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勞動爭議案件中舉證責任如何分配
一般情況下,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同時為版保護勞動者權利,權有關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對勞動爭議案件舉證責任做了一些特殊規定:
(1)與爭議事項有關的證據屬於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單位應當提供;用人單位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後果(《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六條)
(2)勞動者無法提供由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與仲裁請求有關的證據,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單位在指定期限內提供。用人單位在指定期限內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後果。(《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三十九條 )
(3)因用人單位作出的開除、除名、辭退、解除勞動合同、減少勞動報酬、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決定而發生的勞動爭議,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三條)
(4)勞動者主張加班費的,應當就加班事實的存在承擔舉證責任。但勞動者有證據證明用人單位掌握加班事實存在的證據,用人單位不提供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不利後果。(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九條 )
B. 勞動仲裁舉證責任分配
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與爭議事項有關的證據屬於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單位應當提供;用人單位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後果。勞動者無法提供由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與仲裁請求有關的證據,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單位在指定期限內提供。用人單位在指定期限內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後果。因用人單位作出的開除、除名、辭退、解除勞動合同、減少勞動報酬、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決定而發生的勞動爭議,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
C. 工傷爭議由誰承擔舉證責任
一、工傷爭議由誰承擔舉證責任
?
是否屬於工傷,舉證責任在用人單位。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受理工傷認定申請後,根據審核需要可以對事故傷害進行調查核實,用人單位、職工、工會組織、醫療機構以及有關部門應當予以協助。職業病診斷和診斷爭議的鑒定,依照職業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執行。對依法取得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不再進行調查核實。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認為是工傷,用人單位不認為是工傷的,由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
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認為是工傷,用人單位不認為是工傷的,由該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用人單位拒不舉證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可以根據受傷害職工提供的證據依法作出工傷認定結論。」說明工傷認定程序不同於一般的行政程序,一般的行政程序在作出行政決定前一定要有證據充分,並且行政機關要主動取證。而工傷認定程序則是根據需要確定是否取證,由用人單位舉出不是工傷的證據,如用人單位舉不出不是工傷的證據,或者拒不舉證的則可以根據申請人的申請作出工傷認定。
二、去哪裡申請工傷認定
工傷認定應當由統籌地區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作出。
在現階段,各地統籌地區不是按統一的行政級別設置的,而是根據具體情況設定的。這一點必須明確。根據有關規定,工傷保險基金在直轄市和設區的市實行全市統籌;其他地區,如自治州、地區行署等地的統籌層次,由各省、自治區確定。需說明的是,直轄市實行的是省級統籌,但其不承擔工傷認定的具體事項。為此,《工傷保險條例》第17條第3款規定,應由省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進行的工傷認定,按照屬地原則由設區的市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進行。
勞動者人身受到了傷害,此時是否屬於工傷,並不是用人單位說了算,當然也不會因為受傷是發生在工作過程中或者工作場所內,就直接判斷為工傷。此時需要相關人員,如受傷勞動者及其直系親屬、受傷勞動者所在的用人單位,依法在規定時效內申請進行工傷認定,之後根據認定的結果才能確定是否屬於工傷事故。
延伸閱讀:
如何解決工傷認定爭議?
工傷認定有爭議應該怎麼辦
工傷保險待遇是否是勞動爭議?
D. 勞動糾紛中應當承擔哪些舉證責任
你好,(1)勞動者己舉證證明在用人單位處提供勞動,但用人單位主張勞動關系不成立的,用人單位應當提交反證。
(2)用人單位應就勞動者已領取工資的情況舉證。
(3)用人單位延期支付工資,勞動者主張用人單位系無故拖欠工資的,用人單位應就延期支付工資的原因進行舉證。
(4)勞動者主張加班工資的,用人單位應就勞動者實際工作時間的記錄舉證。
(5)雙方當事人均無法證明勞動者實際工作時間的,用人單位就勞動者所處的工作崗位的一般加班情況舉證。
(6)用人單位減少勞動者勞動報酬,應就減少勞動報酬的原因及依據舉證。
(7)用人單位應就解除勞動合同或事實勞動關系所依據的事實和理由舉證。
(8)用人單位主張勞動者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企業規章制度的,應就勞動者存在嚴重違反勞動紀律、企業規章制度的事實以及企業規章制度是否經民主程序制定並已向勞動者公示的事實舉證。
(9)用人單位應就各種實際已發生的工傷賠償支付事實舉證。
(10)依法應由用人單位承擔的其他舉證責任。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
E. 勞動糾紛舉證責任如何分配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與爭議事項有關的證據屬於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單位應當提供;用人單位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後果。
在法律沒有具體規定,依上述規定無法確定舉證責任承擔時,仲裁庭可以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綜合當事人舉證能力等因素確定舉證責任的承擔。
承擔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應當在仲裁委員會指定的期限內提供有關證據。當事人在指定期限內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後果。
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仲裁委員會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予以收集;仲裁委員會認為有必要的,也可以決定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予以收集。
仲裁委員會依法調查取證時,有關組織和個人應當協助配合。
爭議處理中涉及證據形式、證據提交、證據交換、證據質證、證據認定等事項,本規則未規定的,參照民事訴訟證據規則的有關規定執行
F. 勞動爭議的舉證責任應該歸誰
在勞動爭議糾紛案件中,因用人單位作出開除,除名,辭退,解除勞動合同,減少勞動報酬,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決定而發生勞動爭議的,由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
G. 確認勞動關系爭議中舉證責任的如何分配
我國關於勞動爭議案件舉證責任的劃分主要體現在下列法律法規中:1、《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六條
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與爭議事項有關的證據屬於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單位應當提供;用人單位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後果。第三十九條
勞動者無法提供由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與仲裁請求有關的證據,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單位在指定期限內提供。用人單位在指定期限內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後果。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三條因用人單位作出的開除、除名、辭退、解除勞動合同、減少勞動報酬、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決定而發生的勞動爭議,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六條在勞動爭議糾紛案件中,因用人單位作出開除、除名、辭退、解除勞動合同、減少勞動報酬、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決定而發生勞動爭議的,由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
4、《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二、用人單位未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認定雙方存在勞動關系時可參照下列憑證:
(一)工資支付憑證或記錄(職工工資發放花名冊)、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的記錄;
(二)用人單位向勞動者發放的「工作證」、「服務證」等能夠證明身份的證件;
(三)勞動者填寫的用人單位招工招聘「登記表」、「報名表」等招用記錄;
(四)考勤記錄;
(五)其他勞動者的證言等。
其中,(一)、(三)、(四)項的有關憑證由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
H. 勞動合同糾紛舉證責任是怎麼劃分的
當事人抄對自己提出的襲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與爭議事項有關的證據屬於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單位應當提供;用人單位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後果。
在法律沒有具體規定,依上述規定無法確定舉證責任承擔時,仲裁庭可以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綜合當事人舉證能力等因素確定舉證責任的承擔。
承擔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應當在仲裁委員會指定的期限內提供有關證據。當事人在指定期限內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後果。
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仲裁委員會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予以收集;仲裁委員會認為有必要的,也可以決定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予以收集。
仲裁委員會依法調查取證時,有關組織和個人應當協助配合。
爭議處理中涉及證據形式、證據提交、證據交換、證據質證、證據認定等事項,本規則未規定的,參照民事訴訟證據規則的有關規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