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擔保合同糾紛一案,被告不識字,而且眼睛有問題,原告提前列印好的合同讓被告簽
這個案子根本不成抄立襲的,首先被告是一個眼睛有問題並且不識字的人,原告合同內容寫什麼被告根本就不知道,所以被告屬於無行為能力的人,原告明知道被告不識字並且眼睛不好還讓被告簽合同,這屬於欺詐,所以不承擔法律責任的,反而被告的行為屬於欺詐
Ⅱ 被告人住所地和擔保人住所地不一致,如何確定管轄法院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根據《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主合同和擔保合同發生糾紛提起訴訟的,應根據主合同確定案件管轄。
承擔連帶責任的擔保合同發生糾紛,債權人向擔保人主張權利的,應當由擔保人住所地的法院管轄。
主合同和擔保合同選擇管轄法院不一致的,應當根據主合同確定案件管轄。
Ⅲ 案外人提供擔保如何確定財產保全當事人
雷某受某建築公司雇請從事雜工工作,在工作工程中從三樓摔下,後鑒定為二級傷殘。雙方協商未果,雷某訴來法院要求建築公司賠償其傷殘賠償金、精神撫慰金、後續治療費等各項損失共計120萬元。訴訟過程中,雷某申請財產保全
【主要觀點】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條規定,人民法院對於可能因當事人一方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決難以執行或者造成當事人其他損害的案件,根據對方當事人的申請,可以裁定對其財產進行保全、責令其作出一定行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為。同時該法第一百零二條規定,保全限於請求的范圍,或者與本案有關的財物。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條規定保全財產的范圍似乎僅限於被申請人的財產,但第一百零二條並未禁止對案外第三人的財產採取保全措施。我認為,法無禁止即自由,財產保全被申請人可以提供案外第三人的財產作擔保,只要案外第三人自願將其所有的財產作為擔保物採取凍結、查封、扣押等保全措施,一旦出現判決難以執行或者造成申請人其他損害的情形,即可執行被保全的財產。不管是保全誰的財產,只要達到了保全的目的,使最終的裁判得到執行,就可以進行保全。
如果案外第三人的財產可以保全,那麼當事人怎麼列?而且有人不明白,申請保全的訴訟案件的當事人(一般是被告),但保全的又是案外第三人的財產,首尾不相符,原因何在?經過上面的分析,我認為保全案外人的財產在實體上是沒有問題的,現在主要研究程序上怎麼操作。由於法律上沒有明確規定,司法實踐中出現了一些爭議,主要有兩種處理意見:一是列案外第三人為被申請人,直接裁定保全案外人的財產;二是列訴訟案件當事人為被申請人,但要在保全裁定中闡明案外人自願提供擔保,裁定保全案外人的財產。
本人贊同第二種處理意見,理由是:訴訟案件的申請人在申請財產保全之前不可能知道保全誰的財產,即使知道也沒有理由申請保全案外第三人的財產,因此訴訟案件的申請人只能申請保全本案當事人的財產,而不能申請保全案外第三人的財產。同時,案外第三人不是訴訟案件的當事人,不能將其列為保全案件的被申請人。在保全裁定書中應作如下類似表述:本院在審理原告訴被告××糾紛一案中,原告於×年×月×日向本院提出財產保全申請,要求凍結、查封、扣押被告價值×元的財產。同時,案外人××自願將其所有的××(財產)為被告提供擔保,並書寫了承諾書。裁定如下:凍結、查封、扣押××(案外人)價值×元的財產。
綜上所述,上述案例中可以查封秦某的房產,但財產保全裁定應列被告(建築公司)為被申請人。
Ⅳ 我單獨起訴連帶責任擔保人,法院會把債務人列為被告嗎
回答此問題之前,首先要先分清保證人是一般保證還是連帶責任保證。
一、若保證人是一般保證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16條的規定:第十七條: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時,由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為一般保證。
一般保證的保證人在主合同糾紛未經審判或者仲裁,並就債務人財產依法強制執行仍不能履行債務前,對債權人可以拒絕承擔保證責任。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證人不得行使前款規定的權利:
(一)債務人住所變更,致使債權人要求其履行債務發生重大困難的;
(二)人民法院受理債務人破產案件,中止執行程序的;
(三)保證人以書面形式放棄前款規定的權利的。
對一般保證人來說,原告若僅起訴保證人的,因保證人享有先訴抗辯權,所以原告的債權利益無法得到實現。
二、若保證人是連帶責任保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16條的規定:第十八條: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保證人與債務人對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為連帶責任保證。
連帶責任保證的債務人在主合同規定的債務履行期屆滿沒有履行債務的,債權人可以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也可以要求保證人在其保證范圍內承擔保證責任。
第十九條 當事人對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連帶責任保證承擔保證責任。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條:連帶共同保證的債務人在主合同規定的債務履行期屆滿沒有履行債務的,債權人可以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也可以要求任何一個保證人承擔全部保證責任。
連帶共同保證的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後,向債務人不能追償的部分,由各連帶保證人按其內部約定的比例分擔。沒有約定的,平均分擔。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3條規定:「因保證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債權人向保證人和被保證人一並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應當將保證人和被保證人列為共同被告;債權人僅起訴保證人的,除保證合同明確約定保證人承擔連帶責任外,人民法院應當通知被保證人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債權人僅起訴被保證人的,可只列被保證人為被告」。
根據以上法條可以斷出:在連帶責任保證案中,原告可以僅起訴連帶保證人。
Ⅳ 借款糾紛,作為擔保人被告
擔保責任擔保法規定第二十一條保證擔保的范圍包括主債權及利息、違約金、損害賠償金和實現債權的費用。保證合同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當事人對保證擔保的范圍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保證人應當對全部債務承擔責任。第二十二條保證期間,債權人依法將主債權轉讓給第三人的,保證人在原保證擔保的范圍內繼續承擔保證責任。保證合同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第二十三條保證期間,債權人許可債務人轉讓債務的,應當取得保證人書面同意,保證人對未經其同意轉讓的債務,不再承擔保證責任。第二十四條債權人與債務人協議變更主合同的,應當取得保證人書面同意,未經保證人書面同意的,保證人不再承擔保證責任。保證合同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第二十五條一般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在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和前款規定的保證期間,債權人未對債務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債權人已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保證期間適用訴訟時效中斷的規定。第二十六條連帶責任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債權人有權自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在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和前款規定的保證期間,債權人未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第二十七條保證人依照本法第十四條規定就連續發生的債權作保證,未約定保證期間的,保證人可以隨時書面通知債權人終止保證合同,但保證人對於通知到債權人前所發生的債權,承擔保證責任。第二十八條同一債權既有保證又有物的擔保的,保證人對物的擔保以外的債權承擔保證責任。債權人放棄物的擔保的,保證人在債權人放棄權利的范圍內免除保證責任。第二十九條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未經法人書面授權或者超出授權范圍與債權人訂立保證合同的,該合同無效或者超出授權范圍的部分無效,債權人和企業法人有過錯的,應當根據其過錯各自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債權人無過錯的,由企業法人承擔民事責任。第三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證人不承擔民事責任:(一)主合同當事人雙方串通,騙取保證人提供保證的;(二)主合同債權人採取欺詐、脅迫等手段,使保證人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提供保證的。第三十一條 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第三十二條人民法院受理債務人破產案件後,債權人未申報債權的,保證人可以參加破產財產分配,預先行使追償權
Ⅵ 主合同和擔保合同發生糾紛的訴訟
你的這個問題,應該是從《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中出來的,具體的條文是:
第一百二十九條 主合同和擔保合同發生糾紛提起訴訟的,應當根據主合同確定案件管轄。擔保人承擔連帶責任的擔保合同發生糾紛,債權人向擔保人主張權利的,應當由擔保人住所地的法院管轄。
這個「主合同和擔保合同發生糾紛」確實令人費解,但可以有以下兩種解釋:
1. 擔保人按照擔保合同對債權人履行保證責任,之後,擔保人取得了向債務人追償的權利。而這個因履行擔保合同後提起追償權訴訟,應根據主合同確定案件管轄。
就是說,擔保人追償被擔保人(債務人)的訴訟不應該按照被告所在地來確定管轄,而應該按照擔保合同的主合同來確定管轄。
2. 債權人依據主合同和擔保合同,同時向債務人和擔保人提出訴訟的話,應該按照主合同來確定管轄;如果債權人僅僅根據擔保合同,向連帶責任擔保人一方提出訴訟的話,應該由擔保人住所地管轄。
即使有上面兩種解釋,但字面上的意思也並不是樓主所認為的「主合同和擔保合同兩者發生了糾紛」,其實是「主合同和擔保合同同時發生糾紛」的意思。
我作為律師,也對最高院為何弄出如此拗口的句子表示不能理解!
我們的有權解釋(最高院的司法解釋),其實很多時候還需要最高院通過「解釋的解釋」來解釋前一個「解釋」。這種情況的發生,只能說最高院自身素質的原因,在頒布解釋時,考慮不周、遣詞造句不精確、對法律語言沒有精確把握,
其實,有時不是大家的理解能力差;法條制定者的本身水平差,才是大家對某些法條無法得到正確(准確)理解的重要原因!
Ⅶ 起訴被告擔保同一人程序違法嗎
起訴被告擔保同一人程序違法嗎?《民事訴訟法》規定因當事人一方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可能使判決不能執行或難以執行時,為了保證將來作出的判決得以執行,或為了避免財產遭受損失,對方當事人可以申請訴訟保全。
(一)條件
1.採取保全的案件必須是給付之訴;
2.須具有採取財產保全的必要性;
3.當事人提出申請;
(二)內容
訴訟保全的范圍應當限於當事人爭議的財產,或者被申請人的財產。對被申請人財產的保全,應當要求申請人提供有關的財產所有權憑證,如汽車要提供車戶證明,房屋要提供房屋產權證明書等,以防錯將他人的財產查封、扣押。對案外的財產不得採取保全措施,對案外人善意取得的與本案有關的財產一般也不能採取保全措施。訴訟保全的對象界定應以法人、公民合法所有,且能夠自由處分為原則。不是合法所有,如土地、淫穢物品,或非自己所有,如保管、租借他人之物,或自己所有,但受管制的物品,均不能進行財產保全。有兩種情況例外,一是自己所有,但是法律禁止予以財產保全的,例如民事訴訟法第九十四條第四款規定「財產已被查封、凍結的,不得重復查封、凍結。」軍隊的戰備、軍需物質、款項,以及公益事業和慈善機構辦公財產、救災扶貧專戶也禁止進行財產保全;二是非自己所有,但法律允許予以財產保全,則必須嚴格依法律的規定范圍,例如國有企業經營管理權下可以處分的財物應嚴格進行財產保全,法律規定被申請人的到期應得收益或債權,必須在有充分的證據和第三人就自己與被申請人享有的債權沒有爭議的前提下適用。
(三)方式
申請訴訟保全的當事人一般採用書面方式提交申請書。但特殊情況如書寫確有困難的當事人可以口頭方式提出,由人民法院記錄附卷,並由申請人簽名、蓋章。
財產保全的措施有查封、扣押、凍結、提取、扣留等,當事人要求法院採取哪一種措施必須在申請書中說明,須肯定、具體,不能含糊其詞。否則法院可以不予受理。
訴前保全的申請時間是在起訴以前,訴訟程序尚未開始;訴訟保全的申請時間是在訴訟程序開始後人民法院作出判決執行前,執行開始後不能申請訴訟保全。
執行前保全時間是在法律文書生效後,進入執行程序前。債權人因對方當事人轉移財產等緊急狀況,不申請保全可能導致生效法律文書不能執行或難以執行的,可以向執行法院申請採取保全措施,債權人在法律文書指定的履行期間屆滿後5日內不申請執行的,法院應當解除保全。
(四)提出
證據保全提出的主體。通常情況下,是由當事人申請,有些情況下也可以由人民法院依職權決定,主動採取保全措施。
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財產保全的申請,這是他的權利;在他申請訴訟保全的同時,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供擔保,這是他的義務。只要當事人的申請符合訴訟保全的條件,並且提供擔保的,人民法院都應當作出財產的裁定。人民法院在作出裁定時,沒有必要作調查,但必須對當事人的申請認真進行審查。
訴訟保全一般是由當事人在起訴以後判決執行以前或者在起訴的同時,向人民法院採用書面方式提交書面申請。以口頭方式提出的,人民法院應當記錄附卷,並由申請人簽字、蓋章。申請書和筆錄應當載明請求訴訟保全的原因,保全的標的物或者有關財產的種類,數量、價額及所在地。當事人不服一審判決提出上訴的案件,在第二審人民法院接到報送的案件之前,當事人有轉移、隱匿、出賣或者毀損財產等行為,必須採取訴訟措施的,由第一審人民法院製作財產保全的裁定,應及時報送第二審人民法院。此外,在判決生效後至該判決執行前,當事人有轉移、隱匿、出賣或毀財產的行為,必須採取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也可以依職權作出財產保全的裁定。
(五)擔保
根據新《民訴法》的規定,訴訟中的保全,人民法院可以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申請人不提供擔保的裁定駁回申請,即擔保不是必須的,法院在這里有裁量權。
擔保人提交人民法院的保證方式主要為保證金、土地或房產等不動產以及銀行保函、信用擔保、擔保公司擔保。
很多民事主體在向法院提出處理財產糾紛的請求時,一般都會同時提出財產保全的請求的。對於此類糾紛案件,法院不僅會收取相應的上訴訟費,也會要求其支付一定數額的財產保全費,並且此時由於還需要阻止他人處分此財產,故此該訴前保全費是比較高的。
Ⅷ 關於民事訴訟法中因保證合同糾紛提起訴訟的當事人問題。
最高院關於民訴法的意見是1992年頒布的,而根據1995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回法答》第十九條規定,「當事人對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連帶責任保證承擔保證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是法律,而最高院關於民訴法意見是司法解釋,效力低於法律;且最高院關於民訴法意見頒布時期早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相對來說屬於舊法,也應被新法的效力所替代。故當上述二者之間的內容有沖突時,應優先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的規定。
綜上,如果一份合同中沒有明確約定保證人承擔連帶責任,也沒說是一般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實際承擔的是連帶責任,即債權人有權僅起訴保證人,法院不必通知被保證人參加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