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人身損害賠償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核心提示:人身損害賠償范圍主要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殘疾賠償金、喪葬費、死亡賠償金等。下面,法律快車小編為您詳細介紹關於人身損害賠償的范圍。
⑵ 最新人身損害侵權賠償的原則出自哪部法規
2016年全國人身損害賠償標准:
1、醫療費
醫葯治療費的賠償,一般應以所在地治療醫院的診斷證明和醫葯費、治療費、住院費的單據或病歷、處方認定。必要時,可以委託法醫予以鑒定。
所在地治療醫院,一般是指距離受害人住所或侵權行為發生地較近的醫院。
受害人先後到數個距離基本相等的醫院治療的,一般應認定最先就診醫院的醫療費,但該醫院治療失誤或有其他特殊情況的除外。
應經醫務部門批准而未獲准擅自另找醫院治療的費用,一般不予賠償。
受害人重復檢查同一科目而結果相同的,原則上應僅認定首次的檢查費用,但治療醫院確需再行檢查的除外。如檢查結果不一致,確診之前的檢查費用均應認定。
受害人擅自購買與損害無關的葯品或治療其他疾病的,其費用不予賠償。
受害人確需住院治療或觀察的,其費用應予賠償。但出院通知下達後故意拖延,或治療與損害無關的疾病而延長住院時間的,其延長期間的住院費不予賠償。
受害人進行與損害有關的必要的補救性治療的費用,應予賠償。
在訴訟過程中,治療尚未結束的,除對已經治療的費用賠償外,對尚需繼續治療的費用,經有關醫療機構證明或者經調解雙方達成協議的,可以一次性給付;也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告知受害人在治療結束後另行起訴。
2、誤工費
受害人誤工日期,應當按其實際損害程度、恢復狀況並參照法醫鑒定或者治療醫院出具的證明等認定。
受害人的實際誤工日期少於休假證明的,應以其實際的誤工日期認定;實際誤工日期多於休假證明的,一般應當根據休假證明認定。
受害人確需休養但無休假證明的,可在徵求法醫或治療醫院的意見後酌情處理。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誤工費的賠償應當按照其收入的實際損失計算。
固定收入,包括工資、資金及國家規定的補貼、津貼,但不包括特殊工種的補助費。
獎金,以受害人上一年度本單位人均獎計算,超出獎金稅計征起點的,以計征起點的,以計征起點為限。受害人受害前由於自身原因無獎金收入的,其次獎金不予計算。
受害人無固定收入,或者受害人是承包經營戶或個體工商戶的,其誤工費的賠償,可以參照受害人前一年的平均收入或者當地同行業、同工種、同等勞動力的平均收入酌定。如依法應向稅務機關納稅的,應以稅單為據。
受害人依法從事第二職業的,其實際減少的收入,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是另謀職業的離、退休人員的,其誤工費的賠償可以區別以下情況處理:
(1)符合政策法律規定的,其實際減少的收入應予賠償;
(2)違反政策法律規定的,其賠償要求不予支持。
受害人無勞動收入而要求賠償誤工費的,不予支持。如果受害人是家務勞動的主要承擔者,因受害確實無法從事家務勞動造成其他家庭成員負擔過重的,可酌情予以經濟補償。
受害人的實際收入高於當地居民平均生活費三倍以上的,按照三倍計算。
3、伙食費
住院伙食補助費,按照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出差伙食補助標准(元/天)×住院天數賠償。
4、護理費
受害人受害後的生活自理能力,一般應以法醫的鑒定或者治療醫院出具的證明認定。
受害人生活確實不能自理的,其護理費應予賠償。
護理期限,可以委託法醫鑒定;也可以根據受害人的實際損害程度、恢復狀況並徵求治療醫院的意見後酌定。
護理人員一般設一至二人,但確有必要的除外。
護理人員有收入的,護理費的賠償可以按照本意見關於誤工費的規定計算。
護理人員無收入的,護理費的賠償可以按照當地居民平均生活費標准計算。
5、交通費
受害人到所在地醫院治療或者必須轉院治療的,其本人和必要的護理人員的交通費應予賠償。
交通費的賠償,一般應以公共電(汽)車、火車的硬座、輪船三等以下艙位等的收費標准計算。但傷情危急,交通不便或當地無上述車(船)的除外。
交通費的票據應與就醫次數相符。票據少於就醫次數的,一般可根據實際票據認定;票據多於就醫次數的,應以實際就醫次數認定。
6、住宿費
必須到外地醫院治療的受害人,因醫院無床位或其他原因的限制確需候診且傷情不允許往返家中,或者往返家中的交通費高於住宿費的,其本人和必要的護理人員的住宿費應予賠償。
住宿費的賠償,可以按照當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住宿標准計算,以住宿費的收據為憑。
7、營養費
經法醫鑒定或治療醫院證明,受害人傷情嚴重,確需補充營養食品作為輔助治療的,其費用可以酌情賠償。
營養費的賠償,可以按照當地居民平均生活費標準的百分之四十至六十的比例計算。應賠償的期限,可以委託法醫鑒定,也可以在徵求治療醫院的意見後酌定。
侵害人探視受害失時攜帶的食品,一般應當視為贈與。
8、殘疾賠償金
侵害他人身體致其喪失全部或部分勞動能力的,應當賠償殘疾賠償金。
依照法醫學的鑒定標准,殘疾者喪失勞動能力的程度分為十級,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自定殘之日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殘疾者的誤工費與殘疾賠償金不得重復計算。以殘疾者定殘之月為界,之前由侵害人賠償誤工費,之後由侵害人賠償金。
9、殘疾用具費
因殘疾需要配製補償功能的器具的,應當根據治療醫院的證明或法醫意見,結合使用者的年齡、我國人口平均壽命、器具使用年限等因素,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費用計算賠償數額。
10、喪葬費
喪葬費,一般包括運屍、火化、普通骨灰盒和一期骨灰存放等費用。
喪葬費,按照侵權行為地的喪葬費標准支付。
死者家屬拒不執行有關部門限期殯葬決定而增加的費用,不予賠償。
死者家屬違反有關殯葬的規定,大辦喪事增加的費用,不予賠償。
11、死亡賠償金
因侵權致人死亡的,應當支付死者家屬一定數額的死亡賠償金。
死亡賠償金,按照當地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計算,賠償二十年。死者滿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賠償五年。
12、生活費
依靠受害人實際撫養的人,是指受害人死亡或喪失勞動能力以前實際扶養、贍養、撫養而無其他生活來源的人。
依法應當由受害人撫養的人,在受害人死亡或喪失勞動能力前不需要其實際撫養,而在受害人受害後至人民法院裁決前喪失了生活來源,其要求侵害人支付必要生活費的,應予支持。
受害人至人民法院裁決前出生的子女有權要求侵害人支付必要的生活費。
受害人是唯一撫養人的,侵害人應承擔依靠受害人實際撫養的人的全部的必要生活費;如還有其他撫養人,侵害人應承擔受害人承擔的相應份額。
被撫養人的必要生活費,按照當地居民生活困難補助標准計算。對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撫養到十八周歲。對無勞動能力的人撫養二十年,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年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對其他的被撫養人撫養五年。
13、撫慰金
精神損害撫慰金是因侵害人的侵權行為給受害人造成肉體痛苦或身體傷殘、死亡的同時,給受害人或受害人的近親屬造成精神痛苦和創傷的一種經濟補償方式。精神損害撫慰金的具體數額,由法院根據實際情況酌情判決。
⑶ 人身傷害賠償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⑷ 人身傷害賠償的司法解釋是哪部法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03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99次會議通過)
⑸ 如何計算人身損害賠償中的營養費及法律依據
經法醫鑒定或治療醫院證明,受害人傷情嚴重,確需補充營養食品作為輔助治療的,其費用可以酌情賠償。
營養費的賠償,可以按照當地居民平均生活費標準的百分之四十至六十的比例計算。應賠償的期限,可以委託法醫鑒定,也可以在徵求治療醫院的意見後酌定。
侵害人探視受害失時攜帶的食品,一般應當視為贈與。
24條僅有「營養費根據受害人傷殘情況參照醫療機構的意見確定」,可謂簡單明了,而在這之後面卻包含諸多問題,幾乎可以說沒有一點點的可操作性。
1、「參照醫療機構的意見確定」是否可以認定為是法律委託或賦予醫院的權利,是否每個受害人都手持醫院的營養證明或處方,這營養證明或處方由具有什麼樣的資格的醫務人員出具。這些證明與處方在民事訴訟中屬於什麼性質的證據,如何質證與採信對受訴法院的審判人員都是一個未知數,讓審判人員如何應對。
2、營養品,是肉禽蛋海鮮類、參類、還是保健食品或者補葯。眾所周知,不同的病情,對於食物有作不同的要求,即使同一食品不同的烹制方法其營養也有相當大的差異。醫院出具營養證明與處方是否在其職權或服務范圍之內,從醫患雙方的服務合同關系來看,其出具的意見是否伴隨著必然的不公正性,在訴訟中,營養證明或處方在訴訟質證如何證明其證據的「三性」,一方當事人對其提出異議時,合議庭應當如何處理。如果醫院以無法律依據或醫院規定拒絕出具意見的,《解釋》第24條顯然賦予了醫院和法官的完全的自由裁量權。
喪失勞動能力的人身損害賠償如果需要營養費的話,需要參照醫療機構的意見確定或請法醫作出鑒定。
1、營養費是為了恢復健康而必須的費用,它應包括購買補品費,住院期間適當的湯水費等。在當今日常生活中,人們注重生活品質,廣泛重視營養的補充的前提下,傷者的營養費對應的營養品顯然不是日常生活之必須的營養品,因此對於需要支付營養費的營養品應當的范圍與等級,應由醫療機構的意見作為參考。
2、營養費根據受害人傷殘情況:傷情顯著輕微,不需住院治療的,一般不賠償營養費。受害程度達輕傷以上者,賠償營養費,賠償期限從受害之日起到傷情基本痊癒之日止。
3、參照醫療機構的意見或請法醫作出鑒定確定。醫療機構的意見作為參考是《解釋》規定的前提條件,醫療機構的營養意見應當是以輔助治療的需要為前提的,如果醫療機構沒有出具營養意見,可以推定為不需要輔助治療的營養,不應對營養費進行賠償。
⑹ 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一、法律依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三條規定:「 交通費根據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護人員因就醫或者轉院治療實際發生的費用計算。交通費應當以正式票據為憑;有關憑據應當與就醫地點、時間、人數、次數相符合。 」
二、條文解釋
本條確定了交通費的賠償標准,包含以下三方面內容。
1、交通費是受害人極其必要的陪護人員因就醫,包括陪護人員陪護病人,受害人轉院治療實際發生的費用。強調受害人就醫支出的費用,強調實際發生的費用。
2、賠償義務人賠償交通費以受害人提供的正式票據為支付憑證,沒有正式票據的一律不賠。
3、正式票據 應當與就醫的地點、時間、人數、相吻合。
三、適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1、 交通費一般應當參照侵權行為地的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車旅費標准支付交通費。乘座的交通工具以普通公共汽車為主,特殊情況下可乘座救護車、出租汽車,但應當由受害人說明使用的合理性。乘座火車應當以普通硬座火車為主,特殊情況下需要乘座軟卧、卧鋪的,應當允許,但應當由受害人說明乘座該種交通工具 的合理性。一般情況下,不允許乘座飛機,緊急情況除外,也應由受害人說明乘座的合理性。
2、解釋中的「正式票據」,不應僅理解為正式的稅務發票,汽車票、火車票、船票、出租汽車票均屬於正式票據。3、適用本條時,還應注意正式票據與就醫地點、時間、人數、次數是否吻合,不相符的不能賠償
⑺ 財產侵權的賠償法律依據有哪些
物品損壞賠償的法律依據主要就是侵權責任法的規定。侵權責任法第二條規定了財產權利,第三條規定了侵權責任賠償的依據,第十九條規定了財產損失的賠償數額依據。
侵權責任法法律條文:
第二條
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
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第三條
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第十九條
侵害他人財產的,財產損失按照損失發生時的市場價格或者其他方式計算。
⑻ 侵犯人身權賠償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屬於《國家賠償法》賠償事由的,依照《國家賠償法》的規定處理。屬於《工傷保險條例》調整的勞動關系和工傷保險范圍的按《工傷保險條例》處理。
⑼ 人身損害怎樣賠償,法律依據
一、誤工費(誤工時間×收入狀況)誤工時間: 包括住院治療和出院後的全休時間。出院後仍需休息,不能工作的,根據醫療機構出具的證明或者鑒定機構的鑒定報告確定出院後的誤工時間。受害人構成傷殘持續誤工的,誤工時間可以計算至定殘日(司法鑒定)前一天。收入狀況: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誤工費按照實際減少的收入計算。(訴訟時需要提供工資表證明) 受害人無固定收人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計算; 受害人不能舉證證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人狀況的,可以參照受訴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業上一年度職工的平均工資計算。
二、護理費(護理時間×收入狀況×護理人數)護理時間: 包括住院時間和出院後的護理依賴時間。出院後受害人因殘疾不能恢復生活自理能力的,根據醫療機構出具的證明或者鑒定機構的鑒定報告確定合理的護理期限,但最長不超過20年。
收入狀況:
護理人員有固定收入的,誤工費按照實際減少的收入計算。(訴訟時需要提供工資表證明) 護理人員沒有收入或者僱傭護工的,參照當地護工從事同等級別護理的勞務報酬標准計算。實踐就中一般參照誤工費計算。
護理人數: 原則上為一人,但醫療機構或者鑒定機構有明確意見的,可以參照確定護理人員人數。
三、交通費(正式票據為憑)
四、醫療費(正式票據為憑)
五、住院伙食補助費 參照當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伙食補助標准予以確定。(湖南省,省內:12元/人?天,外省:15元/人?天,經濟特區:20元/人?天。)
六、營養費(湖南省一般為20—30元/天)參照醫療機構的意見確定
七、殘疾輔助器具費 按照民政部門的假肢與矯形康復機構的意見,來確定賠償的殘疾輔助器具費用。一般要求配置國產普通型,根據輔助器具的使用壽命,按照我國人口平均壽命計算,計算到71歲。
八、殘疾賠償金(**% ×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人x 20年) **%指1級傷殘的按100%計算, ii級的減少10%,依此類推。60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1年;75周歲以上的,按5年計算。 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城鎮戶口)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城鎮戶口)標准。
九、死亡賠償金(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或者農村居民純收人x 20年;) 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或者農村居民純收人標准(上年度省統計公報為准)。 60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1歲減少1年;75周歲以上的,按5年計算。
十、被扶養人生活費(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x 20年)。60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1年;75周歲以上的,按5年計算。 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
十一、喪葬費(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6個月)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十二、精神撫慰金。 法律沒有具體規定精神撫慰金的統一標准,各地法院在確定精神撫慰金的數額時有相當大的自由裁量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