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廣州市房改房交易賣方需帶什麼手續如夫妻一方已亡故,其另一方是否辦繼承,成年子女要辦棄產
房改房雙方需要的資料:
賣方
身份證、婚姻證明(結婚證、離婚證、離婚協議或未婚證明等)、戶口本、授權委託公證書(在賣方不能到場時可授權他人代辦)
折疊買方
身份證、婚姻證明(結婚證、離婚證、離婚協議或未婚證明等)、戶房改房口本、一張委託書(在買方不能到場時可授權他人代辦)
可以辦理繼承過戶。
繼承過戶的流程
1、房屋評估:首先必須通過評估公司對房屋進行市值評估。評估公司會根據房屋所處的路段、坐向、樓層、樓齡等重要因素,作出專業的價格分析和樓價評估,定出准確的物業市值價格。
2、繼承公證:申請人應當到房屋所在地的公證處辦理繼承公證,領取繼承公證書。在辦理公證時,必須提供房屋權屬人的死亡證明書、合法機關出具的合法繼承人名單證明,以及原房屋權屬人立有的遺囑(如有遺囑),亦應提交遺囑原件。若部分合法繼承人自願放棄繼承權,必須出具放棄財產承諾證明。
3、房屋測繪:申請人須到房地產測繪部門申請辦理房屋面積測繪或轉繪手續,領取測繪成果或者附圖,以便辦理產權登記手續。
4、繼承登記:申請人持房地產權證、繼承公證書、房屋測繪等證明到房地產交易中心申請繼承登記手續。填寫《房地產產權登記申請書》,並遞交上述資料後,辦案人員將收件立案受理,並核發回執。待一切資料審核後,即發放已更改權屬人的房產證明。
5、規定需遞交的其它資料:如涉及該房屋權屬等事項是法院判決、裁定或調解的,必須繳交法院判決書、裁定書或調解書等。如該房屋經實地測繪,發現已經改建或存在違法建設的,必須提交規劃部門的報建審核書或處理決定書。
Ⅱ 房改房糾紛有哪些 有什麼注意事項
房改房買賣有什麼注意事項:
購買房改房首先要驗證原產權人是否有產權證,房改房的產權證是否可靠,是否被用於抵押、典當等,這可以通過房管部門查驗便一目瞭然。
假如有人以種種借口解釋拿不出產權證正本而只能給復印件,那就要提高警惕了,以防上當受騙。在查驗產權證時,還要注意產權證上的名字,房主與賣房人是否同一個人?若不是同一個人,則必須搞清他們之間是什麼關系?這種關系是否可靠?特別是,產權證的產權分配比例必須明確,如標准價購買的公房出讓時存在按成本價補足費用或者與原單位按比例分成的問題,此外,有的房改房系夫妻共同財產或家庭共同財產,購買時必須了解清楚,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糾紛。
其次,按規定,房改房在同等價格條件下,原產權單位擁有優先購買權。因此,房改房上市交易必須經原產權單位的同意方可進行轉賣。同時還要明確是否與原產權單位確認利益分配辦法。如標准價購買的公房出讓時存在按成本價補足費用或者與原單位按比例分成的問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軍產、院產、校產的公房一般與本單位的辦公場所在一個大院里,這些單位一般被列為特殊單位,有些可能不宜有外人入住,這種公房在單位沒有同意之前,不可能取得上市資格。購房者應對此進行必要的查詢,明辨真假。
第三,確認產權證的准確面積。應該了解的內容包括建築面積、使用面積和戶內的實際面積。產權證上一般標明的是有關部門勘驗過的建築面積。確認所購房屋是否有私建私搭部分,如柴火間部分,往往系房東私自搭建,屬違章建築,並不受到法律保護。
Ⅲ 涉及房改政策的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人民法院是否應當受理
要看具體案情,如是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九條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一百二十三條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Ⅳ 房改房買賣糾紛怎麼解決,我可以起訴嗎
涉及房改政策的房屋買賣比較復雜。有的單位和職工簽訂《房屋買賣合同》後長期未辦理產權過戶,但是由於這些房屋本來就是職工承租的單位公房,因此沒遇到拆遷時職工一般對有無產權無所謂,但是一遇到拆遷問題就來了。例如,單位不同意拆遷補償安置或者有的單位改制後新的負責人不同意履行當初的購房合同等等。
與一般房屋買賣合同不同的是,房改房買賣合同除了當事人自行約定的內容外,還要受到房改政策的制約,不完全等同於以市場價格支付對價。由於房改房買賣涉及我國現行的房改政策,所以因房改引發的糾紛,法院是否受理,應當結合當事人的訴訟請求作出判斷。
如果當事人爭議的核心和焦點是房改房的買賣問題,則屬於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權益之爭,處理時涉及房改政策的,如追索購房定金、購房款、辦理過戶手續及產權證等,法院應當受理;如果當事人爭議的核心和焦點為是否適用房改政策以及如何適用房改政策,如職工是否應參加房改,如何計算優惠條件等,不屬於民事糾紛,法院不宜作為民事案件受理。
屬於單位內部管理性問題,或者純粹是國家政策問題引起的糾紛,這種情況下法院不予受理。
二、房改房糾紛能向法院起訴嗎
起訴是一種民事訴訟法律行為,可能引起訴訟程序的發生和訴訟活動的進行。因此,起訴必須符合法定的條件。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起訴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
法人和其他組織。凡是有訴訟權利能力的人都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當事人,既可以成為原告,也可以成為被告。但要成為一個具體案件的原告,還必須與本案有直接的利害關系。
(二)有明確的被告。
所謂明確的被告,是指原告認為侵犯了自己權益或與自己發生爭議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必須明確,不能泛泛而指。如果沒有明確的被告,原告的請求就無人承認,法律關系無法證實,人民法院也無從開始審判活動。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上述四個條件缺一不可,不符合其中任何一個條件,起訴均不能成立。從上文關於房改房糾紛法院是否受理的論述中我們不難看到,即使具備了前三項要件,但是房改房糾紛不符合第四項要件,即不屬於法院受理的范圍。
Ⅳ 關於房改房的法律糾紛問題
首先,根據房改房的有關規定,你們的房子未完成登記變更,你父親和母親仍是這套房改房的產權人,這個是沒有疑問的,你們肯定是可以拿回房子的。
第二,房改房的房產證你們雖然已經拿到了,但產權不一定是你們全部所有,這個你個還是要看房產證。但你們已經住了20年了,應該是你們所有。
第三,關於退房。我認為沒有必要退房,如果你們不想住了,可以向原單位的房產科申請房改房上市交易。
第四,你父親和母親是房子的共同所有人,房產轉讓屬於重大事項,需要夫妻雙方的一致同意。你父親在房產進行轉讓時並不知情,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你母親的轉讓行為也是無效的。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因為現在這個房子裡面已經有人住了,建議你父親聯系原單位或者剛開始過來收回你們房子的人,了解清楚這個情況,請求單位讓住在房子里的人限期搬離,並可要求他們按市場支付租金。如果單位不予處理或者處理無效果,建議你們及時收集固定證據,向法院訴訟,走司法程序。證據方麵包括:房產證、身份證、收據、周圍人的證言、單位房改房的政策規定、住在裡面人居住的照片等。
以上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
Ⅵ 房改房案件人民法院受理嗎
涉及房改政策的房屋買賣比較復雜。有的單位和職工簽訂《房屋買賣合同》後長期未辦理產權過戶,但是由於這些房屋本來就是職工承租的單位公房,因此沒遇到拆遷時職工一般對有無產權無所謂,但是一遇到拆遷問題就來了。例如,單位不同意拆遷補償安置或者有的單位改制後新的負責人不同意履行當初的購房合同等等。
與一般房屋買賣合同不同的是,房改房買賣合同除了當事人自行約定的內容外,還要受到房改政策的制約,不完全等同於以市場價格支付對價。由於房改房買賣涉及我國現行的房改政策,所以因房改引發的糾紛,法院是否受理,應當結合當事人的訴訟請求作出判斷。
如果當事人爭議的核心和焦點是房改房的買賣問題,則屬於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權益之爭,處理時涉及房改政策的,如追索購房定金、購房款、辦理過戶手續及產權證等,法院應當受理;如果當事人爭議的核心和焦點為是否適用房改政策以及如何適用房改政策,如職工是否應參加房改,如何計算優惠條件等,不屬於民事糾紛,法院不宜作為民事案件受理。
為什麼法院會不予受理此類案件呢?原因是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有出台一個《關於房地產案件受理問題的通知》,該通知規定因單位內部建房、分房、騰房等房地產糾紛法院不予受理。但該規定主要是指屬於單位內部管理性問題,或者純粹是國家政策問題引起的糾紛,這種情況下法院不予受理。
Ⅶ 人民法院審理房改房產權糾紛和商品房產權糾紛法律依據有什麼區別嗎
人民法院審理房屋產權問題都會有法可依,不是隨便說的,應該相信法律的公正無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