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擾民舉報電話是多少
舉報電話為:12319。
違反以下情況可進行舉報:
1、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專》第四十四條,屬禁止店鋪在商業經營活動中使用高音廣播喇叭或採用其他發出高雜訊的方法招攬顧客。
2、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三十條,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禁止夜間進行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建築施工作業,但搶修、搶險作業和生產工藝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須連續作業的除外,但必須公告附近的居民。
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夜間」是指22:00至次日6:00之間的時段。
(1)蘭州夜間擾民投訴電話擴展閱讀:
國家《城市區域雜訊標准》中,明確規定了城市五類區域的環境雜訊最高限值:
療養區、高級別墅區、高級賓館區,晝間50dB(分貝)、夜間(指22時至次日6時,下同)40dB;
以居住、文教機關為主的區域,晝間55dB、夜間45dB;
居住、商業、工業混雜區,晝間60dB、夜間50dB;
工業區,晝間65dB、夜間55dB;
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線道路、內河航道、鐵路主次干線兩側區域,晝間70dB、夜間55dB。
網路-噪音擾民
網路-12319
㈡ 夜裡有噪音擾民,找什麼部門投訴
首先得看是什麼噪音
按國家標准GB22337-2008《社會生活環境雜訊排放標准》3.1條、4.1條的規定,營業性文化娛樂場所和商業經營活動中使用的設備、設施產生的雜訊,在2類生活功能區的社會生活雜訊排放源邊界雜訊不得超過:晝間60 dB(A)、夜間50 dB(A)的排放限值。
對雜訊的監管環保、公安「各管一攤」
目前管理城市噪音主要由環保與公安兩個部門負責。
環保局:
工地夜間施工、企事業生產、飲食服務行業噪音
遇噪音可撥12369
環保部門只負責「工地夜間施工、企事業生產、飲食服務行業」噪音的監管。
「比如說建築工地上打樁、混泥土攪拌等噪音,確實是由環保部門監管的。」
公安局:
機動車輛、社會生活類、裝修噪音
遇到噪音可撥110
公安部門主要負責:機動車輛、社會生活雜訊、室內裝修等擾民行為。
公安部門主要負責處理以下這些「社會生活類」的雜訊,比如機動車輛未按規定鳴號的;擅自使用高音喇叭或者其他音響器材,造成社會生活雜訊污染且不聽勸阻的;在已交付使用的居民住宅樓進行室內裝修活動的。又比如在夜間和午間使用電鑽、電鋸、電刨等產生雜訊污染的工具的行為。
其他:
城管局:
可取締佔道,從源頭消除噪音
「比如說小販佔道經營,旁邊還擺放著高分貝的喇叭,這到底是由誰來處理呢?按照規定這類噪音由公安部門負責。城管部門的職責是對佔道經營進行處理,取締這種行為,自然也就取消了噪音源頭。」
港航監督機構:
可以規定船舶禁止行駛及禁止鳴號的地段和時間
㈢ 噪音擾民投訴電話我應該怎麼打
環境保護局電話全國統一號碼,利用政府提供的資源直接撥打。並提供噪音擾民地點,擾民方式,擾民對生活造成什麼影響,要求環保局怎麼處理,供執法部門參考,信息准確有利於執法部門到現場執法。排除妨害,恢復生活。
人為產生噪音還可以直接報警。不同噪音有不同的管轄單位。
《治安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7號
第五十八條 違反關於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的法律規定,製造雜訊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
㈣ 甘肅省衛生廳家屬樓施工夜間噪音擾民我該怎麼辦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四條及第六十條,明確規定了商業活動雜訊擾民的執法權在公安機關。相對的,環保部門在公安機關的要求下,可提供技術支持。對於接待雜訊投訴的部門分工十分細致,環保部門負責工業、建築噪音污染;公安機關負責商業活動、鄰里、機動車輛、公共場所的噪音污染;鐵路部門對鐵路機車的聲響裝置負責;交通部門對運輸過程中噪音污染進行監督。環保部門建議讀者,如遇上述情況,可直接向當地公安機關投訴,在必要情況下,可由公安機關向環保部門申請噪音鑒定。 相關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節選) 第四十四條 禁止在商業經營活動中使用高聲廣播喇叭或者採用其他發出高雜訊的方法招攬顧客。 在商業經營活動中使用空調器、冷卻塔等可能產生環境雜訊的設備、設施的,其經營管理者應當採取措施,使其邊界雜訊不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 第六十條 違反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由公安機關責令改正,可以並處罰款。 或者通過114詢問市環保局的電話。 不過,說句實話,情況可能不會有太大的改觀,通常這各類關卡都被施工單位給打通了,頂多不過,該成晚上10點,早上6點。
㈤ 舉報擾民的打什麼電話
可以直接撥打110報警電話。
110報警服務台以維護治安與服務群眾並重為宗旨,除負責受理刑事、治安案件外,還接受群眾突遇的、個人無力解決的緊急危難求助。因此在以下情況下都可以撥打110:
1、正在進行的或可能發生的各類刑事案件。如:殺人、搶劫、綁架、強奸、傷害、盜竊、販毒、偷竊等;
2、正在進行的或可能發生的各類治安案件或緊急治安事件。如:擾亂商店、市場、車站、體育文化娛樂場所公共秩序、賭博、賣淫嫖娼、吸毒、結伙斗毆等;
3、火災、交通事故;
4、自然災害和各種意外事故;
5、舉報各種犯罪行為及犯罪嫌疑人;
6、需要有人民警察到現場才能處置的事件;
7、人民群眾的各種求助;
8、發生微小責任事故時;
9、突遇危難無力解決時;
10、要舉報違法犯罪線索時;
11、遇到人身攻擊時可以求助。
(5)蘭州夜間擾民投訴電話擴展閱讀
110報警電話的發展歷史:
1、1986年1月10日,中國第一個110報警台在廣州建立。
2、1996年7月,公安部在福建省漳州市召開全國公安機關110報警服務台建設現場會,介紹並推廣漳州110的先進經驗,號召全國公安機關向福建省「漳州110」學習,推動了全國各地110報警服務台的規范化建設。
3、1996年10月,公安部聯合郵電部共同下發關於城市公安機關110報警服務台建設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規定當事人撥打110電話一律免收話費。
4、1998年,公安部下發110報警服務工作規范化標准。統一規定了接警、受理、處警等各環節的工作標准,要求各地公安機關嚴格接處警工作規范,修訂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推動110報警服務規范化活動向縱深發展。
5、2003年5月,公安部出台《110接處警工作規則》。這是公安部正式出台的第一部全面、系統、科學規范110報警服務工作的規范性文件,對公安機關110報警服務工作的職能、工作原則、工作要求、接處警范圍、受理程序、工作機制、警務保障、法律責任等方面都作了較為明確的規定。
6、2004年3月,公安部要求各級公安機關,尤其是縣市一級公安機關,合理整合內部資源,大力推進110、119、122「三台合一」的工作,逐步建立一個集中、統一、權威、高效的指揮系統。至2006年年底,「三台合一」建設工作任務基本完成,公安部在南京召開現場會進行總結。
7、2007年年初,公安部制定下發部、省、地市、縣四級公安機關指揮中心工作規范,以內部制度形式對110接處警各環節工作提出系統、明確要求。
8、2008年,公安部要求各地公安機關將簡訊報警號碼統一為12110。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110
㈥ 請問晚上噪音擾民。掛哪個電話可以投訴。
打110,晚上擾民110管的,最好投訴的人越多越好,110上門更快。
㈦ 請問噪音擾民的投訴電話是多少啊
12369隻受理工業噪音。主要看什麼產生的噪音,來判斷屬於什麼噪音。下面是幾內種噪音容的受理途徑。不同的噪音,管理者也不一樣。工業雜訊:12369建築施工噪音:96310交通運輸雜訊:88019194社會生活雜訊:110
㈧ 噪音擾民應該打什麼電話
噪音擾民歸公安機關管轄,可以撥打110報警處理。雜訊很大違反《雜訊法》與《治安管理處罰法》,會被罰款與拘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八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
一、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使用高音廣播喇叭;
二、違反當地公安機關的規定,在城市市區街道、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組織娛樂、集會等活動,使用音響器材,產生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過大音量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八條違反關於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的法律規定,製造雜訊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
(8)蘭州夜間擾民投訴電話擴展閱讀
城市五類區域的環境雜訊最高限值:
1.療養區、高級別墅區、高級賓館區,晝間50分貝、夜間40分貝;
2.以居住、文教機關為主的區域,晝間55分貝、夜間45分貝;
3.居住、商業、工業混雜區,晝間60分貝、夜間50分貝;
4.工業區,晝間65分貝、夜間55分貝;
5.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線道路、內河航道、鐵路主、次干線兩側區域,晝間70分貝、夜間55分貝,(夜間指22點到次日晨6點)。
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一條 受到環境雜訊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損失的,依法賠償損失。
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部門、機構調解處理;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㈨ 晚上噪音擾民應該打什麼電話投訴
夜間噪音擾民可以打環保熱線12369投訴,也可以撥打110報警,反映擾民情況。
居住區和其他人口密集區,醫院、療養院、學校、圖書館、幼兒園、老年公寓、機關、科研單位所在的區域,以及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重點保護區域,22時至次日6時不得進行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建築施工作業。如果市民身邊有夜間建築施工雜訊擾民行為,可撥打12369信訪熱線進行投訴。
(9)蘭州夜間擾民投訴電話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規定: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為防治環境雜訊污染,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本法所稱環境雜訊,是指在工業生產、建築施工、交通運輸和社會生活中所產生的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聲音。
本法所稱環境雜訊污染,是指所產生的環境雜訊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並干擾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現象。
第三條本法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環境雜訊污染的防治。
因從事本職生產、經營工作受到雜訊危害的防治,不適用本法。
第四條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納入環境保護規劃,並採取有利於聲環境保護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
第五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在制定城鄉建設規劃時,應當充分考慮建設項目和區域開發、改造所產生的雜訊對周圍生活環境的影響,統籌規劃,合理安排功能區和建設布局,防止或者減輕環境雜訊污染。
第六條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各級公安、交通、鐵路、民航等主管部門和港務監督機構,根據各自的職責,對交通運輸和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第七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聲環境的義務,並有權對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和控告。
第八條國家鼓勵、支持環境雜訊污染防治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推廣先進的防治技術和普及防治環境雜訊污染的科學知識。
第九條對在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方面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由人民政府給予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