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侵權行為侵害的對象是

侵權行為侵害的對象是

發布時間:2021-06-25 06:14:33

侵權行為的特徵

單方實施
侵權行為是基於當事人的意思而發生的,且侵權行為所引起的民事法律後果並不是當事人所預期的,因 此,侵權行為屬於事實行為。
民事違法
侵權行為的違法性及時違反法律的規定,為法律所不許,其實質就是違反法律所規定的義務。這里所謂的法定義務。《民法通則》第5條規定、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對於物權、人格權等絕對權而言,任何組織和個人都負有不得侵害的一般義務。這種一般義務是侵權行為所依據的法定義務的主要來源。另外,債權也可以成為侵權行為所侵犯的對象,但在構成要件上,需要更高的門檻。
其次,這里的法定義務還包括法律賦予某些特定主體的特別義務,例如,《侵權責任法》第37條第1款規定,賓館、商場、銀行、車站、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侵權責任法》第38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傷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侵權責任法》第39條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責任。據此,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負有安全保障義務。教育機構對在該機構中學習、生活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負有教育、管理義務。再例如,勞動法規定的有關勞動安全保護義務。如果違反這些法定義務,義務人則可能構成侵權行為。
再次,這里的法定義務也包括侵權法所設定的某些具體作為或者不作為的義務,例如《民法通則》第125條規定,在公共通道上挖坑、修繕時,應當設置明顯的標志。《侵權責任法》第91條第1款規定,在公共場所或者道路上挖坑、秀山安裝地下設施等,這種設定明顯標志的就是一種強制性的作為義務。如果行為人沒有設置明顯標志就違反了作為義務,對他人因此造成的損害應當曾但侵權責任。
加害他人
侵權行為的對象包括民事權利和民事利益。侵權行為所侵害的民事權利包括人身權,物權,繼承權,知 識產權等絕對權,一般不包括債權。除民事權利以外的其他合法利益,也屬於侵權行為法保護的范圍。
應擔責任
侵權行為是一種能夠引起民事法律後果的行為,這種法律後果 就是侵害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② 侵權行為

簡介是民事主體違反民事義務,侵害他人合法的民事權益,依法應承擔民事法律責任的行為。民法通則第106條第2、3款規定: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具有以下特徵: (一)是違法行為 行為的違法性是的前提,給他人造成人身與財產損害的行為應當是違反強制性或禁止性規定的行為。如果雖有損害後果,但行為是合法實施的則不構成。如工商機關工作人員依法銷毀假冒偽劣產品是其履行職責的合法行為,不構成侵權。 (二)的侵害對象是絕對權 侵害的是他人的物權、人身權、知識產權。與債權不同,侵害的權利均是絕對權,其義務主體是不特定的,該權利的實現無須藉助權利人以外的其他人協助。債權作為一種請求權,是相對權,其實現需要他人實施一定的行為。雖然在理論上已出現了將第三人侵害債權的行為納入的觀點,但按照通說及現行立法,債權不能成為的對象。 (三)是行為人有意識的行為 侵權人實施是其自由意識的體現,除了特殊侵權責任外,一般侵權責任都以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為要件,無論行為人出於故意還是過失,其實施的行為均是其意識的自願表達,是受其意願控制的結果。 與犯罪行為具有一定的聯系又存在顯著的區別。與犯罪行為往往會發生競合,如殺人、放火等行為既構成侵權又構成吁巳罪,因而在追究其刑事責任後,並不排斥繼續追究其民事侵權責任。其區別表現在,是對民事主體人身或財產權利的侵害,其後果是對受害人的補救;犯罪行為是對社會秩序與公共利益的侵害,其結果是對行為人實施懲罰。 與違約行為雖然都是民事違法行為,但亦存在顯著區別:其一,違反的是法定義務,違約行為違反的是合同中的約定義務;其二,侵犯的是絕對權,違約行為侵犯的是相對權即債權;其三,的法律責任包括財產責任和非財產責任,違約行為的法律責任僅限於財產責任。

③ 什麼是侵權行為的認定

答:所謂侵權行為,廣義上是指對於他人的財產或者人身損害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狹義上指因為過錯侵害他人的財產或者人身並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

④ 侵害特權的侵權行為是哪些

專利侵權行為是指在專利權有效期限內,行為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又無法律依據,以營利為目的實施他人專利的行為。
它具有以下特徵:
1.侵害的對象是有效的專利。專利侵權必須以存在有效的專利為前提,實施專利授權以前的技術、已經被宣告無效、被專利權人放棄的專利或者專利權期限屆滿的技術,不構成侵權行為。專利法規定了臨時保護制度,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後至專利權授予前,使用該發明的應支付適當的使用費。對於在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後專利權授予前使用發明而未支付適當費用的糾紛,專利權人應當在專利權被授予之後,請求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2.必須有侵害行為,即行為人在客觀上實施了侵害他人專利的行為。
3.以生產經營為目的。非生產經營目的的實施,不構成侵權。
4.違反了法律的規定,即行為人實施專利的行為未經專利權人的許可,又無法律依據。
(二)專利侵權行為的表現形式
專利侵權行為分為直接侵權行為和間接侵權行為兩類。
1.直接侵權行為。這是指直接由行為人實施的侵犯他人專利權的行為。其表現形式包括:
(1)製造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行為;
(2)使用發明、實用新型專利產品的行為;
(3)許諾銷售發明、實用新型專利產品的行為;
(4)銷售發明、實用新型或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行為;
(5)進口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行為;
(6)使用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的行為;
(7)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
為生產經營目的使用或者銷售不知道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製造並售出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能證明其產品合法來源的,仍然屬於侵犯專利權的行為,需要停止侵害但不承擔賠償責任。
《專利法》第11條對專利權的法律效力作了明確規定: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被授予後,除本法另有規定以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
外觀設計專利權被授予後,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銷售、進口其外觀設計專利產品。
根據上述規定,作為專利侵權行為必須有被侵犯的專利權保護客體以及被指控侵權的實施行為。專利侵權行為的認定就是判斷該實施行為是否侵犯了一項已授權並處於專利權有效保護期內的專利保護客體。
由《專利法》第11條的規定可知,構成專利侵權的行為的條件為五項:
1. 該實施行為發生在該項專利權授權以後的專利權有效保護期內。
2. 該實施行為以生產經營為目的。
3. 該實施行為未經專利人許可。
4. 該實施行為是法定禁止的侵害行為。
5. 該實施行為落入該專利權保護范圍。

⑤ 什麼是侵權行為的認定

(1)侵權行為是一種單方實施的事實行為。 侵權行為是基於當事人的意思而發生的,且侵權行為所引起的民事法律後果並不是當事人所預期的,因 此,侵權行為屬於事實行為。
(2)侵權行為是一種民事違法行為。 侵權行為的違法性及時違反法律的規定,為法律所不許,其實質就是違反法律所規定的義務。
(3)侵權行為是加害於他人的行為。 侵權行為的對象包括民事權利和民事利益。侵權行為所侵害的民事權利包括人身權,物權,繼承權,知 識產權等絕對權,一般不包括債權。除民事權利以外的其他合法利益,也屬於侵權行為法保護的范圍。
(4)侵權行為是應承擔侵權責任的根據。侵權行為是一種能夠引起民事法律後果的行為,這種法律後果 就是侵害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⑥ 侵權行為的特徵是怎樣的

侵權行為具有如下特徵:

第一,侵權行為是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並且這種行為要 造成損害。僅有行為而無損害,不構成侵權行為。損害既有金錢 等物質上的損害,也包括人身傷害、死亡,還有精神上的損害。只 有存在損害才能體現出國家、集體或他人的合法財產,或者是他人

的人身權利確實受到侵權行為侵害的事實。

第二,侵權行為是民事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一般包括三 種:一是侵害他人財產權、人身權、知識產權或其他合法權益的行 為,簡稱侵權行為,是由侵權責任法來調整;二是違反
合同
義務的 行為,簡稱違約行為,是由合同法來調整;三是不履行其他民事義 務的行為,即既不屬於侵權又不屬於違約的其他民事違法行為,如 取得不當得利有義務返還而不返還,接受遺贈而又不履行遺囑所 附義務等,目前這些行為由民法通則和其他相關法律調整。

第三,侵權行為的侵害對象是絕對權利。絕對權利是指權利 主體是特定的,而義務主體則是不特定的,權利人無須經義務人實 施一定的行為即可實現自身的權利。物權、人身權、知識產權等都 是絕對權利。由於絕對權的實現不需要他人行為的配合,也並非 基於特定當事人請求基礎上,所以,這類權利一旦受到侵害只能通 過本法請求行為人承擔侵權責任來獲得保護。這就與違約行為侵 害的對象有明顯不同。違約行為侵害的合同債權,是一種相對權, 也就是權利人實現權利必須通過義務人實施一定行為。這種權利 受到侵害就只能依照合同法的規定來請求保護。但是,對於第三 人侵害債權的行為,由於侵權責任法中既沒有明確表示認可,也沒 有明確排除在保護范圍之外,如果在將來的法律修正或者司法解 釋中,明確債權也可以作為侵權責任法的保護對象,其就是侵權行 為侵害對象為絕對權利的一種例外。

第四,除法律規定應當承擔無過錯責任的特殊情形之外,侵權 行為一般是基於過錯而實施的行為。侵權行為一般以行為人主觀 過錯為構成要件。在有些情況下,行為人的行為也造成了損害,但 是行為人主觀上沒有過錯,也不能認定為侵權行為。之所以要把 過錯作為一般侵權行為的必備要件,是因為過錯本身包括了行為 人的主觀狀態的不正當性和應受譴責性。當然,無論是侵權責任 法還是民法通則都規定了一般侵權行為的例外,即在某些場合,即

使不存在過錯,行為人也要對損害後果承擔責任,但這需要以法律 明確規定為前提。法律沒有明確規定,任何機關、個人都不能認定 無過錯的行為人實施的行為是侵權行為,並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

第五,侵權行為產生的責任是法定責任。因侵權行為而要求 行為人承擔的責任是依據侵權責任法或其他特別法律的明確規定 而不是根據當事人的約定而產生的責任。何種行為構成侵權行 為、應當承擔何種相應的法律責任都是由法律規定產生的。這也 與違約行為有質的差異。違約行為在合同有效的前提下產生的, 即違約責任產生於法律支持認可的當事人雙方的約定。

⑦ 侵害配偶權有哪些具體的侵權行為

(一)實施重婚行為侵害配偶權。重婚行為,是有配偶者而與他人結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其結婚的行為,是嚴重的侵害配偶權行為。其中的結婚,即包括法律婚,也包括事實婚。這種行為,在刑法上構成刑事犯罪,在民法上應當構成侵害配偶權的侵權行為,在追究刑事責任的同時,應當追究民事責任,責令加害人承擔精神損害償責任,補償受害人的精神損害。
(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侵害配偶權。有配偶而與他人同居的行為,是指有配偶者與他人在一起共同生活,在一起起居、餐飲,進行性行為,並且持續一定的時間。因為僅僅有一二次在一起短暫的起居、性生活,僅僅是通姦的行為,不能叫做同居。同時,配偶應當因此而引起離婚,或者主要因此而引起離婚。
(三)實施家庭暴力侵害配偶權。實施家庭暴力,侵害的對象不僅僅是配偶的權利,還包括侵害其他家庭成員的合法權利。對配偶實施家庭暴力的行為,可能造成傷害,也可能沒有造成傷害。侵害的客體也不單純是配偶權,同時侵害的還有健康權或者身體權。造成傷害的,侵害的是健康權;沒有造成傷害的,侵害的是身體權。因此,這種侵權行為構成法規競合。由於行為人實施的是一個行為,受害人可以選擇一個訴因起訴。究竟是選擇侵害配偶權起訴,還是選擇侵害健康權(或者身體權)起訴,由加害人自己決定。(四)虐待、遺棄侵害配偶權。虐待配偶侵害配偶權,與實施家庭暴力行為一樣,構成請求權的競合,由當事人選擇訴因起訴。沒有構成責任競合的單純的虐待配偶行為,構成獨立的侵害配偶權的行為。受害人請求加害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法院應當受理,並根據實際情況作出判決。遺棄配偶者,是對配偶一方不盡配偶的扶養、扶助義務,使配偶一方遭受精神上的痛苦。構成遺棄,受害人請求損害賠償的,應當准許。構成虐待或者遺棄的,有的是犯罪行為,有的不視犯罪行為,或者不構成犯罪行為。對此,都可以請求侵害配偶權的損 害賠償責任,不是必須構成遺棄犯罪者才准許請求損害賠償。

⑧ 犯罪客體是指犯罪行為侵害的對象.這句話不對嗎

犯罪客體是犯罪行為侵犯的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而犯罪對象是犯罪行為所直接侵害的人或物。 只要是犯罪就會侵害客體,但犯罪對象不一定受到侵害。如一個小偷偷了一台電視機,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所有權,但作為犯罪對象的電視機卻不一定被損害。 犯罪對象是犯罪客體的物質載體或者主體的承擔者。犯罪對象在不同的場合會表現為不同的犯罪客體。例如:汽車存放在倉庫里時,體現的是財產所有權;當汽車行駛在馬路上時,體現的是公共安全。

⑨ 侵權行為的概念

從民法法系來講,獨立規定侵權法有其獨特的價值。首先從比較法來分析,大陸法系認為侵權是債發生的原因之一,通常寫入債法編。英美法系把侵權法獨立出來,與合同法相對應。比較起來,英美法系的模式更為優越。原因在於英美法系侵權法是開放的,有極強的包容性,所以嚴格責任理論產生於英美法系,這是大陸法系無法比擬的
侵權行為就是指行為人由於過錯侵害他人的人身和財產並造成損害,違反法定義務,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

侵權行為是行為人侵害他人人身和財產的行為。侵權行為,它是侵害他人財產、人身以及知識產權等絕對權的行為。侵權顧名思義就是侵害權利,但是,侵害什麼樣的權利呢? 侵權行為是給他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行為,但並不是說造成他人損害的行為都是侵權行為。任何一種侵權行為在發生以後,受害人要主張侵權損害賠償,則必須要舉證證明行為人侵害了其某種權利或利益,而這種權利和利益應是受到侵權法保護的。侵權行為和違約行為的主要區別就在於侵權行為侵害的是一種絕對權,而違約行為侵害的是一種相對權。所謂絕對權,就是指權利人人他的權利主體,就是這個法律關系的權利主體,它是特定的,但是這個義務主體都是不特定的,而權利人的權利可以對抗一切不特定的人。但是相對權,它只是在特定的當事人之間發生,也就是不僅權利人是特定的,而且義務主體也是特定的,權利人的權利只能對抗特定的義務人。所以,侵權行為的對象主要是絕對權。

閱讀全文

與侵權行為侵害的對象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工作方案 瀏覽:103
法國發明家巴耶爾首創 瀏覽:561
油條機我愛發明 瀏覽:648
北京品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40
著作權共同所有 瀏覽:778
二手途達轉讓 瀏覽:518
馬鞍山市花湖 瀏覽:480
永樂票務投訴 瀏覽:951
龍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186
興國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131
開封計程車投訴電話是多少 瀏覽:101
甘肅省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612
馬鞍山父子身份 瀏覽:192
觀通杭州知識產權 瀏覽:10
認繳資本期限 瀏覽:855
黑龍江企業培訓師證書查詢 瀏覽:16
投資被騙報案有期限嗎 瀏覽:199
江蘇哲力知識產權招聘 瀏覽:186
溫州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54
英樹創造101投票 瀏覽: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