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因護患溝通不暢導致的護理糾紛案例

因護患溝通不暢導致的護理糾紛案例

發布時間:2021-06-21 16:03:11

A. 護士如何應對護理糾紛

協商、調解不行時、向法院提起訴訟,追究醫院的法律責任,醫院賠償損失後,根據護理人員的過錯程度進行追責的。

B. 最近護患糾紛等事件越來越多大家怎麼看

1. 服務理念差
當代護士擁有多元化的角色,除了是一名護士外還是一名女兒、妻子、母親的多重身份。護理工作的工作量大會導致護士在工作的過程中缺乏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意識。此外,由於護理人員缺編、少編,護士工作量大,心理負荷重,與患者交流溝通少,從而造成患者及家屬的不理解或誤解,這也是矛盾加大進而誘發糾紛的最大一類因素[2]。
2.技術業務水來素質低
2.1 工作失職
因同處一室,有時護理管理者礙於情面管理不嚴,缺乏指導、監督管理作用,疏於管理。另外由於護士的角色是多元化的,在工作中違反值班制度,脫崗、串崗,患者出現突發情況因找不到護士而貽誤搶救時機,從而引起醫療糾紛。
2.2 違反操作規程
護理工作量大,為了盡快完成任務,護理人員不認真執行三查七對原則,如患者應用青黴素前,沒有認真詢問有無過敏史。另護士業務知識缺乏、技術水平低下或操作不熟練違反規程而導致糾紛。
3.護理措施不到位
3.1 相應的護理級別實施困難
由於部分護理級別與患者實際需求存在差距,護士對每名相同護理級別的患者付出的勞動不甚相同,而收費都一樣,導致一些患者及家屬對照分級護理及收費產生異議,認為患者沒有得到相應的護理服務,護理未盡到職責3,從而產生糾紛。
3.2 相應護理分級內容不熟練
分級護理是一項基本的護理工作制度,在臨床上個別護士分級制度的內容不是很熟悉,不能完全掌握,在工作量大的情況下導致疏忽,為護理糾紛埋下了隱患。
4.法律意識
4.1 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
少數護理人員缺乏相當的法律知識,自我保護性不強,對患者知情選擇權、隱私權、宗教信仰等有意無意的觸及,都會引起護理糾紛。
4.2 患者及家屬的法律意識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科學文化素質不斷提高,維權意識不斷增強,患者及家屬都學會用法律來衡量護理行為和結果,以保護自已的合法權益,所以護患糾紛也隨之增多。
5.護理記錄不規范
臨床護理記錄是全面反映患者整個救治的過程,在法律上有著不容忽視的重要性。但有時護理人員為了爭取時間,往往著重於積極採取搶救措施,而對護理記錄的及時性、嚴肅性、全面性卻不注意或不夠重視,應付了事,塗改較多,甚至出現醫囑時間與護理執行時間存在差異等情況,如一旦搶救失敗或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時,患者或家屬不滿、情緒高漲,會要求病歷公開或查閱有關資料,不全或有塗改等記錄會促使家屬對各種治療護理措施產生更大的懷疑,甚至造成護理差錯事故[4]。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6.執行醫囑不當
在工作中有些年輕醫生臨床經驗不足,有時開出不妥醫囑,而護士往往礙於情面,可能會執行不當醫囑;有些醫生喜歡下口頭醫囑,若不執行,醫生認為護士不配合,若執行一旦發生事故則責任全在護士;還有些護士自作主張,有疑問找不到醫生的時候,會自行改變醫囑用葯途徑,擅自實施葯物治療,結果增加了發生醫療糾紛的概率。
7.護患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
由於病人來自不同階層、年齡、生活方式、性格、文化等不同,醫院提供的服務很能難滿足病人和家屬的所有需求,護士沒能做到與病人有效的溝通,不了解病人的生理和心理及社會需求,常常會引起誤解而產生糾紛。
8.患者及家屬期望太高
由於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增強,追求的是享受性醫療服務,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了更高的期望,一旦有什麼意外就全是醫院的責任.如小兒頭皮靜脈一定要一針見血,這相對工作經驗不足、年齡較小的護士來說心理壓力很大,反而不會做到一針見血,也是發生糾紛的誘因。
9. 語言的誤會引起的糾紛
隨著實習單位的延伸化、擴展化,絕大部分護士被分配到外地實習,就這造成了語言上的障礙,在屢次溝通失敗後引起病人和家屬的不滿也是引起糾紛的誘導因素之一。
護理糾紛的防範對策:
(1)增強服務意識、改善服務態度
每位護理人員都要牢記樹立以人為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使工作的每一個環節,都能服務到位。換位思考,轉變接待理念。現代醫學科學的發展需要克服近代醫患關系的種種弊端,努力倡導的建立「指導—合作」和「共同參與型」的醫患關系模式[5]。
(2)提高專業技能、強化知識技能培訓
提高專業技能,使護理操作達到標准化、禮儀化、規范化,才能增強者的滿意度,加深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理解和信任。定期進行護理技術培訓、職業素質培訓等,使護士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嫻熟的操作技能、敏銳的觀察力等,才能為患者提供周到、科學、嚴謹的護理服務,從而確保護理質量,減少護理糾紛的發生[2]。
(3)增強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醫院要對已經發生的護理糾紛採取個案分析,認識糾紛產生的原因,使護理人員逐漸學會法、懂法,並運用到護理實踐中去,了解患者的權利,在尊重和維護患者合法權利的同時,也維護自身的合法權利。提高護士的防範意識和防範能力。
(4)規范護理文件的書寫
規范化的護理文件是患者救治的真實反應,是評價治療效果的科學依據,同時也是醫療糾紛處理的法律依據。事實說明,詳實的護理記錄常常是支持醫院、醫生、護士的關鍵證據;倘若不做好記錄,即使醫生、護士沒有錯,一旦發生糾紛,無確鑿的證據,也可能導致敗訴,給記錄本人或醫院造成不應有的損失。因此護士做好各項護理記錄,不僅應看成自已工作的需要,還要看到它作為重要依據的重要性[6]。
(5)提高護士溝通水平、消除糾紛隱患
護患溝通的基礎是情感互動與心靈的接觸,良好的護患溝通體現在真誠的對待患者,提供優質的服務,滿足患者的需求[7]。沒有溝通,護理人員就無法評估患者,無法收集資料與信息,無法發現潛在的護患矛盾。因此,在護理工作中要求每一位護士都能熟練掌握溝通技巧。加強和患者的溝通,避免發生護患之間的不理解或沖突,在不違反原則的情況下,盡量滿足病人的需求[8]。
(6)培養護士的慎獨修養
慎獨是指在無人的情況下也能嚴格按照某種道德規范行為[9]。慎獨既是護理工作的職業道德要求,也是避免護患糾紛的手段之一。作為一名護理人員,在一個人獨處時,工作再繁忙也是保持頭腦的清醒,提高護理工作的安全性。
(7)培養護士自身情緒修養
護士的工作繁雜瑣碎,也會因個人、生活、情緒、家庭瑣事而產生不良情緒,我們不能將這種情緒發泄到病人身上[10]。同樣護士面對的是一群有身心疾病的人群,病人常會因身體的不適或一些外在因素引起的心理問題,往往也會發泄到護士身上。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學會自我調節、自我控制,保持良好的心情,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8)加強患者的心理疏導
護士面對的是失去身心平衡的非健康人群,病人通常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行為和問題。我們要有計劃、有目的的疏導,應當及時解疑釋惑,及時的化解護理矛盾。
(9)言語舉止謹慎
護理人員在患者面前,要有良好的形象,著裝整齊、舉止文明,為患者治療時禁止與旁人閑聊,以免引起患者及家屬區的反感。
10.參加職業保險
參加職業保險指專業從業者定期身保險公司交納少量的保險費,在職業范圍內一旦發生事故,由保險公司向害者支付相應的賠償。醫護行為具有高風險性,在醫療護理活動中護士承擔著這種風險。因此,如果護士參加職業保險,一旦由於自已的過錯對患者造成損害時,就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獲益,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護士都參加了這種職業責任保險:
(1)保險公司在規定的范圍內為護士提供法定代理人,以保證其受到法庭的公正審判;
(2)保險公司在護士敗訴後代護士受害人支付巨額賠償金,以減輕護士的經濟損失;
(3)由於受害人能得到保險公司及時恰當的經濟補償,減輕了護士心理上的負疚感,從而能幫助護士盡快恢復心理平衡[6]。
11.小結
選擇護士這一行業,就要全身心地投入,把患者的利益看得高於一切。提高與患者的溝通能力,學會換位思考,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情,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順應性和信任度。要以高度的責任心,慎獨的修養,優秀的道德品質,精湛的操作技能。敏銳的觀察力認認真真的工作。把護理職業的責任感貫穿於每一項護理工作的每一個環節,把差錯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以確保避免糾紛的發生,做一名合格的護理人員。

C. 你是一位護士,如何傾聽病人的對護患糾紛得申訴

導致護患糾紛的常見原因
服務態度差、擅自離守、違反原則執行醫囑不當、護理措施不到位、護患溝通不到位、患者期望值越高、文化程度低等。
護患糾紛中護士的心理應激反應
擔心、害怕 當護理人員意識到由於是自己的失誤導致糾紛時,擔心患者及家屬採取過激行為傷害自己,害怕影響自己的聲譽及發展前途,面對糾紛束手無策,心神不寧。
精神不振、心情抑鬱 部分護理人員因缺乏良好心理素質及心理應激能力的培養,當糾紛發生後,郁悶壓抑、心灰意冷,在這個時候如果得不到領導、同事及家人的及時關懷和幫助,常感到壓力大、前途渺茫,可引起自控力減退、精神不集中,久而久之,易產生憂郁,導致一系列的疾病。
焦慮、緊張 發生差錯後,護士往往處於精神高度緊張狀態,思維混亂,心跳加速,常因不知如何處置而情緒不穩,難以繼續進行正常操作。
過度謹慎、逃避 部分護士尤其是有過糾紛者,面對稍微復雜、曾出現過糾紛的護理操作或格外挑剔的患者及家屬時,易過度謹慎,產生逃避心理或讓他人操作,久而久之,產生心理障礙,影響工作正常進行。

D. 如若遇到護患糾紛,患者不配合,怎麼處理

如遇遇到互換糾紛患者不配合怎麼處理?在醫護關系方面的話,如果出現糾紛的話,最好把他們雙方都平靜下來之後進行協商,如果患者不配合的話,那就要想辦法想方設法去重新找方法去解決。

E. 護理糾紛的防範措施及處理原則

護理糾紛防範四大措施:

護理糾紛的防範措施:規范護理行為;運用護理技巧,融合護患關系;加強工作責任心,提高護理技能;護理記錄具有法律效應,記錄不可草率。

1.規范護理行為
提高護理人員對護理安全重要性的認識,更新服務理論,加強對護士的素質教育、法律知識教育,不斷加強業務和理論學習。根據不同病人的心理特點,使用保護性語言、用正確的溝通技巧對病人實施全方位的護理,提高患者的安全系數,確保護理質量。

2.運用護理技巧,融合護患關系
良好的護患關系可以增進病人與護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從而降低護理糾紛的發生。運用護理技巧與病人建立良好的關系,尊重理解病人,做到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為病人排憂解難。熱情周到的護理服務能夠獲得病人的理解和支持,有助於化解工作中的矛盾,減少護理糾紛的產生。

3.加強工作責任心,提高護理技能
大多數護理糾紛是因為護士工作失職或違反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引起的。因此,加強責任心是減少和杜絕護理糾紛的關鍵。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是加強責任心的行之有效的辦法,必須嚴格遵守。應保持嚴謹的工作作風和職業道德及熟練的護理操作技能,才能保證減少護理糾紛的發生。

4.護理記錄具有法律效應,記錄不可草率。
在護理工作中護理記錄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記錄往往簡單重復,甚至有的護士認為有醫生的記錄就足夠了,護理記錄純屬多餘,不清楚它所具有的法律意義。而一件因護理記錄不全導致醫院敗訴的護理糾紛充分的說明了護理記錄所具有的法律效應。在護理工作中,護士一定要重視護理文收的書寫。提高法律意識,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防止護理糾紛的產生

F. 常見的護理糾紛有哪些

鑒於你比較急 我直接從別人那兒復制的
護理人員的自身因素 醫院管理內不規范,科室工作重容點不突出,人員安排不合理,無證護士及實習護士單獨進行護理操作,人性化服務措施不到位,醫院的各項制度及措施執行的力度不夠。醫護溝通不到位,對疾病與診療知識的告知不一致,護患溝通不力,對醫囑、護理操作、收費的執行交待不清楚,缺乏技巧。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不強,表現在懶言懶筆,做得多記得少,不重視各項記錄的及時性、客觀性。少數護理人員未嚴格要求自己,服務態度差,行為舉止不規范,身體語言使用不當,崗上閑談,崗位厭倦,工作中責任心不強,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波動大,對患者服務態度粗暴,無端發脾氣,給患者身心帶來不安全的結果或差錯,以至發生患者或家屬的投訴[1]。同時,護理缺陷引起患者及家屬的不滿也是導致投訴與糾紛的一個重要因素,新技術的開展,增加了醫療護理的風險。部分護士基礎不扎實、缺乏經驗、責任心不強、應變能力差,尤其是對某些急危重患者護理服務不到位時也很容易導致護理投訴與糾紛的發生。

閱讀全文

與因護患溝通不暢導致的護理糾紛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瓜誰發明的 瀏覽: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490
職工安全生產保證書 瀏覽:951
顧亮馬鞍山 瀏覽:961
工商局胡小勇 瀏覽:996
專業技術人員知識產權著作權 瀏覽:829
馬鞍山李群 瀏覽:440
創造101之無敵導師 瀏覽:170
關於公司知識產權的內控管理制度 瀏覽:72
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工作方案 瀏覽:103
法國發明家巴耶爾首創 瀏覽:561
油條機我愛發明 瀏覽:648
北京品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40
著作權共同所有 瀏覽:778
二手途達轉讓 瀏覽:518
馬鞍山市花湖 瀏覽:480
永樂票務投訴 瀏覽:951
龍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186
興國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131
開封計程車投訴電話是多少 瀏覽: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