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下列各項中,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受理的案件是( ) (本題分數:1 分。)
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是指刑事案件不需要經過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不通過人民檢院提起公訴,而由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起的訴訟直接立案和審判。這類刑事案件在刑事訴訟中稱為自訴案件。刑事訴訟法第18條第3款規定:自訴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這一規定清楚地表明,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只限於自訴案件。所謂自訴案件,是指由被害人本人或者其近親屬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案件。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70條的規定,自訴案件包括以下三個類型:
一、告訴才處理的案件。所謂告訴才處理的案件,在我國刑事訴訟法中是指只有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提出控告和起訴,人民法院才予以受理解決的案件;如果被害人因受到強制、威嚇、無法告訴的,人民檢察院或者被害人的近親屬也可以告訴。根據我國刑罰的規定,告訴才處理的案件共有四種:即刑罰分則第246條第1款規定的公然侮辱、誹謗按(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第257條第1款規定的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第260條第1款規定的虐待案和第270條規定的侵佔他人財物案。這四種案件,犯罪情節輕微,案情都比較簡單,不需要偵查即可查清案件事實,所以適宜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需特別說明的是依照刑事訴訟法第88條的規定,告訴才處理的案件,如果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二、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的刑事案件,是指人民檢察院沒有提起公訴,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不需要進行專門調查和採取有關強制性措施即可查清案件事實的案件。這是對原刑事訴訟法關於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所謂:「不需要進行偵查的輕微的刑事案件」規定的修改,有利於防止公檢法三機關在試試訴訟中相互推諉而使被害人告狀無門的現象發生。這類刑事案件主要包括:1、故意傷害案(輕傷);2、重婚案;3、遺棄案;4、妨害通信自由案;5、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案;6、生產、銷售偽劣商品案(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7、侵犯知識產權案(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8、屬於刑罰分則第4章、第5章規定的,對被告人可以判處3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其他輕微刑事案件等。
這類案件不僅案情比較輕微,而且事實明顯,被告人明確,被害人有能夠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事實,不需要動用偵察機關的力量去偵查,只需要採用一般的調查方法就可以查明案件事實,所以也適宜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上述所列八項案件中,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對於其中證據不足、可由公安機關受理的,應當移送公安機關立案偵查。被害人向公安機關控告的,公安機關應當受理。被害人無證據或證據不充分的,人民法院應當說服其撤訴或者裁定駁回起訴。必要時,人民法院也可以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處理。應當特別指出的是偽證罪、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對這兩種案件法律規定應當由公安機關立案偵查。
三、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已作出不予追究的書面決定的案件。依據刑事訴訟法第170條第3款的規定,這類案件從性質上說原屬於公訴案件范圍,若成為自訴案件,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被害人有足夠證據證明;二是被告人侵犯了自己的人身、財產權利,應當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三是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並已經作出書面決定的。這類刑事案件的范圍很廣,既包括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不立案偵查或撤銷的案件,也包括檢察機關決定不起訴的案件。這樣規定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對公安、檢察機關立案管轄工作的制約,維護被害人的合法權益,解決司法時間中存在的「告狀難」的問題。
上述由被害人起訴的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有無證據證明,是否屬於輕微刑事案件,應由人民法院根據立案標准予以確認,並可以進行調解(刑事訴訟法第170條第3款規定的案件除外),這樣既可以簡化訴訟程序,避免訴訟的拖延,減輕群眾的訴累,又有利於案件的解決和處理。
B. 下列案件中,不適用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的是:
正確答案:A
解析: A選項說法錯誤,題干中說的行政訴訟中的被告是行政機關,屬於行政法調節的對象,而甲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給其撫恤金,這針對的是行政行為,所以應該起訴至法院應該由行政訴訟法的規定,而不是適用民事訴訟中的相關規定。B,C,D都是民法調整的范圍,可以適用民事訴訟法。本題選擇A
C. 根據《合同法》規定,下列各項中,不屬於合同履行原則的是( )
《合同法》第60條規定:「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 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合同當事人履行合同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全面、適當履行的原則
全面、適當履行,是指合同當事人按照合同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包括履行義務的主體、標的、數量、質量、價款或者報酬以及履行的方式、地點、期限等,都應當按照合同的約定全面履行。
2)遵循誠實信用的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是我國《民法通則》的基本原則,也是《合同法》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原則,它貫穿於合同的訂立、履行、變更、終止等全過程。因此,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要講誠實,要守信用,要善意,當事人雙方要互相協作,合同才能圓滿地履行。
3)公平合理,促進合同履行的原則
合同當事人雙方自訂立合同時起,直到合同的履行、變更、轉讓以及發生爭議時對糾紛的解決,都應當依據公平合理的原則,按照《合同法》的規定,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善意地履行通知、協助和保密等附隨義務。
4)當事人一方不得擅自變更合同的原則
合同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因此,合同當事人任何一方均不得擅自變更合同。《合同法》在若干條款中根據不同的情況對合同的變更,分別作了專門的規定。這些規定更加完善了我國的合同法律制度,並有利於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D. 下列案件中不屬於中級人民法院一審管轄的是
中院管轄:國安、可能處無期死刑的、外國人的……
所以
D.徐某涉嫌盜伐林木,數量特別巨大
E. 下列案件中,應當不公開審理的是 A.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 B.泄露國家機密案件
不選AC是對的,此題的關鍵詞是「應當」,涉及對「應當」含義的理解和法條的理解問題。
「應當」相對於「可以」來說,是必須的意思,即沒有選擇餘地。而AC選項不是這樣情況。
A項中未成年犯罪案件包括不滿16和已滿16不滿18兩種情況,刑訴法規定前者一律不公開審理,「一律」即應理解為「應當」;後者一般也不公開審理,「一般」不能說沒有可選擇餘地,就不屬於「應當」,因此答案錯誤。
C項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不公開審理的條件,按照最高法院刑訴法解釋的規定,是依申請,也就是說,對於當事人不申請的,還是要公開審理的。因此,也不屬於刑訴法規定的應當不公開審理的案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1979年7月1日通過 1996年3月17日八屆人大四次會議修正 同日公布 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百五十二條【公開審判原則和例外規定】 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應當公開進行。但是有關國家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案件,不公開審理。
十四歲以上不滿十六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開審理。十六歲以上不滿十八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開審理。
最高人民法院刑訴法解釋
(法釋〔1998〕23號 1998年9月2日發布 自1998年9月8日起施行)
第一百二十一條 審判案件應當公開進行。但是涉及國家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案件,不公開審理。對未成年被告人案件的審理,適用相關規定。
對於當事人提出申請的確屬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法庭應當決定不公開審理。
F. 不屬於民事案件受理范圍的有哪些
你好。
一、集資糾紛案件,包括機關、企事業單位內部為生產、經營、建房而向職工集資引發的糾紛案件以及未經依法批准向社會不特定對象進行的亂集資活動而引發的糾紛案件。
二、以「買賣」形式進行的非法「傳銷」活動而引起的糾紛案件。
三、因政府行政管理方面的決定、體制變動而引起的房地產糾紛案件。
四、因企業改制或者企業效益不好等原因出現的企業整體拖欠職工工資而引發的糾紛案件以及因勞動制度改革而出現的職工下崗糾紛案件。
五、政府及其所屬主管部門進行企業國有資產調整、計劃劃轉過程中的糾紛案件;因企業改制過程中違反民主議定原則或者因企業改制而引起的職工安置糾紛案件等。
六、村民因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問題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生的糾紛案件,但是直接支付給個人,未經集體經濟組織安排發生的糾紛案除外。
七、政府部門對土地所有權(使用權)爭議作出處理決定生效後一方當事人不履行,另一當事人以民事侵權訴訟的案件。
八、地方政府根據農業產業化政策及規模經濟的發展要求,大規模解除農業承包合同而發生的糾紛案件。
九、在合作化時期入社而參加裁縫社、鐵器社、理發店、馬車隊等小集體經濟組織的職工要求分割該集體經濟組織積累的財產而發生的糾紛案件。
十、以「兩會一部」為債務人的糾紛案件以及「兩會一部」與農戶間的糾紛案件。
十一、當事人申請破產但提交的申請企業破產材料不齊備,職工安置不落實的案件。
十二、因操縱投價、內幕交易等證券違法行為而引起的證券侵權糾紛案件,但是因虛假陳述已經有關機關行政處罰或者人民法院的刑事裁判的,受害人提起侵權的案件除外。
十三、葬墳糾紛案件包括因爭墳地爭風水等引發的各種糾紛案件。
十四、用人單位不繳、欠繳或者少繳職工社會保險費的案件。
十五、國有企業按照地方政府的要求進行改制的案件。
十六、涉及軍產房的糾紛案件。
十七、因企業產權制度和勞動用工制度改革而引起的職工下崗、買斷工齡、內退、整體拖欠工資等糾紛;但用人單位未進行企業產權制度和勞動用工制度,改革,或改制結束後以下崗、買斷工齡等名義與職工解除勞動關系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十八、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為房改房買賣、住房補貼給付等執行國家房改政策問題發生的糾紛。
十九、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為住房公積金的繳納發生的糾紛。
二十、涉及城鎮企業繳納基本養老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的爭議,如用人單位已經整體參加社會統籌保險的,無論勞動者起訴用人單位還是社會保險機構。人民法院均不應作為勞動爭議案件處理。但下列情形除外:
(1)用人單位在繳納社會保險費用時降低職工工資標准,導致職工退休以後不能足額領取保險金,退休職工與原用人單位之間因追索不足部分的養老金、醫療費等引起的爭議;
(2)用人單位未納入社會統籌保險的事實勞動關系的職工與用人單位為繳納社會保險費發生的爭議。
二十一、事業單位與其工作人員因職稱、職級、職務、考核考評等產生的爭議。
二十二、事業單位與其工作人員因技術入股、知識產權的權屬以及利益分配等產生的爭議。
二十三、事業單位與其工作人員因承包問題產生的爭議。
二十四、其他不應受理的案件:
(一)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屬於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原告提起民事訴訟的,不予受理,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訴訟;
(二)依照法律規定,雙方當事人對合同糾紛自願達成書面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原告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不予受理,告知原告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三)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由其他機關處理的爭議,原告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不予受理,告知原告向有關機關申請解決;
(四)對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案件,原告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不予受理,告知原告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
(五)對判決、裁定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當事人又起訴的,不予受理,告知原告按照申訴處理,但人民法院准許撤訴的裁定除外;
(六)依照法律規定,在一定期限內不得起訴的案件,在不得起訴的期限內起訴的,不予受理;
(七)判決不準離婚和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判決、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原告在六個月內又起訴的,不予受理。
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
G. 根據《行政復議法》規定,下列各項中,不屬於行政復議范圍的是( )。
D
答案解析:
[解析]
本題考核行政復議的范圍。根據規定,不服行政機關對民事糾紛作出的調解或者其他處理的,可以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但不能申請行政復議。
H. 下列不屬於民事訴訟的一項是()
下面是民事訴訟的含義及司法解釋,供辨別參考:
基本解釋
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訴訟。或者說,民事訴訟是指人民法院、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在審理民事案件的過程中,所進行的各種訴訟活動,以及由這些活動所產生得各種關系的總和。
訴訟參與人包括原告、被告、第三人、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等。
司法解釋
根據2012年08月3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2013年01月0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進行民事訴訟,必須遵守本法。」
「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在人民法院起訴、應訴,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同等的訴訟權利義務。
外國法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加以限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對該國公民、企業和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實行對等原則。」
「民事訴訟當事人有平等的訴訟權利。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保障和便利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對當事人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民事訴訟就是民事官司,是指當事人之間因民事權益矛盾或者經濟利益沖突,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立案受理,在雙方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經人民法院審理和解決民事案件、經濟糾紛案件和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審理的特殊案件的活動,以及這些訴訟活動中所產生的法律關系的總和。通俗地講就是你的人身和經濟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當事人通過打民事官司,達到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