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產品侵權責任中生產者和銷售者的責任和義務
應優先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
第四十二條
由於銷售者的過錯使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財產損害的,銷售者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銷售者不能指明缺陷產品的生產者也不能指明缺陷產品的供貨者的,銷售者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四十三條
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財產損害的,受害人可以向產品的生產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產品的銷售者要求賠償。屬於產品的生產者的責任,產品的銷售者賠償的,產品的銷售者有權向產品的生產者追償。屬於產品的銷售者的責任,產品的生產者賠償的,產品的生產者有權向產品的銷售者追償。
第四十四條
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人身傷害的,侵害人應當賠償醫療費、治療期間的護理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等費用;造成殘疾的,還應當支付殘疾者生活自助具費、生活補助費、殘疾賠償金以及由其扶養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費等費用;造成受害人死亡的,並應當支付喪葬費、死亡賠償金以及由死者生前扶養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費等費用。
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財產損失的,侵害人應當恢復原狀或者折價賠償。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重大損失的,侵害人應當賠償損失。
第四十六條
本法所稱缺陷,是指產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險;產品有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是指不符合該標准。
⑵ 銷售涉及到侵權品牌的產品應受到處罰嗎
有根據,根據《產品質量法》第三章 生產者、銷售者的產品質量責任和義務回
第二節 銷售者的產品質量責任答和義務
第三十三條 銷售者應當建立並執行進貨檢查驗收制度,驗明產品合格證明和其他標識。
第三十四條 銷售者應當採取措施,保持銷售產品的質量。
第三十五條 銷售者不得銷售國家明令淘汰並停止銷售的產品和失效、變質的產品。
第三十六條 銷售者銷售的產品的標識應當符合本法第二十七條的規定。
第三十七條 銷售者不得偽造產地,不得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
第三十八條 銷售者不得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等質量標志。
第三十九條 銷售者銷售產品,不得摻雜、摻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
罰則就不多說了,這在該法上同樣有規定。
綜合上面,經營者也不得銷售侵權產品。
⑶ 銷售專利產品是否侵權
該行為是否侵權行為要根據你的實際情況來判斷。如果你的情況符合專利法第六十三條任意一項,則不視為侵犯專利權。問題是不知道你是否在專利申請日前已經製造相同產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經作好製造、使用的必要准備,並且僅在原有范圍內繼續製造、使用的。
案例:何沛平訴吳縣經濟技術開發研究所實用新型專利侵權糾紛案
http://www.court.gov.cn/popular/200303260094.htm
法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第十一條 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被授予後,除本法另有規定的以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
第六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視為侵犯專利權:
(一)專利權人製造、進口或者經專利權人許可而製造、進口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售出後,使用、許諾銷售或者銷售該產品的;
(二)在專利申請日前已經製造相同產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經作好製造、使用的必要准備,並且僅在原有范圍內繼續製造、使用的;
(三)臨時通過中國領陸、領水、領空的外國運輸工具,依照其所屬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依照互惠原則,為運輸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裝置和設備中使用有關專利的;
(四)專為科學研究和實驗而使用有關專利的。
為生產經營目的使用或者銷售不知道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製造並售出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能證明其產品合法來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原創回答團成員專用標識———————————————
&;原創回答團成員079號:無索不知 為您解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謝謝。
⑷ 銷售侵權產品
國外設計的產品,在中國沒有進行相關注冊,也沒有進行銷售,只是在國內生產,我們現在想拿這個產品在國內銷售,成立另一家公司進行生產和銷售,這樣是否存在侵權?
是國外的一家公司,不是跨國公司,設計完全是國外的。
⑸ 我們生產銷售,他們專利產品中的配件,算不算侵權 謝謝
這要看是否落在他們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之內。
一般來說,只生產銷售配件是不侵回權的。答
但是,如果有證據表明是為了故意侵權,明顯是為了組裝專利產品而進行的生產銷售,也是侵權行為。比如,生產螺栓,這就不能確定是侵權,因為螺栓也可能用於其它產品;如果是生產該專利特定的獨有的配件,就有很大的侵權嫌疑。
⑹ 銷售侵權產品處罰依據
《刑法》第二百一十八條 【銷售侵權復製品罪】以營利為目的,銷售明知是本法第二百一十七條規定的侵權復製品,違法所得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構成特徵
1、侵犯的客體是著作權人的著作權和著作權管理制度。
2、客觀方面表現為以營利為目的,
3、犯罪主體是個人和單位。
4、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即明知是《刑法》第二百一十八條規定的侵權復製品而進行銷售的行為。
例如銷售明知是盜版的文字作品、音像作品、計算機軟體及其他作品。違法所得數額巨大的構成犯罪,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6條之規定,違法所得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屬於巨大。
(6)生產銷售侵權產品擴展閱讀
案例:
1、北京優閱盈創科技有限公司侵犯文字作品著作權案。
2017年4月,根據愛思唯爾等5家境外權利人投訴線索,北京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對北京優閱盈創科技有限公司侵犯文字作品著作權案進行調查。
經查,該公司未經權利人許可,通過其運營的「優閱外文數字圖書館系統」向大學圖書館提供侵權文字作品3萬篇,違法經營額17.76萬元。2017年6月,北京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對其作出沒收違法所得,罰款40萬元的行政處罰。
2、上海智器投資咨詢有限公司侵犯文字作品著作權案。
2016年12月,根據國家版權局移轉案件線索,上海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對上海智器投資咨詢有限公司侵犯文字作品著作權案進行調查。
經查,自2014年11月起,該公司未經權利人許可,將45篇證券研究報告上傳到其租用的伺服器,通過其運營的「匯智贏家網」網站和「匯智贏家」APP向公眾提供,並收取費用,涉案金額累計28萬余元。2017年3月1日,上海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對其作出罰款10萬元的行政處罰。
⑺ 關於產品侵權
請問你做葫蘆娃,是不是做塑料公仔
如果是,基本上是不會侵權的,除非有人回比你先做葫蘆娃的公仔答並且申請了外觀設計保護,有且只有這種情況你才會構成侵權
另外,解釋一下為什麼不侵犯著作權
所謂著作權,只是保護作品及其權利。對作品的范圍,著作權法第3條有明確規定:本法所稱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創作的文學、藝術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技術等作品:
(一)文字作品;
(二)口述作品;
(三)音樂、戲劇、曲藝、舞蹈、雜技藝術作品;
(四)美術、建築作品;
(五)攝影作品;
(六)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
(七)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示意圖等圖形作品和模型作品;
(八)計算機軟體;
(九)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作品
從法條的規定可以看出,葫蘆娃公仔是不受著作權法保護的,因此說侵犯著作權的說法於法無據
綜上,如果你做的葫蘆娃公仔基本是不會侵權的,放心吧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⑻ 生產銷售了一個侵權產品沒有合法來源會判多少錢
首先,「不知道」屬於消極事實,本身不能被直接證明,對於消極事實共認的專普遍舉證屬原則是「肯定者承擔證明,否定者不承擔證明」,因此,應由主張侵權的原告舉證證明銷售者是否「應當知道」。一般而言,如果可以舉證證明銷售者存在以下事實,則屬於「應當知道」。曾經銷售過原告商品,應當對於注冊商標的標識、商品情況、貨源渠道、商品的進貨價格、銷售價格有較為充分的了解,對於侵權商品具有較高的識別、判斷能力。不合理的低價,侵權商品一般以低價手段與正規商品爭搶市場,如銷售者以不合理的低價進貨,則是判斷其「應當知道」的重要考量因素。其次,是否具有合法來源並說明提供者。銷售者是否提供進貨發票、付款憑證及其他證據以證明該商品是通過合法途徑取得的,是否說明該商品的出賣方的姓名、名稱、住所或者提供其他線索,並且能夠被查實。
⑼ 銷售不知道是侵權的專利產品,有什麼後果
根據《專利法》的規定:為生產經營目的使用、許諾銷售或者銷售不知道專是未經專利屬權人許可而製造並售出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能證明其產品合法來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所以,只要是「不知道」並且「來源合法」,就可以免除賠償責任;但此時仍然構成侵權,應承擔停止侵害和消除影響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