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農村鄰里共用牆土地糾紛 我家是農村的,房子一直由父母居住。農村的院落是與鄰居家共用一個面隔斷牆,
這是侵佔公用集體土地使用的綜合糾紛,A/B兩家都在相鄰的共用(集體所有)專巷,未經申請許可違法建築房子屬附屬物,都是違章建築,主管行政機關必須在兩家糾紛調解時同時責令限期拆除,恢復原狀。至於A家在原來1994年集體許可的土地建築面積少於0,2M,沒有及時依法主張權利,已經喪失法律的保護權。(應當依民法通則規定的訴訟時效主張)其次,又私自砸了相鄰的牆壁,這又是錯誤的,應當受到批評。B家在原定核準的12M寬的土地使用權,多佔0.4M從集體角度(應排除幹部的個人因素)應當在條件許可下拆除超出面積的建築物已恢復原狀,在條件不能更改已建的建築物下,要補辦超出土地使用手續,並接受處罰。
B家要以A家私自砸毀相鄰的洗手間遭受經濟上損失向法院提起訴訟,可以的,但未經過基層調解不成立後法院可以不受理。A家會敗訴的。但這事一般是以調解方式結束。但B家在訴訟中還要申請洗手間經濟價值鑒定評估。
⑵ 農村圍牆糾紛
法律上談不上當原告還是被告有利。但一般當被告更舒服些吧。
如專果你方能阻止對方,讓對方現在屬無法建牆,事態對對方不利,應該是對方主動起訴。
這牆如果雖共有的,對方無權擅自要求向你家方向移動。注意證明原牆位置和當初的約定就行了。
⑶ 農村建房與鄰居的糾紛問題!!!
《民法通則》第八十三條規定,不動產的相鄰各方,應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專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屬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風、採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
根據以上規定,你們盡量協商解決,協商不成,只要你家不侵犯對方宅基地使用權,按照當地風俗留出相應距離的滴水即可。如果對方阻撓,可錄像取證,並報警,調解或通過訴訟解決。
⑷ 農村圍牆糾紛鄰居在我家的圍牆地上侵佔了部分,自己建了圍牆,怎麼辦
去你們哪裡的土地管理機構申訴,
⑸ 農村鄰里糾紛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二條:通過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依法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方式流轉。第四十條:承包方之間為方便耕種或者各自需要,可以對屬於同一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的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互換。你們都屬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人,你們互相交換耕地的行為是受到法律保護的,任何一方是不能隨便反悔的。第五十一條 因土地承包經營發生糾紛的,雙方當事人可以通過協商解決,也可以請求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等調解解決。 當事人不願協商、調解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向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你們互換房產還是受法律保護的,實在無法忍受就告他家嘍!利益紛爭,還是各退一步好了,接受庭外合解.不能得理不饒人.
⑹ 請法律從業人員幫忙回答農村房屋共用牆體糾紛問題
原已同總共用牆體並互相補償,所以對方的做法是合法的。但因當時沒有考慮全面,基於情分上考慮,給予適當的利益回報是可行的,也合情合理。但這情與法在處理上已經變成兩個主體了,希望能互相協商處理。若協商不成功,還是訟於法律來解決。
共用部位是指住宅主體承重結構部位(包括基礎、內外承重牆體、柱、梁、樓板、屋頂等)、戶外牆面、門廳、樓梯間、走廊通道等。
開發商在銷售完所有可銷售面積後,就不享有對任何房屋以及建築的所有權,整棟樓盤的所有權歸全體業主共用。
國務院頒布的《物業管理條例》第二十七條明確規定,「業主依法享有的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建設單位不得擅自處分。」
服務於整幢樓宇的共用部位,不具有獨立性。在開發商將所有可銷售面積銷售給業主之後,即將所有公共部位同時出售給全體業主,全體業主共同擁有這些房屋以及建築。開發商不再享有對任何房屋及建築的所有權,因此無權對公用部位進行處分。
建設部發布的《商品房銷售面積計算及公用面積分攤規則》中規定:商品房按套或單元出售,商品房的銷售面積即為購房者所購買的套或單元內建築面積與應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之和。因此,業主購買的商品房面積中已經包括了公用部位的面積,開發商無權對其進行處分。如果開發商擅自將共用部位轉讓給他人,就侵害了所有業主的權益。
小區的共用部位歸全體業主所有,其處分必須經過全體業主的決議。即使開發商沒有銷售完所有房屋而享有對部分房屋的所有權,也不能擅自將小區的共用部位轉讓給他人。
⑺ 農村房屋與鄰居發生糾紛
首先說,你們和鄰居在村委會大隊主持監督證明(第三方)下簽訂的協版議是具有法律權效力的。
其次,我個人認為:你當初的想法是欠妥的,沒有慎重考慮過利害後果的,所以,才有了後鄰居的得寸進尺。
最後,現在協議已簽,說什麼也來不及了。等你蓋完房,把一切事情都處理好後,再談協議的事就有些不講理了,故意找茬了。沒簽協議前,一切都好說,當時,如果不讓一寸土地,不簽任何協議,你的房子還照蓋,大不了水不走鄰居地方,留到自家屋裡院落,而且,民間也有肥水不流外人田之說。現在說什麼都晚了。事先應該就此事先多問人,而不是息事寧人做出讓步。
。
⑻ 農村造房子鄰里發生糾紛
這朋友你來好!我想,這個問題不自用問律師,律師也沒時間回答你。我來幫你疏理疏理這個事情!從2014年4月1號起;不管城鎮還是農村,宅基地也不例外;建房都得辦手續,國家在逐步完善農村建房機制。反正要辦的!不如現在辦還好一點。只要有手續!什麼人舉報也好搗亂也好都無所謂。手續其實很容易辦的;第一步;自己寫報告到村委會蓋章,然後到鄉或鎮國土所辦理相關(填表)手續!農村宅基地的費用又不是很多。辦好手續後(這塊地)國家都承認是你的啦!誰還敢和你說什麼。
⑼ 關於農村建房與鄰居糾紛的問題
土地法 第六十來二條自 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
農村村民建住宅,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盡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
農村村民住宅用地,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佔用農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縣政府是依法審批宅基地,不允許群眾隨便干涉干預,政府肯定不弄所謂的鄰居簽字。縣政府審批宅基地審查是否符合規劃是重要事項,你描述的問題就是這,他家阻止實施規劃純屬故意搗亂,尋釁滋事,你自己根據實際情況處理吧,不要放棄堅決對抗甚至主動出擊
⑽ 農村鄰里糾紛通過什麼部門或方法維權急,急,急。
發生了民事糾紛,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調解委員會、有關單位、有 關行政部門進行調解,也可以依法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人民調解委員會是在基層人民政府和基層人民法院指導下,調解民間糾紛的組織。人民調解委員會依照法律規定,根據自願原則進行調解。當事人對調解達成的協議應當履行;不願調解、調解不成或者反悔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1、找村幹部調解。
村幹部對全村的情況最了解、最熟悉,對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比普通群眾了解多、理解深,是本地人,群眾容易找到,因此群眾有了矛盾糾紛最先想到的就是請村幹部出面調解。
2、找司法所調解。
對一些矛盾比較突出、情況復雜的糾紛,駐村幹部和村幹部調解無效情況下,群眾會請司法所人員進行調處。
3、打官司。
中國是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文化的國家,民間夙有「和為貴,不喜訟法」的傳統習慣,建議不到萬不得已還是不要打官司。
(10)農村靠牆的糾紛擴展閱讀
民事糾紛解決機制,是指緩解和消除民事糾紛的方法和制度。
自力救濟是指糾紛主體依靠自身力量解決糾紛,以達到維護自己權益的目的。
調解是由第三者(調解機構或調解人)出面對糾紛的雙方當事人進行調停說和,用一定的法律規范和道德規范勸導沖突雙方,促使他們在互諒互讓的基礎上達成解決糾紛的協議。
仲裁是由雙方當事人選定的仲裁機構對糾紛進行審理並作出裁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