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專利技術獨家許可簽訂《合作協議》後違約賠償問題
一、雙方簽訂合同的第二條約定了「工資」,但雙方並非是勞動合同關系,所以說乙方如向甲內方主張容工資的話,恐怕是無法得到支持的。
二、但是,從雙方約定支付「工資」和「研發費用」來看,雖然合同始終沒有動用「許可費用」或「專利使用費」等字眼,雙方還是對付費使用乙方專利並無異議,並且約定了支付方式和支付數額,所以說,我認為還是可以向法院主張專利的使用費的。
三、乙方最好還是通過起訴來主張自己的權利,因為合同的用語上還是比較模糊的,所以我認為法院在這樣的案子處理上,應該會比較傾向於雙方的調解。
㈡ 在原有專利基礎上怎樣改進才不構成侵權
在別人的專利基礎上進行改進,這要看具體是如何進行改進,然後分析是否侵權。
舉一個例子說明,假設甲專利擁有ABCD四個創新點並進行了保護,如果你發現其實僅僅ABCD做出的產品不夠好,新加了創新點形成了ABCDE,並推出了產品,這時候仍然會侵權。
但是如果你發現甲專利中的C創新點不重要,可以使用ABD進行改進,或者換成ABDE。那麼不構成侵權。 侵權與否,是看的產品使用的技術是否落入對方的權利要求中,和對方是否起訴沒有關系。
(2)技術許可不承諾不侵權擴展閱讀:
享有先用權的條件是:
(1)做好了製造、使用的必要准備。即已經完成實施發明創造所必需的主要技術圖紙或者工藝文件,或者已經製造或者購買實施發明創造所必需的主要設備或者原材料。
(2)僅在原有范圍內繼續製造、使用。「原有范圍」包括:專利申請日前已有的生產規模以及利用已有的生產設備或者根據已有的生產准備可以達到的生產規模。
(3)在先製造產品或者在先使用的方法或設計,應是先用權人自己獨立研究完成或者以合法手段從專利權人或其他獨立研究完成者處取得的,而不是在專利申請日前抄襲、竊取或者以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的。
被訴侵權人以非法獲得的技術或者設計主張先用權抗辯的,不應予以支持。
(4)先用權人對於自己在先實施的技術不能轉讓,除非連同所屬企業一並轉讓。
即先用權人在專利申請日後將其已經實施或作好實施必要准備的技術或設計轉讓或者許可他人實施,被訴侵權人主張該實施行為屬於在原有范圍內繼續實施的,不應予以支持,但該技術或設計與原有企業一並轉讓或者承繼的除外。
專為科學研究和實驗而使用有關專利,不視為侵犯專利權。
專為科學研究和實驗,是指專門針對專利技術方案本身進行的科學研究和實驗,其目的是研究、驗證、改進他人專利技術,在已有專利技術的基礎上產生新的技術成果。
本條第一款中的使用有關專利的行為,包括該研究實驗者自行製造、使用、進口有關專利產品或使用專利方法的行為,也包括他人為該研究試驗者製造、進口有關專利產品的行為。
為提供行政審批所需要的信息,而製造、使用、進口專利葯品或者專利醫療器械的,以及專門為其製造、進口專利葯品或者專利醫療器械,不視為侵犯專利權。
㈢ 「項目技術不存在專利糾紛的承諾書」有沒有模板提供呀
你用文字方式承諾:你的項目發明全部系你的團隊創造,沒有侵犯任何單位與個人知識產權,如有侵權被訴你願意承擔給對方帶來的一切經濟損失。
㈣ 在別人的專利技術之上改進優化出來的產品算不算侵犯人家的專利權要怎樣才不算侵權
專利侵權遵循全面覆蓋原則,只要別人的有效專利技術特徵完整的出現內在你的技術中,就構成容侵權。你既然是對別人專利技術的改進和優化,可以和對方談合作,談不攏的時候就改自己的技術,規避掉對方要求保護的某一個技術特徵就不構成侵權
㈤ 承諾不再侵權承諾的賠償金是否有效
1,這類的口頭協議是有效的,口頭合同也叫口頭協議,是指雙方當事人以談話、電話等口頭形式對合同內容達成一致的協議,無任何書面的或其他有形載體來表現合同內容。只要其內容不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一方沒有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雙方不是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雙方不是以合法的形式掩蓋非法目的;沒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訂立合同的主體具有民事行為能力和民事權利能力;意思表示真實,這個合同就成立並具有法律效力,受法律保護。
2,口頭協議的問題在於當一方反悔之後難以取證,所以如果需要定立口頭協議,可以配以錄音,第三方證明等方式。
3,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定立書面合同
㈥ 如果使用的技術是在一篇專利申請後使用的,但是後來該專利授權了,那麼還算侵權么
授權日前的不算侵權,但是需要支付適當的費用。
授權日後的使用行為就要專算侵權了。
《專利法》第屬十一條 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被授予後,除本法另有規定的以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
㈦ 只要不用於商業用途就不算侵權嗎
很有可能是侵權,但是僅僅依據是否用於商業用途難以判斷是否侵權,只有滿足著作權合理使用條件才是合法使用。
著作權合理使用是重要的著作許可權制機制,它是指在特定的條件下,法律允許他人自由使用享有著作權的作品,而不必徵得權利人的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的合法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22條規定了十二項合理使用的具體方式:在下列情況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
(一)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二)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三)為報道時事新聞,在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中不可避免地再現或者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四)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其他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已經發表的關於政治、經濟、宗教問題的時事性文章,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五)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在公眾集會上發表的講話,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
(六)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翻譯或者少量復制已經發表的作品,供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但不得出版發行;
(七)國家機關為執行公務在合理范圍內使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八)圖書館、檔案館、紀念館、博物館、美術館等為陳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復制本館收藏的作品;
(九)免費表演已經發表的作品,該表演未向公眾收取費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報酬;
(十)對設置或者陳列在室外公共場所的藝術作品進行臨摹、繪畫、攝影、錄像;
(十一)將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已經發表的以漢語言文字創作的作品翻譯成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作品在國內出版發行;
(十二)將已經發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拓展資料:
設立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的價值在於:公平和效率。即在保證公平的同時,兼顧效率,二者相輔相成,互為表裡。「公平」體現了合理使用的合理性,而「效率」則體現了合理使用的必要性。合理使用作為對著作權進行限制的制度,其核心和實質就是對利益的協調和平衡。
著作權合理使用是著作許可權制制度的一種,其目的就是在於防止著作權人權利的濫用,損害他人的學習、欣賞、創作的自由,妨礙社會科學文化技術的進步。合理使用制度在防止著作權人權利濫用的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合理使用保障了社會公眾的創作自由。
創作活動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需要建立在前人智慧的基礎之上,沒有前人作品的啟示和借鑒,創作就如無源之水,無土之木。
參考鏈接:網路_著作權合理使用
㈧ 專利侵權中的在先製造原則不構成侵權怎麼界定
主要是拿出A方專利申請前的使用公開證據。
這些證據包括使用前的技術准備(圖紙、工藝文件)、原料(原料進貨記錄、發票)、生產裝備(設備食品的購置安裝記錄)、產品照片、銷售(銷售記錄、發票等)。
如果乙方在甲方專利申請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應用完全或者部分不一樣的技術發明點,那麼這就屬於不同的發明創造,乙方與甲方不一樣的發明點可以授權,甲方的專利也可以授權;
如果乙方的專利實施依賴於甲方的專利許可,那麼,將來甲乙雙方可以交叉許可實施專利;
如果乙方的專利因沒有新穎性、創造性而沒有獲得授權,那麼,由於乙方的生產在甲方申請日之後,就要構成侵權了。
㈨ 專利許可使用合同中要避免無效條款
專利許可使用合同中要避免無效條款,當事人一方許可另一方在一定的期限,一定的地區,以一定的方式實施其專利技術而訂立的技術合同,被稱作專利許可使用合同。專利許可使用合同如果大家需要專業的專利服務,八戒知識產權幫您支招!八戒知識產權知識產權業務發展迅速,專注商標、專利、版權、域名等知識產權業務方向,八戒知識產權專利申請,專利轉讓代理服務受業內認可,您有專利轉讓,專利申請的交易的需求,就趕快咨詢八戒知識產權客服。專利許可使用合同中要避免無效條款在訂立合同時應注意避免:一、限制當事人一方在合同標的的技術基礎上進行新的研究開發或者限制其使用所改進的技術,或者雙方交換改進技術的條件不對等,包括要求一方將其自行改進的技術無償提供給對方、非互惠性轉讓給對方、無償獨占或者共享該改進技術的知識產權;二、限制當事人一方從其他來源獲得與技術提供方類似技術或者與其競爭的技術;三、阻礙當事人一方根據市場需求,按照合理方式充分實施合同標的技術,包括明顯不合理的限制技術接受方實施合同標的技術生產產品或者提供服務的數量、品種、價格、銷售渠道和出口市場;四、要求技術接受方接受並非實施技術必不可少的附帶條件,包括購買非必需的技術、原材料、產品、設備、服務以及接受非必需的人員等;五、不合理的限制技術接受方購買原材料、零部件、產品或者設備等的渠道或者來源;六、禁止技術接受方對合同標的技術知識產權的有效性提出異議或者對提出異議附加條件。