一)項的規定,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作為企業的字型大小使用的行為若構成商標侵權,必須同時滿足下列要件:一是具有使用他人注冊商標的主觀意圖,即知道是他人的注冊商標,而有意在字型大小中進行使用;二是字型大小的文字與注冊商標相同或者類似;三是在相同或者類似商品上突出使用;四是足以產生市場混淆。在司法實踐中,我們一般對是否構成「突出使用」的司法判斷標準是:將與商標權人注冊的商標文字相同或者相近似的字型大小從企業名稱中區分出來,在字體、大小、顏色等方面較該企業名稱的其他文字特別突出醒目地進行使用,讓人在視覺上留下深刻印象,客觀上使得該字型大小起到了某種商業標識的作用。
三、商標權與企業名稱權權利發生沖突的處理原則
根據我國知識產權法律規定的基本精神,在司法實踐中,我們對解決此類權利沖突案件一般遵循如下原則:
1、保護在先權利原則。保護在先權利原則,又稱在先權原則,是指在同一客體上存在多個知識產權發生沖突時,按照權利獲取的先後保護在先取得的權利,而在後權利的設立與行使不能侵犯他人此前已經存在並受法律保護的在先權利。在先權利,是指在申請商標注冊之前他人已合法取得的權利,包括著作權、字型大小權、專利權以及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等。我國《商標法》第9條規定:「申請注冊的商標,不得與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權利相沖突」;第31條同時規定:「申請商標注冊不得損害他人現有的在先權利,也不得以不正當手段搶注他人已經使用並有一定影響的商標」。這是保護在先權利原則確立的法律依據。
2、誠實信用原則。該原則排除了以欺詐、仿冒、引人誤認或誤解等方式利用他人市場信譽與優勢獲取經濟利益的行為,也排除了因惡意仿冒他人的商標而取得權利的合法性。而有關知識產權權利沖突糾紛的發生,往往是由於一方當事人在同業經營中違反誠信原則,攀附他人在先享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業標識所負載的商業信譽,惡意注冊和使用與之相同或近似的標識,從而誤導消費者,達到提升其市場競爭力的不正當目的。因此,必須對此類行為堅決予以制止,以維護公平誠信的市場競爭秩序。
3、禁止混淆原則。在涉及商標侵權權利沖突案件的司法實務中,適用該原則的關鍵是看被告的使用是否構成商業混淆。一般判斷標準是依據被告使用商業標識的地域、時間、使用方式等個案具體情形來綜合認定被告對他人商業標識的使用,是否會使相關公眾產生混淆和錯誤聯想。
⑸ 對涉及老字型大小的商標侵權案,簡單按照商標法規定處理就行了嗎
專家認為,相對於其他商標糾紛而言,老字型大小商標糾紛的內容和行為表現得更為復雜回,權利答主體之間的關系也彼此交雜,不易區分。如果簡單地依照商標法相關規定處理老字型大小商標糾紛,可能會有失偏頗。因此,需要充分考量老字型大小的歷史因素及商標使用的方式、范圍、合理性和正當性,據此作出合理適當的評判。
另外,歷史因素有助於對老字型大小商標糾紛作出合理評判。相對於其他商標糾紛而言,老字型大小商標糾紛的內容和行為表現得更為復雜,權利主體之間的關系也彼此交雜,不易區分。如果簡單地依照商標法相關規定處理老字型大小商標糾紛,可能會有失偏頗,不利於實現對老字型大小商標的真正有效保護。在老字型大小商標糾紛案件中,各方對老字型大小及商標的使用都可能有正當來源。需要考慮老字型大小及商標使用的方式、范圍、合理性和正當性,並根據查明的上述內容作出合理適當的評判。
⑹ 使用他人字型大小侵犯企業名稱權的有關司法
涉及到侵犯企業名稱專用權的法律、法規,主要有:
《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企業名稱登記管理實施辦法》、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貫徹《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有關問題的通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注冊商標、企業名稱與在先權利沖突的民事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馳名商標保護的民事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⑺ 關於侵權的案例
大家都知道復的:
某著名網制絡公司在網游「泡泡堂」紅極一時的時候推出了與之十分相象的「XX堂」游戲,
在網游「跑跑卡丁車」越來越火的時候也模仿製造了自己的「XX飛車」,
在「網路知道」為網路公司獲取了巨大經濟效益的情況下也推出了自己類似的網路咨詢服務
⑻ 和侵權有關的法庭審判
案例1 商標「皇城老媽」與字型大小「皇蓉老媽」之爭
案情: 成都市皇城老媽酒店有限公司(下稱原告)是一家從事餐飲業的企業,並為餐館分別注冊了美術體和圖文組合的「皇城老媽」.被告北京皇蓉老媽火鍋店於2001年從來後,即在其店面外懸掛的大型廣告燈箱上使用了「皇蓉老媽」字型大小,並且突出使用了「皇蓉老媽」四字,其字體與原告的注冊商標「皇城老媽」相同.原告於是以商標侵權為由將被告訴至北京市一中院.被告辯稱,其「皇蓉老媽火鍋店」是依法登記取得的企業名稱,並且與原告的商標既不相同,也不近似,不會引起消費者的混淆,請求法院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法院審理認為,雖然被告所使用的字型大小「皇蓉老媽」與原告的「皇城老媽」不同,但兩者僅僅是一字之差,並且使用的字體相同,所以字型大小與商標相似,足以構成商標法意義上的近似,特別是被告實際在燈箱上使用字型大小時,突出「皇蓉老媽」四字,事實上起到商標的區別商品來源的作用,從而構成商標法意義上的使用.另外,原被告均從事餐飲業,在消費者施加一般的注意力的情況下,容易將二者混淆,因此,認定被告的行為構成商標侵權(此案還同時判定被告的其他行為構成著作權侵權).
啟示:1.在判斷企業名稱是否對商標構成侵權時,要看企業名稱中字型大小的具體使用方式是否是善意的,或者是否是正常的使用.要從字型大小與企業名稱中的其他部分的字體、大小、顏色等等具體使用方式來分析判斷,是否突出使用了字型大小。2.不僅僅將與他人的商標相同的文字作為字型大小突出使用,可能會被制止,而且將與他人的商標近似的文字作為字型大小突出使用,也可能會被制止,如本案的「皇蓉老媽」與「皇城老媽」,以及另一案中的法院認定「中信興業」(字型大小)對「中信」(馳名商標)構成商標侵權
案例2 「FINE TIDE」是否對於「FIDE」構成侵權?
案情簡介:「TIDE」是美國寶潔公司在我國的注冊商標,使用在肥皂、洗滌劑等商品上。注冊人投訴四川某企業在相同商品上使用了「FINE TIDE」商標。商標局認定該企業的使用構成商標侵權。
啟示:(1)「TIDE」是「潮」的含義,「FINE」是好的含義,是用來修飾「TIDE」的,「FINE TIDE」的主體在「TIDE」,應當認定「FINE TIDE」與「TIDE」構成近似,而兩商標又使用在相同的商品上,因此,構成商標侵權行為;(2)「FINE TIDE」還有好過「TIDE」之義,或者是「TIDE」的升級產品,同樣也會造成商品來源的混淆,也應當視為商標侵權行為。
案例3 「HERB」與「HERD」的使用對「HERO」構成侵權嗎?
案情簡介:上海市工商局1992年認定上海市川沙孫橋玉蘭金筆廠生產的鋼筆筆尖上使用的「HERB」與「HERD」商標,侵犯了上海市英雄金筆廠在台筆、筆尖上使用的「HERO」注冊商標。同時,上海市川沙孫橋玉蘭金筆廠還在鋼筆筆尖上使用了「HERO」商標。
啟示:(1)本案當事人的行為屬於《商標法》所述的,未經商標注冊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的行為。(2)判斷商標近似應從外觀、發音、含義幾個方面考察。本案中,兩文字「HERB」與「HERD」均與注冊商標「HERO」相差僅僅一個字母,因此,外形近似。但兩文字「HERB」、「HERD」與「HERO」的發音不近似。在含義上,「HERB」含義為「草本植物」、「香草」,而「HERO」的含義為「英雄」,因此,也完全不同。雖然上述兩商標與注冊商標之間,在發音與含義上均不近似,但考慮到我國國民的英文水平不高,普通消費者可能更多會按字母形狀來識別商標間的差別,特別是考慮到我國漢字是象形文字,公眾比較習慣與用字的形狀區別不同文字。因此,本案的認定是比較公正合理的。同時,可以看出,判斷商標近似,雖然要從形、音、義三個方面考察,但並不要求三個要素都要滿足,才能構成近似,有時一個條件滿足就可以判定為近似。(3)本案中,當事人同時使用他人注冊商標「HERO」也證明其使用「HERB」與「HERD」的行為存在故意的企圖,也為認定近似和構成商標侵權行為提供了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