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字行的族譜中的「字行」
橫豎撇捺折成字,
金木水火土成行,
打二字,來形容書法家的字。
族譜是我國封建社會各姓氏世系源流、家庭興替,人口變遷的歷史記錄。在宗法制度下,有「三世不修譜,比之不孝」的說法。可見舊時宗族對於譜牒的重視程度。閩南各族氏,最講敬祖睦宗,每值社會昇平之際,便紛紛修祠立譜。此種民族文化現象,流傳至今不衰。
譜牒包含的內容相當廣泛,包括與族氏有關的歷史沿革、地理變遷、世系紀錄、祭祀章程、祀田祭器、文獻軼聞等等。世代字行,是族譜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字行」一般由各族氏自行擇定若干色彩典雅、意義祥和的單字,組成類似詩句聯語的句式,載於譜牒,族人命名時則依其世次取其中一字作為名字的首字。以此來分別宗族中的長幼輩分。例如曲阜孔府自五十六世起採用「希言光彥承,宏聞貞尚衍,興毓傳紀廣,昭憲廣繁祥,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30字為孔氏行次。孔祥熙為孔門七十五世孫,他取名便用上譜牒中所規定的該世次字行「祥」字為首字。採取「字行」命名,早已是國人普遍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