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遭投訴例子

遭投訴例子

發布時間:2021-06-21 23:55:36

⑴ 如何處理客戶投訴 典型投訴案例

有效處理客戶(普通)投訴的方法和步驟
1.1接受投訴
客戶投訴處理方法第一步叫做「接受投訴」,要求迅速受理,絕不拖延,這是第一個要素。堅決避免對客戶說「請您等一下」,否則你就是在冒險,因為你並不了解這位客戶的性格,這個投訴對他生活工作帶來多少影響,以及其後客戶會有的反應。
投訴處理的目的不僅僅是避免給企業帶來的麻煩,更重要的是希望通過有效處理投訴,能夠挽回客戶對企業的信任,使企業的口碑得到良好的維護,有更多的「回頭客」,從而化「危機」為「契機」。
1.2平息怨氣
客戶在投訴時,多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具有發泄性質,因此要平息他們的怨氣。在客戶盛怒的情況下當客戶的出氣筒,需要安撫客戶,採取低姿態,承認錯誤,平息怒氣,以讓客戶在理智的情況下,分析解決問題。
1.3澄清問題
需要給客戶一個宣洩不滿和委屈的機會,來分散心裡積壓的不滿情緒,如果放棄這個機會,就不利於投訴最終的處理。用提問題的方法,把投訴由情緒帶入事件。
通過提問題,用開放式的問題引導客戶講述事實,提供資料。當客戶講完整個事情的過程以後,客戶服務人員要用封閉式的問題總結問題的關鍵。例:「您剛才所說的情況是您在石家莊的用戶中有一戶向您反映,雞用料後產蛋率下降了兩個百分點並有少數軟殼蛋和破損蛋出現,是這樣的嗎?」
1.4探討解決,採取行動
探討解決是指投訴怎麼處理?是退,還是換,還是賠償。很多客戶服務人員往往是直接提出解決方案,而未考慮到當客戶失去了選擇的餘地時,他會沒有做上帝的感覺。真正優秀的客戶服務人員是通過兩步來做:第一步是先了解客戶想要的解決方案,客戶服務人員主動提出「您覺得這件事情怎麼處理比較好」?然後第二步,才是提出你的解決方案,迅速對客戶投訴的問題進行有效解決。這樣一來,不管客戶是否已有解決方案的腹案,企業在解決問題時都會居於主動地位。
1.5感謝客戶
感謝客戶是最關鍵的一步,這一步是維護客戶的一個重要手段和技巧。客戶服務人員需要說四句話來表達四種不同的意思:
第一句話是再次為給客戶帶來的不便表示歉意;
第二句話是感謝客戶對於企業的信任和惠顧;
第三句話也是向客戶表謝意,讓我們發現問題知道自己不足;
第四句話是向客戶表決心,讓客戶知道我們會努力改進工作。

⑵ 找今年315中 權利受到侵害的例子

2015年315的主題是:攜手共治暢享消費。所以案例多是消費方面的事情。
1.不法分子利用網路購物詐騙案,人民的財產受到侵害。
2013年5月至8月,黃清河、王增榮、王亮斌、王湖建、趙換平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利用當前流行的網路購物熱潮,抓住消費者貪圖便宜的心理,通過網站發布虛假的服裝、家電等批發信息,並以低價銷售的方式誘使消費者關注,再以提前付款、交保證金等手段騙取消費者多次匯款。河南省襄城縣人民法院2014年10月10日作出刑事判決,判處上述5人的行為均已構成詐騙罪。
案例的意義在於,此案的成功判決向全社會宣誓人民法院對打擊網購詐騙犯罪行為的決心,從而彰顯司法在網購詐騙犯罪中的權威;另一方面為了通過對此案庭審的公開來提醒日益增多的網路消費者要提升自身防範意識,切勿因貪圖便宜而跌入不法分子設置的陷阱。
2.知假買假消費者獲10倍賠償案
2012年12月3日,消費者沈凱在北京永輝商業有限公司豐台馬家堡分公司(以下簡稱「永輝馬家堡分公司」)購買「燕京」牌10度小精品啤酒15瓶,生產日期為2011年12月6日,保質期為360天,共計價值57元。產品均已超過保質期。沈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規定要求10倍賠償,並訴之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法院。
被告永輝商業公司和永輝馬家堡分公司辯稱,原告不是消費者,原告特意買自己認為有問題的商品來訴訟、投訴。原告因過期食品和商品標識起訴的案件達到十幾件。其次,超市是開架銷售,原告購買時就了解商品是否過保質期,即使原告購買超過保質期的商品也是其真實意思表示,買賣合同合法成立,不同意退款。
石景山區人民法院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禁止生產經營超過保質期的食品。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銷售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的賠償金。故判決北京永輝商業有限公司給付沈凱賠償金570元。
被告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北京市一中院經審理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消費者行使權利的次數,主要取決於經營者銷售的食品是否符合法律規定,是否對消費者身體健康構成危害,而不能因消費者多次行使法定權利即否定其消費者的身份或認定為職業行為。
3.汽車銷售欺詐被判三倍賠償案
2013年12月17日,張文利從北京金瑞誠汽車銷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瑞誠公司)購得一輛輕型普通貨車。幾天後張文利在洗車時發現涉案車輛有明顯維修過的痕跡。遂與金瑞誠公司銷售部經理楊某電話聯系要求解決上述問題並做了錄音,錄音中顯示楊某曾說過「因為是我修的,修的肯定看不出來」。由於雙方協商未果,張文利訴至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要求汽車銷售公司退車並3倍賠償。
金瑞誠公司答辯稱,銷售給張某的涉案車輛是新車,未經過維修;涉案車輛是貨車,不屬於生活消費,張某不是消法調整范圍上適格的消費者,不能適用消法。
朝陽法院審理認為,張文利僅以車輛外觀存在部分瑕疵為由認為金瑞誠公司存在欺詐行為、銷售二手車並要求其退貨及三倍賠償損失缺乏合理依據,一審法院不予支持。
張文利不服,上訴至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結合張文利提交的錄音等證據,法院認定,金瑞誠公司明知涉案車輛經過維修而未履行告知義務的行為構成銷售欺詐,故終審判決金瑞誠公司返還張某的購車款,並賠償其三倍的購車損失及保險費損失。
購買涉案車輛與購車者從事的職業沒有必然的關聯性。涉案車輛的注冊信息為非營運。因此可以認定張某購買涉案車輛是為生活需要,張某是符合消法規定的消費者。
4.公司銷售不合格汽車被處罰案
2014年5月21日,海口市工商局接到舉報稱:海口某實業公司、海口某汽車貿易有限公司銷售不合格柴油輕型貨車。經查,兩公司經銷的25輛小貨車裝配的發動機,經鑒定尾氣排放不能達到國IV排放標准,不符合產品質量法規定,屬於違法行為。依據產品質量法的規定,25輛小貨車予以沒收,並處罰款319358元。
2014年5月22日,該局根據實名舉報,發現當事人銷售的載貨車所裝配的發動機的相關配置不符合國IV排放標準的要求,決定沒收載貨車2輛,罰款39150元。
5.冷凍胚胎歸四位老人處置案
沈A與劉B夫妻均是獨生子女,因自身原因無法自然生育,故雙方至醫院施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手術。植入胚胎前二人因車禍死亡。雙方父母均遭受了巨大痛苦,沈A父母與劉B父母就胚胎歸屬發生紛爭,訴之宜興市人民法院。
宜興法院認為,施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手術過程中產生的受精胚胎為含有未來生命特徵的特殊之物,不能像一般之物一樣任意轉讓或繼承,故其不能成為繼承的標的。決定對雙方監管處置胚胎的訴請,法院不予支持。沈A父母不服判決,上訴至無錫中級人民法院。法院經審理認為,冷凍胚胎應歸四位老人處置。

無錫中院從倫理、情感等多方考慮,以確定涉案胚胎的相關權利歸屬。涉案胚胎由雙方父母監管和處置,既合乎人倫,亦可適度減輕其喪子失女之痛楚。
6.

⑶ 急需有關客戶投訴處理案例。 最好是故事,然後再加上處理方案, 麻煩各位幫幫忙

案例分析1
某年中秋節,一家生意很火的酒樓因為定座問題被客人投訴。下午2點,客人用電話預訂了一間ktv包間,約定晚上5點就餐。客人預定後,來了另一批客人 也要這間包間,而且是2桌,服務員自作主張,在沒有與原定客人溝通的情況下,把這間包間定給了後來的客人。結果可想而知,雖然為原定的客人另換一間沒有卡 拉ok的包間,但客人在就餐過程中的不滿情緒一直沒有停息。結帳時,難題來了,客人堅決要求打折,否則不結賬並要投訴到消費者協會。毫無疑問,在這件事 上,酒店是錯誤的,既然有約在先,就不該擅自做主為客人更換包間,酒樓雖然掙加了收入,但前提卻敗壞了客人的情緒,影響是惡劣的。好在酒樓經理意識到這一 點,親自處理,及時解決了這個問題。
客人在與服務員、領班交涉之後找到經理。
客人:你們怎麼可以這樣,太差勁了!你如果說定不了ktv包間,我們也不強求,到處都是飯店,我們非得到你這兒吃嗎?你是經理呀,你看怎麼辦吧!
經理:太對不起了,這件事是我們錯了,剛才,我已經批評下午定包間的服務員了,真對不起。您看這件事怎麼辦好?
客人:怎麼辦好?這么些人的心情全叫你們給攪和了,還能怎麼辦?你知不知道,這頓飯有可能是我們在一起吃的最後一頓飯!
經理:為什麼?
客人:這幾天我們企業就要解體了,以後不知道幾年才能見面呢,最後一頓飯還叫你們給攪和了!喪氣!
經理:對不起,你是什麼單位的?
客人:某某石油器材公司。
經理:石油行業現在很賺錢哪,怎麼還會解體?
客人:一言難盡,誰知道。應該是很賺錢的,領導說去年虧損了很多錢,挺不住了,就解體吧。
經理:以後你准備干點什麼?
客人:還沒考慮呢,再說吧。
經理:我們做酒店的,認識人多,今天認識了,就是朋友,以後有什麼事需要我幫忙的,盡管來找我。也許我能幫上忙。
客人:有事一定過來麻煩你。
經理:聽口音你不是本地人?
客人:不是,是某某地的,你呢,也不是本地的?
經理:我老家離你家不遠。

客人:是嗎?那以後可得好好走動走動,有什麼事常溝通。哎,服務員,結帳!

案例分析2
客服人員:「不好意思,請問有什麼可以幫您」
客戶:你們那裡那個彩鈴的業務是怎麼回事啊,沒有讓你們開通你們就開通了。
客服人員:請問您有沒有收到過我們的電話或者是簡訊呢?
客戶:收到過簡訊。
客服人員:那您有沒有發送88到1861申請開通嗎。
客戶:沒有發。①
客服人員:假如您沒有發送的話呢,我們是不會為您開通的,除非您答應申請開通我們才會為您開通。
客戶:沒有,我有接到一個電話,是一個女生打過來的。
客服人員:接到電話以後呢?當時您有沒有答應呢?②
客戶:我沒有,我只是說我要考慮
客服人員:先生,當時我們是有全程錄音的,如果您不答應的話我們是不會為您開通的,而且這個優惠是可以免費使用一年的。建議你使用一下。
客戶:我要求不要啊。
客服人員:那先生這個業務如果已經捆綁的話呢就不能再取消,必須到07年3月份才可以取消。
客戶:那我……你們這個什麼意思,你們要經過本人的同意了才可以開通嘛。不能採取強制的手段。
客服人員:嗯,那麼先生,當時應該是外呼您同意了以後才幫您開通的。
客戶:沒有!根本是沒有同意啊!①
客服人員:假如說當初先生是出於考慮的狀態,那麼先生既然不用收費,不妨試用一下啊。②
客戶:什麼啊,什麼不用收費啊。
客服人員:這個彩鈴功能呢,您是從四月份開始使用的,將捆綁到三月份,我們呢將從五月份開始,在每個月一號返還5塊錢,抵扣您彩鈴的費用。一共是60塊錢,等於說您使用這一年的彩鈴都不需要扣您的費用。
客戶:那怎麼現在扣了錢呢?
客服人員:費用呢是每個月都扣,但是呢我們是每個月返還給您的。就是說每個月都會贈送5塊錢給您,用來抵扣這個彩鈴的費用的,等於您是免費體驗一年。您還可以根據您的喜歡,隨意更換您的彩鈴歌曲。
客戶:我倒是有些不相信。
客服人員:是真的先生,您可以在每個月的1號的時候留意一下您話費的情況。
客戶:那可不可以取消捏?
客服人員:既然已經捆綁了呢,就不能再取消,捆綁到07年的3月份。
客戶:我是我是真的沒有讓你們……
客服人員:因為現在開通彩鈴的客戶呢都是比較多的,先生不妨嘗試一下這個業務啊,而且保證是免費的,即使每個月扣,但我們每個月都會贈送5塊錢給您用來抵扣這個這個費用,完全不需要您自費的。③
客戶:你是說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客服人員:您這個是從4月份開始的。
客戶:4月份?
客服人員:對。一直到07年3月份
客戶:那以前你發來的是怎麼樣子的,要一年以後才能有……
客服人員:不是一年以後才能有贈送,是5月1號開始有話費的返還。您可以在5月1號的時候致電我們,讓我們幫您查詢一下有沒有話費返還給你的。
客戶:這樣的嗎?④
客服人員:對,每個月一號都會有話費返還給您的,一直到4月1號。
客戶:要是這樣的話,我通過打電話點一首歌你那裡可不可以點進去。
客服人員:您可以自己選歌但是我們這里就不能為您選,您可以登錄彩鈴的網站,或者是撥打電話進行選歌。①
客戶:撥打電話?
客服人員:嗯,你可以用本機,撥打12530自助語音系統,或者是用移動號碼撥打12580,有人工為您服務,那麼您撥打這兩個號碼呢,都是 按照正常的通信費用收取的,彩鈴的歌曲話呢,在我們的網站上呢,都提供很多很多的免費歌曲供您試用,您可以選用,而且是不收取信息費用的。②
客戶:這樣子的嗎,那我考慮一下咯。
客服人員:建議您繼續使用這個業務好嗎?③
客戶:我想問一下,打什麼電話有人工服務的?
客服人員:12580。
客戶:12580是吧?他就可以人工服務。
客服人員:對。
客戶:人工服務,可以把歌點到那個上面去?
客服人員:可以的,您可以和他說您需要什麼歌曲,然後問清楚價格,然後呢讓他為您購買,給您試聽,或者是設置播放方式,都可以人工服務為您操作完成。
客戶:這樣子啊,謝謝你啊,我什麼都不知道。
客服人員:還有什麼可以幫你的嗎?
客戶:沒有沒有,12580是嗎?
客服人員:對。
客戶:12580是多少錢一分鍾的呢。
客服人員:是按照您撥打本地電話一樣來收費的。
客戶:這樣子啊,那謝謝你啊。
客服人員:還有什麼可以幫你的嗎?
客戶:沒有沒有,12580是嗎?
客服人員:對。
客戶:12580是多少錢一分鍾的呢。
客服人員:是按照您撥打本地電話一樣來收費的。
客戶:這樣子啊,那謝謝你啊。
客服人員:不客氣。①
客戶:好,拜拜。
客服人員:請先生留意一下錄音。

案例分析3、
5月的某天,北京某店裡來一顧客要求退換西裝,該西裝已購買1個多月,腋下撕裂。處理方案:按國際標准,西服里襯的伸縮縫是2.5-3CM之間,我 們這款是在2.5CM之上,絕對符合國際標准。我們產品的面料者是經過質監局檢測的如果您不放心,可以拿去檢測,如果有問題,我們承擔檢測費。導購首先察 看西服腋下有汗漬(有汗漬腋下容易產生西服腋下撕裂)說明該顧客曾穿著西裝從事大量的活動,而且未著襯衣或T恤。導購含蓄地指出顧客穿著的問題,讓其明白 是其穿著不當所引起。然後友善地告訴顧客,退回公司為其換內襯,內襯價錢由顧客承擔,加工費由公司承擔。
所以說,有時在進行投訴解決的過程也是一個「鬥智鬥巧」的過程。不僅要掌握解決方法,也應對過程中的細節問題進行把握:
案例分析4、
王 在晚上曾經接到一個膚質過敏型客戶的投訴,說其洗發水使用之後頭皮發癢並出現紅色小顆粒。花王之前從未出現過這樣的問題。花王沒有將這一投訴放到第二天一 早再解決,而是在當晚就立刻成立了危機公關小組,查出了該客戶的具體位置,連夜乘坐飛機登門拜訪、道歉,同時承諾該客戶終身免費使用花王的產品,並由此發 現了產生該現象的原因———該客戶一個有著特殊的過敏膚質的人。同時,花王經過調查發現存在這一狀況的人很不只該客戶一人,而是一個特殊的群體,由此,花 王發現了一個新的未被滿足的市場,並開發出了了一個新的產品,就是專門針對特殊膚質的人的防過敏的產品,該產品一上市就大獲好評。從眼前利用來可看,該客 戶對於花王是沒有利益的,而且還要提供其永久的免費使用。但從長遠的來看,這一做法絕對的封住了該客戶的嘴,使其不會講不利於花王形象的話,之所以要在當 晚就解決這一投訴,就是不要給予該客戶傳播不利於花王的話的機會。同時,通過提供終身的免費使用權,使該客戶成為花王的忠實的擁戴者,會給企業做口碑宣 傳,會給企業帶來一些新的客戶。
很 多的人會認為花王這樣對待一個投訴的客戶很不值得,但花王有自己的看法:對於挑剔的客戶,不應該抱怨其要求和投訴,而是應該感激他們的挑剔。因為,他們是 促進企業質量和服務水準提高的推力,他們也常常會讓企業發現新的市場需求。不少的企業害怕和挑撥客戶的投訴,事實上,客戶的投訴對於促進企業的發展是有極 大的好處的。通過投訴,企業可以接觸到客戶,可以加強對客戶的了解。同時,可以通過一系列的行為使客戶的不滿變得滿意,使一個不喜歡企業的客戶變成一個忠 實的客戶。
現 在很多的企業都有自己的投訴熱線,但事實上是很多的企業都沒有很好的利用客戶投訴這一接觸客戶的機會。另外,有很多的企業對於客戶的投訴也處理得不是很 好。有的企業對於客戶的投訴置之不理,有的要很長時間才解決,這樣的行為,就回是企業失去一個個客戶,同時,失去的客戶還會傳播對於企業形象不利的信息。 其實,只要處理得好,投訴是可以讓一個普通的客戶轉變成一個忠誠客戶的。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了投訴處理的重要性,因為,投訴絕不單純是一個 投訴,而是一種客戶關系管理的方式和機會。

案例分析5、
4月11日上午,記者到中行開封分行采訪,正和該行個人金融部副經理冉付剛交談時,從外面進來一位精神矍鑠的老先生。一進到格子間,老先生就微笑著對冉付剛說:「冉經理,我又來買博弈理財產品了,順便來看看你。」冉付剛熱情地迎上前去……
送走這位老先生後,冉付剛跟記者講述了他們交往的故事。老先生姓金,今年已70多歲了,是我市某事業單位的一位退休專家。2月下旬,金先生從網上獲 知這樣一條信息:中銀理財貴賓卡客戶,在全國中行系統內異地存取現金、轉賬免手續費。因為他經常外出講學,在外地存取現金比較頻繁,就拿了10萬元到中行 開封分行的一個營業網點,想辦理一張中銀理財貴賓卡。但該卡辦理的起點條件是,個人在中行月均必須有20萬元的金融業務,如存款、基金、保險、理財產品、 國債等,所以工作人員給金先生解釋說他當天辦不了,也拿不到中銀理財貴賓卡。金先生因為過幾天要出差,非常著急,就撥打了中國銀行的全國投訴電話。
冉付剛接到中行河南分行轉來的金先生的「投訴」信息後,主動和金先生取得了聯系。第二天上午,金先生如約來到中行開封分行,冉付剛就中銀理財貴賓卡 的辦理,耐心、細致地給金先生作了解釋。金先生當即表示,他下午就把在別的銀行的存款取出來存到中行,趕緊辦理一張中銀理財貴賓卡。當天下午,冉付剛還專 門抽出時間,精心為金先生的20萬元現金,選擇了一款收益比較好的理財產品。同時,金先生也如願以償地拿到了屬於他自己的那張中銀理財貴賓卡。
冉付剛說,從那以後,金先生每逢來中行都要到他這里打個招呼,咨詢些理財方面的知識,他們已經成了朋友。

⑷ 身為客服,你接觸過哪些惡意投訴的案例,又是如何解決的

我之前在一家公墓做售後的時候遇到一個客戶的投訴非常的奇葩。他說我們的廁所修的不回夠好,地磚還被答刮花了特別的丑,說他們一年交那麼多管理費就是這個樣子的。我是覺得很郁悶的啦,畢竟管理費是說墓位的管理費而且廁所的地磚刮花是為了防止滑到啊。

⑸ 請列舉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典型案例

中國消費者保護法上的欺詐行為與懲罰性賠償
王衛國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一、前言

自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下簡稱「消費者保護法」)於1993年10月頒布以來,有關消費者保護的訴訟和非訴案件急劇增加。據報道,1996年,全國各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受理的消費者投訴案件總計達425,008件,是10年前的75倍。[1] 這些投訴涉及到質量、價格、虛假廣告、假冒商品、計量和欺詐騙銷等問題。其中,欺詐騙銷案件上升幅度最大,為上一年的137.9%。[2] 在這類案件中經常適用的就是消費者保護法中最引人注目的條款——第49條,其條文如下: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

正是這一規定在近幾年裡大大地激勵了被稱作「打假運動」的反欺詐斗爭。適用這一規定的案件大量出現。在街頭巷尾、新聞媒體、法院、大學課堂和政府機關,這些案件成了人們議論紛紛甚至爭論不休的對象。消費者保護法第49條已經成為中國消費者保護領域的一個熱點。

當然,這僅僅是開始。要使消費者保護法第49條得到更有效地運用並促進消費者保護立法進一步發展,有一些法律問題需要加以澄清。為此,與澳大利益的經驗尤其是與澳大利亞《商業法》(Trade Practices Act)第52條進行比較,是值得嘗試的。[3] 澳大利亞《商業法》第52條的條文如下:

第52條 (1)企業不得在貿易或經營中實施誤導或欺騙性的或者可能使人誤解或受騙的行為。

(2)本節以下條文中的任何語句,均不得被推斷地視作對前款之一般性規定的限制。

本文以下將首先介紹幾個與消費者保護法第49條有關的案例,然後提出若干法律問題,採用比較的方法加以分析,最後在結語中提出一些評論意見。

二、消費者保護法第49條的有關案例

1.王海打假案

1995年春天,山東某廠的年輕業務員王海來北京出差,他偶然買到一本介紹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書。他為消費者保護法第49條所吸引。為了驗證這一規定的可行性,他來到隆福大廈,見到一種標明「日本製造」,單價85元的「索尼」耳機。他懷疑這是假貨,便買了一副,找到索尼公司駐京辦事處。經證實為假貨後,他返回隆福大廈,又買了10副相同的耳機,然後要求商場依照消費者保護法第49條的規定予以加倍賠償。商場同意退回第一副耳機並賠償200元,但拒絕對後10副給與任何賠償,理由是,他是「知假買假」,「鑽法律的空子」。王還感到憤怒。他相信自己的目的不是賺錢而是維護消費者的利益,因而決心繼續戰斗。

同年秋天,王海再度來到北京。他光顧了多家商店,購買了他認為是假貨的商品,經證實後便向商家要求加倍賠償。多數商店滿足了他的要求,但也有少數加以拒絕。

王海的舉動被新聞媒介披露後,在全國范圍內引起反響。他被多數普通百姓甚至被許多經營者當作英雄加以贊譽,同時也使制假售假者感到震驚。1996年12月,中國消費者基金會向他頒發了獎金。

與此同時,王海的做法成了法學界爭論的話題。有些官員和學者對此持批評意見。例如,國內貿易部的一位官員認為,以獲利為目的購買假貨再要求加倍賠償的人不是現行立法范圍內的真正「消費者」,因此「知假買假」的不能得到賠償。在他的心目中買了東西並加以使用才是消費者,買了東西不用則不是消費者。[4] 也有一些學者認為,「知假買假」的行為是不道德的,由此獲得的利益屬於不當得利。[5]

相反地,有許多法律工作者和學者支持王海的舉動。他們指出,「消費者」一詞是相對於「經營者」而言,任何與經營者進行交易的人,除了本身也是經營者的外,都應當被看作是消費者。他們認為,「知假買假」然後索取加倍賠償的做法是符合道德的,因為它有助於打擊假冒產品,因而有利於民眾和社會。還有人認為,不能把索賠者的所得說成是不當得利,因為這種索賠是以法律的規定為根據的,況且,索取賠償還要耗費大量時間、勞務和費用。[6]

1996年初,王海轉戰中國南方,在許多大商場買假索賠。但是,商家白眼相向,地方政府漠然處之,使他不得不無功而返。其中的教訓,正如一些法律工作者總結的,在於沒有運用法律訴訟的武器;僅僅藉助於新聞媒體和輿論的壓力是不夠的。

1996年11月,王海在天津的一家法院成了勝利者。他緊隨何山訴樂萬達商行案(詳見下文)之後,狀告伊勢丹有限公司銷售電話有欺詐行為。結果,他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獲得了加倍賠償。[7]

2.耿某訴南京中央商場案

1996年春天,當王海在南京屢屢受挫的時候,一位姓耿的消費者在南京的某一法院也經歷了相同的命運。1月4日,耿某在南京中央商場買了三套被標明為「羊絨衫」的「聖柏」牌保暖襯衫。在商場出具的發票上,寫明了貨品為「羊絨襯衫」,而事實上該貨品的羊絨含量不到2%。第二天,耿某以襯衫不是羊絨,商場有欺詐行為為由,要求商場依照消費者保護法第49條支付雙倍賠償。遭到拒絕後,他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駁回了他的訴訟請求。法院認為,原告於1月4日在被告處購買之前,曾在另一家商場購買了同樣的襯衫並獲得了賠償,故具有一定的商品知識。法院這樣判決的另一個理由是,把含有2%羊絨的襯衫標作「羊絨襯衫」並無不當,被告並未構成欺詐行為。

一位青年學者,南京大學法學院講師李友根,寫了一篇論文對耿某訴南京中央商場案進行了評析。[8] 他提出了據認為在本案中十分重要的三個問題:第一,知假買假者是否屬於消費者,是否有權獲得消費者保護法的補救?第二,被告推銷該商品的這種方式是否能夠被認定為欺詐行為?第三,在原告得知實情的情況下,被告的這種方式是否仍然能夠被認定為欺詐行為,因而能夠適用消費者保護法關於加倍賠償的規定?

李友根指出,在「知假買假者不為消費者」的判斷中存在著一個悖論。如果知假買假者不是消費者,他就沒有資格依據消費者保護法請求退貨,那麼他就只能使用它。而這樣一來,他又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消費者。

李友根認為,認定欺詐行為的標准之一就是法律的規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規定:「經營者應當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真實信息,不得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根據紡織部的有關規定,羊絨含量低於5%的不可稱為羊絨製品。而另一個標準是普通消費者(而不是專家)的認知水平。據此他得出結論,由於在一般消費者看來羊絨含量僅2%的襯衫不能被稱作「羊絨襯衫」,該商場構成了欺詐行為。

3.何山訴樂萬達商行案 何山是全國人大法工委的官員,參加過消費者保護法的起草工作。1996年4月,他在經營名人字畫的樂萬達商行購買了兩幅畫。這兩幅畫,一為獨馬,一為群馬,是作為已去世的國畫大師徐悲鴻先生的真跡出售的。一個月以後,何山以「懷疑有假,特訴請保護」為由在北京西城區法院提起訴訟。1996年8月,法院作出判決,認定這兩幅畫為臨摹仿製品,被告有欺詐行為,故責令被告按照消費者保護法第49條的規定向原告支付雙倍賠償。[9]

這個案件引起了廣泛的注意,也引發了許多討論。1996年10月,第二次「制止欺詐行為、落實加倍賠償座談會」在北京召開。在會上,如何正確理解消費者保護法第49條的立法原意再次成為中心話題。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宿遲在會上發表了自己的意見。他指出,對於消費者保護法第2條所說的「為生活消費需要」的含義不應作狹義的限制性解釋,「消費者」一語按其原意不過是指生產者、經營者以外的人。[10] 他主張,凡是到商店購物的顧客,都應被視作是消費者;至於購買的動機和目的,可能涉及道德問題,但不屬於法律問題。[11]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庭長張家廣根據他所在法院的審判實踐得出了同樣的結論。他認為,只要商品經營者有欺詐行為,就應當適用消費者保護法第49條,而消費者的購物動機則在所不論。[12]

宿遲先生對「欺詐行為必須是故意行為」的觀點作出了回應。他指出,商家對其所經營的商品,在進貨時有認真審查的義務,未盡此義務者在主觀上至少屬於放任態度,應被認定為故意。[13]

在何山訴樂萬達商行案以後,許多以此為樣板的案件訴至法院。但是並非所有的原告都得到了滿意的結果。下一個案件便是一例。

4.薛萍訴北京燕莎友誼商城案

1997年3月,薛萍在燕莎友誼商城購買了3尊秦始皇兵馬俑。幾天之後,她得知該兵馬俑為仿製品,遂與商城進行交涉,要求按售價的一倍賠償。遭到拒絕後,她以該商品沒有任何足以表明其為仿製品的標示為由,向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提起了訴訟。商城提出反訴,稱原告在購買這些秦俑時已明知其為仿製品,其購買的目的是要獲取雙倍賠償,因而構成欺詐行為。法院認為,原告本應知道她購買的這批貨物不可能是真品,因為秦始皇兵馬俑是國家禁止市場交易的珍貴文物。也就是說,正常的消費者在賣主既沒有說明真相但也沒有稱其為真品的情況下,都應該意識到該貨物是仿製品。另一方面,法院也認為,被告本應通過明示該秦俑為仿製品而對商品性質作出嚴謹、明確地表述,從而使任何人都不致發生誤解。最後,法院判決被告給予退貨,駁回原告的其他訴訟請求,訴訟費用雙方各負擔一半。[14]

三、消費者保護法第49條的法律分析

由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消費者保護法第49條的規定在一些主要方面至今尚無定論。人們已經發表的許多各不相同的見解當然很有價值,但大多數局限於對法律條文的解釋。況且,我們應當意識到,我們所要作的並不僅僅是解釋法律,而且是改革和發展法律。

就消費者保護法第49條而言,我要指出的是,在圍繞以上案件所進行的討論中,有一個重要的東西被忽略了,這就是該條文的性質,這本應成為論證推理的出發點。

1.性質和目的

在中國,人們已經公認消費者保護法第49條在性質上屬於懲罰性賠償規定,而且,它是中國第一個適用懲罰性賠償的立法例。[15] 眾所周知,在大陸法系,懲罰性賠償從未被承認為民事責任的一種形式。我國的《民法通則》追隨了這一傳統,因而在該法中見不到懲罰性賠償的規定。據認為,原則上,「民事責任以恢復被侵害的民事權利為目的」,因此,「民事責任的形式大多不具有懲罰性」。[16] 但是,有些民法學者堅持認為民事責任具有雙重功能:一方面,通過制裁,遏制不法行為;另一方面,通過補償,對受損害的權利加以補救。[17] 這一觀點為承認懲罰性賠償留下了餘地。 這里要提到另一個因素是當今中國在「借鑒外國經驗」中對各大法系的兼收並蓄態度。我們毫不猶豫地採用懲罰性賠償制度,因為它符合我們社會的需要,而不管它是否與大陸法系的概念體系相一致。而且,我們是按照我國的社會條件來採用這一制度的,因此,我國現行法上的懲罰性賠償與普通法系的懲罰性賠償也有一定程度的差異。

在普通法體系中,「懲罰性」賠償指的是為懲罰他方當事人而判給一方當事人的賠償金。這通常是法院在某些情況下(例如欺詐)於補償性賠償金之外適用的。「它不僅宣示了法院對被告行為的不認許,而且意在制止他重犯這種行為,並且有可能進一步地制止其他人效法這種行為。」[18] 科處懲罰性賠償金的主要目的就在於「懲罰和制止」不法行為人。[19]

但是,在中國,消費者保護法第49條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除懲罰和制止外)鼓勵消費者同欺詐行為和假貨作斗爭。[20] 根據中外消費者保護運動的經驗,這種鼓勵對於懲罰和制止的目的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我們知道,在現代市場中,銷售假貨和實施欺詐行為的事件眾多而分散。首先,由於這種行為發生的高頻率,銷售假貨或者欺詐的提供服務的行為不僅是對個別消費者的私人利益的侵犯,而且是對全體消費者的共同利益的侵犯。在中國,消費者權利實質上是一種社會權利,而不是單純的私人權利。所以,消費者保護法上的欺詐行為是一種特殊侵權行為;對這種行為,法律應採取特殊手段來加以治理。 其次,由於這種行為的分散性,便存在一個「責任機率」問題。也就是說,在實踐中,有大量的消費者基於種種原因而放棄了他們的請求權,這樣,行為人因其不法行為而支付的成本便大大低於他們由此獲得的利潤,實施這種侵權行為便成為一種有利可圖的勾當。懲罰性賠償的規定可以提高行使請求權的案件數量和單個案件的賠償數額,使「責任機率」上升,從而使不法行為人感到無利可圖甚至反受其害。這樣,就可以減少這種行為的發生。 立法上採用懲罰性賠償所考慮的另一個因素就是請求人的成本。在法律實踐中,受害的消費者所獲得的補償性賠償金往往低於他們的實際損失。有一些成本,如為進行追索所付出的費用和時間、耗費的精力以及蒙受的焦慮等等,也很難通過司法程序獲得補償。這就是許多消費者不願認真對待其權利的一個原因。懲罰性賠償可望為請求人提供較充分的補償。即使有人獲得高於其實際損失的賠償,這也不能說是不公平。這種收入可以被視作對他的打假行動的獎勵,因為這種行動不僅對他自己有利而且對公眾有利。這可以看作是「令售假者資助打假」的政策。 從表面上看,澳大利亞商業法第52條有很大的不同。正如福克斯(Fox)法官所指出的:「它並非旨在創建責任;更確切地說,它是要建立一種行為規范,凡不遵守此規范者將承擔本法的其他條文或者一般法律所規定的後果。」[21] 但是,同中國消費者保護法第49條一樣,該條文在司法實踐中也成為了一個引人注目的焦點,與之有關的的案件逐年上升。[22] 在筆者看來,該條文在實踐中之所以行之有效是由於它的兩個特點:第一,根據有關的解釋,第52條是受侵權行為法的一般規則支持的。正如福克斯法官所說:「公認的概念,例如關於欺詐和出售假貨的侵權行為的概念以及人們多年以來對它們作出的分析,可被證明是有助於依據第52條的案件的判決。」根據普通法,「在被告的行為是他為自己獲取利益而故意為之,而這種利益可能大大超過他可能付給原告的賠償的情況下」,法院有判令支付懲罰性賠償的自由裁量權。[23] 第二,第52條中的行為規則具有廣泛的適用范圍。按照澳大利亞高等法院(High Court)的意見,「第52條沒有一定的界限。」[24] 「鑒於消費者保護構成第52條的核心,高等法院拒絕對該條文的適用范圍劃出明確的邊界。」在這樣的體制下,人們可以充分運用這一法律武器,因而對欺詐行為的有效的懲罰和制止是能夠實現的。

2.適用范圍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消費者保護法第49條的適用范圍顯然不應當被限定為「購買並使用者」。購買者的動機並不是適用該條文時必須考慮的因素。無獨有偶,澳大利亞商業法第52條也採取了類似的立場。據說,該條所關心的是企業對人們實施的行為,而他對這種的行為的唯一要求就是該交易必須具有貿易或商業的性質。[25] 至於與企業交易的人,探究他們是否為消費者是毫無意義的;事實上,在該條文中根本沒有出現「消費者」的字樣。

的確,正如在上述案例中一些法官和學者所指出的,我國消費者保護法第2條不可被解釋為對第49條適用范圍的限制。澳大利亞商業法第52條第2款似乎也包含了同樣的意思。該款表明,商業法對於援引其他條文的語句對該條第1款進行隨意解釋的做法保持著戒備狀態。

在耿某訴南京中央商場一案中,法院以原告「具有一定商品知識」為由駁回其訴訟請求。這是非常奇怪的。如果法律的目的是鼓勵人們同假貨作斗爭,它當然不會排斥那些具有進行這種斗爭所必要的商品知識的人。難道法律預期那些對商品一無所知的人有能力與售假者對簿公堂嗎?這使筆者想起了英國法官在侵權行為法歷史上有名的「蛋殼腦袋」案件中創立的一項規則:「加害人對受害人的認識,以其所見者為限(The tortfeasor must take his victim as he finds him)。」[26] 這意味著,不法行為人沒有資格對他的受害人吹毛求疵。顯然,一個欺詐行為不會因為它被識破而變成正當行為。

3.對行為的定義

消費者保護法第49條的關鍵詞是「欺詐行為」。與此相類似,澳大利亞商業法第52條以「誤導或欺騙性的或者可能使人誤解或受騙的行為」為核心,這一用語似乎經過了更為仔細和精確地推敲。現在讓我們來討論一下與「欺詐行為」的含義及其應用有關的一些問題,同時與澳大利亞商業法第52條的經驗作一些比較。在中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6年3月發布的《欺詐消費者行為處罰辦法》(以下簡稱「處罰辦法」)第2條中,「欺詐消費者行為」被定義為「經營者在提供商品(以下所稱商品包括服務)或者服務中,採取了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欺騙、誤導消費者,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行為」。這一定義在司法實踐中常常被參照引用。這里有若干要點需要加以澄清。

(1)行為的檢驗方法

根據消費者保護法第49條和處罰辦法的規定,對「欺詐行為」應當以客觀的方法檢驗和認定,即根據商家在出售商品和提供服務時所採用的手段來加以判斷。處罰辦法第3條列舉了一些典型的欺詐行為,其中包括:(1)銷售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2)以虛假的「清倉價」、「甩賣價」、「最低價」、「優惠價」或者其他欺騙性價格表示銷售商品的;(3)以虛假的商品說明、商品標准、實物樣品等方式銷售商品的;(4)不以自己的真實名稱和標記銷售商品的;(5)採取僱傭他人等方式進行欺騙性的銷售誘導的;(6)利用廣播、電視、電影、報刊等大眾傳播媒介對商品作虛假宣傳的,等等。當然,還有銷售假冒商品和失效、變質商品的行為,這些規定在該辦法的第4條中。在實踐中,所有這些行為都可以根據客觀的事實(或者說,經營行為的外觀)加以確定。

可以發現,澳大利亞法院在適用商業法第52條是也採用了客觀檢驗法。法官們認為,「某一行為是否為誤導或欺騙性是一個需要根據關於該行為及其關聯事實與情況的證據來加以確定的事實問題。不論行為是否可能產生誤解,只要所有的這些情況表明它包含或傳達了錯誤的陳述,它就可以被歸入第52條所稱的誤導。」[27]

(2)行為的結果

按照中國民法,從理論上講,「欺詐行為」的概念有別於「因受欺詐而為的民事行為」。後者是指受害人的行為,而前者指不法行為人的行為;後者是由前者引起的。所以,在確定欺詐行為時,實際結果並不是必要條件。

雖然處罰辦法第2條含有「使消費者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字樣,這並不意味著要求有實際的損失或損害發生。只要商家的行為按其性質足以使消費者產生誤解並且足以給他們帶來某種不利益,它就可以被認定為欺詐行為。

在澳大利亞,商業法第52條的規定更為直接地表達了這種觀點。「可能使人誤解或受騙」這一提法本身就表明,「沒有必要證明爭議中的行為實際地使人上當受騙或者發生誤解」。[28]

(3)主觀要素

按照中國民法的概念,欺詐行為包括兩個要素,一個是客觀要素,另一個是主觀要素。客觀要素是指某種作為或不作為,如虛假陳述,或者隱瞞實情。主觀要素是指實施這種作為或不作為時的故意。如果一個人知道他的陳述或隱瞞將會損及他人而立意為之,就構成故意。

就消費者保護法上的「欺詐行為」而論,主觀要素是否為必要的問題是值得研究的。法學界有些人士認為,商家進貨的疏忽大意應當被認定為故意。這種說法既不確切也無必要。根據消費者保護法的立法政策,第49條規定的欺詐行為的民事責任應當被理解為一種無過錯責任(或者說嚴格責任)。這種責任可以由特別法規定,而消費者保護法就具有特別法的性質。[29] 所以被控售假者的主觀狀態是無需考慮的。

澳大利亞法學家在解釋商業法第52條時持有同樣的觀點。正如R·米勒(Miller)教授指出的:「依照第52條,被告的內在意志是無關緊要的。需要關注的僅僅在於該行為是否有誤導性或欺騙性或者可能使人誤解或受騙。」「如果一家企業被控在陳述過去或現在的事實中違反了第52條,該企業的意志狀態是沒有意義的,除非該陳述包含了該企業的意志狀態。是否違反第52條取決於該陳述是否在事實上包含或傳達了虛假的含意,而不取決於該企業的意圖或信念。」[30] 福克斯法官指出:「故意不是必要的要素。……這種侵權行為更為客觀,但是,在這里適用假設的理智之人的概念並非十分正確。一個人看著觀眾,或者他們中的一部分,……問他們該行為是否具有誤導或欺騙性,但要提出的問題並不單單是他們(或者他)已被誤導。該行為是否為誤導或欺騙性是一個由法院決定的問題。」[31]

4.請求人的主觀狀態

從某種意義上說,消費者保護案件可以被看作是個別經營者與全體消費者之間的案件。可以恰當地說,特定請求人的主觀狀態並不影響消費者保護法第49條的適用。影響其適用的不過是經營者行為的客觀狀態。也就是這樣一個問題:該行為是否已使一般消費者產生誤解?這一點是在經營者能夠控制的范圍之內。如果經營者的行為足以誤導一般消費者,它就構成欺詐;即使特定請求人為「知假買假」仍是如此。反之,如果它不足以誤導一般消費者,它就不構成欺詐,即使該請求人確實發生了誤解也是如此。

這一觀點已經為我國司法實踐所採用,前面所述的薛萍訴北京燕莎友誼商城一案就是一例。從這一案件中可以歸納出來的處理方案是,如果經營者的行為不足以誤導一般消費者,但是可能使個別人發生誤解,就不能適用消費者保護法第49條。這時,可以適用《民法通則》第59條的規定。[32] 在這種情況下,根據《民法通則》第61條的規定,其法律後果之一就是各方當事人應當將其由該行為所取得的財產返還給對方。至於因該行為所致損失的承擔,則取決於當事人的過錯和因果關系的狀況。如果經營者有過錯並且他的行為是損失發生的必要條件,即使它不是請求人發生誤解的充分條件,他也應當支付補償性賠償;反之,則應由請求人承擔自己的損失。如果雙方都有過錯,他們就應按照其責任比例分擔損失。 澳大利亞的經驗可以為上述觀點提供支持。米勒教授在一些判例的基礎上總結說:「一個陳述,如果被任何正常的人在聽了之後都不會當真,而某個愚蠢之人竟受其誤導,對此應如何處理?一方面,對違反第52條的檢驗方法是客觀的,普通法上的『理智之人』檢驗法顯然並不適合。另一方面,雖然請求人事實上受誤導,但一般的理智之人在聽到同樣的陳述時卻不會受誤導,這樣的情況也有發生。在這種情況下,不存在對第52條的違反。」[33]

5.因果關系

一個經營者,如果他的行為足以誤導那些具備正常注意的一般消費者,則他不得以請求人的故意或者疏忽作為抗辯。另一方面,如果經營者盡管有言辭不實或者據實未報的情節,但其行為還不足以誤導具備正常的注意的消費者,那麼,他就不能被認定為構成欺詐。在這種情況下,因過分疏忽大意而陷於誤解的人不應受到消費者保護法第49條的保護。這里所包含的法律政策是,經營者的風險應當被限定在他們應該和能夠預見並防止一般消費者發生誤解的范圍之內。

在澳大利亞,「在許多案例中,法院曾考慮應如何處理引起未盡合理注意而陷於誤解者的地位。」[34] 例如,在一個涉及名稱相同的餐館的案件中,弗蘭克(franki)法官表達了「過分愚蠢之人」不應受保護的觀點。[35] 還有一個案件,其中有一位初級律師被認為是信賴了一份買賣合同所附的誤導性的規劃證書。在該案中,法院指出:「或許可以設想,在一個案件中,請求人是如此地疏於保護自己的權益,以致可以發現這樣的事實,即被控陳述在當時情況下並不是他訂立合同的真正誘因。在這樣的案件中,虛假陳述與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要素已經因請求人過失的介入而被切斷。」[36]

需要指出的是,由於在商業法第52條中沒有關於懲罰性賠償的規定,證明被控行為與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的舉證責任負擔是由原告承擔的。正如澳大利亞法院指出的:「若要索取賠償,請求人必須證明被主張已蒙受的損失或損害是『基於』違反該法的行為。」[37]

與此相比較,在中國,依照消費者保護法提出請求的人通常不承擔這種負擔;他只須證明自己在經營者實施欺詐行為的情況下已經為獲得商品或者服務支付了價金。關於實際損失或者損害的證據通常是不必要的,因為雙倍賠償可能已經足夠。當然,請求人可以獲得超過雙倍價金的賠償,只要他能夠證明自己確實蒙受了數額超過雙倍價金的損失或損害。根據民法的原則,受害人有權就實際損失或損害請求充分賠償。不過,在這種情況下應當適用關於民事責任的一般規定,盡管這種途徑不如消費者保護法第49條所提供的途徑來得便捷。

四、結語

毫無疑問,消費者保護法作為特別法,需要得到普通民法的支持,因此,對於消費者保護法第49條來說,民事責任制度中有關規則的協同是不可或缺的。這也許是困難的,因為特別法與普通法之間的歧異要通過法律解釋甚至通過法律改革來彌合。另一個問題是,許多法官習慣於將民法的一般概念適用於當下案件,而常常忽略待適用的特別法規的規定中所包含的特殊法律政策。所以,應當更加經常地運用案例研究,並改進案例研究的方法。例如,由於大陸法系傳統的思維方法一般是演繹法,在解釋甚至創造法律規則方面,中國的法官不象他們的澳大利亞同行那樣的活躍。由此不難理解,在澳大利亞,對商業法第52條的解釋總是來自司法實踐,而相反地,在中國,對消費者保護法第49條的解釋大多出自學術研究。

(原載《法學》1998年第3期,P. 22~28。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民商法學》1998年第6期轉載)

⑹ 超市顧客投訴案例大全

【案例】顧客眾口難調,加上葯店管理、葯品質量以及店員服務中確實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不足,也就免不了會有顧客上門「告狀」。面對前來投訴的顧客,我們應該抱著怎樣的態度來接待?不同的投訴意見,應該採取什麼樣的解決辦法?顧客提出的苛刻條件,我們一定要滿足嗎?如何彌補工作過失,才能讓他們滿意呢?

葯品為什麼會變色?

在葯店中,總會接觸到上門投訴的顧客。一位店員介紹了她的做法:

一天,一位顧客拿來一瓶已開啟並溶化好的氨苄青黴素干糖漿,要求退葯。他說,這葯過去是淡黃色的,這次變成粉紅色了,而且是一個廠生產的,怕是假葯。我解釋,這只是著色劑變化的原因。可男青年態度堅決,非退不可,來買葯的其他人也在觀望。這個問題處理不好,不僅顧客不滿意,對葯店聲譽也有影響。

我想了一下,對他說,這樣吧,您可以向生產廠家查詢,如果葯品質量有問題,我們不僅給您退貨,還要加倍賠償;如果葯品質量沒問題,長途話費由您負責。我提的方案顧客樂意接受,而且由他親自查詢,查詢結果是廠家用了不同的著色劑。疑慮解除了,男青年不好意思地付了話費,圍觀的人說:「行,葯店挺負責任。」

不管原因是什麼,我們在接待來投訴的顧客時,一定要相信顧客絕不是有意找茬,要本著誠實、誠懇的態度,哪怕我們受了誤解甚至委屈,也一定要尊重顧客。要避免與顧客爭論,更不能頂撞。耐心傾聽,給顧客釋放不滿情緒的時間和機會,這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步驟。

顧客投訴的原因及類別

【什麼是顧客投訴】

投訴就是顧客向商品和服務提供商表達心中不滿,並提出打折、退貨、換貨、免費維修、索賠、道歉等權益主張的行為。

投訴的方式主要有電話投訴、信函投訴、當面投訴,以當面投訴為最常見。投訴的途徑,除了向葯店直接投訴外,還可以向政府主管機關(葯監部門)、消費者維權機構和新聞媒體提出。

【顧客為什麼投訴】

顧客投訴的根源是不愉快的購物體驗。這種不快,來自於顧客心理的落差,也就是顧客期望值與得到的實際價值之間的落差。這種落差,有可能指向有形的產品,也可能指向無形的服務。假若這種心理落差未得到有效控制和補償,那顧客就會把這種感受轉變成抱怨的行為,於是產生投訴。

與商品質量本身有關的投訴大致包括:懷疑是假冒偽劣產品,懷疑存在價格欺詐,商品標識不清等。與店員服務有關的投訴包括:店員態度不友好,收銀作業不當,承諾的服務未做到位,原有服務項目無故取消,對於安全和環境的顧慮,其他意外事件的發生等等。

顧客對於產品的正當投訴范圍包括:1.產品在質量上有缺陷。2.產品規格、等級、數量等與合同規定或與貨物清單不符。3.產品技術規格超出允許誤差范圍。4.產品在運輸途中受到損害。5.因包裝不良造成損壞。6.存在其他質量問題或違反合同問題。對於這類投訴,因為有關部門或葯店有明確的規定,解決起來並不難。

【顧客為何不投訴】

研究表明:96%的顧客遇到問題不會投拆,也就是說每一個投拆的顧客背後隱藏著24個沉默的顧客。

顧客為什麼不願意投訴呢?經過調查分析,有以下幾種原因:有的顧客不知道如何投訴,也有的人認為即使投訴了,葯店也不會有反應。還有的顧客不願意再與想要投訴的相關店員直接打交道,怕再次受到傷害,甚至遭到報復。總之,不願意投訴的原因,大都與他們以往失敗的投訴經歷有關。

【投訴者的五種類型】

質量監督型:這類顧客是天生的服務質量「義務監督員」,他們來投訴,就是為了向店領導反映問題,要求葯店重視和改進服務質量。這種類型的投訴者,接待難度不大。只要充分信任和尊重他們,並讓他看到服務質量的改善,他們還會一直關心葯店的發展。

理智型:這類顧客沒有過分的賠償要求,他們會依據消費者權益保障的法律法規,有限度地主張自己的權利。對於這類顧客,要認真記錄事情原委,並承諾什麼時候給予答復。

談判型:這是一類比較難應對的顧客,因為他們不但要發泄心中的怨氣,還想就此得到經濟或者道義上的補償。接待他們,要有理、有利、有節。既不能不理睬,也不能一味遷就。

受害型:他們進店來投訴,只是需要店員的同情和尊重。「以情感人」對這類顧客非常適用。

忠實擁戴型:千萬不要以為來投訴的顧客都是「來者不善」,就有一類顧客進店投訴的目的,其實是想用這種特殊的方式傳播他們的滿意,只是讓葯店更清楚地記住他。因此,他們常常反饋其他顧客的「不滿」,而他自己則對葯店充滿了善意和滿意。

處理投訴的意義

數據表明,一個忠誠的客戶所購買的商品總平均額,是一般顧客購物平均額的10倍。開發新顧客的成本,是維護老顧客成本的6倍。開發一個新客戶或許需要1萬元,但失去一個客戶卻用不了1分鍾。因此,處理好顧客投訴意義重大。

【意義一:挽留顧客,減少流失】

一項調查表明,那些不投訴的顧客表示願意成為葯店回頭客的只佔9%,也就是說,有91%的不投訴顧客不會再次回到讓他感到不滿意的葯店。投訴後,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的顧客,有81%的顧客表示不會再到這家葯店購葯;而投訴得到解決的,則有高達54%的顧客願意今後再次光臨;更進一步,投訴得到了迅速解決的,有82%的顧客仍然選擇在本店消費。

這表明,顧客遇到問題,如果選擇不投訴,實際上對葯店來說是一個大損失。因此,我們不僅應該鼓勵顧客在不滿時對葯店投訴,而且,葯店要以最快的速度化解顧客的不滿和抱怨,真誠地為他們解決問題,積極採取補救措施,這樣才可能將顧客挽留住,最大限度地避免顧客流失。

【意義二:查找漏洞,改進工作】

顧客前來投訴,表面上看是他們對於葯店商品或服務不滿,而換一個角度來看,他們的抱怨,除了說明對葯店的信任度有所降低,但同時還表示他們仍然對葯店心存期待,他們並未完全對葯店喪失信心。

【意義三:篩選信息,發現商機】

有報道說,在商業巨頭IBM公司,40%的技術發明與創造,都是來自客戶的意見和建議。當個人電腦剛開始普及時,一些電腦客戶由於操作不當,常常造成系統死機,因而對電腦質量和功能非常不滿意,對廠商的投訴不斷。IBM公司從投訴中受到啟迪,發現了商機,開發了「一鍵恢復」功能健,當客戶操作失誤,可按一下恢復鍵,被損壞的系統就會自動恢復,還會完整地把各種文件保存起來。結果裝有這種軟體的電腦一上市,就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對企業來說,客戶投訴本身就是一種不可多得的資源。作為現代葯店的從業人員,除了從投訴中發現並修正自己的工作失誤,還要努力從中篩選有價值的信息。因為前來投訴的顧客多數是因為產品或服務中存在不足,給他們造成了某種物質或者精神上的損害,所以他們反饋的信息通常具有極強的針對性。仔細分析和研究當前產品和服務為何不能滿足顧客的需求,就能夠幫助葯店或上游生產企業開拓新的商機。

投訴處理三部曲

對於投訴,要區分不同的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處理投訴三原則】

處理投訴的基本原則是:首先要保障顧客利益。其次是維護葯店聲譽。第三,找到顧客和葯店利益的平衡點。

解決投訴涉及的實質問題,要以國家法律法規、行業慣例為依據,兼顧雙方利益。當葯店短期利益和長遠利益發生矛盾時,可以放棄眼前利益而維護葯店聲譽和長遠利益。

在具體接待和處理過程中,店員要始終態度坦誠,親切和藹。無論客戶的情緒多麼激烈,員工也要努力剋制自己的情緒,不要與客戶發生沖突,激化矛盾。要實行接待投訴的「首問負責制」,而店長要成為投訴問題的終結者。

【三部曲之一:受理】

受理投訴要點:記錄信息,快速響應。

顧客找到誰,誰就是受理者,就是處理問題的第一責任人。千萬不要說:「這件事不是我接手的,跟我無關」。

1.專注地傾聽,認真地記錄。用專門的筆記本,記錄顧客投訴的問題和要求,表示出解決問題的最大誠意。傾聽的同時記錄,這本身就表達出對顧客的尊重。同時,一旦銷售人員開始進行記錄,顧客的語言會越來越謹慎小心,反而不會亂說,更不會隨便罵人。

2.表示感謝和歉意。不要吝嗇這樣的話,比如「給您添麻煩了,真對不起」,「讓您跑這一趟,真抱歉」,「對不起,您可不可以再說詳細一點?」「您的感受我非常了解,發生這樣的事我很抱歉」。

3.找到處理人。記錄投訴要點之後,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按照葯店部門和崗位職責分工確定並找到投訴的處置者,就是有權力最後決定的那個人。然後回復顧客說:「我已經把您的問題反映給能夠處理這件事的同事了,我們會以最快的速度給您處理,請您稍等。」

【三部曲之二:處理】

處理投訴要點:主動積極溝通,快速解決問題。

1.態度主動,積極推進。由投訴處理人進一步明確顧客反饋的問題和要求,提出解決問題的初步方案。需要注意的是:接待投訴是重要而緊迫的工作,因此要優先於手頭的其他工作。

2.不斷溝通,達成一致。如果顧客的要求符合葯店規定,就按規定辦理。如果不符合規定,就耐心地引導客戶,真誠地溝通交流,求同存異,尋求其他解決辦法。只屬於葯店方責任的,應坦誠道歉,並及時做好補救工作;屬於雙方互有責任的,先解決自身不足,並請對方配合解決問題;屬於對方理解有誤的,力爭以對方能接受的方式指出來,幫助對方看到問題實質。在溝通過程中,不妨運用適當的幽默,別讓現場氣氛過於沉悶,要知道,我們面對的不是「冤家」,而是朋友。

3.限時結案,及時上報。拖延問題,並非上策,反而會把事情弄僵。要避免問題升級,一方面告訴顧客解決問題的一般時限,另一方面把問題及時反饋給上級領導,讓他們知情並成為後盾,一旦陷入僵局,馬上藉助領導的力量解決問題,防止沖突升級。

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需要確定責任歸屬。如果責任在門店,葯店就要承擔責任;如果責任在供應商,葯店就要協助聯系供應商,直到問題解決;如果責任在顧客,店方要心平氣和地解釋並提出解決的建議。解決問題的方案得到雙方認可後,要馬上落實。最後,再次真誠致謝,歡迎下次光臨。

【三部曲之三:改進】

與顧客達成共識,送走來投訴的顧客,並不是工作的結束。我們的目的是舉一反三,改進葯店的不足。因此要做到「三個一定」,即有投訴一定要找到原因,工作質量投訴一定要找到責任人,工作質量投訴一定要提出改進措施並落實。

投訴「1+3」模式:接到一個投訴,要一個不漏地記錄,一個不漏地處理,一個不漏地隨訪。從投訴中要努力發現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尋找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建立一套制度和流程,降低這類問題的發生率。除了要批評教育甚至處罰遭到投訴的責任人,更要將投訴案例向全員做宣講,宣講內容包括投訴產生的原因和處理結果,處理後顧客的滿意情況以及門店今後的改進方法。通過告知葯店的所有員工,使大家都能從中吸取教訓,改進工作,避免類似錯誤再度發生。

以上講的是針對當面投訴的情況,如果是電話投訴,則需要我們先問清情況,盡量從電話中了解顧客所投訴事件的基本信息,並記下顧客的聯系方式,以備回復。如果是信函投訴,則需要在第一時間將信件轉送店長,由店長決定該投訴的處理事宜。同時,葯店應立即聯絡顧客,通知其已經收到信函,並表現出對於解決投訴意見的誠意。

無論是哪種投訴,都需要認真填寫「顧客投訴記錄表」。對於表內的各項記載,尤其是顧客姓名、住址、聯系電話以及投訴的主要內容必須復述一次,並請對方確認。如有必要,店長應親赴顧客住處訪問。顧客投訴一旦處理完畢,必須立即以書面方式及時通知投訴人,並確定每一個投訴內容均得到解決及答復。

對於由消費者協會轉來的投訴,在處理結束之後必須與該協會聯系,以便讓對方知曉整個事件的處理過程。對於有違法行為的投訴事件,如寄放櫃台的物品遺失等,應與當地派出所聯系。

店員要做有心人,記住每一位提出過投訴意見的顧客,並格外留意他們。當投訴過的顧客再次來店時,應以熱誠的態度主動跟對方打招呼。

⑺ 有哪些消費者維權的經典案例

消費者維權的經典案例:

【案例一】 

隱瞞信息誤導消費者: 

2017年初,消費者荊某、陳某在某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購買汽車與該公司發生爭議。經查,該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將本屬免費辦理的業務交由某汽車貿易有限公司代為辦理,收取消費者墊款服務費計22201元。

西安市工商局灞橋分局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有關規定,認定該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在提供服務中,隱瞞與消費者有重大利害關系的信息誤導消費者,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並作出罰款22萬元的行政處罰。 

點評:汽車銷售服務糾紛是消費者投訴的熱點問題,消費者在遇到問題,不能得到經銷商和廠商回應時,可以通過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提請仲裁機構仲裁和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等方式進行維權。 

【案例二】 

冒用「蘋果」商標經營:

2017年初,消費者趙某在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購買蘋果電腦1台,後在處理售後服務問題中發現該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涉嫌商標侵權行為。經查,該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在未取得「蘋果」商標注冊商標所有人授權的情況下,將「「蘋果」商標作為經營標志和宣傳使用,違法經營額計34038元。

西安市工商局碑林分局依據《商標法》的有關規定,認定其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責令其立即停止商標侵權行為,並作出罰款75000元的行政處罰。 

點評:未經許可使用他人注冊商標既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也侵害消費者的知情權。 

【案例三】 

經營者不享有單方解釋權:

2017年4月,高陵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依法對某商貿有限公司進行檢查時,發現該公司經營場所內張貼的店堂告示上含有「以上信息最終解釋權歸屬某商貿有限公司」話語,涉嫌違反《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的有關禁止性規定,依法對其立案調查。責令其改正違法行為,並作出罰款1000元的行政處罰。 

點評:《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第十二條第(六)項規定: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使用店堂告示的,不得「規定  經營者單方享有解釋權或者最終解釋權」。 

【案例四】 

利用格式條款強制消費:

2017年7月,某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在消費者馬某購買汽車過程中,利用格式條款,強制馬某購買其指定的價值7000元的裝飾材料及服務,該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從中獲利3500元。

西安市工商局雙生分局依據《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有關規定,認定該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的行為屬於利用格式條款強制消費行為,責令其改正違法行為,並作出罰款10000元的行政處罰。

點評:消費者在購買商品和接受服務過程中,對於經營者強制消費、變相強制消費和添加不合理條件的經營行為,應拒絕交易。已經達成交易的,應通過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投訴舉報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方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案例五】 

不兌現返現獎勵承諾:

2017年6月份,浙江杭州市餘杭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向西安市工商局閻良分局轉交案件線索,反映天貓店鋪某專賣店在上一年「雙11」促銷奶粉期間,不兌現返現獎勵承諾問題。經查,該專賣店承諾「雙11當天付款最高前30名獎勵3000元-100元不等的現金」。

但在兌付獎勵時僅對前15名消費者兌現承諾。在未徵得其餘15名獲獎消費者同意情況下,改用店鋪積分進行獎勵。最終,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並作出罰款10000元的行政處罰。 

點評:消費者在網上購買商品時,要認真甄別,保留相關票據。在經營者不兌現承諾時,要及時主張自己的合法權利。 

【案例六】 

價格信息誤導消費者:

2017年2月9日,山西遊客趙某在臨潼旅遊期間,在某土特產店購買了價值6468元的中葯材「鐵皮石斛」,後感覺「鐵皮石斛」價格太高,通過「12315」投訴舉報電話向西安市工商局臨潼分局進行投訴。

經查,該土特產店銷售人員銷售時故意未將「鐵皮石斛」價格說清楚,導致趙某將「每克10元」的價格誤認為是「每根10元」,購買600多克,並將「鐵皮石斛」打成粉狀,付款6468元。

西安市工商局臨潼分局依據《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的有關規定,認定該土特產店故意不說清楚所提供的商品價格的行為,屬於隱瞞與消費者有重大利害關系的信息誤導消費者行為,責令其改正違法行為,並作出警告、罰款19000元的行政處罰。

【案例七】

馬鈴薯生長異常農戶受損:

2017年,蘭陵縣種植戶張先生從經銷商張某處購買土豆種7000公斤,2月中旬起壟覆膜種植於11個地塊計49.3畝。4月27日起,該品種生長開始出現異常,遂找經銷商協商。

種植戶認為是土豆種質量問題,經銷商認為是種植過程消毒不徹底,雙方爭執不下,協商陷入僵局。2017年5月,種植戶撥打12315投訴電話,要求經銷商賠償經濟損失。

蘭陵縣工商局、消協協調農業部門出具了鑒定報告。經協調,雙方最終達成一致意見,經銷商賠償種植戶損失43000元。

【案例八】

天價內衣無效果:

蒙陰縣消費者李女士於2017年3月份,在蒙陰縣某化妝品店花17460元購買兩套「梵依漫」美體內衣,穿著後發現沒有其商家所說的宣傳效果,要求退貨。

經調查,消費者李女士反映情況屬實,商家確實存在虛假宣傳誤導消費的問題。經調解,商家認識到錯誤並同意為李女士退貨,將李女士消費的17460元退還。

⑻ 遇到難纏的客戶投訴的例子怎麼舉例

沒啥好辦法 還得面帶微笑說千言萬語的好話 有的純屬於故意找事兒 服務行業不容易啊

閱讀全文

與遭投訴例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商局胡小勇 瀏覽:996
專業技術人員知識產權著作權 瀏覽:829
馬鞍山李群 瀏覽:440
創造101之無敵導師 瀏覽:170
關於公司知識產權的內控管理制度 瀏覽:72
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工作方案 瀏覽:103
法國發明家巴耶爾首創 瀏覽:561
油條機我愛發明 瀏覽:648
北京品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40
著作權共同所有 瀏覽:778
二手途達轉讓 瀏覽:518
馬鞍山市花湖 瀏覽:480
永樂票務投訴 瀏覽:951
龍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186
興國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131
開封計程車投訴電話是多少 瀏覽:101
甘肅省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612
馬鞍山父子身份 瀏覽:192
觀通杭州知識產權 瀏覽:10
認繳資本期限 瀏覽: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