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日常生活中的法律案例
(一)陳芳君等與陸伯權返還財禮一案
【案例】:1990年9月,原告陸伯權與被告陳芳君經人介紹相識戀愛。雙方戀愛期間,陸伯權送給陳芳君及其父母財禮若干。後因種種原因,雙方中斷戀愛關系。1992年11月13日,陸伯權向被告戶籍所在地的浙江省慈溪市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令陳芳君及其父母返還所送之財禮。
被告陳芳君、陳學忠、嚴調花在答辯期內,以自己經常居住地在杭州市江干區為理由,向慈溪市人民法院提出管轄權異議,要求將本案移送杭州市江干區人民法院審理。
慈溪市人民法院經審查查明:被告陳芳君、陳學忠、嚴調花於1992年1月9日起暫住杭州市機場路閘弄口新村28弄18號,有杭州市公安局江干分局閘弄口派出所辦理的被告暫住證為據。本院對本案的立案日期為1992年11月13日。
三被告在杭州市江干區連續居住的時間至本院立案時尚不滿一年,因此,不能認定杭州市江干區為被告的經常居住地,被告提出管轄異議的理由不能成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三十八條之規定,慈溪市人民法院於1992年12月5日裁定:
駁回被告陳芳君、陳學忠、嚴調花對本案管轄權提出的異議。
(二)張靜訴俞凌風網路環境中侵犯名譽權糾紛案
【案例】:原告張靜,網名紅顏靜;被告俞凌風,網名華榮道、大躍進,二人各自以虛擬的網名登陸網站參加活動。且在現實生活中通過聚會相互認識,並相互知道網名所對應的人的真實身份,且張靜的紅顏靜的網名及真實身份還被其他網友所知悉。
被告多次在網站的公開討論板塊上發表署名大躍進的文章辱罵紅顏靜,原告在被侵權後也曾在網站上發表過損害被告名譽的文章。後原告起訴被告侵犯其名譽權。
人民法院於2001年7月16日判決:
一、被告俞凌風停止對原告張靜的名譽侵害,並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3日內,在e龍西祠胡同網站上向張靜賠禮道歉,道歉內容須經本院審核。否則,本院將在一家全國性網站上公布判決書,刊登費用由俞凌風負擔。
二、被告俞凌風於判決生效之日起3日內,向原告張靜支付精神損害撫慰金1000元。本案受理費510元,其他訴訟費1200元,由原告張靜負擔460元,被告俞凌風負擔1250元。
(三)消費不忘索證據,維權方能更暢通
【案例】近期王先生在邯鄲市一大型超市購買了步步高牌的DVD機。在使用幾天後,發生讀碟不能的毛病。無奈,他找到步步高的專業指定維修商,維修商經檢查說:這台機器是假機器,不是步步高廠生產的。而後王先生憑發票找到超市,超市說是組裝的。
幾次解決不妥,王先生反映到某新聞媒體,通過媒體的介入。該超市作出了,退還王先生原購機的錢款,並免費為王先生換同型號的真機一台。
② 民事違法行為的典型案例
1、2006年1月19日凌晨4時許,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女教授歐陽潔跳樓身亡。歐陽潔生前曾與中山大學翻譯學院副院長、翻譯研究中心主任王東風簽訂一份翻譯合作協議,由王東風所在的翻譯研究中心為歐陽潔的3本管理學著作進行翻譯。
歐陽潔父母認為,女兒的死,和女兒與王東風的合同糾紛有間接關系。就這份翻譯合同,歐陽潔的父親歐陽周向天河法院起訴王東風違約,要求王東風支付違約金26萬元。昨日,此案在天河法院開庭。王東風稱:他嚴格執行了翻譯合同,歐陽潔的死與他無關。
2006年3月8日,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歐陽潔與中山大學翻譯學院副院長王東風以及中山大學管理學院簽訂三方翻譯合作協議,約定由王東風翻譯歐陽潔的3本管理學著作(《決策管理――理論、方法、技巧與應用》、《國際管理挑戰賽賽前必讀》、《市場預測與決策分析方法》);
3本書合計126萬字。該協議內容十分簡單,未就翻譯質量作出具體約定。僅約定歐陽潔需要支付給王東風3筆費用,合計30萬元。
歐陽周提出,雖然合同中沒有具體約定3本書的翻譯要達到什麼水平,但王東風組織了一批學生翻譯,導致翻譯出的文稿質量不合格,被皮爾遜公司退回。
歐陽周認為,在合同沒有具體約定翻譯質量的情況下,應當參照行業標准。王東風所在的翻譯研究中心只是一個研究機構,不是營利性機構,沒有資質去為管理學專業著作進行翻譯。「如果歐陽潔在這個問題上犯了錯誤,那麼王東風作為專業人士犯了更大的錯誤。」
在沒有資質的前提下,王還組織沒有翻譯資格的學生對該書進行翻譯,直接導致翻譯質量不合格,書稿被退回。此後,歐陽潔為了讓書稿達到出版標准,又出資讓他人翻譯書稿,給她經濟上帶來很大困擾,回老家借錢時曾在家人面前痛哭。
王東風的律師提出,翻譯質量並無問題,而是歐陽潔一直都有資金問題的困擾,到譯稿已經完成時歐陽潔都未能全額付款,至今仍有4萬元未付,如果說違約也是歐陽潔違約。歐陽潔也知道不是由王東風本人翻譯,有一批學生在翻譯書稿。協議並未說明要由王東風本人翻譯。
年過70的歐陽周和陶琪參加了長達3個小時的庭審。陶琪向記者表示,打這個官司並不是為了錢,而是要討個公道。法庭建議雙方調解,王東風的律師表示,如果要補償願意補償1.5萬元,對此,歐陽周表示,如果補償數額太低他不會接受。
2、朱某在工廠浴室撿到蘇某的進口手錶,先說第二天歸還,後來又說自己把手錶弄丟了。蘇某向人民法院起訴,法院判決朱某限期歸還手錶。
我國民法第七十九條規定,拾得遺失物應當歸還失主。
(2)生活中的違約糾紛短篇案例擴展閱讀:
民事違法的主要特徵:
它同其他違法行為相比,有以下特徵:
1、民事違法行為是違反民法規定的作為或不作為義務的行為;
2、某些民事違法行為不要求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如從事高度危險作業造成他人財產或人身損害的,即使行為人主觀上沒有過錯,也同樣構成民事違法行為;
3、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違法行為,本人雖不承擔民事責任,但要由其監護人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4、某些情況下,違反國家民事政策和社會共公利益的行為也可構成民事違法行為。
③ 求校園或生活之中因為一些小事引起糾紛的實例
一如往常,我開始改周記,突然映入眼簾的是一篇書寫不工整、篇幅短小的周記,這是誰的?居然這樣寫周記!翻到封面,不禁愕然,竟是班裡成績優秀的她。不會看錯吧?沒錯,就是她。頓時,一陣怒火竄上心頭。優秀的她怎能如此敷衍了事呢?不能容忍。適逢課代表抱日記,我對他說:「去把她叫來。」可是足足等了一下午,也未見她的蹤影。於是我更生氣,心目中的好學生怎麽會是這樣的呢? 第二天,恰逢語文早讀。走進班裡,環視一周,只見她把周記遞給我,還有一封信。於是我什麼也沒說。終於等到下課,迫不及待地回到辦公室,打開信,頓時明白了。原來由於父母之間的矛盾,令她傷心不已,已經不能讓她心無旁騖地學習。為了應付差事,她寫下了昨天的周記。在信中,她要求老師原諒她,並讓我為她目前所處的境況出主意,因為它已手足無措。我心裡一陣愧疚,於是翻開她的周記,昨天的那篇周記已被她撕掉,代之以一篇書寫工整、內容豐富的周記。欣喜之餘,又不免感到遺憾:她為什麼要撕掉呢?因為在那篇周記的後面,我寫了批語「學習是一件持之以恆的事,不能有絲毫懈怠和敷衍」。課間我問她,她說:「我把那頁周記撕掉,製作成書簽了,這樣它會時時鞭策我。」我一時無語。 每當上課時,我會感覺到一雙更加專注的眼睛;每當改周記時,能感受到一顆更誠摯的心。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瞬間被拉近了。 不經意間,班裡另外一個女孩的周記又吸引了我的注意(她性格內向,寡言少語,學習努力但不見成效),她的這篇周記,更像一篇真情告白,如一條緩緩流淌的河水,向河兩岸的風景傾訴著什麼?因為她是家中的長女,父母對她寄予著很高的期望。但是,盡管她很努力,可是在班裡的成績依舊很差,內心感到焦慮,無助、無奈。因此,老師勸她留級,甚至請來了她的父親,可為了她那點可憐的自尊,她不願意留。於是她寫著,即便老師放棄了她,她也決不氣餒,並要以此為警策,盡力而為,直到老師對她刮目相看。看到這里我在想,作為一個正在努力,而且已經很努力的學生,她既然做到了問心無愧,我們還要苛求她什麼呢?面對老師的態度,她沒有怨恨,而是深深地自責,並准備忍「辱」負重。我該怎樣安慰她呢?顯然,任何安慰都顯得蒼白無力。於是在她的周記後面,我這樣寫著:「文筆特別細膩,尤其擅長抒寫豐富的內心情感,而且非常真摯。希望你能發揮這方面的特長。」我不知道她看到這個留言時作何感受?但我知道,她會更努力的,因為她是一顆被蚌殼包裹著的等待被發現的珍珠。 批改著一篇又一篇學生們的發自內心的周記,我突然發現當語文老師真是我的幸運:因為我可以觸摸到學生們最真實的心,可以聆聽到學生們內心的呼喚,可以感受到學生們最真實的情感世界. 周記,向我打開了一扇門,一扇走進學生心靈的門。
④ 急求一個關於糾紛的趣味法律案例
2005年,潘某從宋某處購買了價值3.2萬元的貨物,但一直未付款。2006年4月23日下午1點多,宋某糾集姜某、張某等人突然來到潘某家裡,強行將潘某架上麵包車,拉到宋某廠內,對潘某拳打腳踢,逼潘某還錢。宋某等人後又將潘某帶到一石料廠里繼續毆打,並讓潘某寫下欠條,逼潘某打電話讓家人備錢,之後又將潘某帶到一預製件廠里,繼續對他進行毆打並催他還錢,可最後錢也沒要到。當晚9點多,宋某等人才將潘某送回村裡。此時,被拘禁、毆打8個小時之久的潘某因腦震盪昏迷在地,幸好被其弟發現,送回家中,才未釀成大禍。2007年1月4日,法院判處宋某有期徒刑6個月,緩刑1年。同時判處宋某以3.2萬元債權充抵對欠債人的民事賠償款,並額外掏出9千元現金賠償給欠債人。
⑤ 合同法違約責任案例
個人認為:1.百貨公司沒有構成違約。因為首先百貨公司按照合同約定的內容在收到貨物後十日內已交付貨款,其次百貨公司拒絕接貨也是正當的,買賣合同中的標的物風險轉移是以交付為依據的,而合同中約定是送貨上門,所以在該貨物進到倉庫之前都為工廠承擔風險。
2.不承擔違約責任。
⑥ 求幾個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競合的案例,簡單就舉例行,不一定要整個案例的謝謝。
1、買賣合同,因產品質量問題造成人身或財產損失。買賣合同違約與侵權的競合。違約是回指未提供合格的產品答。
2、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的過程中發生交通事故或其他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人身傷害。僱傭合同與侵權的競合。
⑦ 合同糾紛的典型案例
今年1月19日凌晨4時許,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女教授歐陽潔跳樓身亡。歐陽潔生前曾與中山大學翻譯學院副院長、翻譯研究中心主任王東風簽訂一份翻譯合作協議,由王東風所在的翻譯研究中心為歐陽潔的3本管理學著作進行翻譯。歐陽潔父母認為,女兒的死,和女兒與王東風的合同糾紛有間接關系。就這份翻譯合同,歐陽潔的父親歐陽周向天河法院起訴王東風違約,要求王東風支付違約金26萬元。昨日,此案在天河法院開庭。王東風稱:他嚴格執行了翻譯合同,歐陽潔的死與他無關。
2006年3月8日,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歐陽潔與中山大學翻譯學院副院長王東風以及中山大學管理學院簽訂三方翻譯合作協議,約定由王東風翻譯歐陽潔的3本管理學著作(《決策管理――理論、方法、技巧與應用》、《國際管理挑戰賽賽前必讀》、《市場預測與決策分析方法》),3本書合計126萬字。該協議內容十分簡單,未就翻譯質量作出具體約定。僅約定歐陽潔需要支付給王東風3筆費用,合計30萬元。
歐陽周提出,雖然合同中沒有具體約定3本書的翻譯要達到什麼水平,但王東風組織了一批學生翻譯,導致翻譯出的文稿質量不合格,被皮爾遜公司退回。
歐陽周認為,在合同沒有具體約定翻譯質量的情況下,應當參照行業標准。王東風所在的翻譯研究中心只是一個研究機構,不是營利性機構,沒有資質去為管理學專業著作進行翻譯。「如果歐陽潔在這個問題上犯了錯誤,那麼王東風作為專業人士犯了更大的錯誤。」在沒有資質的前提下,王還組織沒有翻譯資格的學生對該書進行翻譯,直接導致翻譯質量不合格,書稿被退回。此後,歐陽潔為了讓書稿達到出版標准,又出資讓他人翻譯書稿,給她經濟上帶來很大困擾,回老家借錢時曾在家人面前痛哭。
王東風的律師提出,翻譯質量並無問題,而是歐陽潔一直都有資金問題的困擾,到譯稿已經完成時歐陽潔都未能全額付款,至今仍有4萬元未付,如果說違約也是歐陽潔違約。歐陽潔也知道不是由王東風本人翻譯,有一批學生在翻譯書稿。協議並未說明要由王東風本人翻譯。
年過70的歐陽周和陶琪參加了長達3個小時的庭審。陶琪向記者表示,打這個官司並不是為了錢,而是要討個公道。法庭建議雙方調解,王東風的律師表示,如果要補償願意補償1.5萬元,對此,歐陽周表示,如果補償數額太低他不會接受。
⑧ 一個違約金的案例
違約金有約定從約定,無約定以實際損失為據計算。
至於限量,沒有明確規定,原則上不能超過實際損失太多,如果約定違約金超過實際損失太高,可以申請法院酌情減少。
如果王某向法院提出酌情減少,並且能證明周某的實際損失並不高,與約定的50萬差距較大,一般法院會根據實際損失酌情確定。可能會比實際損失適當高些。
⑨ 日常生活中違反經濟法的案例有哪些詳細一點的例子,最好有法律的分析。
1、「鮑師傅」商標侵權糾紛案
鮑才勝公司成立於2015年5月4日,經營范圍包括餐飲管理、酒店管理、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活動等。2014年9月28日,彭某麗申請注冊了第12484211號「鮑師傅」文字商標,核定使用在「糕點、蛋糕、麵包、餅干」等第30類商品上。2017年3月20日,彭某麗將上述商標依法轉讓給鮑才勝公司,至此鮑才勝公司成為該商標的權利人。
分析:
法院結合在案證據經審理認為,鮑才勝公司系「鮑師傅」注冊商標的商標權人,其注冊商標專用權依法受法律保護。就17899179號注冊商標而言,盡管該商標核定使用商品范圍包含第30類中的麵包,但該注冊商標為圖形商標,不包括任何漢字,緣朵飲品店不能以此主張其有權在麵包、糕點等商品上使用「鮑師傅」文字。
就17899060注冊商標而言,該商標為圖文商標,其核定使用的商品范圍包括第32類的礦泉水、果汁等飲料,並不包含麵包、糕點商品。緣朵飲品店不能以此主張其有權在麵包、糕點等商品上使用「鮑師傅」文字。
就17899096號注冊商標而言,該商標核定使用范圍包括第43類的餐廳、餐館服務,但現有證據表明被告經營的涉案店鋪提供了麵包、糕點等商品的銷售,且麵包、糕點均是事先製作而陳列在櫃的,與通過及時製作加工、應消費者需求製作並提供食品、設施、消費場所的餐飲服務存在本質區別。
因此涉案標識使用范圍與易尚公司授權其使用的第17899096號核定使用的服務項目不一致。綜上,緣朵飲品店未規范使用易尚公司授權的注冊商標,其將涉案標識使用在其銷售的麵包、糕點上的行為落入鮑才勝公司涉案注冊商標權的保護范圍。
據此,蘇州工業園區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判令緣朵飲品店立即停止侵權行為,並賠償鮑才勝公司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支出共計5萬元。
2、消費者權益保護案
近日,准格爾旗消費者協會接到投訴:消費者楊某在薛家灣某農機銷售處購買了一台拖拉機,在使用過程中一直出現高溫情況,幾次找商家處理,但始終解決未果,迫不得已,楊某到消費者協會尋求幫助。
處理結果:
准格爾旗消費者協會工作人員在接到投訴之後,立即聯系楊某了解具體情況,並且針對具體情況聯系商家進行核實,確認楊先生所投訴內容真實無誤,確實是商家商品有問題。經過幾次調解,最後達成一致協議,商家給楊某解決拖拉機高溫問題,如不能解決,商家更換發動機,如還未解決高溫問題,商家同意更換新的拖拉機。
案例解讀: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四條規定:
「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不符合質量要求的,消費者可以依照國家規定、當事人約定退貨,或者要求經營者履行更換、修理等義務。沒有國家規定和當事人約定的,消費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
七日後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條件的,消費者可以及時退貨,不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條件的,可以要求經營者履行更換、修理等義務。依照前款規定進行退貨、更換、修理的,經營者應當承擔運輸等必要費用。」
第四十八條規定: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本法另有規定外,應當依照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承擔民事責任:(一)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的;(二)對消費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的。」
案例中,因商家商品本身存在問題,所以楊某可以依照國家規定,要求商家履行更換、修理等義務。
3、中介敲詐案
2018年4月1日,北京市消費者劉先生通過北京市「我愛我家」在西城區四合上院小區租下了一間房屋。據介紹,該房屋是由我愛我家從原房東處包來後,再租給劉先生的。月租金12000元,雙方簽訂1年合同,「我愛我家」收取了相當於1個月房租的中介費。
一年後,劉先生想續租,但被告知房租上漲至12500元/月。
劉先生對租金上漲的問題也沒有太計較。而在劉先生打算交錢時他發現,費用裡面又多出來12500元!一問才知,「如續租還需再繳納一遍中介費」。劉先生一算,這相當於每月多出1000多元租金。
「我愛我家的做法涉嫌利用格式合同,加重劉先生的義務。」
北京市智舟律師事務所律師韓續認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六條規定:
「經營者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做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費者權利、減輕或者免除經營者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等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不得利用格式條款並藉助技術手段強制交易。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內容的,其內容無效。」
中介市場魚龍混雜,盡管監管部門一直在管理,但是仍然有一些中介機構,未提供居間服務,卻在合同中私自標注「中介服務」,強迫消費者繳納中介費,如遭拒,則採取斷水斷電或者強迫換鎖等威脅手段,情節嚴重的已經屬於是一種假借中介服務為名實施的侵犯被害人財產所有權的敲詐勒索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