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此案件所涉及的法律問題(包括實體法與程序法上的問題)有哪些 很著急 多謝各位大神來指導
為減少篇幅,我簡要回答如下(不作深入解釋):
首先,涉及到訴訟時效問題,借貸時效為內2年。所以,梁容女士必須提供2012年5月以後向陳女士崔款的證據。
其次,案件管轄問題。根據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梁女士如果起訴陳女士,可選擇以下法院:陳女士的戶籍所在地(即珠海)法院和陳女士的經常居住地(即上海)法院。
第三,陳女士無法聯系的問題。法院可採取公告送達方式向陳女士送達有關法律文書。
第四,如果陳女士無法聯系,導致不能到庭,法院可以依法經過一定程序後,進行缺席審判。
第五,如果缺席判決後仍找不到陳女士,則判決暫時無法執行。
綜上所述,建議梁女士當務之急是想方設法先找到陳女士,否則,盡管從法律上講可以維護自身的權益,但最終只能得到一紙貌似公正的判決而無法執行。
❷ 借貸糾紛的處理方式有哪些
1、訴訟是解決民間借貸糾紛的主要手段。
2、調解是處理民間借貸糾紛最常用的方式。
3、仲裁是處理民間借貸的補充形式。
❸ 民間借貸的相關法律法規
主要參照合來同法及其司法解釋自
合同法 第一百九十六條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並支付利息的合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6.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於銀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具體掌握,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數)。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
❹ 借貸糾紛需哪些證據才有用
首先,需要證實您自己的身份,即您的身份證明文件,如身份證等。其次,民間借貸版,涉及了債權人債務權人雙方,您要有債權債務關系證明憑證,實踐中一般是借條。最後,民間借貸合同是實踐性合同,您除了有借條,應當由相應的支付依據,要證明依據借條,將錢款交付了借貸人。實踐中一般是銀行轉款憑證等。
❺ 民間借貸糾紛法律有哪些規定
根據《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條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
同時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問題》第二十六條規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5)借貸糾紛涉及的實體法擴展閱讀:
合同法第一章一般規定
第一條為了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制定本法。
第二條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
第三條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
第四條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
第五條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六條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第七條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第八條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❻ 借貸糾紛在合同中有哪些形式
(一)民間借貸合同的形式不規范,手續簡單引發糾紛
民間借貸的*優勢在於其方式簡便、靈活。當事人可以採用口頭形式訂立合同,民間借貸即使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也比金融機構簽訂的借款合同靈活。由於民間借貸大多發生在親戚或朋友之間,所以當民間借貸發生時,民間借貸的當事人簽訂的合同大多採用的是口頭形式,即使採用書面形式,也大多採用的是借條、欠條、收條、甚至是出借人單方記賬等其他形式,形式非常隨意和零亂。部分借條上僅註明借款金額、借款人姓名和借款日期,而沒有寫明借款期限、借款用途、借款利息、還款方式等相關要素,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不規范性。一旦出現信用風險引起經濟糾紛,就因手續不完備而無法得到法律救濟,給社會帶來不安定因素,極大影響社會的穩定發展。
(二)高利貸充斥民間容易引起糾紛
風險代理律師分析:*初的民間借貸主要是親朋好友間的借款,但近年來由於中小企業融資存在困難,銀行貸款不便,為了解決生意上的困難,中小企業主多傾向於選擇民間借貸。目前市場上的民間借貸利率一般在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之間,一些短期的借貸年利率可以達到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四十,個別的更高。高利貸的發生率高達百分之六十三。根據《*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於銀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具體掌握,但*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超出此限度的,超過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但實踐中對於高利貸,貸款人仍有規避的方法,如將借期內的利息一並記入本金,讓借款者寫借條;借款利息在給付貸款時即已扣除,但借條仍寫原數額等。高利貸嚴重干擾金融秩序,阻礙民營經濟的發展,給人民的生命財產帶來巨大損失,社會矛盾叢生,屢屢成為引發社會治安問題和刑事案件的病灶,嚴重影響社會穩定。
(三)民間借貸合同法律法規不完善引發糾紛
目前,我國的法律體系中,還沒有關於民間借貸糾紛專門性的法律法規,對於現實中大量的民間借貸合同糾紛的出現,現有的法律規定實難適應現實的需要,且缺乏可操作性。因此,何謂民間借貸、民間借貸合同包括那些主體、合同可以採用哪些形式簽訂、民間借貸與非法金融活動中的合法與非法如何界定等諸多問題都無法可依,民間借貸合同糾紛缺乏有效救濟。
二、常見的借貸糾紛在合同中有哪些
簽訂以下借貸合同不但是引發糾紛,還是違法的。
(一)借貸進行非法活動。
(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
(三)非金融企業以合法借貸掩蓋的非法金融活動。
(四)企業之間的借貸合同。
(五)明為聯營實為借貸的合同。
(六)違背真實意圖的借貸關系。
❼ 民間借貸糾紛中有哪些舉證責任轉換規則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訴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七十三條第一款的規定:回「雙方當事人對同一答事實分別舉出相反的證據,但都沒有足夠的證據依據否定對方證據的。
人民法院應該結合案件情況,判斷一方提供證據的證明力是否明顯大於另一方提供證據的證明力,並對證明力較大的證據予以確認。」
民間借貸雙方可以發生在自然人之間,自然人與法人或其他組織之間,或者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它們之間。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本單位內部通過借款形式向職工籌集資金,用於本單位生產、經營的。
只要不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四條規定的情形,民間借貸合同就有效。
❽ 關於處理民間借貸的相關法律規定和司法解釋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一條本規定所稱的民間借貸,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及其相互之間進行資金融通的行為。
經金融監管部門批准設立的從事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因發放貸款等相關金融業務引發的糾紛,不適用本規定。
(8)借貸糾紛涉及的實體法擴展閱讀: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九條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視為具備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條關於自然人之間借款合同的生效要件:
(一)以現金支付的,自借款人收到借款時;
(二)以銀行轉賬、網上電子匯款或者通過網路貸款平台等形式支付的,自資金到達借款人賬戶時;
(三)以票據交付的,自借款人依法取得票據權利時;
(四)出借人將特定資金賬戶支配權授權給借款人的,自借款人取得對該賬戶實際支配權時;
(五)出借人以與借款人約定的其他方式提供借款並實際履行完成時。
第十四條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人民法院應當認定民間借貸合同無效:
(一)套取金融機構信貸資金又高利轉貸給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的;
(二)以向其他企業借貸或者向本單位職工集資取得的資金又轉貸給借款人牟利,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的;
(三)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借款人借款用於違法犯罪活動仍然提供借款的;
(四)違背社會公序良俗的;
(五)其他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效力性強制性規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