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繼承權糾紛的一般訴訟時效為多少年
根據繼承法的規定,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繼承開始後,繼承人沒回有表示的,視為接受答繼承;繼承權糾紛提起訴訟的期限為兩年,自繼承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犯之日起計算。但是,自繼承開始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訴訟。
『貳』 繼承權糾紛的舉證責任,繼承權糾紛訴訟要提供哪些證據
一、繼承權糾紛的舉證責任
1、如果雙方當事人對原告法定繼承人的身份無爭議,但對原告是否實施了繼承法第7條規定的導致喪失繼承權的行為發生爭執時,應當由被告對其主張的原告實施了該行為負舉證責任。
在原告有情節嚴重的虐待、遺棄被繼承人的行為得到證明後,如果原告主張他後來確有悔改表現,並得到被繼承人生前的寬恕,他就應當對上述事實負舉證責任。
2、在原告主張其為法定繼承人,要求繼承遺產,而被告否認其為法定繼承人時,應由原告負舉證責任。這類爭執通常發生在原告主張其為被繼承人的非婚生子女、養子女時。
如果原告為繼子女,雙方的爭執就集中在原告與被繼承人之間是否存在扶養關系。由於非婚生的事實,存在收養關系、扶養關系的事實是原告取得繼承權的法定條件,舉證責任自然應由原告負擔。
3、在雙方因是否放棄繼承權發生爭執時,由於我國繼承法規定繼承人未表示放棄的,視為接受繼承,故應由被告對原告表示放殲繼承權的事實負舉證責任。
放棄繼承權後,在遺產處理前或訴訟進行中,只要有正當理由,法律允許繼承人反悔,但該繼承人應對其提出的正當理由負舉證責任。如果雙方對是否放棄受遺贈發生爭執,由廠繼承法要求受遺贈人必須在兩個月內作出接受與否的表示,到期長表示的,視為放棄,所以分擔舉證責任的情況與繼承權放棄與否沒生爭執時相反,應當由主張接受的一方對在法定期間內作出接受表示的事實負舉證責任。
二、繼承權糾紛訴訟要提供以下證據:
繼承糾紛案件的當事人,應當向法院提供的證據通常包括:
(一)原告向人民法院提起繼承訴訟時應當提交下列證據:
1、當事人身份證明材料(如:戶口簿、單位或居委會證明);
2、證明當事人是合法繼承人的、應當提交結婚證、戶口簿或公安機關、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有關部門出具的證明材料;
3、當事人為無民事 行為能力、限制行為能力或精神病人的,應當提交監護人的身份證明資料,如身份證或戶口簿原件及復印件,或公安機關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有關部門出具的證明材料;
4 、證明被告下落不明的,應提交被告住所地或經常居住地村委會或公安機關的證明;
(一)如有委託代理人,代理人應當提委託書、委託代理人身份證明書並辦理公正手續。
律師作為代理人的,應當提交委託書、委託代理人身份證明書、律師證及律師事務所出具的證明。
(二)證明法定繼承或遺囑繼承法律關系成立的證據如下:
1、證明法定繼承人關系成立的證據:
(1)被繼承人的死亡證明書。
(2)被繼承人的婚姻、生育和贍養父母及撫養子女狀況的證明材料(在法定繼承人中如有死亡的,應當提交具體死亡事件、死亡證明及其婚姻子女的基本情況)。
(三)繼承人中有人放棄繼承的,應當提供親筆書寫的放棄繼承權書、公證放棄或有關部門證明放棄繼承權的證明書。
1、證明有房產的,應當提交房產證或購房合同、交款發票或出資證明。
2、證明有銀行存款並申請發調查的,應提交銀行帳號;證明有股票並申請法院調查的,應提交股東代碼、資金帳號;證明有車輛的,應提交行駛證、車牌號。
3、證明對方在公司擁有股權的,應提交該公司的工商登記情況、出資的證明等。
『叄』 發生繼承權糾紛怎麼解決,繼承糾紛該到哪個法院起訴
一、發生繼承權糾紛怎麼解決
繼承糾紛是被繼承人死亡後,因爭執死者的遺產而發生的糾紛。如因繼承權、繼承順序、遺產分配份額等發生爭議,都屬於繼承糾紛。繼承糾紛可分成兩類:一類是非侵權糾紛,如繼承人僅對遺囑的效力、遺產的范圍和數額、繼承人的范圍和順序等問題認識不一而產生的糾紛。另一類是侵權糾紛,即因發生侵害繼承權、受遺贈權的行為。
(一)自行協商
繼承糾紛發生後,相關當事人可以在完全自願的基礎上,通過互諒互讓,就遺產分割的時間、辦法和份額協商達成一個各繼承人都願接受的協議,然後按協議分割遺產。協商雖然是在產生糾紛的當事人雙方之間進行,但也須遵循一定的原則:
1、平等自願原則。協商不是法定的解決民事糾紛的必經程序,在雙方當事人都同意的情況下,才能適用。達成的協議也必須基於雙方當事人自願。
2、合法原則。經協商達成的協議本身也要合法,否則無效。值得注意的是,當事人在協商處理繼承糾紛時,可以放棄自己的權利,對此不能按違法對待。
3、不損害國家、社會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的原則。當事人不得為達成協議,為了各自的利益而損害國家和社會的利益,或者侵害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否則不受法律保護。
(二)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
人民調解委員會是群眾性組織。在發生繼承糾紛後,如有關當事人協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經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達成協議以後,各當事人都應當自覺遵守和履行。
(三)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繼承糾紛發生後,經協商不成時,可以不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經過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不成協議的,任何一方也有權向人民法院起訴。
二、繼承糾紛該到哪個法院起訴
(一)一般案件確定管轄法院的原則
民事案件中,我國確定管轄基本是遵循「原告就被告」的原則,特殊情況下,也可以在原告住所地或經常居住地法院管轄(民訴第22條)。也就是說,民事案件一般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但如果被告住所地和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被告經常居住地法院管轄。
被告住所地一般是指被告的戶籍所在地,法人的住所地是指法人的主要營業地或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被告經常居住地是指被告離開住所地至起訴是已經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
(二)繼承案件確定管轄法院的原則
如果依照原告就被告的原則,當某繼承人提起繼承糾紛時,就應當在其他幾個繼承人住所地或經常居住地法院起訴,但依據我國民訴法第三十三條規定:下列案件,由本條規定的人民法院專屬管轄:
1、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的法院管轄;
2、因港口作業中發生糾紛提起的訴訟,由港口所在地的法院管轄;
3、因繼承遺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或者主要遺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由此可見,我國繼承案件管轄不是遵循「原告就被告」的原則,而是適用專屬管轄:即由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的法院管轄,或主要遺產所在地法院管轄。被繼承人(即去世的人)死亡時的住所地法院,僅指住所地法院,並包括經常居住地法院,主要遺產所在地人民法院。
『肆』 繼承糾紛起訴 繼承權的糾紛訴訟時效是多久
第八條 繼承權糾紛提起訴訟的期限為二年,自繼承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犯之日起計算。但是,自繼承開始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訴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15.在訴訟時效期間內,因不可抗拒的事由致繼承人無法主張繼承權利的,人民法院可按中止訴訟時效處理。
16.繼承人在知道自己的權利受到侵犯之日起的二年之內,其遺產繼承權糾紛確在人民調解委員會進行調解期間,可按中止訴訟時效處理。
17.繼承人因遺產繼承糾紛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訴訟時效即為中斷。
18.自繼承開始之日起的第十八年至第二十年期間內,繼承人才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犯的,其提起訴訟的權利,應當在繼承開始之日起的二十年之內行使,超過二十年的,不得再行提起訴訟。
『伍』 繼承權起訴時間
繼承權糾紛提起訴訟的期限自繼承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犯之日起計算二年內,並且自繼承開始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訴訟。
這兩個時間哪個時間先到期,哪個就適用於你!
希望對你有幫助!
【北京傳承專家團隊】
『陸』 繼承權糾紛提起訴訟有效期間是多久
你好,
一、繼承權糾紛的訴訟時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八條的規定版,繼承權糾紛提起的訴訟期限權為2年,自繼承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犯之日起計算,但是,自繼承開始之日起超過20年的,不得再提起訴訟。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
第八條,繼承權糾紛提起訴訟的期限為二年,自繼承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犯之日起計算。但是,自繼承開始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訴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1、在訴訟時效期間內,因不可抗拒的事由致繼承人無法主張繼承權利的,人民法院可按中止訴訟時效處理。
2、繼承人在知道自己的權利受到侵犯之日起的二年之內,其遺產繼承權糾紛確在人民調解委員會進行調解期間,可按中止訴訟時效處理。
3、繼承人因遺產繼承糾紛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訴訟時效即為中斷。
4、自繼承開始之日起的第十八年至第二十年期間內,繼承人才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犯的,其提起訴訟的權利,應當在繼承開始之日起的二十年之內行使,超過二十年的,不得再行提起訴訟。
『柒』 的繼承權受到侵害,可向哪些法院起訴(
發生繼承糾紛如何起訴
1、確定繼承性質、遺產和繼承人范圍以及起訴對象
在決定起訴後,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確定訴求。在遺囑繼承中,訴訟請求可確定為按遺囑指定獲得遺產或者認為遺囑無效或部分無效。如果遺囑人在遺囑中將自己的財產指定給法定繼承人以外的個人或組織的,這種關系是遺贈繼承關系。立遺囑人留下的財產屬於遺贈財產。按遺囑取得這種財產的人或組織是遺囑受益人,其提起訴訟的請求就是獲得遺贈財產或認為遺囑無效或部分無效。
確定訴求以後,就應注意確定被告。在法定繼承中,被告主要是佔有或多佔遺產的法定繼承人。在遺囑繼承或遺贈關系糾紛中,被告主要是遺囑指定的繼承人或按遺囑可得遺產的繼承人或受遺贈人、受益人。
2、撰寫起訴狀
原告在寫訴狀時,除要載明起訴對象(被告)身份及其相關資料外;在訴求中還要載明對遺產的現有分配狀況或遺囑中處分遺產的反對,並提出自己的分配主張,有條件的可以將自己的主張應得份額數量化。
原告在擬好訴狀後,如果估計被告在收到訴狀副本後會轉移遺產,或原告一直是靠被繼承人生前撫養的或要靠訴訟中取得的遺產來維持生活的,則可以在起訴同時向法院申請對被告的財產予以保全和先予執行。
3、確定起訴法院
遺產訴訟,一般由被繼承人生前戶籍所在地或主要遺產所在地法院管轄。如果爭執的遺產是不動產,原告可向不動產所在地法院起訴。如是動產,如金銀首飾、傢具雜物,可向動產地法院起訴。動產不在一地法院管轄的,選價值大的動產地法院管轄。既有動產又有不動產,可向主要遺產所在地法院起訴。
『捌』 繼承權起訴
首先得問題是你的父親去世了沒有,如果沒去世就不存在繼承糾紛;
如果你的父親去世了,則口頭承諾沒有法律效力;
另外,你也要看看你父親去世多久了,有沒有超過訴訟時效。
如果沒有遺囑,你父親的遺產,由他的配偶、父母、子女,根據法定繼承。所以,你父親的遺產應該是你和你哥哥兩個人(如果你已經沒有爺爺奶奶、母親、姐妹、弟弟)平均分配的,但是,因為你父親病重,醫葯費是你出的,則你可以多分點,但是如果你哥嫂有照顧你父親,則你哥嫂的照顧也是可以抵部分的醫葯費的。
所以,如果起訴,房子你應該可以得一半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