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請問房屋糾紛需要訴訟的,是否房屋坐落在哪裡就在哪個人民法院
一般情況下都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轄。你這是彷彿買賣合同糾紛還是與人身有關系或者侵權。如果是一般糾紛就是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轄。
⑵ 如何確定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的管轄法院
您好
只要是關於不動產的糾紛問題就屬於專屬管轄,必須是房產所在地法院管轄,即不動產所在地法院管轄。
望採納
⑶ 這個買賣合同糾紛應該在哪裡的法院起訴
合同違約產生糾紛後選擇到哪裡起訴,可以分成兩大類情況,一種是合同中沒版有約定管轄法院權,這種情況下一般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管轄,如果是保險合同糾紛則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險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如果是因鐵路、公路、水上、航空運輸和聯合運輸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運輸始發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再以合同糾紛涉及的金額大小、影響大小、是否涉外選擇法院的層級進行管轄。另一種情況是在合同中約定了爭議解決的條款,有可能選擇仲裁或者是訴訟,這個時候要特別注意,在爭議解決的條款中只能選擇一種爭議解決方式和唯一的爭議解決機構,在選擇管轄法院時必須選擇符合前述法律規定有管轄權的法院進行管轄。
⑷ 因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應由哪個人民法院管轄
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來必須在房屋所在源地的法院審理。
《民事訴訟法》第三十三條 下列案件,由本條規定的人民法院專屬管轄:
(一)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二)因港口作業中發生糾紛提起的訴訟,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三)因繼承遺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或者主要遺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十八條 民事訴訟法第三十三條第一項規定的不動產糾紛是指因不動產的權利確認、分割、相鄰關系等引起的物權糾紛。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合同糾紛、房屋租賃合同糾紛、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政策性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按照不動產糾紛確定管轄。
不動產已登記的,以不動產登記簿記載的所在地為不動產所在地;不動產未登記的,以不動產實際所在地為不動產所在地。
⑸ 房產糾紛要去哪裡起訴,有哪些訴訟程序
1、房產糾紛到發生爭議的房地產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訴
房地產案件的標的多為不動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34條第一款規定,房地產官司一般都由發生爭議的房地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當事人不能違反這一規定在其他人民法院打房地產官司,當事人在起訴時應注意這一點。2、房產糾紛由民庭受理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1993)37號文件關於「以房地產為標的的買賣、租賃、典當、糾紛應由民庭受理,以房地產標的的開發、建築承包、入股、聯營、代理、居間等民事行為發生的糾紛同樣應由民庭受理」的規定,房地產糾紛案件由人民法院民庭受理。因房地產官司案情相對比較復雜,訴訟標的額比較大,法院民庭在審理房地產官司中通常組成合議庭審理,適用民事訴訟普通程序。
如果是個人,可以到對方的戶籍所在地派出所列印戶籍證明;如果是單位,可以到工商行政管理局列印該單位的基本注冊資料。
2、書寫民事訴訟狀。
訴狀應說明當事人身份情況、訴訟請求、以及事實與理由。為確保判決的順利執行,還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採取財產保全措施。3、提交訴訟狀和證據。
准備就緒後,就向人民法院立案庭提交訴訟狀和證據提起訴訟。案件受理後,人民法院會發出《案件受理通知書》、《證通知書》,並通知交費。如七日內未按照規定交納訴訟費,人民法院將裁定案件按撤訴處理。4、舉證。
立案後,人民法院可能會指定舉證期限,要求在期限內提交全部證據材料,逾期提交的證據則不予質證。5、開庭。
立案後,人民法院會安排開庭日期,並提前通知當事人。開庭時應准時到庭,原告無正當理由遲到的,人民法院會裁定按照撤訴來處理。6、開庭審理。
依次需要經過核實雙方當事人身份、告知當事人訴訟權利及義務、詢問當事人是否申請迴避、始法庭調查、舉證質證、法官詢問、法庭辯論、陳述最後意見、法庭調解和宣判的程序。
⑹ 房產糾紛要找的仲裁機構在哪裡是法院嗎
仲裁機構和法院不是一樣的,找法院就不能找仲裁,找仲裁就不能找法院了,二者擇一
開始弄錯了,法院對不動產有專屬管轄,排他性。
所以還是參照 北京楊文戰律師
⑺ 房產買賣糾紛案屬法院哪個廳管
房產買賣合同糾紛到了法院後你就知道哪個庭管了,
立案庭
會告訴你的(立案後就會知道的,自己可問、可要聯系電話),立案庭把業務下發到業務庭(民事審判庭)後,審判庭會送達開庭傳票的。如果你問的是哪個法院管轄審理的,則到房產所在地法院去立案。
⑻ 您好我想問一下房子買賣合同糾紛,我應該去那裡維權
咨詢律師後委託律師起訴到不動產所在地的基層法院即可。
協商
合同當事人在友好的基礎上,通過相互協商解決糾紛,這是最佳的方式。
調解
合同當事人如果不能協商一致,可以要求有關機構調解如,一方或雙方是國有企業的,可以要求上級機關進行調解。上級機關應在平等的基礎上分清是非進行調解,而不能進行行政干預。當事人還可以要求合同管理機關、仲裁機構、法庭等進行調解。
仲裁
合同當事入協商不成,不願調解的,可根據合同中規定的仲裁條款或雙方在糾紛發生後達成的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訴訟
如果合同中沒有訂立仲裁條款,事後也沒有達成仲裁協議,合同當事人可以將合同糾紛起訴到法院,尋求司法解決。除了上述一般特點之外,有些合同還具有其自願的特點,如涉外合同糾紛,解決時可能會援引外國法律、而不是中國相關的合同方面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